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扭杆表面材料本构关系及滚压仿真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慧峰 吕彩琴 +1 位作者 刘思蓉 张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70-174,共5页
扭杆表面的应力状态是扭杆使用寿命以及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滚压工艺参数对扭杆表面应力状态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扭杆建立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基于此本构关系模型,对三维滚压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压入量、工件转速和进给速度... 扭杆表面的应力状态是扭杆使用寿命以及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滚压工艺参数对扭杆表面应力状态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扭杆建立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基于此本构关系模型,对三维滚压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压入量、工件转速和进给速度对表面轴向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件转速和压入量的增加都会增大扭杆表面轴向残余应力;进给速度的增加使扭杆表面轴向残余应力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杆 滚压 材料本构关系 有限元仿真 表面残余应力
下载PDF
基于小尺寸材料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的耦合方法获取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辉 蔡力勋 +1 位作者 姚迪 包陈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采用T-F(Tes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方法,通过小尺寸圆环试样单轴压缩试验,引入单轴本构关系模型进行有限元迭代计算使得模拟计算的试样变形与圆环试样压缩实验结果满足一致性,进而得到材料单轴弹塑性本构关系参数。研究表明,... 采用T-F(Tes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方法,通过小尺寸圆环试样单轴压缩试验,引入单轴本构关系模型进行有限元迭代计算使得模拟计算的试样变形与圆环试样压缩实验结果满足一致性,进而得到材料单轴弹塑性本构关系参数。研究表明,对不同厚度的304不锈钢圆环,应用T-F方法获得的材料本构关系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小尺寸材料的T-F方法在获取小尺寸构件的力学性能方面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寸试样 T-F方法 圆环试样 弹性模量 材料本构关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回归法的TA15钛合金本构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志超 杨合 沈昌武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采用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揭示了TA15钛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利用逐步回归法确定了影响流动应力的宏观可测变量(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的"最优"自变量子集,基于热压缩... 采用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揭示了TA15钛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利用逐步回归法确定了影响流动应力的宏观可测变量(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的"最优"自变量子集,基于热压缩实验数据和部分神经网络预测数据,利用最小二乘估计算法求解模型回归参数值,建立了基于逐步回归法的TA15的材料本构模型。实验值与回归计算值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材料本构模型描述TA15钛合金的热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动态软化过程(动态再结晶和动态回复)是合理可行的,且所建的材料本构模型形式简单,方便于应用到商用有限元软件所提供接口子程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材料本构模型 逐步回归法
下载PDF
混凝土本构关系对抗震性能评估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泉 杨年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8期4254-4257,4272,共5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本构关系对抗震性能评估的影响,运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选用及比较了我国规范以及美国规范建议采用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和SAP2000中默认的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分别采用集中塑性铰模... 为了研究混凝土本构关系对抗震性能评估的影响,运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选用及比较了我国规范以及美国规范建议采用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和SAP2000中默认的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分别采用集中塑性铰模型和截面纤维单元模型对比分析一幢六层RC平面框架结构构件弯矩-曲率关系和对该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研究表明:在不同计算理论模型下,采用上述三种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分析得到构件弯矩曲率关系和结构能力曲线差值范围都在15%以内,在具体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时,可直接选用SAP2000默认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提高结构计算收敛性和抗震性能评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 集中塑性铰 纤维模型 抗震性能评估 能力曲线 弯矩-曲率关系
下载PDF
基于毫小薄片试样获取材料应变疲劳性能的测试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尹涛 蔡力勋 +1 位作者 陈辉 姚迪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8-77,共10页
通过现行试验标准难以获取小尺寸的薄片、零部件、薄壁管、焊缝区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漏斗薄片毫小试样的应变疲劳试验方法:结合应变能分离函数假设,给出毫小薄片试样获取材料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的预测模型;借助循环应力应... 通过现行试验标准难以获取小尺寸的薄片、零部件、薄壁管、焊缝区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漏斗薄片毫小试样的应变疲劳试验方法:结合应变能分离函数假设,给出毫小薄片试样获取材料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的预测模型;借助循环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有限元得到毫小薄片试样跨漏斗名义应变幅与漏斗根部真实应变幅之间以及平均应力幅与漏斗根部真实应力幅之间的转换方程,从而给出了基于漏斗薄片小试样的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volume-element,RVE)疲劳寿命曲线并给出Manson-Coffin寿命模型参数。针对不同材料的有限元验证表明,基于应变能分离函数的材料循环应力应变关系预测模型对不同几何尺寸自相似试样和不同幂律材料均具有良好普适性。完成了316L不锈钢等直圆棒试样和厚度为0.7 mm毫小薄片试样的应变对称变幅低循环试验和多级等幅低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新方法预测的薄片材料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和等直圆棒试样试验结果一致,通过毫小薄片试样获得的疲劳寿命曲线与等直圆棒试样试验结果亦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小薄片试样 应变疲劳试验 应变能分离函数 循环应力应变关系预测模型 应力幅应变幅转换方程 疲劳寿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