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黄桥CO_2气田成因特征及成藏机制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杰 刘文汇 +2 位作者 秦建中 张隽 申宝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26-834,共9页
苏北盆地黄桥CO2气田具有深部气田与浅部气田、海相气田与陆相气田匹配组合互成一体、多个气藏组合分布的特点,其CO2主要以深部幔源成因为主,浅层混有部分热变质成因和少量有机成因CO2,氦气和氮气主要为幔源成因,而且,黄桥地区CO2气藏... 苏北盆地黄桥CO2气田具有深部气田与浅部气田、海相气田与陆相气田匹配组合互成一体、多个气藏组合分布的特点,其CO2主要以深部幔源成因为主,浅层混有部分热变质成因和少量有机成因CO2,氦气和氮气主要为幔源成因,而且,黄桥地区CO2气藏的发育与深大断裂和岩浆火山活动具有很好的时空配置关系,形成了独特的"黄桥式"CO2气成藏模式,并具备良好的储盖圈保条件。但黄桥CO2气田气源与常规的烃类气藏不同,故应重视对拉张环境下火山发育区、地幔柱、深源地震区等地幔流体上升通道的勘查,尤其是要重视对盆地外剪切带、含地幔岩包体的火山口等按传统有机成气理论判断不会出现烃类气藏地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桥地区 CO2 深大断裂 岩浆火山活动 幔源成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幔源CO_2分布规律与运聚成藏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鲁雪松 宋岩 +2 位作者 柳少波 马淑芳 魏立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1-666,共6页
对CO2碳同位素组成和3He/4He值分析表明,松辽盆地高含CO2天然气藏中的CO2皆为幔源成因。在对已发现含CO2天然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松辽盆地CO2在含量、层系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 对CO2碳同位素组成和3He/4He值分析表明,松辽盆地高含CO2天然气藏中的CO2皆为幔源成因。在对已发现含CO2天然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松辽盆地CO2在含量、层系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的分布特征;受区域盖层和储层性质的控制,在层位上,CO2主要富集于营城组和泉四段;在平面上,CO2呈多个点状或狭长带状局限分布,其平面分布明显受控于深大断裂,与基底大断裂和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伴生关系。幔源CO2运聚成藏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决定了气藏中CO2的含量及含CO2天然气的赋存层位,幔源CO2的运聚通道可划分为3种组合类型。建立了松辽盆地含CO2天然气藏的"三阶段"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幔源成因 分布规律 运聚成藏机制 成藏模式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洞子沟地区大红峪组富钾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丁建华 肖成东 秦正永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从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角度对大红峪组火山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大红峪组火山岩为一套特殊的超钾质火山岩,形成于夭折的大陆裂谷环境,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同时混染了部分下地壳物质,这也是岩石富钾的原因。
关键词 大红峪组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学 富钾火山岩 超钾质火山岩 成岩物质来源 裂谷环境 地壳物质 矿物学 上地幔
下载PDF
赣南中生代橄榄玄粗岩中镁绿钙闪石的厘定与成因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镁铁矿物斑晶以角闪石为主,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湿化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一致确认会昌橄榄玄粗岩中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亚类,为镁绿钙闪石。采用3种钙质角闪石Al地质压力计及CaO地质温度计估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 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镁铁矿物斑晶以角闪石为主,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湿化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一致确认会昌橄榄玄粗岩中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亚类,为镁绿钙闪石。采用3种钙质角闪石Al地质压力计及CaO地质温度计估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角闪石的形成温度约为927℃,压力约为0.82 GPa。根据晶体化学特征,判明会昌镁绿钙闪石属幔源成因,从而为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幔源成因提供了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玄粗岩 镁绿钙闪石 幔源成因 赣南会昌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CO_(2)分布特征与成藏机制浅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高中亮 王艳飞 +5 位作者 雷胜兰 王文勇 江宁 姜大朋 刘军 李克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8,共12页
珠江口盆地多个凹陷均有钻井钻遇CO_(2)气体,个别井钻遇的CO_(2)体积分数高达90%以上,这些CO_(2)气体直接驱替了早期油藏或影响了油气充注规模,增加了勘探风险。运用钻井数据、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重磁研究结果,通过分析CO_(2)分布特征,... 珠江口盆地多个凹陷均有钻井钻遇CO_(2)气体,个别井钻遇的CO_(2)体积分数高达90%以上,这些CO_(2)气体直接驱替了早期油藏或影响了油气充注规模,增加了勘探风险。运用钻井数据、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重磁研究结果,通过分析CO_(2)分布特征,总结CO_(2)分布与断裂、火成岩的关系,明确CO_(2)分布的主控因素,预测珠江口盆地高CO_(2)风险带的分布。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对油气成藏有影响的CO_(2)主要为无机幔源成因,受区域盖层和储层的控制,CO_(2)主要分布在上渐新统到下中新统地层及以下地层,向上CO_(2)逐渐减少,同时无机幔源CO_(2)分布明显受控于断裂体系,与基底断裂和火成岩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无机CO_(2)气源主要为幔源岩浆的脱气作用,垂向运移主要受不同级别断裂控制,尤其该区深大断裂和基底长期活动断裂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幔源岩浆活动与断裂体系是CO_(2)汇聚的主控因素。由于珠江口盆地不同凹陷结构差异的影响,幔源CO_(2)运聚成藏机制可概括为两类:一是在北部坳陷带,地壳厚度大,CO_(2)沿着深大断裂逐级向中上地壳运移形成“中转站”,然后在基底断裂的沟通下向浅层运移成藏;二是在珠二坳陷,由于地壳减薄作用,并且发育拆离体系,幔源岩浆首先到达拆离面,脱出的CO_(2)沿着拆离面运移,当遇到深切至拆离面的断裂后继续向浅层运移成藏。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运聚条件预测出珠江口盆地分布着7个高CO_(2)风险带,这7个高CO_(2)风险带均位于深大断裂带附近,并且周边火成岩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幔源成因 成藏机制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香花岭—水口山多金属矿带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申志军 龚茂扬 《湖南地质》 1992年第4期294-298,共5页
香花岭—水口山多金属矿带积累的铅同位素数据很多,笔者将这些数据与构造、岩浆岩密切联系起来,结合锶、氧等同位素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指出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但主要来自燕山期中酸性酸性花岗岩浆。它们均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香花岭—水口山多金属矿带积累的铅同位素数据很多,笔者将这些数据与构造、岩浆岩密切联系起来,结合锶、氧等同位素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指出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但主要来自燕山期中酸性酸性花岗岩浆。它们均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只不过在上寝过程中上地壳与幔源物质混入的多少不同而已。因此,据根元素在地球中的垂直分带原理,指出在以壳幔源和幔源物质占优势的成矿岩体较发育的矿带北段,应是金、银、富铜铅锌矿的远景勘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带 铅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的充注: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肖骏 陈汉林 +5 位作者 杨树锋 章凤奇 林秀斌 余星 庞彦明 舒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8-975,共8页
厘清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气藏天然气的来源和充注特征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研究了营城组储层中次生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均一温度,旨在揭示天然气气藏的来源和充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中发育了富CH... 厘清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气藏天然气的来源和充注特征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研究了营城组储层中次生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均一温度,旨在揭示天然气气藏的来源和充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中发育了富CH4和富CO2两类流体包裹体。富CH4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区间包括:160~163℃、185.2~225℃和233~243.4℃,说明存在3期含烃流体;富CO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5.2~269.1℃,为一期充注。均一温度高于烃源岩沙河子组地层的最高埋深温度(230℃)的富CO2流体包裹体和高温富CH4流体包裹体内的天然气可能来源于深部。流体包裹体主要成分和气藏天然气主要成分对比表明,本区天然气充注存在3种充注方式:①一期天然气充注形成;②多期混合充注形成;③前期充注被后期天然气充注取代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流体包裹体 火山岩气藏 充注方式 幔源成因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CO_(2)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朝锋 范国章 +5 位作者 杨柳 王红平 左国平 张勇刚 庞旭 王思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1,共7页
CO_(2)富集是桑托斯盆地盐下油气成藏的主要地质风险,目前关于CO_(2)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基于钻井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断裂体系刻画,对桑托斯盆地CO_(2)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开展研究探索。研究认为:CO_(2... CO_(2)富集是桑托斯盆地盐下油气成藏的主要地质风险,目前关于CO_(2)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基于钻井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断裂体系刻画,对桑托斯盆地CO_(2)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开展研究探索。研究认为:CO_(2)含量在已发现油气藏中占气体含量的0~96%不等,呈现出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盆地西部油气藏的CO_(2)含量基本小于1%,而盆地东部油气藏的CO_(2)含量一般大于30%,并且出现了CO_(2)气顶和CO_(2)气藏。CO_(2)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8.64‰~-7.03‰,氦同位素R/Ra值约为5.6~8,推断CO_(2)为无机成因,来源于地幔,基本未受到地壳的污染。幔源CO_(2)释放的地质背景是地幔隆升,盆地东部地壳减薄,构造活动强烈,四组断裂相互切割;主控因素是深大断裂,断裂直接沟通上地壳岩浆房,或者连通地壳上部高渗带,而高渗带连接地壳下部岩浆房或者地幔,引起深部CO_(2)释放,或者产生火山喷发。盐下构造圈闭形成后,裂谷期的断裂重新活化开启了幔源CO_(2)与盐下构造之间的通道,特别是多组断裂交叉位置是CO_(2)的优势运移通道,大量的幔源CO_(2)运移到沉积地层中形成高含CO_(2)的油气藏或者CO_(2)气藏。所建立的桑托斯盆地CO_(2)发育模式有效指导了A区块的成功获取和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成因机制 深大断裂 幔源 桑托斯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两类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9
作者 申宝剑 黄智龙 +4 位作者 刘洪文 许成 林治家 严再飞 陈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7,共7页
根据对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的气藏进行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两侧分布的是不同的气体类型,南侧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藏,其CH4含量在88.83%~99.26%之间,碳同位素值为-55.17‰^-35.00‰之间,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认为该... 根据对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的气藏进行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两侧分布的是不同的气体类型,南侧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藏,其CH4含量在88.83%~99.26%之间,碳同位素值为-55.17‰^-35.00‰之间,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CH4气藏为混合气藏,其来源主要有3种:油型伴生气、幔源岩浆脱气以及CO2还原气。而北侧主要是以CO2为主的非烃类气藏,其CO2含量在60.72%~99.99%之间,碳同位素值为:9.8‰~3.41‰,3He/4He值主要在4.45×10-6~6.35×10-6之间,主要是幔源-岩石化学成因的混合气。通过分析两侧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初步判断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烃类气体形成于同一时期,主要可能是早期强烈的岩浆喷发后形成,而高青地区的二氧化碳气藏主要是由后期的岩浆脱气形成。两类气藏组分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后期的岩浆活动影响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岩浆活动 幔源还原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山东蒙阴金伯利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和源区性质
10
作者 王海芹 禚传源 +6 位作者 王秀凤 牛志力 马晓东 褚志远 李胜虎 吕青 马莉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通过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对山东蒙阴地区的3个金伯利岩带的金伯利岩、辉绿岩、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伯利岩的岩性偏碱性且富钾,K_(2)O、TiO_(2)、P_(2)O_(5)比一般的超基性岩石含量明显高;微量元素中Ba、Th、Ta... 通过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对山东蒙阴地区的3个金伯利岩带的金伯利岩、辉绿岩、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伯利岩的岩性偏碱性且富钾,K_(2)O、TiO_(2)、P_(2)O_(5)比一般的超基性岩石含量明显高;微量元素中Ba、Th、Ta、Cr、Ni元素含量明显高,Sr和Y、Yb含量相对原始地幔偏低。金伯利岩稀土元素总量偏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总体无明显的Eu负异常。暗示了深部地幔成因的金伯利岩岩浆分异程度较低,基性程度相对高,岩浆混合了深部的榴辉岩和相对较浅的地幔橄榄岩,可能存在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花岗质等包体捕掳体来源的混杂性。从地幔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金伯利岩岩浆携带深部的金刚石矿物捕掳体沿辉绿岩侵位通道侵入上涌,在接近地表,温压骤降,岩浆岩隐爆就位,最后形成常马、西峪、坡里三个金伯利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伯利岩带 金刚石 地球化学 地幔成因 山东蒙阴
下载PDF
西藏铬铁矿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泽文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1年第4期66-73,共8页
西藏铬铁矿分布于两个基性超基性岩带上,受板块结合带控制。赋存铬铁矿的岩体无根、与围岩呈断层接触、是板块构造侵位的残体。铬铁矿及赋矿岩石在上地幔形成。成岩成矿机制为地幔岩的局熔改造作用,故属地幔成因。
关键词 铬铁矿 成因 模式 西藏 地幔
下载PDF
Geochemistry and origin of gas pools in the Gaoqing-Pingnan fault zone, Jiyang Depression 被引量:1
12
作者 SHEN Baojian HUANG Zhilong +3 位作者 LIU Hongwen XU Cheng YAN Zaifei CHEN M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4期446-454,共9页
In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Gaoqing-Pingnan fault zone are developed quite a number of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gas composition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e., CO2 and CH4. Their composition and isotope ge... In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Gaoqing-Pingnan fault zone are developed quite a number of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gas composition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e., CO2 and CH4. Their composition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were dealt with in this study. The CO2 contents range from 60.72%–99.99%, the δ13CCO2 values from -3.41‰– -9.8‰, and the 3He/4He ratios from 4.35×10-6–6.35×10-6 (i.e. R/Ra=4.45–4.35). Based on the data on composition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deep geological background, deep faults and volcanic rocks, it is shown that CO2 ,distributed in the Gaoqing area, mostly originated from mantle-source inorganic matter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magmatic rocks. The favorable tectonic environm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CO2 reservoirs is the rift, which is related to great fault-magmatic activity, the formation of CO2 gas pools and their space-time correlation to the most recent magmatic activities. Hydrocarbon gas pools occur in the Huagou area. The CH4 content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88.83%–99.12%, and the δ13CCH4 values, -44.7‰– -54.39‰.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hydrocarbon gas resulted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oil-type gas at high temperatures. Volcanic rocks in the CO2 gas pool-and CH4 gas pool-distributed area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e2O3 and FeO contents. This has proven that the hydrocarbon gas may have resulted from various chemical reactions. Magmatic activities are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2 and CH4 gas pools in the Gaoqing-Pingnan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地球化学 岩浆熔蚀 洼地
下载PDF
商都坳陷浅层CO_2气藏成因与典型气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仙样 卢进才 +1 位作者 李玉宏 魏建设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共6页
商都地区CO2气藏的气体组分主要为CO2,体积分数为87.0%~99.9%,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在-5.2‰~-6.5‰之间,氦同位素3He/4He体积比分布在(1.69~3.35)×10-6之间,为典型幔源CO2气.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超深断裂,不仅... 商都地区CO2气藏的气体组分主要为CO2,体积分数为87.0%~99.9%,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在-5.2‰~-6.5‰之间,氦同位素3He/4He体积比分布在(1.69~3.35)×10-6之间,为典型幔源CO2气.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超深断裂,不仅控制着盆地沉积和演化,而且输导了多期次岩浆活动,提供了幔源CO2运移通道.商都坳陷新生代沉积演化有利于储盖组合的发育,具有良好的CO2气藏形成条件.通过对典型CO2气藏解剖,其具有气藏浅、产量高的特点.SZ5井累计产气量是容积法计算储量的2.23倍,认为存在幔源CO2的不断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都坳陷 超深断裂 CO2气藏 幔源成因
下载PDF
赣南横迳地区地热温泉气体幔源成因的厘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柏 孙文洁 +2 位作者 张文 孙占学 刘金辉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讨论了赣南横迳地区温泉逸出气体的化学组成及比率和氦、碳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横迳地区地热气体主要成分是CO2,占总体积的96.47%~99.84%,属CO2型温泉气,其1δ3C值变化于-5.50‰^-4.43‰,符合岩浆-幔源无机成因;CO2/3He比率为6... 讨论了赣南横迳地区温泉逸出气体的化学组成及比率和氦、碳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横迳地区地热气体主要成分是CO2,占总体积的96.47%~99.84%,属CO2型温泉气,其1δ3C值变化于-5.50‰^-4.43‰,符合岩浆-幔源无机成因;CO2/3He比率为6.35×107~1.02×109,符合我国东部火山活动区幔源气体低CO2/3He比率特征,并预示可能存在不同的气床;CH4/3He比率为2.38×107~5.3×108,大于幔源CH4的表征值5×106,说明横迳地区温泉气体的CH4是非幔源成因;3He/4He比值分别变化于1.90×10-6~2.95×10-6,R/Ra为1.36~2.1 l,具有明显的幔源成因,且幔源氦占总氦比例为16%~26%,显示温泉氦气壳-幔源复合型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地热气体 幔源成因 碳同位素 CO2/^3He CH4/^3He
下载PDF
济阳坳陷花沟—高青气田CO2气成因与成藏机制——兼对莺歌海盆地CO2气成因的质疑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高健 陈建渝 +3 位作者 张冬梅 曹忠祥 项希勇 车燕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年第5期295-301,共7页
花沟-高青气田是济阳坳陷唯一的纯气田, 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天然气藏, 以CO2气藏为主.气藏围绕青城凸起分布, 天然气组成呈东西分区特点(烃类气藏分布于东部-北部, 西部以CO2气藏为主), 这与凸起东邻博兴生烃洼陷以及西部火山活动强烈有关... 花沟-高青气田是济阳坳陷唯一的纯气田, 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天然气藏, 以CO2气藏为主.气藏围绕青城凸起分布, 天然气组成呈东西分区特点(烃类气藏分布于东部-北部, 西部以CO2气藏为主), 这与凸起东邻博兴生烃洼陷以及西部火山活动强烈有关.西部气藏中CO2含量高达70%以上, δ13CCO2值范围为-3.4‰~-4.5‰, He气含量大于1%, 3 He/*$4 He比值为3.55×10-6~4.49×10-6, 为岩浆-幔源成因; 花501井馆陶组气藏CO2含量大于30%, 而N2含量大于50%, 系幔源成因为主的CO2-N2气藏.有利于形成CO2气藏的大地构造环境是地幔隆起和超壳断裂-岩浆活动带.花沟-高青气田CO2气藏正处于上新世-中新世玄武岩分布区内, 每一期岩浆的侵入和喷出就是一次成气期和可能的成藏期.上新世是本区最主要的非烃类气体的成藏期.在岩浆活动以前形成并与气源断裂直接连通的构造为CO2气聚集的有利圈闭.与此相比, 莺歌海盆地CO2气不大可能是含钙砂泥岩的热解产物,其形成很可能与中新世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花沟-高青气田 成藏机制 CO2气藏 岩浆-幔源成因 成藏期 岩浆热液活动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再论锰的“内源外生”成矿说 被引量:14
16
作者 薛友智 姚敬劬 +2 位作者 黄金水 王永基 周尚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1-898,共8页
锰矿地质研究一直受到中外地质学界的重视。锰质来源研究,事关锰矿勘查活动的部署依据和找矿预测的成败。1996年,我们率先提出锰的“内源外生”成矿说。一直到20世纪末,中外锰矿地质学界的主流学说认为,形成锰矿床的锰质主要来自于大陆... 锰矿地质研究一直受到中外地质学界的重视。锰质来源研究,事关锰矿勘查活动的部署依据和找矿预测的成败。1996年,我们率先提出锰的“内源外生”成矿说。一直到20世纪末,中外锰矿地质学界的主流学说认为,形成锰矿床的锰质主要来自于大陆风化。最近,业界有学者新建锰矿“内生外成”模式,尚需经历科学与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床 锰质来源 陆源汲取说 “内源外生”说 “内生外成”说
下载PDF
In-situ Moissanite in Dunite: Deep Mantle Origin of Mantle Peridotite in Luobusa Ophiolite, Tibet 被引量:5
17
作者 LIANG Fenghua XU Zhiqin ZHAO Jian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17-529,共13页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an in-situ natural moissanite as an inclusion in the Cr-spinel from the dunite envelope of a chromitite deposit in Luobusa ophiolite,Tibet.The moissanite occurs as a twin crystal interpenetr...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an in-situ natural moissanite as an inclusion in the Cr-spinel from the dunite envelope of a chromitite deposit in Luobusa ophiolite,Tibet.The moissanite occurs as a twin crystal interpenetrated by two quadrilateral signal crystals with sizes of 17 pm × 10 μm and 20 μm × 7 μm,respectively.The moissanite is green with parallel extinction.The absorption peaks in its Raman spectra are at 967-971 cm-1,787-788 cm-1,and 766 cm-1.The absorption peaks in the infrared spectra are at 696 cm-1,767 cm-1,1450 cm-1,and 1551 cm-1,which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 peaks for synthetic silicon carbide.Moissanites have been documented to form in ultra-high pressure,high temperature,and extremely low fO2 environments and their 13C-depleted compositions indicate a lower mantle origin.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about other ultra-high pressure and highly reduced minerals in Luobusa ophiolite,the in-situ natural moissanite we found indicates a deep mantle origin of some materials in the mantle sequence of Luobusa ophiolite.Further,we proposed a transformation model to explain the transfer process of UHP materials from the deep mantle to ophiolite sequence and then to the supra-subduction zone environment.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rown of the mantle plume and mid-ocean ridge are suggested to be the dominant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sanite deep mantle origin mantle peridotite Luobusa ophiolite TIBET
下载PDF
贵州省矿产资源成矿背景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力克 杨涛 +2 位作者 黄波 杨忠贵 朱和书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0年第6期65-74,共10页
运用大陆动力学观点结合旋涡构造学说,分析了贵州构造发展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得出:受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覆盖、印支—燕山运动及“东亚旋涡”的影响,掩盖了前期构造形迹,形成了以垭都—紫云断裂划分的黔北—黔东—黔南地区和黔西南—黔... 运用大陆动力学观点结合旋涡构造学说,分析了贵州构造发展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得出:受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覆盖、印支—燕山运动及“东亚旋涡”的影响,掩盖了前期构造形迹,形成了以垭都—紫云断裂划分的黔北—黔东—黔南地区和黔西南—黔西地区构造体系与成矿背景。其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洋陆转换沉积了厚约35 km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相关沉积矿产;南华系—早古生代多期次拉张裂陷和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内生外成”的成矿系统—壳幔成矿物源在外生环境中的成矿系统,造就了黔北—黔东—黔南地区以锰、磷、铅锌、重晶石、汞等为主的喷流沉积型大型—超大型矿集区。晚古生代—中新生代造山背景,造就了下石炭—中二叠统裂谷盆地中铝土矿矿集区;中新生代的燕山—喜山运动和西部地区下地壳加厚诱发的“加厚旋涌”效应,即西部地区下地壳加厚深切软流圈,引起的岩浆活动、成矿物质上涌与成矿温度的逐步下降,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中完成成矿作用,造就了黔西南—黔西地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等沉积—改造型矿集中区和中低温成矿域。本研究系统地总结了贵州成矿构造背景,以期对主要矿产实现找矿突破和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背景 内生外成 加厚旋涌 贵州
下载PDF
云南三江口地区超基性岩岩石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5
19
作者 俞赛赢 杨仕潘 《云南地质》 2005年第1期83-88,共6页
三江口地区超基性岩按岩石类型可分六种,岩石的m/f值小于6 5,属铁质超基性岩,呈包体状产于下二叠统木星土岩组(P1mx.)及上二叠统洛吉组(P2lj)中,与其为同源异相产物,形成于板块裂陷环境。岩浆活动时期大致为晚古生代 早三叠世早期,可能... 三江口地区超基性岩按岩石类型可分六种,岩石的m/f值小于6 5,属铁质超基性岩,呈包体状产于下二叠统木星土岩组(P1mx.)及上二叠统洛吉组(P2lj)中,与其为同源异相产物,形成于板块裂陷环境。岩浆活动时期大致为晚古生代 早三叠世早期,可能代表古特提斯形成的早期阶段。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恢复该区古构造格局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体 超基性岩 结晶分异 裂陷槽 富集地幔源 三江口
下载PDF
“内生外成”论贵州省黑色岩系钒矿成矿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力克 杨涛 +2 位作者 黄波 杨忠贵 朱和书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0年第3期70-75,103,共7页
通过大量野外调查、搜集资料等工作,对贵州省岩相古地理环境中黑色岩系钒矿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等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在黔东(北)地区的黄平—铜仁一带的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钒矿成矿特征具“内生外成”特点;是南华系—... 通过大量野外调查、搜集资料等工作,对贵州省岩相古地理环境中黑色岩系钒矿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等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在黔东(北)地区的黄平—铜仁一带的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钒矿成矿特征具“内生外成”特点;是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扬子陆块与江南古陆汇聚背景的盆地次级裂陷扩展期的沟—弧—盆格局,随着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带来的深源性成矿物质,提出了不同地质背景、时期及成矿物源的“内生外成”成矿系统——锰、磷、重晶石、铅锌、汞及镍钼钒矿等大型—超大型矿集区;其中下寒武统陆缘碎屑、海底火山喷流、热卤水及古生物活动等共同作用下的含钒沉积建造,在有利地段富集的钒矿床;该研究成果对贵州黑色岩系寻找大型—超大型钒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 黑色岩系 成矿特征 内生外成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