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07
1
作者 李双建 肖开华 +2 位作者 沃玉进 龙胜祥 蔡立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2-880,共9页
从全球古气候和古海洋特征出发,结合中国南方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特征,并利用中上扬子地区典型剖面系统的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V/(V+Ni)、Ni/Co、Ceanom、δEu和δ13Corg等... 从全球古气候和古海洋特征出发,结合中国南方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特征,并利用中上扬子地区典型剖面系统的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V/(V+Ni)、Ni/Co、Ceanom、δEu和δ13Corg等地球化学指标与有机碳含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的异常匀表明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于缺氧环境。但是,从古气候和古海洋洋流的研究结果看,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发育因素有明显的不同,五峰组沉积处于全球冰期的高峰阶段,在扬子地区发育强劲的上升洋流,提高了该地区的有机质的生产率,现今广泛分布在扬子地区的高有机质丰度的薄层硅质岩,是上升洋流的最好标志。龙马溪组沉积处于全球冰期过后的暖期,不利于上升洋流的大规模形成,上升洋流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当时扬子克拉通盆地周缘深水斜坡部位。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海侵的初期,主要是因为海侵初期海平面的快速上升,限制了陆源碎屑的大规模注入,海底的缺氧环境得以保存。而海侵的后期由于深层海水和表层海水有充足的时间混合,致使底部缺氧环境遭受破坏,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海相 烃源岩 上奥陶统-下志留统 地球化学 上升洋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00
2
作者 赵宗举 吴兴宁 +4 位作者 潘文庆 张兴阳 张丽娟 马培领 王振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955,共17页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楚—塔中台地、罗西台地、塘南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初发生于早震旦世及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及震旦纪—中奥陶世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而晚奥陶世发生于板块南缘的阿尔金岛弧及库地岛弧与塔里木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及其产生的大量陆源碎屑物源,则导致了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的逐步消亡及板块南部浊流盆地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板块构造 海相 碳酸盐岩 岩相古地理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地质特征、资源评价方法及关键参数 被引量:72
3
作者 董大忠 王玉满 +5 位作者 黄旭楠 张晨晨 管全中 黄金亮 王淑芳 李新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3-1601,共19页
基于中国页岩气形成、成藏与富集地质条件研究、勘探开发进展与发展前景分析,通过中国与北美页岩气地质特征、勘探开发阶段对比,充分剖析北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技术,基本明确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原则与评价流程,初步建立了中国页... 基于中国页岩气形成、成藏与富集地质条件研究、勘探开发进展与发展前景分析,通过中国与北美页岩气地质特征、勘探开发阶段对比,充分剖析北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技术,基本明确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原则与评价流程,初步建立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包括体积法、类比法、容积法、含气量法和单井EUR法5种资源量估算方法和特尔菲法一种资源评价结果汇总法,形成了有效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孔隙度等关键参数体系、参数取值方法和参数取值标准,估算了中国3类页岩气资源量,指出了有利页岩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特征 资源评价 方法技术 参数标准 海相 海陆过渡相 陆相 中国
原文传递
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 被引量:58
4
作者 吕修祥 金之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2,共5页
勘探实践表明,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是沿断裂带、不整合面、生物礁发育带、裂缝带及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我国多旋 回海相盆地碳酸盐岩一般经历了多期成藏过程,勘探难度很大,但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塔里本以及四川等盆地不断获得新 的突破... 勘探实践表明,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是沿断裂带、不整合面、生物礁发育带、裂缝带及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我国多旋 回海相盆地碳酸盐岩一般经历了多期成藏过程,勘探难度很大,但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塔里本以及四川等盆地不断获得新 的突破,我国的碳酸盐岩在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必须遵循碳酸盐岩 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加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田 分布规律 海相
下载PDF
世界主要古代钾盐找矿实践与中国找钾对策 被引量:66
5
作者 刘成林 王弭力 +1 位作者 焦鹏程 陈永志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世界钾盐资源/储量为2153.99亿t(K2O),主要钾盐矿床产于古代海相地层。38%的矿床是石油勘探中发现的,19%是在研究基础上发现的,15%是在岩盐矿勘探中发现的,其他占28%。国外钾盐找矿经验显示,很多钾盐矿床,从线索的发现或提出找钾目标,... 世界钾盐资源/储量为2153.99亿t(K2O),主要钾盐矿床产于古代海相地层。38%的矿床是石油勘探中发现的,19%是在研究基础上发现的,15%是在岩盐矿勘探中发现的,其他占28%。国外钾盐找矿经验显示,很多钾盐矿床,从线索的发现或提出找钾目标,通常需要经历20~30年的研究与勘探,才最终获得突破或查明资源量。我国找钾工作,首先应充分利用石油勘探取得的资料,研究石油钻井岩心矿物学与化学特征,同时,开展大型盐岩矿床的含钾性研究等,重视成钾理论研究与成矿预测分析,就可能获得找钾的新突破。有关部门还应制订长期的钾盐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探计划,同时兼探油气等共生资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找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钾盐 古代盐湖 海相 中国找钾对策
下载PDF
海洋电磁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58
6
作者 何继善 鲍力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1期7-39,共33页
海洋电磁法是研究海洋特别是海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对海洋(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十分重视,已将海洋电磁法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最近通过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有关法规.笔者在广泛收集迄今为止国内外大量资料的... 海洋电磁法是研究海洋特别是海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对海洋(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十分重视,已将海洋电磁法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最近通过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有关法规.笔者在广泛收集迄今为止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编、译、整理,撰写了本文.力求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的历史、现状和进展,各种海洋电磁法的基本原理,海洋(海底)电磁法操作的要求和特点,以及应用实例,以推进我国海洋电磁法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电磁法 矿产资源勘探 石油 天然气
下载PDF
海相优质烃源层评价与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55
7
作者 秦建中 腾格尔 付小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6-372,378,共8页
在对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海相烃源岩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筛选出百余块不同类型烃源岩和含油储集岩的热压加水生排油气模拟实验,结合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对我国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主要... 在对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海相烃源岩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筛选出百余块不同类型烃源岩和含油储集岩的热压加水生排油气模拟实验,结合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对我国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主要形成条件有:1)台内盆地及近滨潟湖、台地斜坡、前缘斜坡及前礁等沉积相带,浮游生物发育,水体稳定且较深,处于还原-强还原环境;2)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TOC≥2%;3)Ⅰ—Ⅱ型干酪根,低成熟阶段形成的大量稠油可以沿富有机质页理面以油相网状传递式连续不断地长距离运移,很容易形成大油田;4)烃源转化过程中古油藏及分散在烃源岩和储集岩中的可溶有机质也是优质再生气源,高成熟—过成熟储集岩中的TOC>0.20%时就属优质气源岩,由其原始"油"生成的总生气量与TOC>2%且为Ⅰ—Ⅱ1型干酪根的烃源岩生成的总生气量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海相 形成条件 评价标准
下载PDF
海相高演化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秦建中 郑伦举 腾格尔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3-860,共8页
在5000余块海相烃源岩样品筛选结果的基础上,根据90余块不同类型未成熟-成熟烃源岩的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并与自然演化剖面相结合,对烃源岩有机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恢复系数进行研究.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o<0.8%)TOC(t... 在5000余块海相烃源岩样品筛选结果的基础上,根据90余块不同类型未成熟-成熟烃源岩的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并与自然演化剖面相结合,对烃源岩有机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恢复系数进行研究.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o<0.8%)TOC(totalorganiccarbon)变化不明显,在成熟阶段中晚期TOC残余随成熟度增加逐渐降低,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变化又不明显.高成熟-过成熟优质烃源岩TOC原始一般Ⅰ型最高降低40%,恢复系数1.68;Ⅱ1型最高降低32%,恢复系数1.48;Ⅱ2型最高降低24%,恢复系数1.32.低有机质烃源岩(一般指0.3%<TOC<1%)随TOC变低,降低幅度和恢复系数均逐渐变小,当0.3%<TOC<0.5%时,TOC原始恢复系数约1.2,当TOC<0.3%时,TOC原始恢复系数接近1,可以不进行恢复.固体沥青和高有机质页岩(TOC>30%)TOC原始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也不需要进行恢复.海相烃源岩(0.3%<TOC<30%)自然剖面生烃潜量的减少和模拟生排烃量的增加与TOC残余的减少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烃源岩 高演化 总有机碳 恢复系数.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54
9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2 位作者 张斌 苏劲 杨德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1-878,共8页
海相碳酸盐岩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时代古老,使得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三个主要海相盆地古生界都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泥岩、泥灰岩和煤系为主,热演化程度多数... 海相碳酸盐岩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时代古老,使得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三个主要海相盆地古生界都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泥岩、泥灰岩和煤系为主,热演化程度多数已进入高—过成熟阶段。其中,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组合在燕山期达到最大埋深,储层大部分都经历过原油裂解以上的高温过程,原油难以保存,以形成裂解气为主,或者是高成熟煤型气;而塔里木盆地塔中和塔北继承性隆起部位始终没有经历180℃以上的高温条件,而且最大埋深是在喜山期以来,因此在构造高部位保存了大规模的古油藏。根据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被调整、改造与再富集过程的特点,把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分为原生油气藏和次生油气藏,存在单源单期充注成藏型和多源多期充注成藏型,建立了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原油裂解气 油气藏类型 调整改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发现的回顾与启示 被引量:50
10
作者 康玉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0-575,共6页
1984年在塔里木盆地部署的沙参2井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宣布了塔河大油田的诞生,之后又发现数个古生代油气田,到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的建立等,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过... 1984年在塔里木盆地部署的沙参2井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宣布了塔河大油田的诞生,之后又发现数个古生代油气田,到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的建立等,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过程,笔者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得到的启示是:加强基础研究是大油气田发现的前提;开拓创新是大油气田的关键;技术进步是大油气田发现的必要条件;坚持勘探、不断实践是大油气田发现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海相 大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海洋浮游细菌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肖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0-64,共5页
海洋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深入研究而得到了充分肯定。以浮游细菌为核心的微食物环研究的开展 ,也显示出微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主食物链的重要补充 ,特别是在... 海洋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深入研究而得到了充分肯定。以浮游细菌为核心的微食物环研究的开展 ,也显示出微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主食物链的重要补充 ,特别是在贫营养的大洋生态系统中。在不同水层和特殊环境中对海洋浮游细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研究潜力巨大。就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浮游细菌 微食物环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海工混凝土使用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施惠生 王琼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在前人关于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Fick第二定律为基本模型,引入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修正因素、吸附修正因素、温度修正因素、应力和裂缝状态修正因素等,结合可靠度理论,建立了海工混凝土寿命预测... 在前人关于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Fick第二定律为基本模型,引入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修正因素、吸附修正因素、温度修正因素、应力和裂缝状态修正因素等,结合可靠度理论,建立了海工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及其计算软件SLPMC,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混凝土的设计计算和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离子 应力裂缝 海工混凝土结构 使用寿命 可靠度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周名江 颜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共6页
论述了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结论为:污染物生物作用过程的研究主要进行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与排放,在海洋食物链中的转移和潜在放大作用以及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方面的工作。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急性毒性... 论述了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结论为:污染物生物作用过程的研究主要进行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与排放,在海洋食物链中的转移和潜在放大作用以及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方面的工作。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另外对致畸和致突变现象以及海洋生物致毒和解毒的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学 海洋污染 污染物 海洋生物 毒性
下载PDF
混合云存储中海洋大数据迁移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黄冬梅 杜艳玲 贺琪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9-205,共7页
海洋数据是一种典型的大数据,如何利用混合云存储架构存储海洋大数据是海洋数据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针对混合云存储架构中的关键问题——数据迁移,提出了海洋大数据的生命周期,并且基于此给出混合云存储中海洋大数据的迁移算法.在迁移... 海洋数据是一种典型的大数据,如何利用混合云存储架构存储海洋大数据是海洋数据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针对混合云存储架构中的关键问题——数据迁移,提出了海洋大数据的生命周期,并且基于此给出混合云存储中海洋大数据的迁移算法.在迁移算法中,将海洋数据的敏感度、数据访问频率、数据大小、数据时间长度等因素作为迁移因子.迁移算法兼顾考虑了数据存储容量、海洋数据本身的属性特征和数据访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实验验证混合云存储模式能大大降低数据管理成本,同时,通过提出的迁移算法保证了数据的访问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大数据 混合云存储 迁移因子 迁移算法 数据迁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与分类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其翔 唐学玺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回顾了已有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和服务分类体系。针对海洋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从服务对象、物质基础、产生过程和实现途径4个方面重新界定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将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归为15项,对每一项服务给出了相对明... 回顾了已有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和服务分类体系。针对海洋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从服务对象、物质基础、产生过程和实现途径4个方面重新界定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将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归为15项,对每一项服务给出了相对明确的定义性描述。按服务内容的相关性和作用的相似性,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按服务的空间差异性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分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和大洋生态系统服务。在具体案例中,应根据研究区特点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服务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海洋 内涵 分类
下载PDF
SCREENING FO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IN SOME MARINE ALGAE FROM THE FUJIAN COAST OF CHINA WITH THREE DIFFERENT SOLVENTS 被引量:37
16
作者 郑怡 陈寅山 卢海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7-331,共5页
Three different solvents viz ethanol, acetone and methanol toluene (3:1) were used to extract antibiotics from 23 species of marine algae belonging to the Chlorophyta, Phaeophyta and Rhodophyta. Their crude extracts w... Three different solvents viz ethanol, acetone and methanol toluene (3:1) were used to extract antibiotics from 23 species of marine algae belonging to the Chlorophyta, Phaeophyta and Rhodophyta. Their crude extracts were tested fo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Among them, the ethanol extract showed the strongest activity against the bacteria and fungi tested. Four species of the Rhodophyta ( Laurencia okamurai, Dasya scoparia, Grateloupia filicina and plocamium telfairiae ) showed a wide spectrum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Every solvent extract from the four species was active against all the bacteria tested. The test bacterium Pseudomonas solancearum and the fungus Penicilium citrinum we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extracts of marine algae. In general, the extracts of seaweeds inhibited bacteria more strongly than fungi and species of the Rhodophyta showed the greatest activity against the bacteria and fungi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alga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tifungal activity solvent extracts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成藏模式及勘探思路 被引量:36
17
作者 赵宗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2-703,共12页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包括6类:礁滩、古潜山(古风化壳岩溶)、内幕白云岩、斜坡扇、白垩及裂缝性灰岩储集层。礁滩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主要在于落实层序及旋回地层格架下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礁滩体时空分布;灰岩古潜山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包括6类:礁滩、古潜山(古风化壳岩溶)、内幕白云岩、斜坡扇、白垩及裂缝性灰岩储集层。礁滩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主要在于落实层序及旋回地层格架下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礁滩体时空分布;灰岩古潜山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主要在于识别岩溶缝洞系统及其充填物性质(油、气、水及溶洞沉积物等);白云岩(内幕白云岩、白云岩古潜山)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主要在于寻找具备有效直接盖层/储盖组合的构造(背斜型)圈闭;斜坡扇储集层油气藏勘探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层序格架下与I型层序界面相关的斜坡扇体的时空分布;白垩及裂缝性灰岩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应主要考虑发育有效裂缝带的构造(背斜型或断背斜型)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海相 层序地层 成藏模式 勘探思路
下载PDF
我国海洋光学遥感应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潘德炉 王迪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6-512,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航天遥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光学应用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近几年来,国家"863"高新技术计划的实施,在该方面有了新进展。文章将着重介绍光学遥感信息的大气校正、光学遥感海洋环境信息提取、光学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航天遥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光学应用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近几年来,国家"863"高新技术计划的实施,在该方面有了新进展。文章将着重介绍光学遥感信息的大气校正、光学遥感海洋环境信息提取、光学遥感在赤潮与溢油监测等3个方面的应用科学新进展,并提出了在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海洋光学遥感应用科学技术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光学遥感 中国
下载PDF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重质油与固体沥青潜力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秦建中 李志明 +1 位作者 刘宝泉 张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5,291,共7页
通过中国海相烃源岩、浮游藻、底栖藻等大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层固体沥青发育特征相结合,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具备形成大量重质油及固体沥青的潜力。主要依据为:海相烃源岩主要成烃生物——浮游藻热压生油模... 通过中国海相烃源岩、浮游藻、底栖藻等大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层固体沥青发育特征相结合,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具备形成大量重质油及固体沥青的潜力。主要依据为:海相烃源岩主要成烃生物——浮游藻热压生油模拟实验表明在成熟早期(R。为0.45%~0.7%)就出现生油高峰,可以大量生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的重质油,每吨TOC生成的原油最高可达1000kg以上,它也是形成储层固体沥青的主体;海相未成熟优质烃源岩(Ⅰ-Ⅱ1型干酪根,TOC大于2%)在成熟早期也可以大量生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的重质油,每吨TOC总生油量可达300kg,约占最高生油量的50%以上,总生烃量的40%以上,它随干酪根类型变差、有机质丰度减小(TOC小于2%)、碳酸盐含量变低(小于5%)而逐渐减少;中国南方二叠系、下志留统龙马溪级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成熟早期形成的重质油及在准同生至成岩作用早期呈悬浮态运移出来的沉积有机质,经后期埋深高温裂解与聚合可以大量形成储层固体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优质烃源岩 重质油 固体沥青 潜力分析
下载PDF
厦门海区潮间带海洋动植物共附生微生物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27
20
作者 郑忠辉 陈连兴 +2 位作者 黄耀坚 陈品健 苏文金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从厦门海区潮间带石莼、浒苔、江蓠、海兔、海葵及鲨鱼肠道分离得289株共附生微生物,以8种敏感菌为指示菌,从中获得有拮抗活性的细菌28株、放线菌17株、真菌8株。拮抗细菌以假单胞菌(39%)、弧菌(25%)和芽孢杆菌(14%)为主,... 从厦门海区潮间带石莼、浒苔、江蓠、海兔、海葵及鲨鱼肠道分离得289株共附生微生物,以8种敏感菌为指示菌,从中获得有拮抗活性的细菌28株、放线菌17株、真菌8株。拮抗细菌以假单胞菌(39%)、弧菌(25%)和芽孢杆菌(14%)为主,主要为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占总桔抗菌的78.6%),抗真菌的菌株比例较低(占总拮抗菌的39.3%)。拮抗放线菌分属于链霉菌(88%)和小单孢菌(12%),其抗革兰氏阳性菌、阴,比菌和真菌的菌株比例分别为65%、47%和23%。拮抗真菌分属于青霉属和芽技零属等6属,仅抑制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微生物 抗菌活性 海洋动物 海洋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