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锰酸钾吸收气态汞的传质-反应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叶群峰 王成云 +1 位作者 徐新华 汪大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1-835,870,共6页
为了考查氧化剂高锰酸钾吸收气体态元素汞Hg0的行为,在鼓泡反应器中,通过改变各种影响因素,采用冷原子吸收(CVAA)测汞仪测定了反应器进口和出口的气态汞浓度.系统地研究了高锰酸钾初始浓度、pH值、汞初始度和反应温度等主要参数对气态... 为了考查氧化剂高锰酸钾吸收气体态元素汞Hg0的行为,在鼓泡反应器中,通过改变各种影响因素,采用冷原子吸收(CVAA)测汞仪测定了反应器进口和出口的气态汞浓度.系统地研究了高锰酸钾初始浓度、pH值、汞初始度和反应温度等主要参数对气态汞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KMnO4氧化Hg0的反应热力学和传质-反应动力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猛酸钾初始浓度的增加、强酸或强碱条件均有利于Hg0的去除,H2SO4的存在促进了Hg0在MnO2上的吸附,而强碱水溶液中产生的OH间接氧经了Hg0;反应温度的升高抑止了Hg0的去除,而Hg0初始质量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可忽略;KMnO4氧化Hg0的反应为二级反应,活化能为27.2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气态汞 吸收 传质-反应
下载PDF
微通道内气液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谅 从海峰 李鑫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8,共15页
微化工过程具有高效、安全、节能、体积小和高传热传质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其在气液非均相传质与反应强化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系统论述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及分布情况,... 微化工过程具有高效、安全、节能、体积小和高传热传质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其在气液非均相传质与反应强化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系统论述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及分布情况,从操作条件和微通道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两相流型的关键因素,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传质与过程强化的影响方式,对目前研究的微通道内气液两相的传质模型进行了总结分类。以气液两相在主要流动通道的流动形态为基准,分类介绍了多种气液两相微反应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进一步探究微化工过程强化方式以及开发新型气液微通道反应器仍是未来微化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化工技术 气液流动 传质与反应 过程强化
下载PDF
干法烟气脱硫反应的分布孔隙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颜岩 彭晓峰 +2 位作者 贾力 王补宣 李笃中 《能源工程》 2002年第5期15-20,共6页
实验测试分析了脱硫反应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特性 ,揭示出脱硫反应过程中固体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特点和规律及其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提出了考虑孔隙结构变化的分布孔隙模型 ,成功描述和分析了脱硫过程动态特性 ,给出脱硫反应动态和最终转... 实验测试分析了脱硫反应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特性 ,揭示出脱硫反应过程中固体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特点和规律及其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提出了考虑孔隙结构变化的分布孔隙模型 ,成功描述和分析了脱硫过程动态特性 ,给出脱硫反应动态和最终转化率 ,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相一致。得出了初始孔隙率决定最终反应转化率 ,孔隙结构分布控制反应过程特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 烟气脱硫 分布孔隙 传质-反应
下载PDF
烟气汞液相脱除试验及传质-反应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石宙 吴江 +3 位作者 何平 代学伟 张帅博 邬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为了探究Hg0与KMnO4的反应机理,利用鼓泡反应器考察了模拟烟气Hg0在不同条件下的脱除率,分析了KMnO4溶液初始浓度、pH值和反应温度对Hg0脱除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传质-反应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提高KMnO4溶液初始浓度和降低pH值,均可提高Hg... 为了探究Hg0与KMnO4的反应机理,利用鼓泡反应器考察了模拟烟气Hg0在不同条件下的脱除率,分析了KMnO4溶液初始浓度、pH值和反应温度对Hg0脱除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传质-反应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提高KMnO4溶液初始浓度和降低pH值,均可提高Hg0的脱除率;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Hg0的脱除;Hg0与KMnO4的反应为复杂的气液传质反应过程,提高KMnO4溶液初始浓度,反应增强因子E和Hg0的气液相传质系数比KG/kL增大,表明化学反应对传质吸收的影响增大且液膜阻力减小,从而Hg0脱除率提高;提高反应温度,Hg0的气液相传质系数比KG/kL减小,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增大了液膜阻力,不利于反应进行,导致Hg0脱除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汞 脱除率 高锰酸钾 传质-反应 气液相传质系数比
下载PDF
石灰湿法脱硫传质-反应过程机理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忠标 谭天恩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2-44,共3页
对以族流板塔作吸收器的石灰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石灰浆液吸收SO2的传质-反应过程,并提出了Ca(OH)2浆液吸收SO2的传质-反应过程机理。本机理认为,总反应速度由气相中SO2的扩散(气相阻力)和液... 对以族流板塔作吸收器的石灰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石灰浆液吸收SO2的传质-反应过程,并提出了Ca(OH)2浆液吸收SO2的传质-反应过程机理。本机理认为,总反应速度由气相中SO2的扩散(气相阻力)和液相中Ca(OH)2固体的溶解(包括在液相阻力之内)及扩散控制;同时认为,反应过程可分为气相阻力控制、气液相阻力共同控制、液相阻力控制3个阶段。此外,本机理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以上结果将有助于改进石灰湿法烟气脱硫工业装置的设计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脱硫 传质 反应过程 反应机理 石灰湿法
下载PDF
旋转填充床中SO_2与O_2同时吸收的扩散-反应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心亚 吴元欣 李定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a new type of absorber, which has high mass-transfer characteristic by means of centrifugal field instead of gravity field, is used to study on stimulate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 In this paper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a new type of absorber, which has high mass-transfer characteristic by means of centrifugal field instead of gravity field, is used to study on stimulate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a model of mass-transfer and reaction of the sulfur dioxide chemical absorption in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film-theory.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tal absorption rate and the enhancement factor of the sulfur dioxide and oxygen simultaneous absorption in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The prediction of the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vary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predicted result is below 12%. Some interesting potential projects of simultaneous absorption of sulfur dioxide and oxygen in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充床 SO2 O2 同时吸收 扩散-反应模型 增强因子 烟气 脱硫 化学吸收 二氧化硫 氧气
下载PDF
UV/H_2O_2氧化联合CaO吸收脱除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杨先 潘剑锋 刘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2-1068,共7页
在实验室规模的光化学反应器中,基于实验研究﹑动力学理论以及双膜理论,研究了UV/H2O2氧化联合CaO吸收(UV/H2O2-CaO工艺)脱除燃煤烟气中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分析了NO吸收的传质-反应过程,明确了NO吸收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和强化措施,... 在实验室规模的光化学反应器中,基于实验研究﹑动力学理论以及双膜理论,研究了UV/H2O2氧化联合CaO吸收(UV/H2O2-CaO工艺)脱除燃煤烟气中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分析了NO吸收的传质-反应过程,明确了NO吸收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和强化措施,测定了关键的动力学参数,推导了NO吸收过程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NO吸收速率随着NO浓度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随着H2O2浓度和CaO浓度的增加,NO的吸收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变缓的趋势。UV/H2O2-CaO工艺脱除NO是一个拟一级快速反应过程,强化气相主体扰动﹑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和提高NO分压可有效提高NO的吸收速率。NO吸收速率方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过氧化氢 氧化 一氧化氮 氧化钙 传质-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Ca(OH)_2颗粒脱硫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毅 王小明 汪黎东 《电力环境保护》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以单个Ca(OH)2颗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中传质—反应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假设条件,对该过程进行合理简化,进而建立了单颗粒环形区的脱硫反应模型及水分蒸发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到了反应速率及水分蒸发时间的计算公式... 以单个Ca(OH)2颗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中传质—反应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假设条件,对该过程进行合理简化,进而建立了单颗粒环形区的脱硫反应模型及水分蒸发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到了反应速率及水分蒸发时间的计算公式,从而为增湿活化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湿法脱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传质—反应过程 模型
下载PDF
石灰石湿法脱硫的传质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郭三霞 李立清 +2 位作者 唐琳 王晓刚 孟蕾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是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最常用方法,本文以单个石灰石颗粒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膜理论建立碱性溶液脱硫的传质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通过对气相中的SO2向液相中(相界面)的传质扩散、石灰石的溶解扩散...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是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最常用方法,本文以单个石灰石颗粒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膜理论建立碱性溶液脱硫的传质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通过对气相中的SO2向液相中(相界面)的传质扩散、石灰石的溶解扩散、液相中的化学反应进行理论分析,并对该过程进行合理假设,进而推导出了传质模型,该模型可以推导出传质速率,得到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吻合,拟合程度高达97%,从而为湿法脱硫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传质-反应过程 数学模型 石灰石
下载PDF
双搅拌釜中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伟 吴成志 +1 位作者 马碧瑶 施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43-1848,共6页
以半胱氨酸亚铁络合物Fe(Ⅱ)(CyS)2作为吸收剂,在双搅拌釜内探讨了NO吸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T=323K实验条件下,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气体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1·18×105m3·mol... 以半胱氨酸亚铁络合物Fe(Ⅱ)(CyS)2作为吸收剂,在双搅拌釜内探讨了NO吸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T=323K实验条件下,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气体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1·18×105m3·mol-1·s-1.3种理论模型即膜模型、Danckwerts表面更新模型、Higbie渗透模型应用于该拟一级反应,增强因子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实验获得的增强因子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亚铁 一氧化氮 传质一反应动力学 双搅拌釜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双氯芬酸的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姜涛 杨银海 +2 位作者 汪欢 雷乐成 杨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978,共8页
针对近年来以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为代表的新污染物在水中频繁检出的问题,选取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基于平板式循环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器进行DCF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DCF和活性物质的传质-反应模型,探究了DBD降... 针对近年来以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为代表的新污染物在水中频繁检出的问题,选取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基于平板式循环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器进行DCF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DCF和活性物质的传质-反应模型,探究了DBD降解DCF的本征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平板式循环DBD反应器中,DCF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常数为0.175 min^(-1),且宏观动力学反应常数受到输入电压、电极间距、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常数K=8.533 mol·min^(-1)·mm^(3.25)·W^(-0.75)。DCF单次流过放电区域的转化率受到输入功率、电极间距和溶液流速的影响,且DCF在DBD系统中的本征动力学反应为二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介质阻挡放电 传质-反应模型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规整填料内鼓泡流动的二维CFD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春江 成洁 袁希钢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8年第12期933-940,共8页
规整填料内鼓泡流动现象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气液传质与反应设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应用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建立了描述规整填料内部鼓泡流动现象的二维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影响气液两相流动的两个重要作用力:表面张力和... 规整填料内鼓泡流动现象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气液传质与反应设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应用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建立了描述规整填料内部鼓泡流动现象的二维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影响气液两相流动的两个重要作用力:表面张力和气液相间作用力。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自身振荡,随着入口气速的增大,气泡形变程度增大,并且伴有气泡聚并现象发生。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周围液体的速度增大,并且形成大小不同的旋涡结构,单点速度值的波动程度随气体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流体力学 气液传质与反应 计算流体力学 鼓泡塔 规整填料
下载PDF
反应精馏过程传质模型(Ⅱ) 被引量:2
13
作者 匡建武 陈洪钫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8-34,共7页
将湿壁塔中得到的反应精馏汽液传质数据用于反应精馏的传质计算。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一致性较好。这说明:反应精馏过程如果按等摩尔扩散考虑,误差较大,在要求较严的计算时,应按非等摩尔扩散考虑;对非理想性较强的物系,采用具有交... 将湿壁塔中得到的反应精馏汽液传质数据用于反应精馏的传质计算。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一致性较好。这说明:反应精馏过程如果按等摩尔扩散考虑,误差较大,在要求较严的计算时,应按非等摩尔扩散考虑;对非理想性较强的物系,采用具有交叉系数的液相扩散系数矩阵,所得结果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 湿壁塔 传质模型
下载PDF
反应精馏过程传质模型(Ⅰ) 被引量:1
14
作者 匡建武 陈洪钫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0-36,共7页
快速反应的反应精馏过程需要通过解反应—扩散方程得到其传质模型,而慢速反应、瞬时反应的反应精馏过程相当于普通多组分传质过程,只是瞬时反应的精馏过程其液相浓度必须满足平衡常数计算式。按双膜理论,假设仅在液相有反应、汽相无反... 快速反应的反应精馏过程需要通过解反应—扩散方程得到其传质模型,而慢速反应、瞬时反应的反应精馏过程相当于普通多组分传质过程,只是瞬时反应的精馏过程其液相浓度必须满足平衡常数计算式。按双膜理论,假设仅在液相有反应、汽相无反应的情况下、用矩阵或直接求解反应—扩散方程,得到了反应精馏过程的传质模型。液相传质模型的表达式说明:液相中由于反应的存在,化学反应除了影响传质过程的传质系数外,还影响其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传质 反应精馏 传质模型
下载PDF
Simultaneous effects of chemical reaction and Ohmic heating with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ver a stretching surface: A numerical study 被引量:2
15
作者 S.R.Mishra M.M.Bhatt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137-1142,共6页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considered the simultaneous influence of ohmic heating and chemical reaction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ver a stretching sheet. The effects of applied magnetic field are also taken into consid...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considered the simultaneous influence of ohmic heating and chemical reaction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ver a stretching sheet. The effects of applied magnetic field are also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the induced magnetic field is not considered due to very small magnetics Reynolds number. The governing flow problem comprises of momentum, continuity, thermal energy and concentration equation which are transformed into highly nonlinear coupled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similarity transforms, which are then, solved numerically with the help of Successive Linearization method(SLM) and Chebyshev Spectral collocation method. Numerical values of skin friction coefficient, local Nusselt number, and Sherwood number a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with the help of tables. The physical influence of the involved parameters of flow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s discussed and demonstrated graphically. The numerical comparison is also presented with the existing published results and found that the present results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hich also confirms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t method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mic heati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hemical reaction Successive linearization method
下载PDF
大型反应精馏塔板上传质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海华 邬慧雄 马海洪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3-446,共4页
为深入研究反应精馏过程,介绍了大型塔板反应精馏的操作过程,并通过对塔板上液体流动分布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描述反应精馏过程的二维涡流扩散模型,模型中包括化学反应速率项,并引入液体速度分布函数表示塔板上不均匀速度场... 为深入研究反应精馏过程,介绍了大型塔板反应精馏的操作过程,并通过对塔板上液体流动分布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描述反应精馏过程的二维涡流扩散模型,模型中包括化学反应速率项,并引入液体速度分布函数表示塔板上不均匀速度场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求解数学模型,得到了乙酐水合生成乙酸的反应精馏塔板上的浓度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液相速度分布对应精馏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型反应精馏塔板上的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塔 传质过程 液体速度分布函数 有限元法 扩散模型
下载PDF
双搅拌釜中油酸臭氧氧化裂解的传质-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勇 金林刚 +3 位作者 宋一凡 梁晓江 卢美贞 计建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2,78,共5页
壬二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本试验在双搅拌釜内,研究了油酸臭氧氧化裂解制取壬二酸两步气液反应的传质-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第一步臭氧化反应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当温度为305 K时,该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_2=2.32×10~4m... 壬二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本试验在双搅拌釜内,研究了油酸臭氧氧化裂解制取壬二酸两步气液反应的传质-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第一步臭氧化反应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当温度为305 K时,该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_2=2.32×10~4m^3·kmol^(-1)·s^(-1),增强因子E与液相油酸浓度c_(BL)的关系为:E=402.7c_(BL)^(1/2)(R^2=0.98);第二步臭氧氧化物氧气氧化裂解反应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当温度为363 K时,该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_2=2.06×10~4m^3·mol^(-1)·s^(-1),增强因子E与臭氧氧化物浓度c_(BL)的关系为:E=346.6 c^(BL)^(1/2)(R^2=0.95)。研究结果将为油酸氧化裂解制取壬二酸的气液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臭氧 壬二酸 传质-反应动力学 双搅拌釜
下载PDF
横向冲刷降膜内伴有平衡反应的传质过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赛俊聪 张密林 +2 位作者 吴少华 孙锐 秦裕琨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6,共6页
首次提出并设计了横向冲刷式降膜湿法脱硫反应器,并采用翅片管束作为降膜的载体.建立了液相侧传质-反应模型和横向冲刷降膜式脱硫传质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求解得到了反应器出口浆液的pH值以及浆液中H2SO3,HSO3-和SO32-的离子浓度随管... 首次提出并设计了横向冲刷式降膜湿法脱硫反应器,并采用翅片管束作为降膜的载体.建立了液相侧传质-反应模型和横向冲刷降膜式脱硫传质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求解得到了反应器出口浆液的pH值以及浆液中H2SO3,HSO3-和SO32-的离子浓度随管束高度变化的规律,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说明本模型对于液相侧传质-反应过程的求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将为横向冲刷式脱硫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冲刷 降膜 传质-反应过程
下载PDF
转鼓反应器中油酸氧化裂解制备壬二酸的研究
19
作者 聂勇 金林刚 +2 位作者 梁晓江 卢美贞 计建炳 《化工时刊》 CAS 2014年第5期4-8,共5页
在转鼓反应器中实现了油酸臭氧氧化裂解制备壬二酸的连续化操作。考察了转鼓转速、液体流量、气体流量对转鼓反应器内气液传质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恩田公式来计算气相传质系数、液相传质系数,建立了转鼓反应器中两... 在转鼓反应器中实现了油酸臭氧氧化裂解制备壬二酸的连续化操作。考察了转鼓转速、液体流量、气体流量对转鼓反应器内气液传质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恩田公式来计算气相传质系数、液相传质系数,建立了转鼓反应器中两步反应速率模型,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转鼓反应器中,油酸氧化裂解反应速率分别随转鼓转速和液体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气体通量的增加,转鼓反应器内油酸氧化裂解反应速率先增大然后减小;在转鼓转速为1 699 r/min、液体流量为45 mL/min、气体流量为3 L/min时,在转鼓内油酸氧化裂解可获得最大的气液传质反应速率。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两者吻合得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臭氧 转鼓反应器 气液传质 模型
下载PDF
小型高性能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及其在呼吸气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忠俊 贺飞耀 +9 位作者 郭星 李雯雯 代渐雄 付玉 李宏 邓辅龙 蒲娟 杨燕婷 王旭 段忆翔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5-293,I0003,共10页
研制可快速、在线分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质谱仪器是现代气态有机质谱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自行研制了小型高性能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 研制可快速、在线分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质谱仪器是现代气态有机质谱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自行研制了小型高性能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PTR-TOF MS),仪器采用结构简单可靠的空心阴极放电源作为水蒸气电离源,以产生水合质子;线性漂移管作为分子离子反应管。该离子源产生的水合离子纯度高,为水合离子与VOCs的分子离子反应提供可控的反应条件。传输接口部分使用射频四极杆作为离子导向装置,以提高离子传输效率;配合小尺寸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兼顾仪器的灵敏度与分辨率。质子转移反应的测定原理使该仪器可以分析除少数烷烃外的绝大多数VOCs,同时分析过程不受空气组分的影响。分子离子峰为主的产物离子形式使谱图便于解析,适合高通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在m/z 115处全高半峰宽(full width half maximum,FWHM)分辨率优于2500,对丙酮、苯、甲苯的检出限在6×10^(-12)~9.6×10^(-11) mol/mol之间。将该仪器应用于人体呼吸气的成分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质谱仪 质子转移反应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