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的空间涵义及其人文地理研究框架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晓哲 林涛 王茂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基于空间维度的地理学边疆研究一直为欧美地理学界所关注,并促进了地理学的理论建构。相比之下,我国的边疆研究一直以历史学为主流,人文地理学在边疆研究中的地位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对边疆概念的评述认为,习惯上的领土边疆概念无法反映... 基于空间维度的地理学边疆研究一直为欧美地理学界所关注,并促进了地理学的理论建构。相比之下,我国的边疆研究一直以历史学为主流,人文地理学在边疆研究中的地位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对边疆概念的评述认为,习惯上的领土边疆概念无法反映当前边疆所具有的多重涵义,根据功能的不同对边疆进行类型划分十分必要。为此作者将边疆划分为政治边疆、文化边疆和拓居边疆三种类型,并分析了每一类型边疆的空间涵义。基于边疆的分类与空间涵义,本文构建了一个根植于人文地理学的边疆研究框架,并初步提出了人文地理学边疆研究的维度、视角及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空间涵义 人文地理 研究框架
下载PDF
煤炭地质学——涵义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2
作者 曹代勇 王佟 +1 位作者 王丹 郑志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5-769,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煤田地质学"、"煤地质学"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炭地质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发展趋势,提出煤炭地质学的定义:煤炭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煤炭资源(煤、煤层气及其他共伴生矿产)的成因、... 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煤田地质学"、"煤地质学"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炭地质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发展趋势,提出煤炭地质学的定义:煤炭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煤炭资源(煤、煤层气及其他共伴生矿产)的成因、性质、赋存规律、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效应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煤炭地质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还包括资源评价和勘查、资源开发地质、加工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等工程问题。构建了由理论基础、技术支撑、研究内容、工作目标等4部分构成的煤炭地质学研究框架,讨论了中国煤炭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和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质 涵义 发展趋势 研究框架
下载PDF
国际中小学技术教育研究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开剑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3-86,共4页
中小学技术教育是当前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与趋势,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当薄弱。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教育正呈现出新特点,其概念内涵正在从传统的工艺训练转向当代的技术素养教育,追求平衡且统一的课程框架、倡导多样的课程实施策略并... 中小学技术教育是当前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与趋势,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当薄弱。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教育正呈现出新特点,其概念内涵正在从传统的工艺训练转向当代的技术素养教育,追求平衡且统一的课程框架、倡导多样的课程实施策略并持续创新,正成为国际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共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教育 技术素养 概念内涵 课程框架
下载PDF
设计思维在突破式创新中的框架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彭 张捷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94-99,共6页
市场环境的变革要求企业具备突破式创新的能力,设计思维成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思维激发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通过文献梳理,对设计思维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DT和意义创新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渐进式DTN和突破... 市场环境的变革要求企业具备突破式创新的能力,设计思维成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思维激发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通过文献梳理,对设计思维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DT和意义创新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渐进式DTN和突破式DTF两种设计思维。指出框架构建是实施突破式创新的关键,个人识别是框架构建的核心,并提出专业知识、个体识别、诠释者和用户为要素的框架构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思维 意义创新 框架构建 个人识别 突破式创新
下载PDF
意义驱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框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春茂 王婉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6-254,共9页
目的 旨在提出一个意义驱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框架,为当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赋能用户积极意义提供新的可能性。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界定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意义驱动设计的概念与研究现状;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归纳产品的意义维度;提出意... 目的 旨在提出一个意义驱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框架,为当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赋能用户积极意义提供新的可能性。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界定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意义驱动设计的概念与研究现状;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归纳产品的意义维度;提出意义驱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框架与概念生成算法;通过工作坊进行设计实践与设计框架评估,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结论 意义驱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包括本能意义表达文化象征、使能意义促进情感构建、效能意义提升社群关系,通过设计工作坊推出了32款博物馆文创产品,部分实现商业转化。将意义驱动的设计框架应用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有助于设计师有效进行创新性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驱动 博物馆 文创产品 设计框架
下载PDF
字词义项联系方式及理解策略
6
作者 刘钦荣 《郑州师范教育》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作为自源性文字的汉字,每一个汉字都表示意义,意义分为自足意义和未足意义两种。多义字的每个字义可以用形式化方法标注,做到定型字义,其基础是认知框架。字义与词义的联系能够通过词义方程式来理解。
关键词 自足意义 未足意义 定型字义 指称框架 述谓框架
原文传递
个体认同的意义框架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剑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个体认同问题是现代社会凸现出来的重要议题,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均与此密切关联。个体认同总是在一定的意义框架下进行的,国家话语、市场话语和地方性话语这三种意义框架分别在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个体认同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个体认同问题是现代社会凸现出来的重要议题,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均与此密切关联。个体认同总是在一定的意义框架下进行的,国家话语、市场话语和地方性话语这三种意义框架分别在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个体认同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分析各种意义框架对个体认同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建构更完善的文化系统来引导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以期实现更佳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认同 意义框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构式形式和意义描写的基本原则与参考框架
8
作者 马文津 刘文秀 +1 位作者 邱莹 施春宏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4-756,共23页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的知识观,确立了构式形式描写和意义描写所宜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实体构式、半图式构式和图式构式的描写术语系统及操作规范,初步形成了面向汉语本体研究中各类...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的知识观,确立了构式形式描写和意义描写所宜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实体构式、半图式构式和图式构式的描写术语系统及操作规范,初步形成了面向汉语本体研究中各类构式、针对各类形式成分和意义成分及其关系的描写框架。本参考框架尤其重视形式描写的约束条件、意义描写的结构构建和形义对应关系的符号化等此前构式特征描写不曾关注或关注有限的问题,是构式形义描写走向系统化、结构化、一致化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构式形式 构式意义 描写原则 参考框架
原文传递
从过程到意义——建筑意义合理表达的方法论研究
9
作者 邱衍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6-31,共6页
为了寻求构建建筑意义的方法,首先,通过对当代建筑文化思潮脉搏的整体把握、对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借鉴和对“度”的阐释,提出一个从“度”到实践合理性的哲学视角,认为只有在建筑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把握实践的“合理性”,才能真正实现建筑... 为了寻求构建建筑意义的方法,首先,通过对当代建筑文化思潮脉搏的整体把握、对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借鉴和对“度”的阐释,提出一个从“度”到实践合理性的哲学视角,认为只有在建筑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把握实践的“合理性”,才能真正实现建筑意义的合理表达;其次,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合理性理论的借鉴,深入探讨了建筑实践合理性的内涵;并通过对建筑活动价值合理性、目的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研究,提出了以建筑活动评价机制、建筑活动反思机制、建筑活动监控机制、建筑活动协调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实践合理性机制,从而建构出建筑活动合理性研究框架。最后,文章对框架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评价,认为它至少可以搭建起一个令人信服的框架体系,弥补当前对建筑意义评价的尺度、视野和方法的局限,引导人们在建筑活动中对“度”的思考和揭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构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意义 合理性 研究框架
下载PDF
协力导向公共服务:意涵、架构、因素与障碍——基于西方视角的阐释
10
作者 范超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西方公共行政学界认为,“协力导向”模式不仅可弥补传统“层级导向”模式的不足,而且能够缓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并强化政府政策的回应性,从西方视角阐释协力导向公共服务的核心意涵、分析架构、成功因素和组织障碍,有助于政府构建公私伙... 西方公共行政学界认为,“协力导向”模式不仅可弥补传统“层级导向”模式的不足,而且能够缓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并强化政府政策的回应性,从西方视角阐释协力导向公共服务的核心意涵、分析架构、成功因素和组织障碍,有助于政府构建公私伙伴关系和进行“协力创新”,从而改进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力导向 公共服务 核心意涵 分析架构 成功因素 组织障碍
下载PDF
日语格助词ニ、デ、ヲ的意义框架及其误用探析
11
作者 袁琳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2期140-143,共4页
日语格助词“ニ”意义繁多,学界对其意义框架的探讨更多关注其原型义或者本质义,回顾和总结学界的此类探讨,概观对格助词“ニ”频繁误用的情况,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一线更好地将理论化为实践。
关键词 日语 格助词“ニ” 意义框架 误用
下载PDF
The Search for Units of Meaning: The Case of Collocational Framework "the * of"
12
作者 YANG Su-xia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11期897-903,共7页
The concept of collocational framework has been put forward by Renouf and Sinclair in 1991, but few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s of meaning based on collocational framework. This stud... The concept of collocational framework has been put forward by Renouf and Sinclair in 1991, but few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s of meaning based on collocational framework. This study searched for the units of meaning of collocational framework "the * of' employing Sinclair's lexical grammar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ocational framework "the * of" has its own lexical grammar features and can construct its units of meaning. The units of meaning form "Existences/Activities + the + Activities/Essences + of + Social Lives/Persons" sequence and express the "exist the activities or essences of social life and person" or "act the activities or essences of social life and per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s of meaning collocational framework general written English
下载PDF
语篇意义视角下的心理情景和语言框架研究
13
作者 张丽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心理情景和框架语义理论对翻译活动具有很大的启示性,它赋予我们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制约着我们的表达能力,影响着我们的表达方式、角度和精密性。本文从语篇意义的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深层区别,揭示译者在语篇层面上的操作规律。
关键词 语篇意义 心理情景 语言框架 关系 研究
下载PDF
浅议存款保险制度
14
作者 吴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内涵及其发展,分析了在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给出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框架。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业 金融风险控制
下载PDF
语篇评价分析框架构建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悦明 卢仁顺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22-27,共6页
悉尼学派将评价理论作为意义潜势系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探讨人际意义系统,指出在语言系统中存在着在一个供语篇使用者选择的评价意义系统,用来实现作者在语篇中的情感、态度、立场等。但是从语篇分析视角上说,Martin等创立的评价... 悉尼学派将评价理论作为意义潜势系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探讨人际意义系统,指出在语言系统中存在着在一个供语篇使用者选择的评价意义系统,用来实现作者在语篇中的情感、态度、立场等。但是从语篇分析视角上说,Martin等创立的评价系统又可以看作是一个语篇分析视角。本文试图对评价理论框架做相应的调整以构建语篇评价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评价意义系统 框架调整 语篇分析 评价分析框架
原文传递
强调——人际意义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辉松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主要是从"互动的"、"认识的"和"评价的"三个方面来考察的。然而,这一人际意义的三元素框架还不能全面涵盖话语的人际意义类型。作为用以增强语气、强化语义、突出重点、凸显主题,以便... 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主要是从"互动的"、"认识的"和"评价的"三个方面来考察的。然而,这一人际意义的三元素框架还不能全面涵盖话语的人际意义类型。作为用以增强语气、强化语义、突出重点、凸显主题,以便更有效地影响受话人的情感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强调,应被看作一种重要的人际意义因素。它不仅具有不同于上述三种性质的人际意义,而且实现其人际意义的资源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意义 三元素框架 强调 实现资源
下载PDF
“依经立义”还是“诠释循环”——意义生成的生存论形式构架
17
作者 姜哲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6,共12页
20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诠释学思想的不断涌入,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某些理论表达似乎已不言自明地成为"中国诠释学"的命题。在这种大而化之的逻辑之下,"依经立义"也被定义为意义建构与生成的重要模式。然而,对于"依... 20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诠释学思想的不断涌入,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某些理论表达似乎已不言自明地成为"中国诠释学"的命题。在这种大而化之的逻辑之下,"依经立义"也被定义为意义建构与生成的重要模式。然而,对于"依经立义"的理论化与现代化,其首要任务是在"义意之辨"中"还原"其自身的意义场域。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并借之以西方现代诠释学,"依经立义"的"生存论形式构架"及"诠释循环"的诠释学内涵才能够真正地向我们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经立义 义意之辨 意义生成 生存论形式构架 诠释循环
原文传递
总理记者会口译话语中的显隐意义建构研究——以语用预设为切入点
18
作者 张睿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2-20,共9页
公共政治话语口译译文的意义解读离不开语境。本文以语用预设为切入点,选取2017年总理记者会口译话语作为语料,借鉴语言顺应论中的意义潜势和语境索引概念,探究译员建构显隐意义的手段。研究表明,译员一方面对总理话语的话语意义进行了... 公共政治话语口译译文的意义解读离不开语境。本文以语用预设为切入点,选取2017年总理记者会口译话语作为语料,借鉴语言顺应论中的意义潜势和语境索引概念,探究译员建构显隐意义的手段。研究表明,译员一方面对总理话语的话语意义进行了大量明示,另一方面也对其进行了隐含义建构。显隐意义共同作用、相辅相成,向国际受众传递了中国的治国理政理念,展现了中国的治国理政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义 语用预设 语言顺应论 总理记者会口译
下载PDF
关于发展我国智慧城市的思考
19
作者 龚炳铮 《办公自动化》 2014年第11期29-33,共5页
本文分析了智慧城市的含义、多个维度的特征、技术框架、近期及中长期目标、建设路径,提出了智慧城市评价模型、指标及加快智慧城市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含义特征 技术框架 发展目标 建设路径 评价模型 措施建议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谈)
20
作者 秦宣 郇庆治 +6 位作者 蔡华杰 王增智 刘华初 丁匡一 覃世艳 庾虎 王习明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7,共17页
主持人语 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 主持人语 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专题就是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比较深广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理论与实践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