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423
1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程叶青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5,共8页
脆弱性研究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脆弱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学者就脆... 脆弱性研究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脆弱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学者就脆弱性概念初步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脆弱性概念的内涵。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思路,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中出现脆弱性评价方法分为五大类,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脆弱性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面向多重扰动的脆弱性评价、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复杂系统的不确定问题、脆弱性评价的尺度问题等是目前脆弱性评价研究中亟待开展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 评价方法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 被引量:44
2
作者 胡金明 崔海亭 李宜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542,共8页
古研究表明 ,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全新世以来先后演绎了多期古文化 ,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利用野外考古材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 ,系统地梳理了本区文化景观的演变历史 ;利用土壤剖面、古土壤年代数据、文化遗址中的碳... 古研究表明 ,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全新世以来先后演绎了多期古文化 ,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利用野外考古材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 ,系统地梳理了本区文化景观的演变历史 ;利用土壤剖面、古土壤年代数据、文化遗址中的碳屑显微结构等证据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系统地复原了本区自然景观的演变历史 ;详细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本区人地系统的耦合演变进程 ,揭示了本区人地系统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全新世 人地系统 考古 中国古代文明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地形对山区农田人地系统投入产出影响的微观分析——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小建 乔家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26,共10页
以山区村———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 81户 4 82块农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 ,研究了地形对山区农村人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山地农田系统人工能量的转换效率随地块高程的增加而呈降低态势 ,但农田的轮作特点和潜力的挖掘程度 ,又影响这种... 以山区村———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 81户 4 82块农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 ,研究了地形对山区农村人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山地农田系统人工能量的转换效率随地块高程的增加而呈降低态势 ,但农田的轮作特点和潜力的挖掘程度 ,又影响这种变化趋势 ;坡度与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比显著负相关 ,坡向、坡度、坡位对农田能量的投入产出也有一定影响。以农田人工能量投入产出关系衡量 ,山区农民对自然条件利用的过程 ,表现出明显的经验型利用特征。条件适宜区农田的过度利用 ,使得人工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明显下降 ;而其他高程和坡度的一些农田 ,仍有较大的利用空间。农田系统属半人工生态系统 ,具有很强的自然、人工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山区 农田 人地系统 生产函数 吴沟村
下载PDF
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黎明 关庆锋 +1 位作者 冯仁国 郑景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众多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众多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人类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问题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不仅为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地理学提出了新的科学命题,同时也为地理学与其它科学领域的融合、交叉提供了广泛途径。在分析全球变化国际研究计划进展基础上,指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面临5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全球变化 WCRP IGBP DIVERSITAS IHDP 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 被引量:39
5
作者 杨宇 李小云 +4 位作者 董雯 洪辉 何则 金凤君 刘毅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3-1078,共16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问题,也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际地理学研究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命题。人地关系在动态演变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时代内涵,如何科学表征中国现代人地关系的状态,是精准认知现代人地关系进而寻求协调人地矛盾...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问题,也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际地理学研究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命题。人地关系在动态演变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时代内涵,如何科学表征中国现代人地关系的状态,是精准认知现代人地关系进而寻求协调人地矛盾路径的基础。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在梳理中国现代人地关系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从人类活动的施压强度、核心资源要素的承压能力、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力度以及人—地系统的开放程度4个层面选取表征指标,秉承分级评价、逐级修正的思想,以县级单元为基础对全国层面的人地关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中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性及依托核心城市群布局的特征,而核心资源要素的综合支撑能力空间布局较为分散,且土地、水、核心能矿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四者之间的空间错配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紧密区多集中在胡焕庸线两侧及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国层面上人—地系统的开放程度不高,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大约85.56%的区域人地关系状态以宽松为主,但是局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西部地区人地关系相对宽松,但人地系统演进的等级也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综合评价 理论模型 人类活动压力 资源承载能力 生态约束 系统开放度 中国
原文传递
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以山东枣庄市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程钰 任建兰 徐成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3,共7页
基于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分析,构建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方法测度资源衰退型城市枣庄市人地系统整体以及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运用障碍度模型分... 基于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分析,构建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方法测度资源衰退型城市枣庄市人地系统整体以及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应对能力的障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枣庄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敏感性变化态势呈现多阶段特征,应对能力逐渐增强,脆弱性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整体属于低脆弱性水平,但随着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枣庄市面临的经济社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较大。研究认为,需要着重从优化工业结构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建设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衰退 人地系统脆弱性 障碍因素 枣庄市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演进的系统逻辑——基于人地关系视角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利伟 赵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2,33,共7页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新时...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新时期我国城镇化系统面临土地城镇化路径依赖、人口不完全城镇化困境以及人口、产业、环境与土地非均衡城镇化的人地矛盾,最后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导向:由增量城镇化向存量城镇化转变、由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由刚性城镇化向弹性城镇化转变、由要素城镇化向功能城镇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一地系统 人口、土地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 被引量:29
8
作者 陆大道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论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和人-地系统的特征,倡导开展"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 论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和人-地系统的特征,倡导开展"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的形成。针对少数学者的偏见,强调并分析了人文-经济地理学中的不确定性及其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地理学 人-地系统 方法论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中国人地关系的系统结构及2050年趋势模拟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小云 杨宇 +2 位作者 刘毅 陈源源 夏四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永恒研究主题,也是助推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系统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人地关系的内在结构及要素关联,进而构建人地系统模型,模拟在基础模式和调控模式2种发展情景下至2050年中国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永恒研究主题,也是助推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系统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人地关系的内在结构及要素关联,进而构建人地系统模型,模拟在基础模式和调控模式2种发展情景下至2050年中国人地关系的发展趋势及核心特征。结果表明:在以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组成的现代人地系统中,存在4条核心的正负反馈回路,5类要素在系统中具有不同角色:人口是主因,经济是促因,资源是支撑,环境是表征,社会是调控。2017―2050年,若任由现今的人地相处模式延续下去,核心资源环境要素将始终处于高压状态,人地系统面临崩溃风险。而在承载多种政策意图的调控发展模式下,虽然核心资源要素依然有超载状态,但系统整体趋势向好,人地关系将迎来拐点期。未来相关政策调控还需持续在能源供需缺口及减排目标上多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未来趋势 系统动力学 模拟 中国
下载PDF
喀斯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刍议─—以贵州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安裕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人地关系的协调必须按地域类型进行。由于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喀斯特环境具有与非喀斯特环境大为不同的特殊地域结构和功能,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景观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中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其结果产生... 人地关系的协调必须按地域类型进行。由于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喀斯特环境具有与非喀斯特环境大为不同的特殊地域结构和功能,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景观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中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其结果产生不同类型的地域单元并在空间形成有序结构,从而导致具有特色的喀斯特人地关系地域类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 类型
下载PDF
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哈斯巴根 李同昇 佟宝全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54,共6页
脆弱性研究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在区域发展人地系统研究中引入脆弱性概念,阐述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以宝鸡市太白县为例,分析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并选取2000—2010年共16个评价样本,对太... 脆弱性研究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在区域发展人地系统研究中引入脆弱性概念,阐述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以宝鸡市太白县为例,分析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并选取2000—2010年共16个评价样本,对太白县人地系统压力、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自2003年太白县确立了生态强县的发展方向,脆弱性呈明显下降,2000—2010年脆弱度指数从4.62降到0.12;太白县可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形成休闲产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生态地区 脆弱性 发展模式 太白县
原文传递
流动性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安全及规划应对策略 被引量:13
12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钱欣彤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35-1945,共11页
人员、物资、能源资源等要素在不同层级空间的频繁流动,持续重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并对国土空间安全产生影响。从流动性视角进行国土空间安全探讨,提出在活动承载安全、资源与生态安全基础上,应考虑要素流动与人类活动、资源环境... 人员、物资、能源资源等要素在不同层级空间的频繁流动,持续重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并对国土空间安全产生影响。从流动性视角进行国土空间安全探讨,提出在活动承载安全、资源与生态安全基础上,应考虑要素流动与人类活动、资源环境的耦合性及其潜在风险。流动性与国土空间安全的关系可以从“流”空间与场所空间耦合、“供—流—需”协调与资源配置安全、要素流与国土空间系统韧性三个方面来表征。以生态、水、粮食、经济、社会等安全塑造为目标,立足于各类要素流对人地关系系统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极端条件下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合理引导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国土空间要素等手段,实现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自适应与良性反馈调节,形成安全韧性的国土空间格局与框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进行要素流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耦合协调性分析评价,建立“形”与“流”结合的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分析方法,增强不同空间的功能弹性以适应要素流动和活动集聚的不确定性,建立供需协同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研究对提升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保障人类生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人地系统 国土空间安全 资源配置 韧性
原文传递
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理论框架与科学问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甄峰 席广亮 +1 位作者 张姗琪 秦萧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87-2200,共14页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城市人地系统的监测与调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更会对城市人地系统的要素结构、耦合关系及动态演进等产生深刻影响,探索并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人地系统理论势在必行。从流空间、“人—技术—空间”一体化耦合、...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城市人地系统的监测与调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更会对城市人地系统的要素结构、耦合关系及动态演进等产生深刻影响,探索并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人地系统理论势在必行。从流空间、“人—技术—空间”一体化耦合、复杂韧性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的概念模型。面向未来,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研究需要聚焦要素时空耦合过程、要素构成及影响机理、建模方法与评价、综合调控与优化路径等内容。从智能技术带来的人类行为模式与活动变化、空间智能化、虚实关联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理论、方法创新与可持续调控的未来展望,以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理论方法体系,支撑城市地理学创新及“智慧大脑”、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等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人地系统 耦合系统 流空间 韧性
原文传递
农业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哈斯巴根 佟宝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1-608,共8页
脆弱性研究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性科学问题,是提供一种预警性、反馈性和战略性科学依据的研究课题。将脆弱性应用于区域发展人地系统研究中,阐述农业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以... 脆弱性研究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性科学问题,是提供一种预警性、反馈性和战略性科学依据的研究课题。将脆弱性应用于区域发展人地系统研究中,阐述农业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选取1991-2011年共16个评价样本,对其人地系统压力、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演变进行评价,提出了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澄城县脆弱性指数下降较快,从1991年的6.89降至2011年的0.15,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国家采取的惠农政策有力地降低了该地区脆弱性;澄城县依靠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宜采取可持续农业驱动型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运作,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同时,规范化推进劳务输出等,以建立农民增收的多元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农业地区 脆弱性 发展模式 澄城县
下载PDF
基于三角图法的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分类 被引量:11
15
作者 辛馨 张平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4-288,共5页
运用三角图分类法,将全国40个矿业城市的脆弱性划分为6个类型,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东部矿业城市多为资源环境社会子系统脆弱型(RS)和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子系统均衡脆弱型(ERS),大多数矿业城市脆弱性较低;中部多为经济资源... 运用三角图分类法,将全国40个矿业城市的脆弱性划分为6个类型,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东部矿业城市多为资源环境社会子系统脆弱型(RS)和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子系统均衡脆弱型(ERS),大多数矿业城市脆弱性较低;中部多为经济资源环境与系统危弱型(ER)、RS和ERS型;西部矿业城市脆弱性较高.煤炭类矿业城市多为ER,RS和ERS型,金属类矿业城市多为ER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图法 矿业城市 人地系统 脆弱性 分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安云 王世杰 +2 位作者 李阳兵 白晓永 倪雪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3,共9页
针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研究不足的现状,从人口数量、粮食需求、坡耕地开垦、石漠化发生发展的角度,并结合石漠化发生的地质背景等因素,对其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和喀斯特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 针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研究不足的现状,从人口数量、粮食需求、坡耕地开垦、石漠化发生发展的角度,并结合石漠化发生的地质背景等因素,对其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和喀斯特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石漠化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口数量增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其实质是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承载能力的不协调。同时,其演变同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而国家对该区的宏观战略定位也间接影响了贵州省的生态环境质量。严控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调整产业布局和政策是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基本途径,而建立和实行区域间的生态补偿制度对该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贵州省 人地矛盾 生态补偿
下载PDF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殿廷 葛岳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5-100,共6页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是当前地理学研究的最主要领域,应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围绕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和人地协调发展主线选择研究对象,界定研究内容,采用物质能量守恒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人地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人地系统 系统动力学 沿海地区 人类 环境
下载PDF
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及规避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艳茹 王士君 宋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71-77,共7页
1990年代以来,脆弱性研究逐步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各种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包含着自然环境系统脆弱性、经济系统脆弱性、社会系统脆弱性。文章研究石油城市自然、社会、经济... 1990年代以来,脆弱性研究逐步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各种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包含着自然环境系统脆弱性、经济系统脆弱性、社会系统脆弱性。文章研究石油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脆弱性形成机制,为降低石油城市人地关系脆弱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提出了生态资源开发补偿以及衰退产业援助等人地关系系统脆弱性规避机制,把握石油资源生命周期、培育后续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和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等规避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城市 人地系统 脆弱性 规避
下载PDF
基于主体模型的人地系统复杂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翟瑞雪 戴尔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25-1935,共11页
人地系统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耦合系统,属于典型的复杂系统。基于主体的模型(Agent-based models,ABM)作为研究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可以为人地系统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支持。与传统模型不同,基于主体的模型更多的关注"人"的研... 人地系统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耦合系统,属于典型的复杂系统。基于主体的模型(Agent-based models,ABM)作为研究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可以为人地系统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支持。与传统模型不同,基于主体的模型更多的关注"人"的研究,注重体现人类主体行为决策在人地系统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并以一种空间显性的方式来表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动态影响。在总结回顾人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介绍ABM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综述ABM在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三个方向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分析概括ABM模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ABM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基于主体的模型 复杂性 主体
原文传递
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模拟之差异比较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志鹏 张进 刘卫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81-1590,共10页
模拟是对历史事件的重现,在模拟的基础上可以加以预测用来推断事件未来的发展。以台风移动与降水和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两个模拟案例为代表,对地理学两大重要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分别对应的自然过程模拟和人文过程模拟的差异特... 模拟是对历史事件的重现,在模拟的基础上可以加以预测用来推断事件未来的发展。以台风移动与降水和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两个模拟案例为代表,对地理学两大重要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分别对应的自然过程模拟和人文过程模拟的差异特点进行了初步比较。主要集中在系统分析框架下的主要组成要素、构建系统框架的知识背景基础、模拟的数据来源和定量化方法以及研究核心对象与应用范式4个方面对自然过程模拟和人文过程模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总结,并对两者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述。最后指出无论自然过程模拟还是人文过程模拟都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种模拟技术,随着人地系统理论的深入发展,这两种模拟技术未来必然会逐渐相互渗透融合,界限不再简单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过程 人文过程 模拟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地”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