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筒槽深和机筒与螺棱间隙对力化学反应器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彦周 张鹏 +3 位作者 张帅 杨帆 吴飞 陈占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从对力化学反应器挤出成型和剪切效果有重要影响的机筒螺槽深度(简称槽深)和机筒与螺棱间隙着手,分别通过改变机筒槽深和机筒与螺棱间隙,采用Polyfl ow软件对聚乙烯熔体在等温状态下的挤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表征力化学反应器剪切效... 从对力化学反应器挤出成型和剪切效果有重要影响的机筒螺槽深度(简称槽深)和机筒与螺棱间隙着手,分别通过改变机筒槽深和机筒与螺棱间隙,采用Polyfl ow软件对聚乙烯熔体在等温状态下的挤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表征力化学反应器剪切效果的参数指标,如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切应力和最大混合指数作相应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筒未开槽(槽深0 mm)或槽深过大(2 mm)均降低了力化学反应器对物料的剪切和混合作用,而槽深为1 mm时,获得的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切应力值和最大混合指数最大;随着机筒与螺棱间隙从0.5 mm依次增加到1 mm和2 mm,力化学反应器对物料的剪切及混合能力依次减弱,当机筒槽深为1 mm,且机筒和螺棱的间隙尺寸为0.5 mm时力化学反应器对物料的剪切和混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筒 螺棱 最大剪切速率 最大剪切应力 最大混合指数 力化学反应器
下载PDF
InSAR技术用于甘孜-玉树与鲜水河断裂带三维运动研究
2
作者 陈立权 赵超英 高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2-1027,共6页
以我国四川西部甘孜-玉树与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洲COMET机构提供的LiCSAR产品,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解缠图和相干图等,采用LiCSBAS软件得到断裂带升降轨视线向形变速率结果,并联合GNSS形变监测结果进行基准改... 以我国四川西部甘孜-玉树与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洲COMET机构提供的LiCSAR产品,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解缠图和相干图等,采用LiCSBAS软件得到断裂带升降轨视线向形变速率结果,并联合GNSS形变监测结果进行基准改正,分解得到断裂带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甘孜-玉树与鲜水河断裂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最大水平形变速率超过20 mm/a;InSAR结果与GNSS所得水平形变速率均方根误差为1.4 mm/a,水平方向均方根误差为4.8°。基于水平形变场计算得到的剪应变率集中分布在沿鲜水河断裂带附近,最大值超过150×10^(-9)/a。本文研究可为区域孕震机制、地震风险性评估和构造滑坡分布规律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 鲜水河断裂 INSAR 三维形变 最大剪应变率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剪刀式单螺杆螺棱头数和螺棱与机筒间隙对挤出流场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才 韩海川 陈占春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1,共5页
针对剪刀式单螺杆挤出机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改变对挤出流场影响较大的螺杆螺棱头数和螺杆螺棱与机筒螺棱之间间隙两种参数,通过Polyflow软件模拟等温状态下聚乙烯(PE)熔体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剪切挤出过程。对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 针对剪刀式单螺杆挤出机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改变对挤出流场影响较大的螺杆螺棱头数和螺杆螺棱与机筒螺棱之间间隙两种参数,通过Polyflow软件模拟等温状态下聚乙烯(PE)熔体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剪切挤出过程。对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切应力和压力3个指标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螺杆螺棱头数的增加会使单螺杆挤出机的剪切挤出效果增强;螺杆螺棱与机筒螺棱之间的间隙并没有随着间隙的减小而使挤出机的性能增强,而是要选择适当的间隙才能多方面地提高剪刀式单螺杆挤出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棱头数 间隙 最大剪切速率 最大剪切应力
下载PDF
2008年于田7.3级地震前西昆仑地形变的GPS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杰 王晓强 +2 位作者 王琪 方伟 宋和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63,共8页
利用GPS观测资料计算并获取了2008年新疆西昆仑地区于田7.3级地震发生前的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场分布研究了区域内主要断层的活动速率。结果表明:震中以南的龙木错断裂呈左旋走滑性质的运动特征,走滑速率为1.2~2.5mm/a;震中以... 利用GPS观测资料计算并获取了2008年新疆西昆仑地区于田7.3级地震发生前的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场分布研究了区域内主要断层的活动速率。结果表明:震中以南的龙木错断裂呈左旋走滑性质的运动特征,走滑速率为1.2~2.5mm/a;震中以北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滑动速率为5mm/a;震中北西面的康西瓦断裂的左旋走滑平均速率约为3~7mm/a。区域应变场分布一定程度上受断裂带分布的影响。7.3级地震就位于断裂活动交汇的部位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7.3级地震 GPS测量 西昆仑构造带 水平运动 滑动速率 最大剪应变
下载PDF
中国大陆应变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郭良迁 周海涛 +1 位作者 杜雪松 塔拉 《华南地震》 2012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1999~2009年网络工程GPS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参数,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应变应力场及其地壳现今的水平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壳西部青藏亚板块的压应力主方向围绕藏南和阿萨姆构造结向北、东、南依次辐射撒开。新疆... 根据1999~2009年网络工程GPS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参数,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应变应力场及其地壳现今的水平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壳西部青藏亚板块的压应力主方向围绕藏南和阿萨姆构造结向北、东、南依次辐射撒开。新疆亚板块自西向东由近SN向变为NE向。中国大陆东部地壳的压应力主方向自北向南由NEE变为近EW向,再变为SEE向。中国大陆主压应力作用强度西部显著大于东部。中国大陆地壳西部强于东部,南部强于北部,现今西部地壳以挤压、走滑为主,东部地壳既有挤压、走滑,也有拉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应力场 主应变率 最大剪应变率 地壳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高斯滤波技术的岩质边坡滑面搜索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韩龙强 严琼 +1 位作者 曹振生 吴顺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1-478,共8页
为了确定岩质边坡滑面的形态与位置信息,先选取能够体现岩体强度衰减规律的非等比强度折减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以单元体最大剪应变率作为特征量,沿纵横双向路径搜索每条直线上特征量达到最大值的点,并利用高斯平滑滤波技术对这... 为了确定岩质边坡滑面的形态与位置信息,先选取能够体现岩体强度衰减规律的非等比强度折减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以单元体最大剪应变率作为特征量,沿纵横双向路径搜索每条直线上特征量达到最大值的点,并利用高斯平滑滤波技术对这些点数据进行光滑处理,建立了一种新的岩质边坡滑面搜索方法.最终,基于该方法分析了Hoek-Brown准则各强度参数及坡形参数对边坡滑面位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质强度指标GSI、单轴抗压强度σci的增大或坡角β的减小,边坡滑面埋深变大;而岩石材料常数mi、扰动系数D和坡高H则对滑面位置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比强度折减法 高斯平滑滤波技术 滑面 最大剪应变率 搜索路径
原文传递
湖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聂兆生 熊维 黄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湖北CORS网络、陆态网络等76个连续站2011-05~2013-06的GPS观测数据,得到各测站的精确坐标及测站的时间序列。给出全部测站的水平速度场,各测站的运动速度为6~9mm/a,运动方向以东向或东南向为主,与华南块体的运...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湖北CORS网络、陆态网络等76个连续站2011-05~2013-06的GPS观测数据,得到各测站的精确坐标及测站的时间序列。给出全部测站的水平速度场,各测站的运动速度为6~9mm/a,运动方向以东向或东南向为主,与华南块体的运动特征基本一致。初步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同时,计算了湖北地区的主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结果表明,湖北地区最大剪应变率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断裂带集中的地区,分别位于巴东、秭归和郧县-竹山附近,最大值约为(1.43~1.73)×10^(-7)/a,这一结果与湖北2014年秭归发生的4.5级、4.7级地震以及2014年房县4.0级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速度场 时间序列 主应变率 最大剪应变率
下载PDF
漾濞6.4级地震前后云南地区GNSS应变场变化分析
8
作者 牛甜 王伶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2018~2021年以来云南地区43个GNSS连续观测站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时间序列,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计算获取应变率场,分析漾濞M_(S)6.4地震前后区域应变场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危险区应重点关注面应变压缩区域和最大剪应...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2018~2021年以来云南地区43个GNSS连续观测站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时间序列,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计算获取应变率场,分析漾濞M_(S)6.4地震前后区域应变场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危险区应重点关注面应变压缩区域和最大剪应变高低值转换区域;漾濞M_(S)6.4地震发生在前期面应变压缩区域,震后又迅速转变为拉张状态;漾濞一带长期处于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剪切活动较强,震中附近的最大剪应变率在震前出现短期区域应变积累速率快速降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 S6.4地震 面应变率 最大剪应变率 GNSS时间序列
下载PDF
湖北地区现今GPS形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鲁小飞 谭凯 +3 位作者 李琦 王东振 赵斌 余建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8-901,共4页
选取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1998~2018年GPS观测数据,基于插值法计算湖北地区的形变和应变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地块运动稳定,无明显的形变梯度带,水平运动方向为东向微偏南,速率为5~9 mm/a,平均值为6.2 mm/a;垂直速度场平均值... 选取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1998~2018年GPS观测数据,基于插值法计算湖北地区的形变和应变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地块运动稳定,无明显的形变梯度带,水平运动方向为东向微偏南,速率为5~9 mm/a,平均值为6.2 mm/a;垂直速度场平均值为-0.96 mm/a,以下降运动为主。面膨胀率结果显示,湖北地区具有4个面膨胀高值区和4个面挤压高值区。最大剪应变率场显示,在湖北中部地区形成一个高值环形带,湖北历史地震主要发生在应力应变高值区边缘带。巴东和秭归小震频发与长江三峡水库水位反复加卸载有关,GPS形变和应变无明显对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主应变率 面膨胀率 最大剪应变率
下载PDF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的土坡滑面确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嫚 刘秋强 +2 位作者 鲍安红 杨啸宇 高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1-192,共12页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中,滑面的确定对分析结果起着决定性和控制性的作用.土坡滑面的确定目前主要以极限平衡法的假定滑面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塑性区分析为主.本文以土坡从小变形到大变形连续求解整个变形过程的视角出发,利用光滑粒子流...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中,滑面的确定对分析结果起着决定性和控制性的作用.土坡滑面的确定目前主要以极限平衡法的假定滑面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塑性区分析为主.本文以土坡从小变形到大变形连续求解整个变形过程的视角出发,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在处理土体大变形问题的优势,基于土体的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按照强度折减法理论逐步折减土坡土体强度参数依次进行计算.在土体滑动发生的过程中,在全局搜索区域中划分单次搜索区间,根据单次搜索区间的最大剪切应变率原则选取最大剪切应变率粒子,多组最大剪切应变率粒子贯通即确定了滑面位置与形态.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土坡稳定性与土坡形变间的关系.基于SPH方法与最大剪切应变率原则的土坡滑面确定方法为土坡滑面确定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坡 滑面 光滑粒子法 最大剪切应变率
下载PDF
芦山地震前后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争 郭增长 +2 位作者 杜久升 康育鹏 黄晓东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为获取芦山地震前后川滇地区地壳的形变特征,利用陆态网2009—2013年和2014—2016年两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平速度场资料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地震发生前后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面膨胀率场及基线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 为获取芦山地震前后川滇地区地壳的形变特征,利用陆态网2009—2013年和2014—2016年两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平速度场资料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地震发生前后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面膨胀率场及基线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芦山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以压缩应变为主,面压缩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均处于高值区,震后能量部分释放,压缩形变程度减弱,但其西南方向的安宁河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出现明显的压缩应变高值区,同时南汀河断裂带附近也呈现较明显的压缩应变。岷江断裂带附近区域的压缩应变虽然减弱,但仍然没有改变它的应变状态,这可能促使了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主应变率场 面膨胀率场 最大剪应变率场 基线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before 2016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12
作者 Weitao Chen Weijun Gan +4 位作者 Genru Xiao Yuebing Wang Weiping Lian Shiming Liang Keliang Zh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4期275-283,共9页
On January 21, 2016, a strong earthquake with a magnitude of Ms6.4 happened at Menyuan, Qinghai Province of China. In almost the same place, there was another strong earthquake happened in 1986, with similar magnitude... On January 21, 2016, a strong earthquake with a magnitude of Ms6.4 happened at Menyuan, Qinghai Province of China. In almost the same place, there was another strong earthquake happened in 1986, with similar magnitude and focal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before the 2016 Menyuan Ms6.4 earth- quake by using the data from 10 continuou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tations and 74 campaign-mode GPS stations within 200 km of this event: (a) Based on the velocity field from over ten years GPS observations, a regional strain rate field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ustal strain rate and seismic moment accumulation rate of the Qilian- Haiyuan active fault, which is the seismogenic tectonics of the event,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In a 20 km~ 20 km area around the seismogenic regio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principal strain rates are 21.5 nanostrain/a (NW-SE extension) and -46.6 nanostrain/a (NE-SW compress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seismic moment accumulation rates is 17.4 Nm/a.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is event. (b) Based on the position time series of the continuous GPS stations for a time-span of about 6 years before the event, we calculate the strain time se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lat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region is continuously reduced with a "non-linear" trend since 2010, which means the seismogenic region has been in a state of compression. However, about 2-3 months before the event, both the dilatation and maximum shear strain show significant inverse trends. These abnormal change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may reflect the non-linear adjustment of the stress-strain accumul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region, when the accumulation is approaching the critical value of ru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6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GPS observation Crustal deformation Seismic moment accumulation rate DILATATION maximum shear strain
下载PDF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strain characteristics in Tiansh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with GPS deformation data
13
作者 王晓强 李杰 +1 位作者 Alexander Zubovich 王琪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7年第1期33-39,共7页
Based on the multiple-term horizontal velocity solutions of 230 GPS monitoring sites in Tiansh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the GPS site velocity fields and crustal horizontal strain fields in the area have been obtaine... Based on the multiple-term horizontal velocity solutions of 230 GPS monitoring sites in Tiansh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the GPS site velocity fields and crustal horizontal strain fields in the area have been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stal shortening rate of Tianshan, with the longitude (77°±1°)E as the boundary, gradually decreased towards two sides,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indicating that the pushing force of plate becomes weaker along with the fold deformation decreasing of the Tianshan.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of Tiansh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nearly NNW, is basic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Tianshan cordillera trend, suggest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maximum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in Tiansh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resulted from collision and extrusion of Indian Plate.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field mainly con- centrates on two areas, one is Isyk lake of North Tianshan, Kyrgyzstan, and the other is the juncture of Jiashi (South Tianshan) and Pamir arc faults. In the above areas, it can be shown from the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that the strong earthquakes mostly occurs at the high shearing strain accumulation filed or its 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iansh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horizontal strain rate filed maximum shear stra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