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尾相依序列均值变点的截尾估计及其收敛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四儿 田铮 党怀义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1038,共8页
本文研究厚尾相依随机变量序列的均值变点估计。在均值已知的情况下,提出变点的截尾估计方法,以消除厚尾随机变量序列中较多“奇异”点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在方差无穷的情形下推广了Hájek-Rényi型不等式,并由此得到变点估计的... 本文研究厚尾相依随机变量序列的均值变点估计。在均值已知的情况下,提出变点的截尾估计方法,以消除厚尾随机变量序列中较多“奇异”点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在方差无穷的情形下推广了Hájek-Rényi型不等式,并由此得到变点估计的相合性和收敛速度。模拟结果表明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尾相依序列 截尾估计 均值变点 Hájek-Rényi型不等式
下载PDF
自正则检验关于方差变点的稳健性分析
2
作者 石雅琳 陈占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7-47,共11页
自正则统计量是检验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变点的有效方法.然而长记忆时间序列中存在均值变点的同时也可能存在方差变点,方差变点会如何影响均值变点的检验功效呢?本文推导出了当长记忆时间序列中仅存在方差变点及同时存在均值变点和方差... 自正则统计量是检验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变点的有效方法.然而长记忆时间序列中存在均值变点的同时也可能存在方差变点,方差变点会如何影响均值变点的检验功效呢?本文推导出了当长记忆时间序列中仅存在方差变点及同时存在均值变点和方差变点时,自正则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从理论上证明了此时该统计量仍然是检验均值变点的一致统计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自正则检验统计量对方差变点稳健,且递减的方差变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验功效,而递增的方差变点会降低检验功效.最后,通过对一组北半球月均气温数据的分析说明了方法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值变点 方差变点 自正则统计量 长记忆时间序列
下载PDF
均值变点及分叉比确定最佳汇流阈值的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倍瑜 徐亚莉 +2 位作者 白雷超 罗明良 赵文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3期76-82,共7页
DEM为水文分析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研究分析途径。研究以ASTER GDEM为数据源,利用均值变点和水道分叉比综合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水文特征和流域地貌特征,对比不同区域在最佳阈值提取的河网差异及彼此间流域河道分叉比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 DEM为水文分析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研究分析途径。研究以ASTER GDEM为数据源,利用均值变点和水道分叉比综合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水文特征和流域地貌特征,对比不同区域在最佳阈值提取的河网差异及彼此间流域河道分叉比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清溪河样区和杏子河样区的最佳汇流阈值分别为1500和1300,其所对应的河网密度分别为0.63和0.68;不同的流域内取相同的汇流阈值时河道的分叉能力相同或相近,但河道的数目上有较大的区别。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在今后的地形分析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分叉比 均值变点 DEM 阈值 杏子河样区 清溪河样区
下载PDF
基于稳定分布的ARCH模型均值检验变点
4
作者 金浩 张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讨论噪声项是稳定分布的ARCH模型的均值变点检验,其中特征指数κ∈(1,2)。方法引入残量平方累积和统计量,在原假设条件成立时,证明其极限分布是Levy过程的泛函。结果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统计量的势函数值不仅对样本容量及特... 目的讨论噪声项是稳定分布的ARCH模型的均值变点检验,其中特征指数κ∈(1,2)。方法引入残量平方累积和统计量,在原假设条件成立时,证明其极限分布是Levy过程的泛函。结果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统计量的势函数值不仅对样本容量及特征指数敏感,也依赖于均值变点的跳跃幅度。结论残量累积和统计量能有效地检验基于稳定分布的ARCH模型均值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量平方累积和检验 稳定分布 均值变点
下载PDF
面板数据均值变点的累积和比值估计
5
作者 张婷婷 魏岳嵩 董三英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7-12,共6页
针对只有一个共同变点的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累积和比值法研究面板数据模型均值变点问题,得到均值变点的估计量,证明其是变点的强相合估计量,并且给出估计量的强收敛速度.
关键词 均值变点 累积和比值 强相合性 强收敛速度
下载PDF
厚尾相依面板序列均值变点的截尾CUSUM估计
6
作者 杨银倩 赵文芝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研究厚尾相依面板数据均值变点的截尾CUSUM估计问题。对原序列进行截尾,截尾后的数据二阶矩存在;在适当假设条件下,推广了截尾情形的Hájek-Rényi型不等式并构造变点的截尾型CUSUM估计量;证明估计量的相合性及其收敛速度。结... 研究厚尾相依面板数据均值变点的截尾CUSUM估计问题。对原序列进行截尾,截尾后的数据二阶矩存在;在适当假设条件下,推广了截尾情形的Hájek-Rényi型不等式并构造变点的截尾型CUSUM估计量;证明估计量的相合性及其收敛速度。结果表明:厚尾相依序列参数β越小,估计量的收敛速度越快。截尾型CUSUM估计量能有效避免估计结果受厚尾序列“异常”点的影响,从而有更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尾相依序列 面板数据 截尾估计 均值变点 Hájek-Rényi型不等式
下载PDF
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变点的比率检验
7
作者 彭木慈 贾秀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7-22,共6页
本文基于两种比率方法研究了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变点的检验问题,在无变点原假设下推导出了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在备择假设下证明了检验方法的一致性.由于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依赖未知的长记忆参数,还提出了一种避免估计长记忆参数的S... 本文基于两种比率方法研究了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变点的检验问题,在无变点原假设下推导出了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在备择假设下证明了检验方法的一致性.由于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依赖未知的长记忆参数,还提出了一种避免估计长记忆参数的Sieve AR Bootstrap方法来近似计算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检验方法具有较好的检验效果.最后通过分析一组尼罗河年径流量数据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记忆时间序列 均值变点 比率检验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地形起伏度与区域土壤侵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舒天竹 王晓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32,共6页
地形起伏度直接影响着地面的径流变化,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根源之一。分析两者相关性的前提是准确提取地形起伏度,而确定研究数据尺度下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是得出可靠结果的保障。在3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均值变点法分析罗甸县基于... 地形起伏度直接影响着地面的径流变化,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根源之一。分析两者相关性的前提是准确提取地形起伏度,而确定研究数据尺度下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是得出可靠结果的保障。在3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均值变点法分析罗甸县基于DEM(空间分辨率为30m×30m)的最佳分析窗口,并依据2007年修正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估算研究区各样本单元的土壤侵蚀量,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罗甸县在该尺度数据源下的最佳分析窗口为32×32,最佳统计面积为0.921 6km^2,实证了均值变点分析方法提取地形最佳分析窗口的可行性;地形起伏度与区域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关系数为0.519 1,充分说明了作为宏观地形因子之一的地形起伏度是区域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土壤侵蚀 均值变点法 3S技术
下载PDF
基于DEM和均值变点法的伏牛山区地形起伏度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明 张静静 +1 位作者 马贺 朱连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36-43,共8页
以100 m分辨率的DEM为基础数据,在GIS技术和SPS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邻域分析法,分别在29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分析窗口下提取伏牛山区地形起伏度,采用均值变点法计算出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最后绘制伏牛山区地形起伏度的分级图,并进行... 以100 m分辨率的DEM为基础数据,在GIS技术和SPS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邻域分析法,分别在29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分析窗口下提取伏牛山区地形起伏度,采用均值变点法计算出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最后绘制伏牛山区地形起伏度的分级图,并进行空间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运用均值变点法得到伏牛山区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为11×11像元的分析窗口,对应的窗口面积为1.21 km^2.(2)基于计算出的最佳统计单元提取伏牛山区地形起伏度,并划分为5个等级.整体来看,伏牛山区以地形起伏度为200~500 m的中起伏为主,占53.27%,主要位于中高山地区;其次是地形起伏度为70~200 m的小起伏地形,占26.14%,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地区;微起伏(30~70 m)和平坦(0~30 m)地区占18.85%,主要位于东南部和东部山麓地带;大起伏地区所占比例最小,仅为1.74%,主要分布在山脉主脊地带.(3)地形起伏度与坡度的拟合度高于与海拔的拟合度,且随海拔高度和坡度增加,其高值区所占比重分别呈逐渐增加趋势,表现出较强的海拔与坡度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形起伏度 最佳统计单元 均值变点法 伏牛山区
原文传递
基于DEM的地貌特征分析与类型划分——以砒砂岩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玉春 齐雁冰 +1 位作者 付金霞 吴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了探明砒砂岩区侵蚀地貌特征,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精准措施,以砒砂岩区30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窗口,依据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地形因子组合,据此分析研究区的地貌综合特征及类型的空... 为了探明砒砂岩区侵蚀地貌特征,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精准措施,以砒砂岩区30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窗口,依据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地形因子组合,据此分析研究区的地貌综合特征及类型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砒砂岩区在该尺度数据源下的地形起伏度的最佳提取窗口为16×16(0.2304 km2);2)该区的最佳地形因子组合为地表切割深度、剖面曲率、坡度、高程和坡向变率,累计贡献率超过70%;3)砒砂岩区地表切割处于中等水平,总体上以中度切割为主,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海拔整体偏高,94.53%的区域为中海拔,坡度以缓坡和斜坡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坡向变率主要介于15°~75°之间;4)地貌类型主要以台地和丘陵为主,遍布整个砒砂岩区,面积比为88.92%。该研究结果揭示砒砂岩区的地貌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对砒砂岩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均值变点法 地貌类型 DEM 砒砂岩区
下载PDF
地形起伏度与滑坡发育的相关性——以丽水市滑坡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伍剑波 孙强 +3 位作者 张泰丽 朱延辉 韩帅 赵阳 《华东地质》 2022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变化大,滑坡灾害发育。以5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基于GIS平台的邻域统计分析工具,依次分析了2×2、3×3、4×4、…50×50共49个矩形窗口,发现平均地形起伏度与窗口大小存...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变化大,滑坡灾害发育。以5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基于GIS平台的邻域统计分析工具,依次分析了2×2、3×3、4×4、…50×50共49个矩形窗口,发现平均地形起伏度与窗口大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计算出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大小为8100 m^(2)(窗格18×18)。地形起伏度等间距分成9级,采用信息量法、确定性系数法研究分析了丽水市发育的滑坡灾害与地形起伏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滑坡发育与地形起伏度密切相关,丽水地区小起伏度更利于滑坡灾害发育,滑坡易发地形起伏度为15~60 m,滑坡最易发区间为15~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形起伏度 均值变点分析法 信息量法 确定性系数法 丽水市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指标和层次聚类分析的河源区范围自动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雅文 侯鹏 +3 位作者 蒋卫国 彭凯锋 荔琢 邓越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82,共14页
河源区边界是重要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之一,但除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外的我国大部分其他中小流域仍缺乏确切的河源区边界信息,需要科学划定河源区边界以支持流域水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规划与实施。对此,本文在确立河源区划分原则、明确... 河源区边界是重要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之一,但除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外的我国大部分其他中小流域仍缺乏确切的河源区边界信息,需要科学划定河源区边界以支持流域水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规划与实施。对此,本文在确立河源区划分原则、明确划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特征指标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的河源区边界划定方法。以沁河流域为研究案例,首先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计算沁河流域子流域提取的最佳汇流累积量分位数阈值为0.15%,再基于子流域的多特征指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最终确定河源区范围边界,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江、黄河流域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多特征指标和层次聚类分析提取的沁河流域河源区范围处于河底比降法、水文站点方法得到的源区范围面积之间;(2)该方法在长江、黄河流域河源区划分结果的交并比分别达到85.40%和79.99%,侧面验证了本文方法进行河源区边界划分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基于多特征指标和层次聚类分析的河源区边界自动划分方法可以简捷高效地识别缺乏明确河源区边界信息的流域河源区范围,为我国河源区生态安全屏障识别、水资源保护相关政策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源区边界 多特征指标 层次聚类分析 均值变点分析 子流域提取 多源数据 范围识别 多要素综合
原文传递
黄土地质灾害评价因子地形起伏度提取最佳尺度研究:以榆林市米脂县为例
13
作者 孟晓捷 郭小鹏 +2 位作者 薛强 冯卫 洪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43,共10页
目前地质灾害相关评价工作中,部分研究人员对于“地形起伏度”(也称相对坡高)选取最佳窗口单元进行提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致使取得的地形起伏度参数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后续地灾评价中,无论采用以栅格... 目前地质灾害相关评价工作中,部分研究人员对于“地形起伏度”(也称相对坡高)选取最佳窗口单元进行提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致使取得的地形起伏度参数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后续地灾评价中,无论采用以栅格为基础的信息量模型还是现今普遍流行的各类机器学习方法,其评价因子本身的误差甚至错误会导致评价结果可靠性降低。笔者基于Arc GIS平台,利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分辨率为2 m的DEM数据,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通过两轮分析,数量分别为10×10和1×1的矩形窗口逐渐逼近研究区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计算出该县地形起伏度为0~256.60 m,最佳统计单元为59×59的窗格,栅格单元边长为2 m,提取窗格边长为118 m,对应提取面积为13924 m^(2)。随后依据陕北黄土地区历史滑坡及崩塌的易发坡高统计将米脂县地形起伏度等分为<20 m、20~40 m、40~60 m、60~80 m、>80 m等5个区间,受原始地形条件及削坡建房、建厂等综合影响,40~80 m为灾害隐患发育的主要区间,灾害隐患点占比为88.60%。结合米脂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量值和灾害点密度对比曲线,结果显示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体现了地形起伏度统计单元选取和区间划分的合理性。本研究所采用的高精度DEM数据的计算及分析结果,首先避免了目视寻找拐点的弊端,其次在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貌条件中能够满足数字地形分析与精细化地质灾害调查的需求,可为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评价防治及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质灾害 地形起伏度 均值变点法 最佳窗口单元 米脂县
下载PDF
基于ASTER GDEM的地形起伏度与西安市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的相关性
14
作者 孙雪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8期78-81,85,共5页
西安市长安区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秦岭北坡和黄土台塬边坡因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等诱发的影响,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给城市造成严重损失。为研究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以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AS... 西安市长安区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秦岭北坡和黄土台塬边坡因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等诱发的影响,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给城市造成严重损失。为研究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以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ASTER GDEM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基于GIS的邻域统计分析工具,依次提取2×2、3×3、4×4、5×5……50×50共49个矩形窗口,运用均值变点法科学地确定长安区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17×17,面积为26.01×10^(4)m^(2),据此将区内地形起伏度分为5级,并采用CF法、I值法建立区域地形地貌与灾害点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滑坡崩塌的发育与地形起伏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地形起伏度为小起伏(30~200m)时,对滑坡崩塌灾害影响最大,最利于灾害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滑坡 崩塌 均值变点法 CF法 I值法 长安区
下载PDF
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地形起伏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湘云 张超 +2 位作者 陈棋 史小蓉 王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170,共9页
分析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地理分布格局,探究地形起伏度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为滇东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提供合理且全面的依据。以滇东南石漠化地区马关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为研究区,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计算地形起... 分析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地理分布格局,探究地形起伏度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为滇东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提供合理且全面的依据。以滇东南石漠化地区马关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为研究区,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计算地形起伏度,利用10 m空间分辨率的Sentinel-2数据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研究表明,根据均值变点法确定研究区地形起伏度最佳像元分析窗口为24×24,地形起伏度在0~2.41;水土流失强度主要为极强烈等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85%;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多集中在0.05~0.35等级范围内,地形起伏度在0.15~0.25等级范围达到水土流失强度峰值。研究区的地形起伏度与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充分说明地形起伏度是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水土流失 最佳分析窗口 均值变点法 石漠化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建设与丘陵浅山区山地灾害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昊 王钧 +2 位作者 黄建国 罗依珍 宫清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95,共12页
城市扩张深刻改变了粤港澳大湾区原有地质地貌环境,不合理削山造地等工程活动增加了丘陵浅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测度丘陵浅山区山地灾害的胁迫度以及评价建设用地开发的适宜性,有利于保障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城市经济圈生态与环境安... 城市扩张深刻改变了粤港澳大湾区原有地质地貌环境,不合理削山造地等工程活动增加了丘陵浅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测度丘陵浅山区山地灾害的胁迫度以及评价建设用地开发的适宜性,有利于保障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城市经济圈生态与环境安全。中国山地城市开发建设与山地灾害的关系以及两者相容性和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过去并没有关注丘陵浅山区,尤其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研究,还不能科学地支撑大湾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丘陵浅山区开发建设与山地灾害发生强度之间的关系;基于频率比模型与信息熵理论,研究丘陵浅山区开发建设强度对山地灾害的影响;基于均值变点法提出丘陵浅山区城市建设用地建议退让距离。结果显示:(1)丘陵浅山区开发建设区域主要分布于大湾区中部以及东南地区,包括香港、东莞、深圳、广州市白云区和花都区等;(2)开发建设强度与山地灾害的相关系数在地势起伏度低、中、较高、高的地区分别为0.894、0.766、0.587、0.642,相关系数随地势起伏度上升先减后增;(3)山地灾害的信息熵值为3.1~4.3,熵值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开发强度高且地势起伏度中、低等的地区;(4)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议退让距离为120 m。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群建设用地布局以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建设 山地灾害 丘陵浅山区 退让距离 均值变点法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经验欧氏似然的均值单变点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军舰 李智航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8,共12页
均值单变点检测是研究变点问题的基础.论文根据均值单变点模型的特点,构造截断经验欧氏似然比检验函数并给出显式表达.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零假设下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为极值分布,给出变点的诊断方法.在有变点的情况下,进一步给出变点... 均值单变点检测是研究变点问题的基础.论文根据均值单变点模型的特点,构造截断经验欧氏似然比检验函数并给出显式表达.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零假设下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为极值分布,给出变点的诊断方法.在有变点的情况下,进一步给出变点位置的估计和其相合性的理论证明.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尼罗河年流量的实证分析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值变点 经验欧氏似然 截断 极值分布
下载PDF
基于DEM的都坝河流域地貌类型识别
18
作者 刘慧丽 董廷旭 +2 位作者 陈浩 王飞 廖传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06-113,共8页
为进一步分析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致灾环境因子,以1∶50000地形图为基本资料建立DEM,选取流域的宏观及微观地形因子,通过均值变点、相关系数矩阵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最佳地形因子及最佳统计窗口,最后进行流域地貌类型识别.结果表明:(1)... 为进一步分析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致灾环境因子,以1∶50000地形图为基本资料建立DEM,选取流域的宏观及微观地形因子,通过均值变点、相关系数矩阵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最佳地形因子及最佳统计窗口,最后进行流域地貌类型识别.结果表明:(1)都坝河流域的最佳地形因子为地形起伏度、高程、坡度变率和平面曲率,累积解释率达到80%,且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窗口为18×18(0.2916 km2);(2)都坝河流域可划分为8种地貌类型,其中以小起伏中山、小起伏亚高山、小起伏低山和中起伏低山地貌类型为主,占比为76.33%.该研究结果揭示了都坝河流域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对生态环境治理、灾害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类型 都坝河流域 均值变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最佳地形因子组合
下载PDF
基于双侧均值变点法的数字河网阈值划定--以南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启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0期250-254,共5页
以南苕溪流域为例,在数字高程模型基础上使用优先洪水算法改进的D8流向算法和汇流累积算法运算得到了流域地表流向栅格数据及汇流累积栅格数据,基于双侧均值变点法划定流域范围内的数字河网阈值,并在卫星影像下对比研究了高低阈值所生... 以南苕溪流域为例,在数字高程模型基础上使用优先洪水算法改进的D8流向算法和汇流累积算法运算得到了流域地表流向栅格数据及汇流累积栅格数据,基于双侧均值变点法划定流域范围内的数字河网阈值,并在卫星影像下对比研究了高低阈值所生成数字河网的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双侧均值变点法分割的阈值密度曲线3个区域呈现显著的三个阶段:急速下降阶段、较慢的速度下降阶段、平稳下降阶段;②基于双侧均值变点法,高阈值所生成的数字河网收缩程度更高,河道分叉程度更低,接近非汛期的流域河网条件,低阈值所生成的数字河网对于小型沟道的分叉、形态描述更为细致准确,接近汛期及强降雨条件下的流域河网状态;③双侧均值变点法基础下低阈值生成的河网适合做短时间序列洪水等灾害模拟,高阈值生成的河网适合做长时间序列径流、生态环境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河网 均值变点检测 河网阈值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面向无测风区域的复杂地形风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松 葛莹 +2 位作者 张杰 肖胜昌 陈科 《地理信息世界》 2020年第2期54-59,67,共7页
由于气象站点的布设受经济、地形、技术等因素限制,使得某风能资源丰富的无测风区域缺少气象站点数据,无法进行风场模拟。针对这一问题,尝试用NCEP再分析风速数据代替传统的气象站点数据,根据NCEP再分析风速数据的栅格数据特点,提出了... 由于气象站点的布设受经济、地形、技术等因素限制,使得某风能资源丰富的无测风区域缺少气象站点数据,无法进行风场模拟。针对这一问题,尝试用NCEP再分析风速数据代替传统的气象站点数据,根据NCEP再分析风速数据的栅格数据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无测风区域的复杂地形风场模拟方法。该风场模拟方法以SRTM DEM数据和NCEP再分析风速数据为数据源,首先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获取反映无测风区域地形起伏特点的最佳统计单元,得到无测风区域复杂地形的地形起伏度;然后对Cressman插值方法进行改进,将地形起伏度引入到权重函数中,并根据交叉检验中均方根误差最小原则求解权重函数中参数的最优解;最后将最优解代入权重函数中对风场进行加密。实验结果表明:风场模拟结果与气象站点风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82,模拟风速的变化趋势与实测风速基本一致;风电场选址区主要建设在模拟风速较大的地区,十分符合风电场一般建设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方的特点,间接验证面向无测风区域的复杂地形风场模拟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模拟 均值变点分析法 Cressman插值方法 NCEP再分析风速数据 复杂地形 无测风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