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上石炭统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44
1
作者 文志刚 王正允 +1 位作者 何幼斌 彭德堂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上石炭统克鲁克组,其暗色碳酸盐岩达到了烃源岩评价标准,泥岩为较好—好的烃源岩,煤为较差的烃源岩。考虑到演化作用与风化作用的影响,推测柴北缘石炭系碳酸盐岩和泥岩均达到了好...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上石炭统克鲁克组,其暗色碳酸盐岩达到了烃源岩评价标准,泥岩为较好—好的烃源岩,煤为较差的烃源岩。考虑到演化作用与风化作用的影响,推测柴北缘石炭系碳酸盐岩和泥岩均达到了好烃源岩评价标准,其有机质演化处在成熟—高成熟阶段。认为该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勘探 评价标准 有机质演化 上石炭统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金山 刘国宏 +1 位作者 孙明安 王朝霞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化分析成果 ,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 (S1)、干酪根热解烃 (S2 )含量及氢指数IH(S2 /有机碳 ) ,对库车坳陷阳 1井及吐格尔明露头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化分析成果 ,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 (S1)、干酪根热解烃 (S2 )含量及氢指数IH(S2 /有机碳 ) ,对库车坳陷阳 1井及吐格尔明露头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 ,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石油系统Re-Os同位素体系封闭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传波 刘泽阳 +2 位作者 肖凡 胡迪 杜嘉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5,共9页
Re-Os同位素定年在石油生成及富有机质沉积岩的绝对定年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石油的Os同位素初始值还可以作为油源示踪的指标。分析了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在富有机质体系中应用的原理,探讨了影响同位素体系封闭性的各种因素,... Re-Os同位素定年在石油生成及富有机质沉积岩的绝对定年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石油的Os同位素初始值还可以作为油源示踪的指标。分析了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在富有机质体系中应用的原理,探讨了影响同位素体系封闭性的各种因素,指出熟化作用、生物降解及水洗作用、脱沥青作用不会影响Re-Os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成矿流体作用及幔源岩浆混染会扰动Re-Os同位素体系。目前石油系统中Re-Os同位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2个方面:1石油系统有机质中Re-Os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2Re-Os同位素年龄的精度及其指示意义。对于这2个方面,开展有机相及现代海藻与Re-Os同位素相关性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Re和Os在有机质中的具体富集形式;对控制Re-Os同位素分馏的因素(如沉积环境及有机质类型)的研究将会有助于鉴别哪些地层以及什么样的样品能用来进行Re-Os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沉积岩 熟化作用 生物降解 沉积环境 有机质类型
原文传递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下白垩统煤系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侯仔明 徐宏节 +2 位作者 胡志方 袁桂林 刘明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球化学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IH(S2/有机碳),对绥滨坳陷滨参1井和绥D1井下白垩统煤系地层中的煤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球化学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IH(S2/有机碳),对绥滨坳陷滨参1井和绥D1井下白垩统煤系地层中的煤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绥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为两套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滨坳陷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发育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9-1331,共13页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层位。以多口重点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分析方法,对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下寒...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层位。以多口重点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分析方法,对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发育存在显著的差异,孔隙度与TOC含量之间关系复杂,受到有机质组成和热成熟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机质组成和热成熟度控制了有机孔的发育。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多样,且不同成熟度的页岩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随着热成熟度的增加,页岩微孔消失、孔容和比表面积均减小。热成熟度是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与评价的最重要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孔隙发育 热成熟度 有机质组成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Differential retar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maturation by overpressure 被引量:11
6
作者 HAO Fang1,2, JIANG Jianqun1, ZOU Huayao1, FANG Yong1 & ZENG Zhiping2 1. Key Lab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troleum University, Beijing 102249, China 2. Department of Petroleum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9期783-793,共11页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OM)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reactions that are paralell and successive with each other. Different reactions have different activation energy, different rates of product conc...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OM)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reactions that are paralell and successive with each other. Different reactions have different activation energy, different rates of product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and different volume expansion effects, and therefore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overpressure,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tial retardation of different OM maturation reactions and maturity parameters. Based upon comprehensive studies on the OM maturation in different pressure systems in the Yinggehai, Qiongdongnan and Bohai Bay basins, 4 hierarchies of overpressure retard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1) OM maturation in all aspects has been retarded by overpressure. (2)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s and thermal degradation of hydrogen-rich kerogens has been retarded, but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hydrogen-poor kerogen components has not been affected by overpressure. As a result, vitrinite reflectance has not been retarded. (3) The thermal cracking of hydrocarbons has been retarded, yet overpressure has had little or no effect on thermal degradation of kerogens. (4) Overpressure has no detectable effect on all aspects of OM maturation. The hierarchy that overpressure has retarded all aspects of OM maturation is the combined result of early overpressure (overpressure began to develop when the source rock was still immature) and the protracted maintenances of closed fluid system. Any case that overpressure had developed too late, or overpressure was too small to reach the threshold values, or overpressured fluid had been frequently released, could give rise to the occurrence of state 4 that overpressure had no detectable effect on all aspects of OM maturation. It seems that in many basins, overpressure retardation of hierarchies 2 and 3 developed whe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aturity parameter, vitrinite reflectance, had not been affected. In theses cases, multiple parameters must be used to distinguish overpressure retar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pressure organic matter matura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IFFERENTIAL retardation.
原文传递
苏北盆地低熟烃源岩生烃组分剖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贤庆 包建平 +2 位作者 熊波 胡国艺 王文军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5,28,共5页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剖析了苏北盆地下第三系低熟烃源岩。该盆地烃源岩具有藻类微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的生源构成,富含腐泥组,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组。“腐泥组+壳质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产油潜量呈密切正相关。确认...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剖析了苏北盆地下第三系低熟烃源岩。该盆地烃源岩具有藻类微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的生源构成,富含腐泥组,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组。“腐泥组+壳质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产油潜量呈密切正相关。确认藻类体和孢子体为其最主要的生烃组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苏北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生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熟油 生油层 苏北盆地 烃源岩 生烃成分
下载PDF
Effect of volcanism on matura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 case:the East Sag of Liaohe Basin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永革 傅家谟 +3 位作者 刘德汉 盛国英 陈振岩 吴铁生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17期1446-1450,共5页
It has been widely noticed that anomalous heating of volcanic eruption and magmaticintrusion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matura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Thesecases are most favorable for studying the chang... It has been widely noticed that anomalous heating of volcanic eruption and magmaticintrusion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matura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Thesecases are most favorable for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organic molecule structures caused bythermal alteration. The results. in turns. are helpfull in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s of pe-troleum and coal. It is shown that the dominant effect of anomalous he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SM organic matter maturation hydrocarbon.
原文传递
镜质体反射率作为成熟度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晓艳 卢双舫 +1 位作者 董佐强 陈崇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7-19,共3页
本文通过对源岩样品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分析表明,未抽提源岩的R_0值与已抽提源岩的R_0值存在差异,并随成熟度增加这种差异逐渐增大;不同类型但经历了相同的演化程度之后的源岩R_0值不同;相同样品不同气体反应压力下,其R_0值不同。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 油气藏 勘探
下载PDF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Lower Yangtze region 被引量:2
10
作者 Chang, Chao Wang, Shaohua +3 位作者 Zhu, Chen Ma, Weimeng Hu, Wenxuan Cao,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Marine strata are widely exposed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 Lower Yangtze region. As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the strata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of represent... Marine strata are widely exposed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 Lower Yangtze region. As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the strata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ilurian, Carboniferous and Triassic systems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thus providing clues to marine organic matter.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abundant biomarkers (e.g. n-alkanes, isoprenoids, terpanes and steranes) were detected. As organic matter in the strata is highly to over mature in general based on petrologic microobservation, some biomarkers (mainly n-alkanes) except terpanes and steranes cannot reflect the sourc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Thus, primarily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terpanes and steranes, it is suggested that organic matter in the Silurian and Carboniferous strata is derived mainly from lower organisms, while higher plants are predominant in the Triassic organic matter. This further indicates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y have transformed from the marine to continental facies in the Late Triassic.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depositional evolution, and have enriched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addition, the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organic matter at high to over maturation stage is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Yangtze region Hushan area Chaohu area organic matter BIOMARK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rine facies high to over maturation
下载PDF
低丘红壤垦造耕地土壤肥力演变及其熟化标准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铭北 章明奎 +1 位作者 严建立 王道泽 《农学学报》 2021年第7期32-36,55,共6页
为了解低丘红壤垦造地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低丘红壤耕地在垦造和培肥熟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荒地红壤开垦为耕地初期,土壤有机质、全氮、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表土与心... 为了解低丘红壤垦造地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低丘红壤耕地在垦造和培肥熟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荒地红壤开垦为耕地初期,土壤有机质、全氮、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表土与心土混合而显著下降;但随着培肥熟化时间的增长,土壤酸度逐渐下降,盐基饱和度增加,有机质和腐殖质占有机质的比例逐渐上升,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全磷、有效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增加,而土壤质地逐渐变轻,C/N比逐渐趋向稳定。通过多地点不同时间垦造耕地地力和生产力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以下红壤垦造耕地土壤熟化的建议指标:耕作层厚度>15 cm;结构以小块状或团块状为主,>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30%;pH>5.5,盐基饱和度大于60%;有机质含量15~20 g/kg,C/N比12~17,H/F大于0.40,腐殖酸/有机质比例为>0.30;有效磷7.5~30 mg/kg,有效钾大于75 mg/kg;微生物生物量碳>7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造耕地 肥力演变 熟化指标 酸度 有机质 C/N
下载PDF
Thermal-induced polycondensation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in coal of lower maturation stage 被引量:1
12
作者 Chunjiang Wang Yanqing Xia Binjie Lu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6期501-504,共4页
A brief discussion is given to the thermal-induced polycondensation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SOM) in coal during lower maturation stage, based on laboratory simulation 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coal and on corr... A brief discussion is given to the thermal-induced polycondensation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SOM) in coal during lower maturation stage, based on laboratory simulation 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coal and on correlation with natural maturation of coal. An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trogressive variation of SOM and thermal-induced polycondensation during the lower maturation stage has been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coal-derived oil LOWER maturation POLYCONDENSATION SOLUBLE organic matter.
全文增补中
四川盆地西部栖霞组热液白云岩中的自生非碳酸盐矿物 被引量:23
13
作者 黄思静 李小宁 +3 位作者 黄可可 兰叶芳 吕杰 王春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352,共10页
热液环境是碳酸盐重要的成岩环境之一,MVT铅锌矿床和某些白云岩储层都与之有关。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在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自生非碳酸盐矿物和焦沥青,包括伊利石、萤石、氟磷灰石、石英、... 热液环境是碳酸盐重要的成岩环境之一,MVT铅锌矿床和某些白云岩储层都与之有关。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在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自生非碳酸盐矿物和焦沥青,包括伊利石、萤石、氟磷灰石、石英、重晶石和黄铁矿等,它们赋存于具不同结构的白云石的晶间/晶内孔隙和溶解孔隙中,尤其是非平直晶面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孔隙中。赋存自生矿物的白云石主晶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分布在80~180℃之间,最高可达240℃以上。白云石溶解空间中萤石、氟磷灰石(也包括方解石)等以Ca作为阳离子自生矿物的存在,反映热液白云石沉淀后温度降低造成的流体性质的改变和白云石的溶解,热液蚀变作用还造成了伊利石的形成和黏土矿物的强迫热演化,白云石晶间焦沥青的存在则代表了有机质因热蚀变而发生的强迫成熟和过成熟。川西栖霞组碳酸盐岩的热液蚀变作用发生在距今259Ma左右(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期间,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热事件伴生。该期间古热流达60~80mW/m2,甚至更高,持续时间约6Ma,此时栖霞组白云岩地层的埋藏深度<500m,因而热液蚀变过程与地热增温无关。白云岩地层中各种自生矿物和非正常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焦沥青的存在为川西栖霞组碳酸盐岩所经历的热液环境成岩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栖霞组 热液蚀变 萤石 氟磷灰石 重晶石 有机质强迫成熟 黏土矿物的强迫热演化
下载PDF
有机质成熟史模拟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光玉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2-86,共5页
基于有机质成熟作用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原理 ,建立了油气系统中有机质成熟中的模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海珠三坳陷的油气系统研究的结果表明 ,温度与压力是控制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温度促使有机质成... 基于有机质成熟作用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原理 ,建立了油气系统中有机质成熟中的模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海珠三坳陷的油气系统研究的结果表明 ,温度与压力是控制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温度促使有机质成熟的同时 ,过高的压力对有机质的成熟有抑制作用。压力的抑制作用使有机质达不到应有的成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成熟史 超压抑制作用 油气系统模拟
下载PDF
莘县凹陷下第三系生油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有录 刘国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莘县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的发育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凹陷内下第三系生油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沙三中下段是本区主力生油层,其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可与好生油凹陷相媲美.但由于生油层埋藏较浅,地温梯度偏低,致使各生油层有机质的成... 根据莘县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的发育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凹陷内下第三系生油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沙三中下段是本区主力生油层,其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可与好生油凹陷相媲美.但由于生油层埋藏较浅,地温梯度偏低,致使各生油层有机质的成熟度明显比好生油凹陷低,主要生油层目前仍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主要油源区集中在禹城、梁水镇等深洼陷区,它们控制着下第三系油气最有远景地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岩 有机质丰度 第三纪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断层滑移速率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58
16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4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陈楚铭 王国强 范湘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期至今,该造山带一直处于运动速率和强度递增的活动状态,而侏罗纪至早第三纪处于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中;利用生长地层确定断层滑移的时间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反映了由北向南台阶状逆断层的依次扩展和主逆冲断裂带的转换,以及主活动带由山前向盆地不断扩展,沉积、沉降中心随之向南迁移。根据生长三角计算出的各阶段断层滑移速率,吉迪克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0.10~0.71mm/a,康村组沉积期(距今16.9Ma)为0.13~0.40mm/a,库车组沉积期为0.76~2.11mm/a,西域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1.33mm/a。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中生界烃源岩主排烃期受其所在构造带的构造运动开始时间的控制,该逆冲带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都与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相伴随,油气聚集发生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且北部较早、南部较晚,最靠近北缘山前的东风背斜带为吉迪克组沉积期,北部背斜带为康村组沉积期,南部背斜带为西域组沉积期。图2表1参8(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法逆冲带 造山运动时间 断层滑移速率
下载PDF
合浦盆地生油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志龙 何生 陈建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合浦盆地下第三系发育有酒席坑组(E2j)和上洋组二段(E1S2)两套生油岩系。E2j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且大多为ⅡA型,以富含C28-C304-甲基甾烷为特征。E1S2有机质丰度较低,以Ⅱ。型为主,缺少4-甲基甾烷,... 合浦盆地下第三系发育有酒席坑组(E2j)和上洋组二段(E1S2)两套生油岩系。E2j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且大多为ⅡA型,以富含C28-C304-甲基甾烷为特征。E1S2有机质丰度较低,以Ⅱ。型为主,缺少4-甲基甾烷,其它类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也有较大差异。综合研究表明,E2j为潮湿气候下近海平原沼泽-湖泊相沉积,E1s2为干旱气候下蒸发盐盆地沉积。盆地中西场与常乐两个凹陷既有相似性,又有其各自的特点,该区虽属低熟盆地,但具有形成未熟-低熟油的良好条件,并已发现了一些油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沉积环境 生油岩 地球化学 油田
下载PDF
低成熟石油的主要石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忠民 叶素娟 马秋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和转化率、低成熟石油族组成特征、低成熟石油及烃源岩饱和烃色谱特征碳数分布特征 (低成熟石油饱和烃碳数分布的奇偶性 ) ,以及低成熟石油的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 ,对低成熟石油的主要石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 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和转化率、低成熟石油族组成特征、低成熟石油及烃源岩饱和烃色谱特征碳数分布特征 (低成熟石油饱和烃碳数分布的奇偶性 ) ,以及低成熟石油的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 ,对低成熟石油的主要石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熟石油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转化率 族组成特征 生物标志 石油地球化学
下载PDF
未成熟石油成因的微观物理解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炎如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21,共7页
从微观物理的角度,应用混沌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未成熟-低成熟石油的成因问题。首先确立微观物理解释未成熟石油成因的理论依据和微观成烃机理的“有机质负熵反应”理论模式;在认识形成未成熟石油的有机质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 从微观物理的角度,应用混沌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未成熟-低成熟石油的成因问题。首先确立微观物理解释未成熟石油成因的理论依据和微观成烃机理的“有机质负熵反应”理论模式;在认识形成未成熟石油的有机质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中酸性非烃和中性非烃成烃的微观机理;然后讨论了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中有机质微观成烃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生物标志物成熟度指标和甾烷立体异构的ZYR重排的微观物理解释;最后探讨未成熟石油的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油 低成熟油 微观物理 成因机制 有机质微观成烃 活性分子 质子酸束
下载PDF
膜分离腐殖质前后晚期渗滤液可生化性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诸毅 岳东北 +2 位作者 苗豪梅 刘建国 聂永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晚期渗滤液由于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腐殖质,可生化性差,较难处理。采用特定分子量的超滤膜对晚期渗滤液中的腐殖质进行有效的分离,研究了膜分离腐殖质前后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的变化:渗滤液中腐殖质类物质去除率为90.7%,BOD5/COD值提高了6... 晚期渗滤液由于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腐殖质,可生化性差,较难处理。采用特定分子量的超滤膜对晚期渗滤液中的腐殖质进行有效的分离,研究了膜分离腐殖质前后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的变化:渗滤液中腐殖质类物质去除率为90.7%,BOD5/COD值提高了6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总有机物中所占比率提高了约4倍。结果表明,分离腐殖质可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渗滤液 腐殖质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超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