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a来新疆降水随海拔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成义 施枫芝 +4 位作者 盛钰 李君 赵志敏 韩明 伊力哈木.伊马木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3-1213,共11页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线性分布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顶,二...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线性分布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顶,二次曲线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腰",它随季节和气候干旱程度发生变化:夏季高,冬季低;气候越干旱,最大降水高度越高,反之亦然.最大降水高度的分布依气候的干湿程度和季节变化,各区的最大降水高度及降水量具有明显差异,1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3 190m,年平均降水量226.9mm;4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海拔3 332m,年平均降水量为86.9mm,6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海拔3 840m,年平均降水量为36.4mm.降水量越少(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降水变化 区域分异 最大降水高度带 新疆
下载PDF
基于TRMM降水订正数据的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美平 张海瑜 +2 位作者 巩宁刚 闫露霞 赵琳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6-657,共12页
采用TRMM卫星反演月降水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数据,通过误差评估等数理统计方法验证数据,并结合Kriging法对TRMM降水数据进行订正,以此研究了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TRMM降水数据在祁连山地区的整体适用性... 采用TRMM卫星反演月降水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数据,通过误差评估等数理统计方法验证数据,并结合Kriging法对TRMM降水数据进行订正,以此研究了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TRMM降水数据在祁连山地区的整体适用性较好。其中TRMM降水数据与台站实测值的年均降水量相关系数达0.94;季节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春季(0.87)、夏季(0.89)、秋季(0.88)、冬季(0.70)。(2)祁连山地区27个气象台站实测值与TRMM降水数据的相关性较好,但在个别台站误差较大且存在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的现象。(3)祁连山地区年均降水量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东、中、西三段最大降水高度带分别为4100 m、4500 m、4700 m,年均降水量的垂直变化率分别为16.6 mm/100 m、10.8 mm/100 m、9.8 mm/100 m。(4)1998-2016年祁连山地区东、中、西三段降水量均呈波动增加,最大降水高度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祁连山地区年内各季节最大降水高度带按夏、春、秋、冬的次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降水 最大降水高度带 时空分布 祁连山地区
原文传递
末次盛冰期热带降雨对低纬表层海温的敏感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跃 翦知湣 赵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CAM 3大气环流模式,研究模拟了末次盛冰期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ee Zone,简称ITCZ)/夏季风区降雨对热带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变化的敏感性,结果发现:1)在冰期边界条件...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CAM 3大气环流模式,研究模拟了末次盛冰期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ee Zone,简称ITCZ)/夏季风区降雨对热带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变化的敏感性,结果发现:1)在冰期边界条件下,热带SST异常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局地降雨的响应,特别当SST异常范围从区域扩大到全球热带地区,ITCZ/夏季风降雨的剧烈变化可以与其他冰期边界条件的影响相当;2)不论是以古海洋重建的热带SST还是海气耦合模拟输出的SST为边界条件,CAM 3中热带降雨基本上与局地SST呈正相关关系(SST变暖,降雨增加),并同时受SST梯度分布格局控制,这与完全海气耦合模式的冰期模拟结果一致;3)合理的SST边界条件(特别是海气耦合模式输出的SST分布)驱动下,模拟得到的热带降雨异常分布与其他独立的古海洋水循环特征指标重建更为吻合(相对于现代值,亚洲夏季风区和赤道西太平洋辐合带降雨增加,两侧副热带太平洋降雨减少)。这些结果不仅为探索末次盛冰期时期热带水循环特征变化提供了新的古海洋重建数据支撑,也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热带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所在。如该项研究揭示的热带SST-降雨正相关关系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等非季风区与现代观测一致,而现代亚洲太平洋夏季风区中负相关关系在冰期条件下并未得到再现,说明不同气候背景对夏季风区海气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热带辐合带降雨 海表温度 古气候模拟 古海洋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