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
作者 周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技术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最为有效而可靠的方法,本文根据临床体会及当前国际上有关此方面技术的文献,对常见的上颌窦提升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术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论。上颌窦提升后同期种植可以缩... 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技术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最为有效而可靠的方法,本文根据临床体会及当前国际上有关此方面技术的文献,对常见的上颌窦提升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术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论。上颌窦提升后同期种植可以缩短治疗周期,简化治疗程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对其发展及自身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牙种植 上颌窦提升 骨移植
下载PDF
闭合式上颌窦挤压提升同期人工牙种植修复45例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黄建生 周磊 +2 位作者 宋光保 徐淑兰 张国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使用Summers骨凿或骨挤压器经牙槽嵴顶闭合式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5侧后牙缺失患者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必要时植自体骨或人工骨,同时植入种植体。结果:45侧上颌窦剩余牙槽骨平均高度为6.8mm(5... 目的:观察使用Summers骨凿或骨挤压器经牙槽嵴顶闭合式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5侧后牙缺失患者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必要时植自体骨或人工骨,同时植入种植体。结果:45侧上颌窦剩余牙槽骨平均高度为6.8mm(5~9mm),用骨凿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3.5mm(2~6mm)。2侧上颌窦黏膜被钻穿孔,放弃牙种植。其余43侧上颌窦共植入63颗种植体,长度10~15mm。II期手术时,5颗种植体松动拔除。追踪12~48个月,修复后1颗种植牙松动拔除,1颗进行性骨吸收,总成功率达88.9%。所有病例均无上颌窦并发症。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技术较开窗式上颌窦提升创伤小,操作步骤简单,对有适量剩余牙槽骨的上颌窦区种植可以考虑使用;但由于存在窦底黏膜穿孔风险,技术要求高,同时必须有专用的器械,应慎重使用。在严格控制适应证、掌握种植外科技巧的情况下,开展上颌窦内提升技术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上颌窦 植骨 上颌窦提升术
下载PDF
上颌窦提升术 被引量:25
3
作者 赖红昌 史俊宇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1期8-12,共5页
上颌窦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上颌窦提升术可分为上颌窦侧壁开窗术(上颌窦外提升术)和经牙槽嵴入路的上颌窦冲顶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本文就上颌窦提升相关解剖、上颌窦提升抗生素选择、上颌窦提升适应证把握... 上颌窦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上颌窦提升术可分为上颌窦侧壁开窗术(上颌窦外提升术)和经牙槽嵴入路的上颌窦冲顶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本文就上颌窦提升相关解剖、上颌窦提升抗生素选择、上颌窦提升适应证把握、植骨方案选择、促生长因子的作用、上颌窦提升术的常见并发症和吸烟的影响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 并发症 植骨 促生长因子 抗生素选择
下载PDF
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方案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富贵 宿玉成 +7 位作者 邱立新 赖红昌 宋应亮 宫苹 王慧明 廖贵清 满毅 季平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4期229-236,共8页
牙槽骨是牙种植修复的重要解剖基础,其不同的缺损程度决定了不同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其中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是种植修复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然而其最终质、量、形重建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观与功能兼顾的... 牙槽骨是牙种植修复的重要解剖基础,其不同的缺损程度决定了不同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其中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是种植修复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然而其最终质、量、形重建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观与功能兼顾的重建目标,临床医师需要掌握诊疗原则与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与国外的相关临床指南,从牙槽骨缺损分类、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方面,对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技术进行了总结,形成专家共识。本共识建议:根据牙槽骨缺损与预期种植体植入位点的关系将缺损分为Ⅰ⁃0、Ⅰ⁃Ⅰ、Ⅱ⁃0、Ⅱ⁃Ⅰ及Ⅱ⁃Ⅱ五种类型。其中Ⅰ⁃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引导骨再生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Ⅰ⁃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均未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或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Ⅱ⁃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厚度≤4 mm)或牙槽嵴劈开术(厚度>4 mm)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或经牙槽嵴顶/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Ⅱ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且均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引导骨再生术联合使用刚性支架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延期种植。本共识可为临床医生在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方案选择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分类 种植修复 手术方案 骨增量手术 上颌窦底提升术 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 骨量 骨形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两种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临床对照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仁飞 赵丹 +2 位作者 林海燕 刘敏 王维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21-825,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冲顶提升法和CAS-KIT(crestal approach-sinus kit)工具提升法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杭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887例分别采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冲顶组)和CAS-KITSE... 目的分析比较冲顶提升法和CAS-KIT(crestal approach-sinus kit)工具提升法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杭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887例分别采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冲顶组)和CAS-KITSE具提升法(CAS-KIT组)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因术中穿孔放弃植入11例患者的11个种植位点,共计876例患者同期植入1204枚植体,其中冲顶组496例(653枚植体),CAS—KIT组380例(551枚植体)。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1个月、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及0.5、1、2、3、4年检查两组种植位点的术前窦底高度、提升后窦底高度、提升幅度以及出现的并发症、失败情况、骨结合情况和修复后种植体存留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冲顶组窦底高度提升幅度[(4.08±3.45)mm]显著小于CAS-KIT组[(8.36±4.07)mm](P<0.01);冲顶组修复前植体脱落13枚,术中穿孔64例(穿孔率9.80%),术后上颌窦感染2例;CAS—KIT组修复前脱落15枚,术中穿孔31例(穿孔率5.63%),术后上颌窦感染2例;CAS-KIT组术中穿孔率显著小于冲顶组(P<0.01)。1204枚种植体的4年存留率为97.26%(1171/1204)。4年内共33枚植体发生脱落。结论冲顶法提升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提升幅度较小,术中穿孔率较高;CAS-KITI具提升法手术简单,手术时间中等,提升幅度较大,穿孔率低。两种方法术后失败率和上颌窦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牙种植 骨内 上颌窦底提升术
原文传递
上颌窦解剖因素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小菲 莫安春 +3 位作者 朱娟芳 王素苹 杜雅晶 姚永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混合物。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指标参数的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3种解剖因素与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窦底剩余骨高度为(4.46±1.55)mm,上颌窦宽度为(13.86±2.71) mm,上颌窦角度为78.09°±10.2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窦宽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剩余骨高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角度 上颌窦底提升 骨移植
下载PDF
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栗洪师 王雅迪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2月一11月间26例老年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同期微创种植牙骨质疏松患者,应用CBCT影像...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2月一11月间26例老年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同期微创种植牙骨质疏松患者,应用CBCT影像诊断系统对上、下颌骨进行标准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建,同时进行曲面体视图,获得准确数据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牙列缺损患者术前设计、术中引导、术后回访。结果:CBCT辅助上颌窦底内提升后同期植入37枚种植体,术后未发生上颌窦炎、窦底粘膜穿孔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种植术后1 d出现术区面部软组织肿痛,鼻腔间断性出血,考虑有局部上颌窦粘膜破裂,局部使用抗生素术后5d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6个月二期修复前CBCT检查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二期修复负载后6个月随访观察种植体骨边缘吸收稳定,无种植体失败。结论:CBCT可以辅助医生顺利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手术,为老年口腔微创种植术前制定设计方法,术后检查随访提供辅助分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底提升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微创人工种植牙
下载PDF
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林娟 朱志军 沈铭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850-853,共4页
目的评估短种植体在较低牙槽骨高度上颌后牙区使用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 2009—2011年,选取窦底骨高度为3~6 mm患者26例,共植入37枚短种植体,随访25~48个月(平均36个月),回顾其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Buser和Cochran存留标准... 目的评估短种植体在较低牙槽骨高度上颌后牙区使用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 2009—2011年,选取窦底骨高度为3~6 mm患者26例,共植入37枚短种植体,随访25~48个月(平均36个月),回顾其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Buser和Cochran存留标准评估短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7枚短种植体一例修复前失败,成功率97.3%。复查X线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均小于1.5 mm。结论对于窦底骨高度严重受限的病例(3 mm≤高度≤6 mm),短种植体可以取得良好的且与常规长度种植体相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种植体 上颌窦底提升 存留率
下载PDF
用盘钻经牙槽嵴提升上颌窦底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菲 赵保东 +3 位作者 王维英 冯爱菊 郭苏伟 张雪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观察并评估应用盘钻行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7例,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8mm,平均(5.61±1.61)mm,应用盘钻行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51枚,评估手术安全性及... 目的观察并评估应用盘钻行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7例,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8mm,平均(5.61±1.61)mm,应用盘钻行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51枚,评估手术安全性及舒适度。术后3~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3~24个月,观察种植体稳定性、骨结合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术中提升上颌窦底高度2~8mm,平均(4.75±1.55)mm;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患者主观感觉良好,痛苦指数为(2.22±0.98)。随访期内,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及修复体无松动、脱落,留存率100%。种植体根方骨量于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术后1年颈部骨吸收(1.20±0.72)mm。结论应用盘钻行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上颌窦底提升术 盘钻
原文传递
CBCT在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常晓峰 胡娜 +2 位作者 贺龙龙 李大旭 刘少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评估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准确程度,评价其指导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计划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拍摄CBCT,根据分析结果将适合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探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评估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准确程度,评价其指导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计划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拍摄CBCT,根据分析结果将适合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纳入研究人群,治疗结束后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CBCT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骨量不足者检出45例,1例上颌窦根尖囊肿,2例窦底粘膜过度增生,其中4例窦底距离牙槽嵴顶骨高度小于4mm者建议使用上颌窦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手术,38例完成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并全部完成修复,成功率为100%。结论:CBCT在上颌后牙区颌骨骨量判断及术前指导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
下载PDF
与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上颌窦黏膜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素珍 林梦娜 何福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49-853,共5页
上颌窦底提升术可以为垂直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区开辟有效的种植空间。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上颌窦黏膜疾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术后并发症。本文就此对与上颌窦底提升术有关的常见上颌窦黏膜疾病进行分类总结与阐述。
关键词 上颌窦 上颌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黏膜疾病 上颌窦囊肿
原文传递
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广磊 雷浪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486-490,共5页
目的分析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及出血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医生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进行口腔种植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接受上... 目的分析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及出血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医生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进行口腔种植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接受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手术的患者366例(共植入468颗种植体),统计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及出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发生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的患者25例,发生率为6.83%;发生术中出血的患者23例,发生率为6.2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式、上颌窦黏膜厚度≥0.3 mm和吸烟是患者术中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危险因素(均P<0.05)。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式、上颌窦黏膜厚度≥0.3 mm及上颌窦前壁有血管是术中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通过术前口腔检查结合CBCT等影像学检查,分析上颌窦相关解剖结构及对患者吸烟量的控制可为临床医生对种植适应证的把握及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操作提供帮助,减少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颌窦底提升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善勇 郑吉驷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前,种植手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技术应用于临床,随着种植体设计的改进和植入技术的日趋成熟,成功率不断提高,适应证也不断扩大,但是剩余骨高度不足仍是影响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多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主要包括上颌窦侧... 目前,种植手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技术应用于临床,随着种植体设计的改进和植入技术的日趋成熟,成功率不断提高,适应证也不断扩大,但是剩余骨高度不足仍是影响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多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主要包括上颌窦侧壁开窗术和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这2种术式有效解决了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底壁分嵴等情况,以及口腔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归纳总结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基本原则,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切口设计、手术方法,以及3种改良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比较,骨挤压器和骨冲顶器的应用,初步探讨植骨材料的选择,辅助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特殊器械(超声骨刀和内镜)的特点,伴发上颌窦囊肿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种植 上颌窦侧壁开窗术
下载PDF
短种植体应用于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否的短期临床评估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常爱增 孙斌 李志韧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0SFE)联合短种植体修复上颌后牙区时植骨或不植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4-7mm)的患者3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8mm长的种植体植入,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对照组)或不植骨(实验组),愈合...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0SFE)联合短种植体修复上颌后牙区时植骨或不植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4-7mm)的患者3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8mm长的种植体植入,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对照组)或不植骨(实验组),愈合3个月后完成修复。分别在术后当天、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测量种植体稳定性及CBCT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结果:36枚种植体(实验组17,对照组19枚)植入平均剩余骨高度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5.01±0.92和4.91±0.79mm(P>0.05),术后平均提升高度为3.46±0.97(实验组)和5.13±1.25mm(对照组)(P<0.01)。1年后两组种植体的存留率分别为100%和94.7%(P>0.05),窦底新骨形成高度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2±0.96和4.57±0.77mm(P<0.01),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较好的稳定性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负载后的随访中,两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短期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短种植体植入时植骨或不植骨均可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短种植体 骨增量
下载PDF
正常人上颌窦CB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梅 杨帆 王仁飞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通过使用牙科锥形束CT(CBCT),对正常人上颌窦的相关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为该区域种植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40例符合标准的成年人CBCT影像资料,在选取的截面上对80侧上颌窦内侧壁的长度、上颌窦的宽度... 目的:通过使用牙科锥形束CT(CBCT),对正常人上颌窦的相关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为该区域种植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40例符合标准的成年人CBCT影像资料,在选取的截面上对80侧上颌窦内侧壁的长度、上颌窦的宽度及上颌窦内分嵴的情况进行初步观察和测量,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窦内侧壁平均长度为(30.1±3.9)mm,上颌窦平均宽度为(21.4±5.0)mm,分嵴的总发生率为43/80(53.8%)。结论:牙科CBCT能全面并准确反映上颌窦内部的解剖结构,这些数据对决定上颌窦提升术的术式及避免或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三维重建 上颌窦 上颌窦提升术 牙种植
下载PDF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在上颌后牙骨量不足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婷薇 黄凤琼 +1 位作者 唐昭 刘卫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剩余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4例患者,共植入33颗种植体,均采用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在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结果:上颌窦底平均增加骨高度(5.9±2.8)mm,... 目的:探讨剩余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4例患者,共植入33颗种植体,均采用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在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结果:上颌窦底平均增加骨高度(5.9±2.8)mm,所有种植体均完成冠修复,义齿修复后功能良好.结论:剩余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安全可行,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引起种植困难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高度 上颌窦内提升 种植体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机制与临床术式选择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舒宇 范震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3-70,共8页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所需余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足时的常用治疗方法。目前,对于上颌窦内的成骨机制、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式的选择、同期种植的时机、年龄或性别的影响、是否需要置入骨替代材料等问...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所需余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足时的常用治疗方法。目前,对于上颌窦内的成骨机制、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式的选择、同期种植的时机、年龄或性别的影响、是否需要置入骨替代材料等问题众说纷纭。本文根据种植科团队有关上颌窦内成骨机制的研究成果,结合本院种植科10余年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操作的方法与技巧,以期达到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最终指导临床的转化医学模式,提出了更加优化的、简单易行的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方案与理念,即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同期植入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浓缩生长因子 骨增量
下载PDF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定明 张岚 满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时,如果骨量不足,临床上常规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以满足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要求。上颌后牙的根管系统非常复杂,出现牙髓根尖周疾病时,根管治疗有可能无法彻底控制根管内感染,治疗后仍可能再度发生慢... 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时,如果骨量不足,临床上常规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以满足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要求。上颌后牙的根管系统非常复杂,出现牙髓根尖周疾病时,根管治疗有可能无法彻底控制根管内感染,治疗后仍可能再度发生慢性根尖周病变。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解剖位置及其功能关系紧密,笔者将其命名为“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当上颌后牙发生慢性根尖周病变时,牙根进入上颌窦内或者病变扩散至上颌窦可形成牙源性上颌窦炎。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这类患牙时,常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建立手术入路。笔者将这种为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并保存疑难根尖周病患牙而采取的显微根尖手术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该技术与牙种植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术式。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结合临床开展该技术的经验和认识,从解剖学、病因学和病理学三方面阐述了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技术的解剖学基础,牙源性感染引起上颌窦疾病是其病因学基础,根尖周术区和上颌窦黏骨膜的感染性炎症反应是其病理学基础。本文详细解析上述三方面生物学基础,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术式的设计、诊治流程的规范和诊疗路径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 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源性上颌窦炎 感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小于4 mm的种植外科方案及适应症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文莫 郑嘉宝 +2 位作者 刘颜彬 张介冰 陈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 探讨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小于4 mm的牙槽嵴种植外科方案。方法 回顾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上颌窦提升术病例,测量患者CBCT,归纳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小于4 mm时的种植外科方案。对4 mm≤RBH <10 mm和RBH <4 mm的种植体脱落率... 目的 探讨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小于4 mm的牙槽嵴种植外科方案。方法 回顾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上颌窦提升术病例,测量患者CBCT,归纳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小于4 mm时的种植外科方案。对4 mm≤RBH <10 mm和RBH <4 mm的种植体脱落率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种植体409颗,其中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小于4mm的种植体127颗。根据牙槽嵴特征将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小于4 mm的牙槽嵴种植外科方案归纳为A、B1、B2、C四类,术后1~5年种植体累计脱落率为4.72%,总计发生各类并发症19例。结论将上颌后牙区牙槽嵴特征与对应外科方案归纳成图表,为RBH小于4 mm牙槽嵴的种植外科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上颌窦底提升术 术前评估
下载PDF
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应用于上颌窦间隔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亚男 任玉卿 +4 位作者 王文雪 周琛 李晓静 王晓静 赵保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存在上颌窦间隔时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存在上颌窦间隔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病例(24例,女性14例,男性10例)... 目的探讨存在上颌窦间隔时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存在上颌窦间隔应用盘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病例(24例,女性14例,男性10例),年龄(39.3±11.7)岁(22~56岁)。术后6~8个月行永久修复,根据上颌窦间隔位置分为E类(颧牙槽嵴之前)、M类(颧牙槽嵴之后)和D类(近远中走向)。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拍摄锥形束CT。测量术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测量上颌窦底垂直骨高度(vertical bone height,VBH)。统计黏膜穿孔率、种植体存留率。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共植入种植体24枚,患者均无头痛头晕等不适,黏膜穿孔率为0(0/24),种植体的愈合期内存留率为100%(24/24)。术前RBH为(5.26±1.90)mm;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的VBH分别为(11.82±1.09)、(10.98±0.52)、(10.66±0.44)和(10.40±0.33)mm,不同观测点的VB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70,P<0.001)。但术后2年与术后1年的V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出现种植体周炎。结论在种植位点RBH>2 mm且存在上颌窦间隔时,使用盘钻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患者均未发生黏膜穿孔,成功率高,可获得足够骨高度并完成同期种植,术后2年与术后1年比较未发生明显的骨吸收改建,骨结合形成良好,操作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上颌窦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术 盘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