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rdination Degree of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s in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of Early-Modern Cities:A Case Study of Taiyanggou in Dalian City of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CHE Liangliang,LI Yuezheng,HAN Xue(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9,Chin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7期42-44,46,共4页
Connotations of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s were elaborated,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s were believed as a significant and realistic task in the rapid urbanization.Cultural landscapes in early-mode... Connotations of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s were elaborated,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s were believed as a significant and realistic task in the rapid urbanization.Cultural landscapes in early-modern cities have typical academic research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historic background.Taiyanggou in Dalian City was taken for example,coordination degree of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s in this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 of the early-modern city was evaluated obj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visual coordination,functional coordination and cultural coordination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pplying AHP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iyanggou had a high coordination degree of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s,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ts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s were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 Coordination degree
下载PDF
基于活态保护思想的翁里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登辉 吴晓敏 +3 位作者 何东 李彤 黄炜 李靖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3期144-150,共7页
基于活态保护思想内涵,系统分析翁里怒族传统村落物质景观、精神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以活态保护为基础,提出以村落空间格局、干栏式木楞房民居建筑群为主的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对象的整体性保护规划,... 基于活态保护思想内涵,系统分析翁里怒族传统村落物质景观、精神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以活态保护为基础,提出以村落空间格局、干栏式木楞房民居建筑群为主的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对象的整体性保护规划,通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赋予传统村落时代活力;基于价值判断,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保护思想 干栏式木楞房 物质文化景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居环境质量 保护规划 翁里怒族传统村落
下载PDF
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空间再生设计研究——以福建土楼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向葵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福建土楼为研究对象,对土楼建筑的景观化再生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土楼的景观化元素进行提取与梳理,分析城市景观与土楼建筑空间融合的交叉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解读-土楼元素提炼-景观空间结构重组-融合创新"... 以福建土楼为研究对象,对土楼建筑的景观化再生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土楼的景观化元素进行提取与梳理,分析城市景观与土楼建筑空间融合的交叉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解读-土楼元素提炼-景观空间结构重组-融合创新"为脉络的景观再生设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空间再生 福建土楼
下载PDF
楠溪江流域文化遗产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陈浩南 寿松涛 +1 位作者 张亚平 徐斌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4期6-11,83,共7页
以楠溪江流域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史前至六朝、隋唐至两宋、元明清三朝时期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近现代时期为随机型;在空间上呈现“西南-东北”的分布格局,空间重... 以楠溪江流域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史前至六朝、隋唐至两宋、元明清三朝时期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近现代时期为随机型;在空间上呈现“西南-东北”的分布格局,空间重心由楠溪江下游逐渐移至中游河谷平原;文化遗产在空间上呈现出6个核心与10条廊道在内的根系状聚集结构,其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因素高度耦合。研究对楠溪江流域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山水环境的统筹保护与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楠溪江流域 时空分布 风景园林
下载PDF
南京云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再生——以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吕倩 葛幼松 张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1,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少。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少。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的尝试,试图探索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再生的模式.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就其景观保护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云锦 景观规划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景观规划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龙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4期80-81,共2页
结合全国建设新农村政策和环境,着重就农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景观规划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地解决农村景观规划和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和谐共生的环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农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景观规划 和谐共生
下载PDF
价值的转化和创生——非物质文化景观再现途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邹阳 陈飞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139,共4页
非物质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社会价值,是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意象事物,从景观设计视角探讨用再现的方法转化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价值,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再现... 非物质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社会价值,是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意象事物,从景观设计视角探讨用再现的方法转化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价值,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再现的主要方法有:文化载体提炼再现(基本途径)、文化意境营造重现(重要途径)、文化类型物化转变(特别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景观 价值 转化 创生
下载PDF
城乡风貌空间营造中的文化景观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慧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175-177,共3页
从城乡风貌和文化景观的概念、关系以及城乡风貌空间营造的现状入手,在文化景观构建的物质构成要素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等方面,探讨我国城乡风貌空间营造中文化景观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 城乡风貌 文化景观 物质构成要素 非物质文化景观
下载PDF
高校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研究
9
作者 赵晓俊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校园的文化环境可分为物质文化环境(硬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软环境)两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构建,比如文化设施以及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它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校园建筑的悉心布局,... 校园的文化环境可分为物质文化环境(硬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软环境)两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构建,比如文化设施以及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它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校园建筑的悉心布局,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空间场所,使它们成为高校校园隐性教育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物化环境 景观建设
下载PDF
试论新时期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与建设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正昱 刘桂云 《南京农专学报》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作为一种隐性课程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从内涵、教育功能。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物质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