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齐迎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4期64-69,共6页
综述了目前石质文物保护中所用化学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探讨了一些在石质文物保护中有发展潜能的化学材料。有机硅材料、纳米材料和仿生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保护材料与石材的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对于开发适用的石质文... 综述了目前石质文物保护中所用化学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探讨了一些在石质文物保护中有发展潜能的化学材料。有机硅材料、纳米材料和仿生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保护材料与石材的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对于开发适用的石质文物保护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材料 石质文物 保护
下载PDF
先秦蚕丝文化论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发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由栽桑养蚕、缫丝制衣、织锦刺绣等集聚形成的蚕丝业成为中国5 000年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丝绸是中国向世界文明宝库贡献的杰出文化遗产之一。缫丝刺绣的制作工艺,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先蚕礼"、"十二章"等祭祀礼仪,... 由栽桑养蚕、缫丝制衣、织锦刺绣等集聚形成的蚕丝业成为中国5 000年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丝绸是中国向世界文明宝库贡献的杰出文化遗产之一。缫丝刺绣的制作工艺,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先蚕礼"、"十二章"等祭祀礼仪,"锦衣绣口"、"锦绣文章"等独特的审美语言模子,其影响遍及中国经济、政治、外交、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蚕丝文化。本文从先秦时期丝织物遗存的发展、蚕的模拟形态演变出发,唤起对先秦蚕丝文化的物质文化记忆;从文字遗存考察、文献史料梳理,发现先秦蚕丝文化的话语符号系统;从神话传说、原始宗教与礼仪的钩稽,感受先秦蚕丝文化的隐性传承,进而探讨蚕丝文化对社会的价值扩散。通过考察先秦蚕丝文化的起源与存在形式,揭示了蚕丝文化以物质文化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积淀的隐性传承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蚕丝文化 物质遗存 话语符号 隐性传承 价值扩散
下载PDF
纳米TiO_2改性石质文物防水材料WD-10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丽琴 李迎 赵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为了改善防水材料WD-10(主要成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石质文物的保护效果,以KH550(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OP-1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乳化剂进行纳米Ti O2改性,并对改性材料的憎水性、透气性、耐盐性、耐光性、耐候性进行... 为了改善防水材料WD-10(主要成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石质文物的保护效果,以KH550(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OP-1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乳化剂进行纳米Ti O2改性,并对改性材料的憎水性、透气性、耐盐性、耐光性、耐候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材料具有优异的憎水性和透气性,对水的接触角为140°,透湿率较WD-10提高8%。2次耐盐循环后,改性材料的质量损失率比WD-10减少了61.48%。光老化实验表明,未改性材料经816 h紫外老化后接触角降为0°,而改性材料接触角>90°。通过对世界遗产重庆大足石刻细砂岩240 h实验室耐候性测试显示:改性材料的质量损失仅1.07%、接触角变化率10.38%,均小于WD-10的质量损失1.95%和接触角变化率24.34%。因此,纳米Ti O2改性石质文物防水材料WD-10的透气性、耐盐性、耐光性、耐候性比改性前有显著改善,且优异的憎水性能够长期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材料 石质文物 纳米TIO2 WD-10 改性 功能材料
下载PDF
Nanocomposites composed of modified natural polymer and inorganic nanomaterial for safe,high-efficiency,multifunctional protection of paper-based relics
4
作者 ZHAO HaiBo LIU Peng +1 位作者 HUANG YanYan ZHANG HongB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225-2236,共12页
Paper-based relics as important carriers of human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have been facing severe damage problems,and their protection is a major project for cultural heritage restoration.So far,safe,high-efficiency,... Paper-based relics as important carriers of human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have been facing severe damage problems,and their protection is a major project for cultural heritage restoration.So far,safe,high-efficiency,and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on materials are still urgent to be developed.Herein,through screening a series of alkaline nano-oxides and cleverl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modified natural polymer(quaternized chitosan)and inorganic nanomaterials(Zn O),we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ir functional nanocomposites with multiple properties and pioneered their smart application for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on of paper relics.By spraying loads,this kind of nanocomposites can effectively and safely inhibit the acid degradation of paper relics and long-term maintain a natural or weak basic state even under harsh accelerated aging conditions.Meanwhile,the coating of nanocomposites does not change the chromatic aberration but partially improves the hydrophobicity.Moreover,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aper relics are reinforced up to more than one time for all-around tensile strength,folding endurance,and tearing strength.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usage of nanocomposites can avoid the discoloration or fading of p H-sensitive pigments/dyes and prevent the blue/red inks from ink-spreading.By integrating the anti-microorganism effects of the two components,the nanocomposites have exhibited a broad antimicrobial capacity for both fungi(e.g.,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 and Aspergillus unguis)and bacteria(e.g.,Staphylococcus aureus).The acquired knowledge not only represents an advanced step for designing functionalized inorganic/polymer nanocomposite but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protection of paperbased rel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aterial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 safe deacidification anti-microorganism
原文传递
纳米材料在金属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如富 崔曼 熊付超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8-89,92,共3页
对已有的青铜文物和铁器文物保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其优缺点,分析了纳米材料在金属文物保护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结果表明纳米材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的金属文物保护材料。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金属文物 应用 文物保护
下载PDF
汉代扬州概述
6
作者 夏梅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6年第2期85-88,共4页
汉代扬州是指汉代四百年遗留下来的物质与文化信息,她包含了政治经济、工艺文化、生产生活、技术科技等方面。汉代扬州的遗址遗存以及出土文物等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和物质信息,构成了汉代扬州文化的精髓和脉络。
关键词 汉代扬州 政治经济 物质文化、遗址遗存
原文传递
伯夷叔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7
作者 王芳 秦学武 赵丽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作为河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通过对伯夷叔齐传说文献的梳理以及物质遗存的文献梳理及实物考证,全面解析伯夷叔齐传说历史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当代物质遗存的现状,为保护、利用、...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作为河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通过对伯夷叔齐传说文献的梳理以及物质遗存的文献梳理及实物考证,全面解析伯夷叔齐传说历史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当代物质遗存的现状,为保护、利用、发扬其价值寻找出更为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夷叔齐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 物质遗存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桐油灰浆材料的物理性能与显微结构 被引量:8
8
作者 魏国锋 方世强 +1 位作者 李祖光 张秉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9-474,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手段,初步探讨了桐油灰浆的材料配方和理化性能,为其在古代建筑、船舶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用Ca(OH)2和熟桐油制备的桐油灰浆综合性能最佳,其90d抗压强度和...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手段,初步探讨了桐油灰浆的材料配方和理化性能,为其在古代建筑、船舶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用Ca(OH)2和熟桐油制备的桐油灰浆综合性能最佳,其90d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较普通石灰浆分别提高了72%和245%,吸水系数仅为普通石灰浆的1/620,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和耐冻融循环等性能均大大改善;该桐油灰浆的优良性能源于桐油的强固化能力以及桐油与Ca(OH)2反应形成的致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灰浆 传统材料 复合材料 文物保护
下载PDF
云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吴佳倚 陈亚颦 +1 位作者 焦敏 杜彬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2,共11页
探讨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归因,对展现区域人地关系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ArcGIS工具,结合空间分析法对云南省35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探讨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归因,对展现区域人地关系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ArcGIS工具,结合空间分析法对云南省35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地理空间上呈集聚态势,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红河三地,时间上集中在明清及近现代以来两个时间段。(2)云南省各历史时期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密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史前至先秦时期形成了以楚雄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秦汉至隋唐时期形成了以大理中部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宋元时期形成了以昆明、玉溪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明清时期形成的多核心高值区,中心为昆明、大理、红河;近现代以来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保山为中心的次高值区及以红河为中心的中值区共同构成的层级分布格局。(3)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受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政治历史、交通等人文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与云南历史时期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在交流融合过程中的政权更迭、政治经济政策变化等重大社会政治变革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
下载PDF
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梅山文化的特点与意义——从湖南博物院“梅山文化展”谈起
10
作者 李慧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
湘中木雕神像、发愿文等物质遗存是梅山文化的载体和具象表达。透过湖南博物院“梅山文化展”陈列的历代梅山民俗物证和楚地考古文物可发现,梅山文化是宋开梅山及其后数代,该文化圈随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融合,层累递进为既流淌着楚巫文... 湘中木雕神像、发愿文等物质遗存是梅山文化的载体和具象表达。透过湖南博物院“梅山文化展”陈列的历代梅山民俗物证和楚地考古文物可发现,梅山文化是宋开梅山及其后数代,该文化圈随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融合,层累递进为既流淌着楚巫文化基因,又交融着道、佛及南方和西南方其他族群影响元素的文化形态。梅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南国楚文化的重要支流和原始文明活化石,对其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保护、发掘、研究和展示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楚文化 民间信仰
下载PDF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王克青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是有机物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文物保护与考古残留物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样品时,需要对样品进行水解提取、衍生化等前处理,这个过程较繁琐,且耗时长,另外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还有样... 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是有机物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文物保护与考古残留物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样品时,需要对样品进行水解提取、衍生化等前处理,这个过程较繁琐,且耗时长,另外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还有样品流失的情况发生。因此,现在一般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y-GC/MS)来分析有机质样品。Py-GC/MS在分析样品时有如下优势: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可直接进行热裂解分析,操作比较简单;灵敏度高,能实现多组分混合有机样品识别;需要样品量很少,可满足文物样品微损分析检测的要求。因此,该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有机残留物识别鉴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文化遗产 有机质样品 文物保护修复
下载PDF
嘉绒藏戏“且索”的文化内涵、功能价值与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光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33-139,共7页
嘉绒藏戏是戏剧百花苑中的活化石,嘉绒藏戏"且索"内涵丰富,价值突出,以其独特性、惟一性在傩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因种种原因,该遗产传承弥艰,保护亦难,开发力度不够,所在地游客到访率低,... 嘉绒藏戏是戏剧百花苑中的活化石,嘉绒藏戏"且索"内涵丰富,价值突出,以其独特性、惟一性在傩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因种种原因,该遗产传承弥艰,保护亦难,开发力度不够,所在地游客到访率低,停留时间短,旅游收入非常有限,亟需加强保护与加快旅游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绒藏戏“且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开发 丹巴儿基坪
下载PDF
纸质文物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应用研究
13
作者 姚娜 王珊 +3 位作者 郭宏 胡红东 刘亚昭 魏书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对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是保护这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关键。本研究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应用到中国传统的四类典型手工纸(竹纸、麻纸、桑皮纸和构皮纸)的分析中,结果表明竹纸中苯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桑皮纸和构皮纸中含有大分... 对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是保护这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关键。本研究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应用到中国传统的四类典型手工纸(竹纸、麻纸、桑皮纸和构皮纸)的分析中,结果表明竹纸中苯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桑皮纸和构皮纸中含有大分子三萜类特征物(如β-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和豆甾-3,5-二烯等物质),而麻纸中则无此类特征物——利用这些特征化合物可以区分竹纸、麻纸和桑皮/构皮纸。将这一成果应用到一副清代蜡笺纸对联的分析中:确定了该书法用纸为皮纸(桑皮纸或构皮纸);检测出长链脂肪酸和醇类物质,表明蜡笺纸的制作使用了蜂蜡;检测出吡咯及其衍生物,表明该书法蜡笺纸装裱时所用的胶结材料为动物胶;另外检测到了生物碱类物质,表明该蜡笺纸使用了植物染料。综合以上研究表明,Py-GC/MS方法不仅能够确定中国传统纸质文物的纤维来源,同时可以确定纸质文物上蜡、胶结物及染料等信息;结合传统的赫兹伯格(Herzberg)染色法,进一步确定了皮纸的具体种类。蜡笺纸文物材料信息的检测识别可为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方法为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纸质文物 蜡笺纸 文物材料信息识别 热裂解特征物 纤维原料鉴别
下载PDF
有机硅材料在石质文物防风化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娇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6-50,共5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文物遭受到的破坏日益严重,文物的风化问题亦日趋严重,而有机硅材料对文物有良好的防风化保护作用。综述了文物的风化以及有机硅材料在石质文物防风化中的保护机理、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有机硅材料 石质文物 防风化
下载PDF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保护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兆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9,共4页
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的有关实物重视不够。博物馆历来有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应该继续把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纳入博物馆的工作之中。
关键词 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保护 民俗文物征集
下载PDF
应用于化石的新型保护材料性能研究
16
作者 苏青 龚敏 +1 位作者 黄霞 邓建国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29-31,70,共4页
选择合适的保护材料对化石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实验对两种保护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其涂覆在硅化木材料上,通过光泽度、吸水率、透气率和抗折强度,分析其保护性能,并就耐紫外老化性、耐盐雾腐蚀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新... 选择合适的保护材料对化石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实验对两种保护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其涂覆在硅化木材料上,通过光泽度、吸水率、透气率和抗折强度,分析其保护性能,并就耐紫外老化性、耐盐雾腐蚀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新型保护材料密度与水相近,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添加纳米SiO2的保护材料的吸水率比空白试样低24.3%,未加纳米SiO2低16.9%,两者都有效地阻止了水分的渗入;硅化木涂覆未加纳米SiO2的保护材料后,光泽度增加了58.06%,添加纳米SiO2保护材料涂覆硅化木后光泽度仅增加15.8%,因而能较好的保持化石原貌,满足文物保护要求;100 h后在碱性溶液中两种保护材料均有发白现象且未加纳米SiO2的较为严重,而酸性溶液中两者无明显变化,利用光化学反应仪对涂覆试样进行紫外光老化,200 h后两种保护材料产生发白现象且未加纳米SiO2的尤为严重;盐雾试验的结果证明纳米SiO2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护材料的耐盐雾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木 保护材料 纳米SIO2 文物保护
下载PDF
无机钙材料在石灰岩文物表面防护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杨富巍 严景臣 +4 位作者 蒋伊洁 李婷 郭姝钰 张坤 刘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9-1222,共14页
由于碳酸盐矿物的质地特点,石灰岩文物在露天环境中极易发生表面溶蚀,其上赋存文化信息的文字、纹饰和符号等雕刻痕迹也随之湮灭,对其文物价值造成了严重减损。从耐候性和兼容性角度考虑,无机保护材料显然更适合于石灰岩文物的表面防护... 由于碳酸盐矿物的质地特点,石灰岩文物在露天环境中极易发生表面溶蚀,其上赋存文化信息的文字、纹饰和符号等雕刻痕迹也随之湮灭,对其文物价值造成了严重减损。从耐候性和兼容性角度考虑,无机保护材料显然更适合于石灰岩文物的表面防护处理。近年来,基于草酸钙、磷灰石和碳酸钙等钙基材料的石灰岩文物表面防护研究逐渐兴起并开始走向应用。本文就上述钙基保护材料的特点、防护膜制备和应用实践等做了归纳和评述,以期为石灰岩文物保护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钙材料 石灰岩 文物 表面防护
下载PDF
新叶村三月三节日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之涵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4-56,共3页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浙江省建德县新叶村至今仍保留着隆重的、在大部分的汉族地区已经消失了的节日庆典活动。与传统的三月三上巳节相比,新叶村三月三的文化含义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可以发现其中遗存的先...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浙江省建德县新叶村至今仍保留着隆重的、在大部分的汉族地区已经消失了的节日庆典活动。与传统的三月三上巳节相比,新叶村三月三的文化含义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可以发现其中遗存的先民思想和独特的文化意义。考察新叶村三月三,对于保护上巳节这一个我国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月三 新叶村 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物保护及修复材料课程建设初探——以纸质文物保护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敏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15期12-14,共3页
为加强文物保护及修复材料课程建设,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课程设计。课程具有形式多样性、实践性和思想性的优点,但是存在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检测分析实训基地严重欠缺、全面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应注重课程资... 为加强文物保护及修复材料课程建设,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课程设计。课程具有形式多样性、实践性和思想性的优点,但是存在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检测分析实训基地严重欠缺、全面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扩大师资力量,丰富该课程的实训基地,建立全面的文物保护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文物保护及修复材料课程 纸质文物 建设
下载PDF
渭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茂昌 孙杰 胡广军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年第1期15-16,共2页
对渭河流域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实地调查,从文化的视角对其传承基础、活动内容和结构特征以及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渭河流域 体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