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2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干化焚烧乃污泥处理/处置终极方式 被引量:50
1
作者 郝晓地 陈奇 +1 位作者 李季 江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2,共8页
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目前在我国已成为比污水处理本身更为棘手的问题。丢弃(填埋,土地利用等)固然省事、省力、省钱,但限于填埋空间有限和土地利用受阻,再加上环境二次污染问题,这一低端途径已经或即将走进"死穴",这也是发达国... 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目前在我国已成为比污水处理本身更为棘手的问题。丢弃(填埋,土地利用等)固然省事、省力、省钱,但限于填埋空间有限和土地利用受阻,再加上环境二次污染问题,这一低端途径已经或即将走进"死穴",这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现实情况。高端污泥处理/处置以焚烧为代表,但多数国人认为投资太高而烧不起。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以污泥脱水/干化后直接焚烧作为建议处理/处置方案,对这一建议工艺进行能量衡算以及投资与运行成本匡算,并与传统处理/处置工艺、介入热水解预处理工艺横向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建议工艺与其他两种工艺对比,无论在能量赤字还是投资与运行成本上均为最低,分别为109 kW·h/t DS、374万元/t DS和2 663元/t DS,较其他两种工艺能量赤字分别减少66. 4%和65. 2%,投资成本分别降低36. 4%和39. 2%,运行成本分别减少1. 5%和12. 1%。如果污水余温可就近用于污泥干化,建议工艺的可持续性将大幅增加,不仅可实现污水处理厂自身碳中和运行,亦可能向外输电。与此同时,建议工艺还能使灰分磷回收变得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 机械脱水 热媒干化 厌氧消化 能量衡算 成本分析
原文传递
水稻谷粒的挤压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耀明 王显仁 +1 位作者 徐立章 陈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6-59,共4页
水稻谷粒的损伤与破碎除与其所受内、外力的作用有关,还与其本身的力学性能有关。通过对水稻谷粒的挤压力学试验,测得了其力-位移曲线,分析了水稻谷粒的挤压破碎过程。破坏力和破坏能是水稻谷粒力学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试验研究了稻谷... 水稻谷粒的损伤与破碎除与其所受内、外力的作用有关,还与其本身的力学性能有关。通过对水稻谷粒的挤压力学试验,测得了其力-位移曲线,分析了水稻谷粒的挤压破碎过程。破坏力和破坏能是水稻谷粒力学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试验研究了稻谷的品种、成熟程度、后熟作用和谷壳对水稻谷粒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有壳、无壳谷粒的破坏力与破坏能,分析了谷壳对谷粒力-位移曲线及刚度的影响。指出谷壳在降低谷粒收获、加工、储运中的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损伤 力学性能 破坏力 破坏能
下载PDF
表界面化学原理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杜磊 邓剑如 李洪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66,共3页
从表界面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进行一些数理上的推导,探寻出复合固体推进剂各组份表面张力及极性分量的测试方法,并对各种组份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粘附功进行了估算,从而对固体推进剂药浆流变性能和药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预估,同时为界面改... 从表界面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进行一些数理上的推导,探寻出复合固体推进剂各组份表面张力及极性分量的测试方法,并对各种组份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粘附功进行了估算,从而对固体推进剂药浆流变性能和药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预估,同时为界面改性研究和功能助剂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推进剂 力学性能 流变学 界面张力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下泥岩的力学性质及能量特征 被引量:38
4
作者 蒋景东 陈生水 +1 位作者 徐婕 刘泉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17-2224,共8页
不同的含水状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破坏机制有重要的影响。利用RMT-301岩石力学试验机,开展泥岩烘干样、天然样和饱水样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状态下泥岩的力学性质和能量机制。结果表明:含水量越低,泥岩吸收的... 不同的含水状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破坏机制有重要的影响。利用RMT-301岩石力学试验机,开展泥岩烘干样、天然样和饱水样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状态下泥岩的力学性质和能量机制。结果表明:含水量越低,泥岩吸收的总能量越多;弹性能存储速率在压密阶段和弹性阶段随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在弹塑性阶段弹性能增长速率减缓,失稳破坏阶段含水量越低,存储的弹性能越高,同一围压条件下,泥岩的储能极限随着含水率的增高而线性降低;耗散能在压密阶段和弹性阶段数值较小且增长缓慢,含水率越大,耗散的能量越多,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吸收的总能量用于耗散作用的比例急剧增长,含水率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声发射事件率随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随围压的增大而降低,表明含水量越低,围压越小,泥岩内部破坏越剧烈,塑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含水状态 力学特性 能量机制 声发射特征
下载PDF
自然与饱水状态下岩溶灰岩力学性质及能量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郭佳奇 刘希亮 乔春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8,共13页
为研究饱水对岩溶灰岩力学性质和能量机制的影响,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分别对自然和饱水状态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饱水对岩溶灰岩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影响显著,2种状态下试样峰值强度与围压的回归... 为研究饱水对岩溶灰岩力学性质和能量机制的影响,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分别对自然和饱水状态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饱水对岩溶灰岩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影响显著,2种状态下试样峰值强度与围压的回归关系可用以主应力表达的Coulomb强度准则表征;岩溶灰岩试样的似软化系数及其降低速率均随围压增加而减小。从能量角度对2种状态试样损伤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饱水状态试样吸收的总应变能U,峰前储存的可释放应变能eU及二者随轴向应变的增加速率均小于自然状态的对应值;随含水量增加eU/U逐渐下降,峰后eU释放率随围压增加而逐步下降,整体上饱水试样的eU释放率较大;峰值应力处试样各应变能随围压线性递增,2种状态下耗散能差值随围压的变化是试样破坏形式差异的内在原因;岩溶灰岩试样全过程能量实时演化过程具有阶段性,2种状态下压密和弹性变形阶段耗散能差别细微,但进入屈服阶段后,饱水状态试样耗散能增加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溶灰岩 饱水 力学性质 能量特征 耗散能
原文传递
蒸发冷却技术在我国干燥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登春 陈焕新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1年第3期12-14,共3页
通过对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原理的分析 ,得出了蒸发冷却技术在我国干燥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在这些地区利用直接蒸发冷却与间接蒸发冷却联合系统可以取代机械制冷 ,其性能系数为机械制冷系统的 2 5~ 5倍 ,节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 直接蒸发冷却 间接蒸发冷却 机械制冷 节能 干燥地区
下载PDF
疲劳能量方法研究回顾 被引量:24
7
作者 童小燕 姚磊江 吕胜利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16-221,共6页
疲劳能量理论经历了机械能耗研究和能量耗散研究两个主要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提出基于机械能耗的疲劳失效判据 ,后一阶段着重研究疲劳过程中的热耗散现象 ,从热力学的角度去解释疲劳问题。
关键词 疲劳 能量理论 能量耗散 机械能 热耗散
下载PDF
机械能助渗铝的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孙希泰 付建设 +2 位作者 徐英 庄光山 孙毅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1-23,共3页
利用运动的粉末粒子的机械能冲击工件表面进行助渗铝 ,将渗铝温度由 90 0~ 1 0 50℃降低到 440~ 60 0℃。渗铝层的相结构为Fe2 Al5,铝含量 (质量分数 )约为 50 %。 80 0℃× 4h扩散退火后渗铝层变为FeAl,含铝 (质量分数 )约为 30 ... 利用运动的粉末粒子的机械能冲击工件表面进行助渗铝 ,将渗铝温度由 90 0~ 1 0 50℃降低到 440~ 60 0℃。渗铝层的相结构为Fe2 Al5,铝含量 (质量分数 )约为 50 %。 80 0℃× 4h扩散退火后渗铝层变为FeAl,含铝 (质量分数 )约为 30 %。机械能助渗铝件可在 780℃以下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铝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加卸荷速率对砂岩力学特性与能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尹光志 马波 +3 位作者 刘超 李铭辉 鲁俊 尹思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4-462,共9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加卸荷速率对岩石力学特性与能量特征的影响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砂岩真三轴加卸荷力学特性试验,实现了最小主应力方向上的单面卸荷,模拟实际围岩应力...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加卸荷速率对岩石力学特性与能量特征的影响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砂岩真三轴加卸荷力学特性试验,实现了最小主应力方向上的单面卸荷,模拟实际围岩应力演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大,砂岩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和体积应变均减小、中间主应变增大,扩容起始点提前,岩样破坏模式逐渐由剪切破坏转为张拉破裂,且张性裂纹多集中于卸荷面附近。加载速率的增大,砂岩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和体积应变增大,扩容起始点滞后,岩样破坏模式逐渐由张剪破坏转向剪切破坏,产生非贯通性裂纹。引入应变偏应力柔量分析不同加卸荷速率下砂岩变形规律,最小主应变和体积应变的偏应力敏感性与卸荷速率呈正相关,最大主应变的偏应力敏感性与加载速率呈正相关。此外,岩石在峰值应力前能量演化有明显的阶段性,峰前吸收的能量大多以可释放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存储,耗散能在峰后超过弹性应变能。耗散能比例Ud/U随着最大主应变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峰值应力时Ud/U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达到峰值应力时,岩石吸收的总能量U、弹性应变能Ue、耗散能Ud和相应的应变能增量与时间间隔的比值u均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加荷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应力 加卸荷速率 力学特性 能量特征
下载PDF
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杨松霖 刁波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3,共6页
用端部弯折型、端部扁平型和波浪型3种钢纤维分别配制抗压强度大于100 MPa的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纤维体积掺率分别为1.0%、2.0%、2.5%和3.0%。通过立方体抗压试验和梁抗弯试验,研究钢纤维形状和体积掺率对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流动性、抗... 用端部弯折型、端部扁平型和波浪型3种钢纤维分别配制抗压强度大于100 MPa的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纤维体积掺率分别为1.0%、2.0%、2.5%和3.0%。通过立方体抗压试验和梁抗弯试验,研究钢纤维形状和体积掺率对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断裂能和弯曲韧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纤维体积掺率为1.0%-2.5%时,端部扁平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断裂能和弯曲韧度最佳;纤维体积掺率为3.0%时,端部弯折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断裂能和弯曲韧度最佳;纤维体积掺率为2.0%时,端部扁平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纤维体积掺率为1.0%-3.0%时,波浪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但抗弯强度和断裂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 力学性能 抗压强度 抗弯强度 断裂能 弯曲韧度
原文传递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初探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孙铁柱 黄翔 文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37-141,共5页
以往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多为制取冷风,而制取高温冷水也仅限于采用单纯的蒸发冷却方法。另外纯靠蒸发冷却技术制取的冷风和冷水温度也易受室外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制取的冷风和冷水的温度具有不稳定性,从而难以保证室内温湿度的要求。本文... 以往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多为制取冷风,而制取高温冷水也仅限于采用单纯的蒸发冷却方法。另外纯靠蒸发冷却技术制取的冷风和冷水温度也易受室外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制取的冷风和冷水的温度具有不稳定性,从而难以保证室内温湿度的要求。本文对目前几种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进行介绍,并将各自的优缺点做了总结和相互对比,从而提出一种新型高温冷水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技术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方式制取高温冷水,为显热末端供冷提供高温冷源。并着重介绍了该机组相比于目前几种高温冷源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 机械制冷 高温冷水机组 节能
下载PDF
压电陶瓷能量转换系统 被引量:26
12
作者 闫世伟 杨志刚 +2 位作者 阚君武 程光明 曾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4-348,共5页
为实现利用压电材料收集人体能量,将其转化成电能在某些特殊应用领域替代电池或自动为电池充电的目的,设计了一个能量转换系统,该系统由压电发电装置和存储与控制电路组成。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压电振子在结构参数、支撑方式等多种因... 为实现利用压电材料收集人体能量,将其转化成电能在某些特殊应用领域替代电池或自动为电池充电的目的,设计了一个能量转换系统,该系统由压电发电装置和存储与控制电路组成。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压电振子在结构参数、支撑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发电特性,根据试验取得的优化参数和工作方案设计了压电发电装置,并尝试利用其为无线遥控器供电。经过试验测试,压电发电装置在外接100 kΩ负载时最大输出功率为58.2 mW,连接存储与控制电路时可满足无线遥控器(以开关无线遥控器为例)的使用要求,信号传输距离达到10 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压电陶瓷 压电发电装置 能量储存 驱动
下载PDF
TWIP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13
作者 黄宝旭 王晓东 +1 位作者 戎咏华 王利 《热处理》 CAS 2005年第4期4-6,11,共4页
综述了新型孪生诱发塑性钢(TW IP)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孪生诱发塑性的机制、层错能对TW IP效应的影响和TW IP钢优异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TWIP钢 孪生 力学性能 层错能
下载PDF
不同煤岩比例及组合方式的组合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陈光波 李谭 +3 位作者 杨磊 张国华 李建伟 董红娟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90,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煤岩比例及组合方式的组合体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对19种不同煤岩比例和组合方式的二元、三元组合体开展轴向压缩试验,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前能量、冲击能量指数等参数入手,分析组合体的力学特性;对构建的煤岩组合体相互... 为研究不同煤岩比例及组合方式的组合体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对19种不同煤岩比例和组合方式的二元、三元组合体开展轴向压缩试验,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前能量、冲击能量指数等参数入手,分析组合体的力学特性;对构建的煤岩组合体相互作用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探究煤岩组合体的失稳破坏机理;从煤岩组合体的不同破坏形态入手,研究组合体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机制。研究发现:组合体的抗压强度介于各组分抗压强度之间,且偏向于软弱组分的抗压强度,随着细砂岩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组合体的弹性模量随着细砂岩占比的增大而增大,且岩石的弹性模量越大,组合体的弹性模量也越大;有煤组分的组合体的峰前积聚能量较少,细砂岩与粗砂岩构成的组合体的峰前积聚能量较多,组合体的峰前能量随着细砂岩占比的增加而增多;组合体的冲击能量指数与细砂岩比例为线性关系,随着细砂岩占比的增加而增大;细砂岩组分对于组合体的抗压强度、峰前能量、冲击能量指数的影响较大,对组合体的力学特性和冲击效应起决定作用;推导了煤岩组合体的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从理论上揭示了组合体的弹性模量随岩石占比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构建了煤岩组合体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组合体的失稳破坏机制。研究结果可为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煤岩体相互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力学特性、失稳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力学特征 破坏机理 能量 力学分析
下载PDF
沥青-集料黏附作用评价方法综述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威娜 徐青杰 +2 位作者 周圣雄 秦煜 闫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97-2205,共9页
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作用是形成沥青混合料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且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水稳性等主要性能,也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因此,对沥青与集料间黏附作用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典型的黏附作用评价方... 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作用是形成沥青混合料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且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水稳性等主要性能,也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因此,对沥青与集料间黏附作用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典型的黏附作用评价方法可分为如下三类:(1)在石质基材(或其他材料)表面涂抹沥青层,对沥青层与基材界面施加垂直拉力或剪切应力,以沥青从基材表面剥离所需力的大小(或剪切强度)间接表征两者之间的黏附作用;(2)表面涂覆沥青的集料放入水中,水的作用使得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以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的程度评价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作用;(3)基于表面能理论,测试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参数,从能量角度评价沥青-集料的黏附作用。我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规定使用水煮法和水浸法来评价沥青-集料黏附性能,试验方法简单快捷,但测试结果受人为判断影响,缺乏定量评价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逐渐将各种新技术运用到沥青-集料黏附性能检测中,如超声波模拟动水压力对传统水煮法进行改进,并应用高质量的图形处理系统使得沥青剥落程度指标得到更精准的量化;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在不同测试模式下进行微纳观尺度沥青-集料黏附作用评价,国外研究人员还依托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黏附性能的量化。随着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的不断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对沥青-集料黏附作用的评价中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同时,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使用AFM新发展起来的测试模式测量沥青、集料的表面能及黏附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对黏附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新思路也开始出现,研究人员为了探讨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能的变化,针对“三明治”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作用 评价体系 力学拉伸 剥落 表面能 原子力显微镜 黏附疲劳
下载PDF
不同强度比组合煤岩的力学响应与能量分区演化规律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磊 高富强 王晓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297-3305,共9页
通过实验室单轴压缩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强度比组合煤岩的力学响应特征与能量分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的强度与变形参数主要受薄弱载体控制,当岩石强度低于煤的强度时,组合体强度与岩石强度相近,岩石是破坏的主体;两... 通过实验室单轴压缩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强度比组合煤岩的力学响应特征与能量分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的强度与变形参数主要受薄弱载体控制,当岩石强度低于煤的强度时,组合体强度与岩石强度相近,岩石是破坏的主体;两者强度相近时,组合体强度较煤、岩略有升高,此时煤岩均发生较充分的破坏;随着岩石强度与刚度的增大,组合体的强度与刚度也增大,岩石强度达到煤的2倍后,组合体的单轴抗压强度较煤增长达到15%并趋于平缓,弹性模量增幅超过70%后趋于平缓,此时煤是破坏的主体,且破坏形态较为一致。煤岩组合体受载阶段可分为应变能快速积累、应变能增速放缓和应变能快速释放3个阶段,耗散能与摩擦能在第2阶段开始缓慢增长,进入第3阶段后,耗散能、摩擦能与动能开始急剧增长。煤与岩石的应变能演化与组合体的相似,煤是组合体积聚应变能的重要载体。随着岩石强度的增大,煤岩组合体的应变能密度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在煤岩强度比1∶2时,煤岩组合体的应变能密度最高;组合体中煤的应变能密度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缓,当组合体中岩石强度高于煤时,能够增大煤储能应变能的能力,但增幅在30%以内;组合体中岩石的应变能密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煤岩强度比1∶1时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不同强度比 煤岩组合体 力学响应 能量 分区演化
原文传递
真三轴应力路径花岗岩卸荷破坏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婕 张黎明 +1 位作者 丛宇 王在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69-2077,共9页
开展某洞库花岗岩真三轴加载破坏试验和卸载破坏试验,分析花岗岩的特征应力、破坏形式和能量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真三轴加、卸荷应力路径下,花岗岩的破坏方式均为张剪复合破坏,表现出高损伤应力特征和明显的脆性特征;利用体积应变... 开展某洞库花岗岩真三轴加载破坏试验和卸载破坏试验,分析花岗岩的特征应力、破坏形式和能量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真三轴加、卸荷应力路径下,花岗岩的破坏方式均为张剪复合破坏,表现出高损伤应力特征和明显的脆性特征;利用体积应变曲线提出新的脆性指数评价岩石脆性,发现卸荷条件下花岗岩的脆性指数更高;真三轴加荷试验中,总能量-轴向应变曲线经历缓慢增大、快速增大、稳定增大3个阶段;真三轴卸荷试验中,卸荷瞬间耗散能迅速增加,在能量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迅速提高,成为消耗能量的主体;加荷试验中花岗岩破坏时的耗散能量值明显大于卸荷试验,表明加荷路径下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发生破坏,且卸荷路径下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多,相较于加荷路径更加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试验 力学特性 能量演化
下载PDF
O形圈动密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莫丽 王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6-392,共7页
利用软件ABAQUS建立了O形圈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在往复动密封中的密封性能,并对其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往复动密封中,O形圈主密封面最大接触应力与Von Mises应力的作用位置随运动方向的变化而改变,且大小... 利用软件ABAQUS建立了O形圈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在往复动密封中的密封性能,并对其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往复动密封中,O形圈主密封面最大接触应力与Von Mises应力的作用位置随运动方向的变化而改变,且大小随时间呈波动变化;速度小于0.25 m/s时,速度对摩擦力与剪切应力几乎无影响;随着摩擦系数、介质压力的增大,摩擦力与剪切应力对速度的敏感性变高;介质压力与摩擦系数对摩擦力与剪切应力影响较大,剪切应力与摩擦力呈同步变化;密封外行程Von Mises应力与剪切应力均大于内行程,更易引起疲劳与剪切破坏;预压缩率增加到一定值时,O形圈在动密封中所受的摩擦力急剧上升,动密封中预压缩率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O形圈 往复动密封 力学性能 压缩率
下载PDF
时效制度对2A97铝锂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高文理 闫豪 +1 位作者 冯朝辉 陆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6-1211,共6页
采用硬度测试、拉伸性能测试、DSC分析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研究不同时效制度对2A97铝锂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65℃人工时效时,峰值强度最高,但其塑性也最差,且达到峰值的时间长达60 h;200℃人工时效时,达到峰值的时间... 采用硬度测试、拉伸性能测试、DSC分析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研究不同时效制度对2A97铝锂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65℃人工时效时,峰值强度最高,但其塑性也最差,且达到峰值的时间长达60 h;200℃人工时效时,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为6 h,而其峰值强度和塑性均很差;(200℃,6 h)十(165℃,6 h)双级时效优化后,可获得比200℃峰时效更高的强度,其抗拉强度为545 MPa,只比165℃峰时效强度低11 MPa,伸长率却提高至7.1%,且时效时间比165℃峰时效时缩短了48 h。2A97铝锂合金峰时效状态下的析出相有T_1(A1_2CuLi)相、θ′相和一定量的σ(Al_5Cu_6Mg_2)相。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采用Kissinger法求得T_1相的析出激活能为75.9 kJ/mol。综合分析可知,采用(200℃,6 h)+(165℃,6 h)双级时效可以得到比单级时效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97铝锂合金 时效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激活能
下载PDF
白云岩三维动静组合加载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宗红 章雅琦 +1 位作者 杨安国 王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0-1036,共7页
为研究白云岩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利用改进的三维SHPB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对白云岩进行三维加载、轴向冲击试验,分析轴压、围压和应变率对白云岩强度、变形模量、能量吸收等的影响,探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的应变率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白云岩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利用改进的三维SHPB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对白云岩进行三维加载、轴向冲击试验,分析轴压、围压和应变率对白云岩强度、变形模量、能量吸收等的影响,探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的应变率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围压一定时,白云岩的抗压强度随着轴压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变形模量随着轴压的增大而减小;白云岩单位体积吸收能会随着轴压的增大而先增加后降低。轴压固定时,白云岩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白云岩强度增长因子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白云岩单位体积吸收能会随着围压的增大先升高而后降低,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的破坏模式为压剪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应变率效应 动态强度增长因子 能量传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