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进平 史久新 矫玉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88,共14页
利用 1 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海冰边缘区的三次考察数据 ,研究了北冰洋海冰边缘区的温度和盐度结构。将海冰边缘区分为机制不同的两大类 ,一类是暖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外部暖水进入海冰边缘区携带的热量 ;另一类是冷水海冰边缘... 利用 1 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海冰边缘区的三次考察数据 ,研究了北冰洋海冰边缘区的温度和盐度结构。将海冰边缘区分为机制不同的两大类 ,一类是暖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外部暖水进入海冰边缘区携带的热量 ;另一类是冷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加热。文中主要对冷水海冰边缘区进行了研究。虽然两个冷水海冰边缘区 (R区与T区 )温度结构不尽相同 ,但都存在表层以下水体中的温度极大值现象 ,R区的温度极大值位于2 0m左右 ,T区的位于 40— 5 0m左右的深度 ,可以认为是海冰边缘区的典型温度特征。作者认为 ,次表层暖水的热源是太阳辐射的直接加热 ,为此 ,建立了太阳加热引起海水次表层增暖的物理模型和简单的数学模型 ,获得了冰下海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增暖的解析解。结果表明 ,部分太阳辐射能穿过海冰加热冰下海水 ,加热之初温度的极大值出现在近表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海温极大值的位置向下移动 ,最终可以达到 40m左右 ,证明了仅仅依靠太阳的短波辐射就可以形成中间暖的水层。文中阐明 ,开阔海水更多的是上混合层和跃层结构 ,冰下海水主要是次表层暖水结构 ;冷水海冰边缘区的海水主要带有冰下海水的特征。由于次表层暖水的形成与海冰厚度关系很大 ,近十几年北冰洋海冰厚度的显著减少势必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北冰洋 海冰边缘区 海水 形成机理 温度结构 盐度结构 太阳辐射 海气热交换 海冰厚度
下载PDF
夏季北冰洋无冰海域次表层暖水结构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翠 赵进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在夏季北冰洋的无冰海域,经常可以观测到次表层暖水现象,即在水深20~50m的范围内发生海水温度的极大值。建立了一个一维的热力学解析模式,用于研究夏季北冰洋次表层暖水的形成机制。模式的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辐射作用是形成次表层暖水... 在夏季北冰洋的无冰海域,经常可以观测到次表层暖水现象,即在水深20~50m的范围内发生海水温度的极大值。建立了一个一维的热力学解析模式,用于研究夏季北冰洋次表层暖水的形成机制。模式的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辐射作用是形成次表层暖水的关键因素。在北冰洋的开阔水域,大气吸收海洋热量的过程导致了海面温度下降,使温度极大值出现在次表层。海洋垂向湍流热扩散对次表层暖水温度有显著影响;当湍流热扩散较弱时,热扩散的范围较小,有利于形成次表层暖水。次表层暖水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温度不断增高。在北极,大气温度低于海面温度是普遍现象,次表层暖水经常发生。虽然当海面气温发生变化时,次表层海水温度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次表层暖水结构形成之后,如果不受强烈天气过程的破坏,则会一直存在下去。按照本文的结论,随着北极气候变暖,海冰将进一步减少,次表层暖水现象还会明显增加,海洋对气候变化将有更加强烈的响应和反馈,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次表层暖水 海冰边缘区 温度结构 太阳辐射
下载PDF
夏季北极密集冰区范围确定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成龙 赵进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6,共11页
研究夏季北极密集冰区的范围变化是了解北极海冰融化过程的重要手段。密集冰区与海冰边缘区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海冰密集度在两者之间平滑过渡,确定密集冰区范围就需确定一个密集度阈值。文中依据分辨率为6.25km的AMSR-E遥感数据,发... 研究夏季北极密集冰区的范围变化是了解北极海冰融化过程的重要手段。密集冰区与海冰边缘区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海冰密集度在两者之间平滑过渡,确定密集冰区范围就需确定一个密集度阈值。文中依据分辨率为6.25km的AMSR-E遥感数据,发现不同密集度阈值所围范围在密集冰区边缘处的减小存在由快变慢的过程,同时与周围格点的密集度差异变化在该处最为显著,对这两个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的阈值同为89%,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和合理性。以此为基础,运用腐蚀算法剔除海冰边缘区,同时结合连通域法排除小范围密集冰的影响,进而确定密集冰区的范围。结果表明,2002—2006年密集冰区覆盖范围较大,年际变化较小,2007年以后明显减小,2010年与2011年相继出现最小值,其中2011年的范围最小值仅为2006年的64%。密集冰区范围的变化不同于海冰覆盖范围,是具有独立特性的海冰变化参数,反映出高密集度海冰区域的变化特征。海冰的融化与海冰边缘区的变化是导致密集冰区范围发生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受动力学因素的影响,海冰边缘区发生伸展或收缩,发生密集冰区与海冰边缘区互相转化。本文提出了一种研究北极海冰变化的新思路,密集冰区覆盖范围的减小表明北极中央区域高密集度海冰正持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冰区 海冰边缘区 密集度阈值 腐蚀算法 连通域法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夏季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卢鹏 李志军 +1 位作者 张占海 董西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4-892,共9页
基于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获得的69°00′S、76°24′E附近普里兹湾夏季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航拍照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从中提取了破碎海冰的若干几何参数,得到了海冰边缘区内随着与开阔水域距离增大,海冰面积、平均钳测... 基于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获得的69°00′S、76°24′E附近普里兹湾夏季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航拍照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从中提取了破碎海冰的若干几何参数,得到了海冰边缘区内随着与开阔水域距离增大,海冰面积、平均钳测直径等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按其尺寸的变化规律将海冰边缘区划分为边界区、过渡区和内部区三部分,其变化和波浪在冰边缘区中的衰减过程紧密相关。圆度的变化则说明海冰边缘区中海冰磨损最充分的地方是在冰间相互作用最明显的过渡区。另外,一种改进的幂函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用来对破碎海冰尺寸的累积频率进行拟合,分布函数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很好的反映了海冰边缘区内破碎海冰的分布变化。其中,参数Lr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增大(说明由于波能衰减导致可以出现的破碎海冰最大尺寸的增加);尺度参数L0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增大(反映了破碎海冰平均尺寸的增加以及由于波能的衰减而导致单位面积区域内尺寸较大的破碎海冰所占比例的增加);分布维数D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了由于波能的衰减导致破碎海冰所受约束条件的减弱);形状参数γ随着与开阔水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了随着波能的衰减破碎海冰尺寸分布范围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普里兹湾海 冰边缘区 破碎海冰 分布维
下载PDF
Revisiting mesoscale eddy genesis mechanism of nonlinear advection in a marginal ice zone 被引量:2
5
作者 DAI Haijin CUI Jian YU Jingp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4-20,共7页
A three-dimensional(3-D) ocean model is coupled with a two-dimensional(2-D) sea ice model, to revisit a nonlinear advection mechanis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soscale eddy genesis mechanisms in the marginal ic... A three-dimensional(3-D) ocean model is coupled with a two-dimensional(2-D) sea ice model, to revisit a nonlinear advection mechanis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soscale eddy genesis mechanisms in the marginal ice zone. Two-dimensional ocean model simulations suggest nonlinear advection mechanism is more important when the water gets shallower. Instead of considering the ocean as barotropic fluid in the 2-D ocean model, the 3-D ocean model allows the sea ice to affect the current directly in the surface layer via ocean-ice interaction. It is found that both mesoscale eddy and sea surface elevation a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a water depth in the 3-D simulations.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a current velocity in 3-D experiments suggests that when the water depth gets shallower, the current move faster in each layer, which makes the sea surface elevation be nearly inverse proportional to the water depth with the same wind forcing during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found that because of the vertical motion, the magnitude of variations in the sea surface elevation in the 3-D simulations is very small,being only 1% of the change in the 2-D simulations. And it seems the vertical motion to be the essential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3-D and 2-D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advection mesoscale eddy marginal ice zone ocean-ice interaction
下载PDF
冰缘区船舶与波浪及海冰耦合作用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骆婉珍 郭春雨 +1 位作者 苏玉民 张海鹏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随着北极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意义的日益上升,途经北极航线的必经之地极地冰缘区的研究得到重视。论文针对冰缘区船舶、波浪、海冰相互作用问题,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对船舶与海冰、波浪与海冰及船舶-波浪-海冰理论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现状... 随着北极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意义的日益上升,途经北极航线的必经之地极地冰缘区的研究得到重视。论文针对冰缘区船舶、波浪、海冰相互作用问题,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对船舶与海冰、波浪与海冰及船舶-波浪-海冰理论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现状,强调了冰缘区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本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的船舶-波浪-碎冰作用船模试验,很好地观测到碎冰在波浪及船舶共同作用下的翻转、堆积和重叠等一系列现象,为冰缘区相关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展望了今后冰缘区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区 船舶 波浪 海冰
下载PDF
1979-2018年南极海冰边缘区范围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玥 庞小平 +2 位作者 赵羲 霍瑞 刘闯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8-517,共10页
南极海冰边缘区是海洋-大气的重要交换区,也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其年际变化、季节性变化和区域差异显著影响着全球海洋和大气环境。基于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1979—2018年的海冰密集度数据集,本研究将海冰密集度15%~80%作为阈值确... 南极海冰边缘区是海洋-大气的重要交换区,也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其年际变化、季节性变化和区域差异显著影响着全球海洋和大气环境。基于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1979—2018年的海冰密集度数据集,本研究将海冰密集度15%~80%作为阈值确定海冰边缘区,通过边缘区范围的年际变化、季节性变化来分析整个南极及其5个子区域的海冰边缘区范围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海冰边缘区所在的位置并不稳定,大部分边缘区海冰出现的频次小于20年。40年间南极海冰边缘区范围呈略微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5.8±2.6)×10^(3) km^(2)·a^(–1)。边缘区平均纬度并没有明显偏移趋势。此外南极海冰边缘区范围和平均纬度呈现稳定的季节性周期变化,边缘区范围于2月达到最小值,在3—11月缓慢增长,12月到达最大值后迅速下降。边缘区平均纬度通常在9月到达最北端,2月到达最南端。此外,5个地理分区中威德尔海扇区的边缘区范围最大,波动最明显,平均纬度最偏北。5个分区的年平均边缘区范围和平均纬度的变化趋势在1979—2018年间整体较为平缓,但是边缘区范围和平均纬度的变化趋势分别在1979—1988年间和1999—2018年间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边缘区 海冰密集度 海冰范围 时空变化 南极
下载PDF
Sensitivity study of the wave-driven current in an Arctic frazil-pancake ice zone
8
作者 Xueyan Zhang Haijin Dai +1 位作者 Jun Zhao Heqing Yi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23-129,共7页
A coupled ocean-ice-wav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ice-edge jet and eddy genesis during surface gravity wave dissipation in a frazil-pancake ice zone.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he Beaufort Sea, possible wave dissipat... A coupled ocean-ice-wav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ice-edge jet and eddy genesis during surface gravity wave dissipation in a frazil-pancake ice zone.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he Beaufort Sea, possible wave dissipation processes are evaluated using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s wave energy dissipated, energy was transferred into ice floe through radiation stress. Later, energy was in turn transferred into current through ocean-ice interfacial stress. Since most of the wave energy is dissipated at the ice edge, ice-edge jets, which contained strong horizontal shear, appeared both in the ice zone and the ocean. Meanwhile, the wave propagation direction determines the velocity partition in the along-ice-edge and cross-ice-edge directions, which in turn determines the strength of the along-ice-edge jet and cross-ice-edge velocity. The momentum applied in the along-ice-edge(cross-ice-edge)direction increased(decreased) with larger incident angle, which is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producing stronger mesoscale eddies, vice versa. The dissipation rate increases(decreases) with larger(smaller) wavenumber, which enhances(reduces) the jet strength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mesoscale eddy. The strong along-ice-edge jet may extend to a deep layer(> 200 m). If the water depth is too shallow(e.g., 80 m), the jet may be largely dampened by bottom drag, and no visible mesoscale eddies are fou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athymetry and incident wavenumber(magnitude and propagation direction) are important for wave-driven current and mesoscale eddy 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inal ice zone frazil-pancake ice WAVE dissipation ice-edge jet MESOSCALE EDDY genesis
下载PDF
应用微波辐射亮温确定北极海冰边缘的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树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共7页
海冰边缘区(MIZ)的边缘位置是微波遥感图像的1个基本特征,本文利用AMSR-E微波辐射亮温的强度比,提出1个确定MIZ边缘位置的方法。强度比最初用来确定数字影像中海冰和海水的阈值。研究发现,强度比也可以反应海冰与海水的微波辐射的差异... 海冰边缘区(MIZ)的边缘位置是微波遥感图像的1个基本特征,本文利用AMSR-E微波辐射亮温的强度比,提出1个确定MIZ边缘位置的方法。强度比最初用来确定数字影像中海冰和海水的阈值。研究发现,强度比也可以反应海冰与海水的微波辐射的差异。在无冰水域,垂直极化的18.7(V18.7)和36.5(V36.5)GHz的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的亮温之比主要在0.86~0.89之间变化,此时它们在散点图中聚集成1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而在MIZ,它们的比值发生了显著改变。强度比比较好的体现了V18.7和V36.5的亮温比值在MIZ边缘处的变化特征:强度比快速增大,并且它的梯度出现极大值。全年中MIZ边缘处的亮温比值在0.89~0.90之间变化,此时对应的海冰密集度为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边缘区 18 7GHz 36 5GHz 北极 亮温
下载PDF
波浪冲洗对多浮冰耦合运动影响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仁庆 张曦 李志富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49-1056,共8页
冰缘区是开阔水域与海冰的交界区域,波浪与海冰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该区域形态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采用速度入口造波方式建立二维数值波浪水池,利用动网格技术模拟多浮冰的耦合运动,在典型入射波参数范围内,研究了... 冰缘区是开阔水域与海冰的交界区域,波浪与海冰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该区域形态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采用速度入口造波方式建立二维数值波浪水池,利用动网格技术模拟多浮冰的耦合运动,在典型入射波参数范围内,研究了波浪中浮冰的垂荡和纵摇响应。同时,重点探究了波浪冲洗冰体表面现象,及其对浮冰耦合运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有/无波浪冲洗冰体表面时的浮冰运动响应。数值结果表明:低密集度浮冰更容易产生波浪冲洗现象,且波浪冲洗对浮冰运动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区 浮冰 波浪冲洗 耦合运动
下载PDF
波浪场中浮冰摇荡运动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仁庆 张曦 李志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0-1146,1242,共8页
针对冰缘区波浪与海冰相互作用问题,本文在波高一定的情况下,模拟了浮冰在一系列不同波长的规则波中垂荡和纵摇运动。通过关注的波浪冲洗冰体表面现象,其中浮冰运动受到波浪冲洗的干扰不可忽略,对比分析了浮冰在有/无波浪冲洗下的运动... 针对冰缘区波浪与海冰相互作用问题,本文在波高一定的情况下,模拟了浮冰在一系列不同波长的规则波中垂荡和纵摇运动。通过关注的波浪冲洗冰体表面现象,其中浮冰运动受到波浪冲洗的干扰不可忽略,对比分析了浮冰在有/无波浪冲洗下的运动响应。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波浪水池,通过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流体控制方程,采用VOF法捕捉自由液面,通过重叠网格技术实现浮体运动,同时通过计算流体作用于浮体的合力与合力矩,求解浮冰运动控制方程更新浮冰运动。计算结果表明:当波长较小时,波浪冲洗冰现象较明显,其对浮冰运动的抑制作用也较强。本文的数值模型对北极工程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冰 冰缘区 波浪冲洗 运动响应 数值模拟 有限体积法 流体体积函数法 重叠网格
下载PDF
冰缘区船舶辐射与绕射水动力特性研究
12
作者 石玉云 李志富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6-805,共10页
为研究冰缘区KCS船舶与水波和海冰的耦合作用,该文基于势流理论描述流体运动,采用弹性薄板模型表征海冰动力学行为,提出了一种冰边缘区KCS船舶辐射与绕射水动力特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边界元法,根据格林第二定理,利用冰缘区流场脉动... 为研究冰缘区KCS船舶与水波和海冰的耦合作用,该文基于势流理论描述流体运动,采用弹性薄板模型表征海冰动力学行为,提出了一种冰边缘区KCS船舶辐射与绕射水动力特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边界元法,根据格林第二定理,利用冰缘区流场脉动点源格林函数,建立了辐射和绕射速度势边界积分方程,同时计及了不规则频率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典型民船KCS进行了冰缘区辐射与绕射水动力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KCS在冰缘区的水动力随波浪频率振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区 水动力 格林函数 边界元
原文传递
一种SAR影像冰水边缘线提取算法
13
作者 刘建歌 慕德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1,共6页
针对在低海冰密集度区域采用被动微波获取的海冰密集度数据会低估真实的海冰密集度值,从而不能准确地得到冰水边缘线位置的问题,文中基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影像设计并实现了在低海冰密集度区域准确提取冰水边缘线的算法.该算法将海... 针对在低海冰密集度区域采用被动微波获取的海冰密集度数据会低估真实的海冰密集度值,从而不能准确地得到冰水边缘线位置的问题,文中基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影像设计并实现了在低海冰密集度区域准确提取冰水边缘线的算法.该算法将海冰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中强度和对比度差异较大的曲线特征,通过边缘检测的方法统一为边缘信息.根据海冰与海水区域边缘信息丰富程度的差异,采用曲波域多尺度主动轮廓模型迭代搜索边缘信息丰富区域的轮廓,即为冰水边缘线的位置.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低海冰密集度区域准确地提取冰水边缘线,与采用被动微波海冰密集度数据得到的冰水边缘线相比,准确率有了大幅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冰水边缘线 海冰边缘区 曲波变换 主动轮廓
下载PDF
夏季加拿大海盆海冰边缘区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洪宁 吕连港 +5 位作者 刘娜 杨光兵 姜莹 杨春梅 刘宗伟 林丽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7-134,共8页
声信号的体积后向散射强度是声传播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海冰边缘区的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研究对深入认识北极声场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取的数据资料研究了海冰边缘区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特性。结... 声信号的体积后向散射强度是声传播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海冰边缘区的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研究对深入认识北极声场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取的数据资料研究了海冰边缘区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特性。结果表明:加拿大海盆海冰边缘区是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的明显过渡区。无冰海面(海冰密集度小于15%)海洋深层水的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明显大于密集海冰区域的海水(海冰密集度大于50%)。讨论了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与海冰融化之间的关系,造成融冰区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增大的原因是水下悬浮泥沙、浮游生物等悬浮物质增加。根据海冰密集海域的海水后向散射强度弱的特点,对北极下放式声学多普勒测流仪(LADCP)观测的设置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 海冰边缘区 加拿大海盆
下载PDF
基于SAR影像海冰动态特征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建歌 慕德俊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海冰边缘区(Marginal Ice Zone,MIZ)海冰种类繁多,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充分了解其覆盖范围及变化对于研究海冰变化、环境变化以及更好地开展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Radarsat-2SAR影像为例,根据MIZ在影像中的不同尺度和方向上的曲... 海冰边缘区(Marginal Ice Zone,MIZ)海冰种类繁多,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充分了解其覆盖范围及变化对于研究海冰变化、环境变化以及更好地开展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Radarsat-2SAR影像为例,根据MIZ在影像中的不同尺度和方向上的曲线特征,采用能够将图像分解为多尺度多方向信息的曲波变换进行特征提取。利用中尺度曲波系数邻域内的均值和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能量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AR影像的海冰动态特征的提取方法。利用此动态特征得到的MIZ与采用海冰密集度数据定义的MIZ相比较,准确率得到大幅的提升。结果表明:该特征能够有效地描述海冰的动态程度,为MIZ的识别算法提供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同时能够为海冰分析模型、环境预测模型等提供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影像 海冰边缘区(MIZ) 动态特征 曲波变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