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你好,李焕英》:从母爱到个体生命意志的觉醒 |
田卉群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2
|
母爱缺失的“创伤性经验”——《沉没之鱼》别解 |
刘向辉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10 |
11
|
|
3
|
异化的母爱:《红楼梦》荣国府中的母亲们 |
方秀英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和平”的跨文化感召:冰心旅日言说中的性别经验与战争反思 |
秦雅萌
|
《妇女研究论丛》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1994—2003十年冰心研究述评 |
裴春来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6
|
《觉醒》中爱德娜形象新解 |
陈梅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7
|
夹缝中求生存 边缘上求自尊——再论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悲剧精神 |
焦晓婷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8
|
母爱话语中的规训——《晚安,妈妈》的母女关系论析 |
徐丛辉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母爱异化的悲歌——曹七巧和莫瑞尔夫人畸形心理的比较 |
马若飞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0
|
浅析《雷雨》中蘩漪和侍萍的女性形象 |
胡远征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7 |
3
|
|
11
|
毕淑敏对冰心母爱主题的继承与发展 |
詹小红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3
|
|
12
|
一个反向文明的寓言——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死亡与救赎 |
潘淑阳
|
《华文文学》
CSSCI
|
2014 |
3
|
|
13
|
当罗莎遇到文学伦理学——母爱光辉下的理性选择 |
彭润润
|
《海外英语》
|
2013 |
2
|
|
14
|
舐犊之情与反哺之义——论苏轼、苏过的感情传递与诗意诠释 |
丁沂璐
庆振轩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5
|
扭曲的心理 畸形的母爱——《宠儿》中塞丝母爱的诠释 |
刘秋兰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6 |
2
|
|
16
|
母爱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 |
翟瑞青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7
|
论《慈悲》中母爱的缺失对弗洛伦斯的影响 |
占敏娜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13 |
2
|
|
18
|
论哈尼族女作家的女性话语 |
初俄最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2
|
|
19
|
论梅娘小说的永恒追求视界 |
李长虹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
1
|
|
20
|
千阳刺绣中爱的主题艺术语言解读 |
高瑜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