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任保平 李梦欣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3,共9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地增长。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供给不足、生态危机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显著约束的背景下,绿色生产力发展正在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地增长。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供给不足、生态危机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显著约束的背景下,绿色生产力发展正在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绿色生产力就是倡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模式。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绿色生产力发展催生了绿色财富,绿色财富的理念推动了财富理论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理论作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予政治经济学绿色财富理论新的生命力,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时代 绿色生产力 财富理论 保护生产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文传递
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 被引量:21
2
作者 蔡守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61,共8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公平社会,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公平社会,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及其迫切需求,才促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即调整论开始在中国法学界诞生、成长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 调整
下载PDF
从对抗走向和谐: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从生态哲学看和谐社会的建构 被引量:9
3
作者 韦继辉 李彦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人与自然的对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人类征服、改造甚至掠夺自然;自然又加倍报复人类;人类与动物争夺生存环境;人类与动物相互伤害。要实现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以及树立科... 人与自然的对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人类征服、改造甚至掠夺自然;自然又加倍报复人类;人类与动物争夺生存环境;人类与动物相互伤害。要实现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以及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对抗 和谐 重构
下载PDF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式城市的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志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774-6775,共2页
探讨了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包括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生态园林城市设计、城市水系和湿地系统保护及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等方面,指出未来生态园林城市将在更科学的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朝着人—城市—自然和谐共存... 探讨了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包括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生态园林城市设计、城市水系和湿地系统保护及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等方面,指出未来生态园林城市将在更科学的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朝着人—城市—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 生态园林城市 人与自然和谐
下载PDF
北美印第安神话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歌 王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在北美印第安神话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蕴含着神灵,都有非凡的神力,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相通相融。在万物共存的平衡系统中,人是有决定力量的主角,但人却始终不敢恣意妄为,因为人对自然有感恩之情、尊敬之意和畏惧之心。在这三者的基础上... 在北美印第安神话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蕴含着神灵,都有非凡的神力,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相通相融。在万物共存的平衡系统中,人是有决定力量的主角,但人却始终不敢恣意妄为,因为人对自然有感恩之情、尊敬之意和畏惧之心。在这三者的基础上,人与自然万物最终相互理解,相亲相爱,真正融为一体,人与自然也真正达到了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印第安人 神话 人与自然 共存共生 和谐
下载PDF
现代语境下“天人合一”思想解读 被引量:9
6
作者 吴雪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5期135-137,共3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主张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思想对于生态保护与天人关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全球化时代,探寻“天人合一”向“天人和谐”可持续发展观的现代性转化的...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主张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思想对于生态保护与天人关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全球化时代,探寻“天人合一”向“天人和谐”可持续发展观的现代性转化的途径,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自然,正确把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培养人类的道德责任意识及科学实践精神,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天人和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回归在自然中游历的文化传统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65,共5页
中国美丽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山水文化,并由此衍生出了强调"意境"美的山水园林。古人通过将客观自然提炼为主观意向,并以园林创造的手法将其再现,增强了对自然的欣赏与认知,同时也在游园的过程... 中国美丽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山水文化,并由此衍生出了强调"意境"美的山水园林。古人通过将客观自然提炼为主观意向,并以园林创造的手法将其再现,增强了对自然的欣赏与认知,同时也在游园的过程中获得了身心的放松与愉悦。然而随着中国山水园林的发展,造园者开始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意志,而忽略自然的客观规律,导致园林逐渐模式化与装饰化。在当代的园林建设中,应当传承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以客观的态度对待自然,创造出真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文化 山水园林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从悬泉置壁书看《月令》对汉代法律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于振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2-27,共6页
汉代悬泉壁书《四时月令五十条》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最系统的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文书 ,考察了该文书与《月令》的密切关系 ,探讨了《月令》在汉代的地位及其对秦汉法律的影响 ,指出《月令》
关键词 悬泉置壁书 《月令》 汉代 法律 自然
下载PDF
关于复兴儒学的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汤一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撑,而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在儒学中包含着的"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为建设&...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撑,而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在儒学中包含着的"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复兴儒学必须关注当前中国社会和全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现在,"人和自然"、"人与人"、"自我身心"的矛盾已成为人们今后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我合一"、"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合一"的现代诠释会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和谐社会" "天人合一" "人我合一" "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合一"
下载PDF
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秀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8-50,共3页
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以天人合一为视野重新认识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关系着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有... 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以天人合一为视野重新认识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关系着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有助于摒弃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观,进而对人类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与践行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理论之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和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从绿色发展理念看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小娟 《创新》 2016年第3期55-62,共8页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对人与自然尚不和谐问题的回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亦是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的重大升华。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对人与自然尚不和谐问题的回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亦是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的重大升华。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优化生态发展产业体系,发挥主体功能区的作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守好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科学理念 人与自然 和谐
下载PDF
《霍华德庄园》生态批评视阈下的“和谐观”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礼福 石云龙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0-53,共4页
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生态批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显示出作者强烈的绿色思维倾向及“和谐”观,为实现... 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生态批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显示出作者强烈的绿色思维倾向及“和谐”观,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进行了尝试,达到了人类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统一及人对自然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华德庄园 生态批评 人与自然 人与人 和谐观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到“以和为贵”——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法理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勤华 张顺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2,125,共13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上认识论的杰出成果。将其从哲学命题转化成治国理政之政法实践上的“以和为贵”,并在法律理念和制度上予以谋划安排,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贤臣明君的政治智慧和实践经验。本文从“天人合一”与“以和为贵”两...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上认识论的杰出成果。将其从哲学命题转化成治国理政之政法实践上的“以和为贵”,并在法律理念和制度上予以谋划安排,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贤臣明君的政治智慧和实践经验。本文从“天人合一”与“以和为贵”两者之关系契入,对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内涵、变迁和实践,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华法系中的制度体现,以和为贵之中国传统法律表述,如追求限讼、息讼乃至无讼的制度设计,礼法融合之法律精神,以及以和为贵的古代司法实践等,进行了阐述。指明了“天人合一”与“以和为贵”等民族理念,在当下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以和为贵 治国理政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
下载PDF
绿色GDP核算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自华 陈秋波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49-54,共6页
回顾绿色GDP理论探索与发展的过程,论述绿色GDP核算对资源与环境合理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作用,讨论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方法,指出绿色GDP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绿色GDP核算方法体系,以确保在我... 回顾绿色GDP理论探索与发展的过程,论述绿色GDP核算对资源与环境合理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作用,讨论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方法,指出绿色GDP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绿色GDP核算方法体系,以确保在我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绿色GDP 核算研究 应用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玲 王妍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3,共5页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和谐思想源于“和合”精神。人与自然和谐是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发展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和谐思想源于“和合”精神。人与自然和谐是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发展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与伦理观,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合 和谐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桂艳 王纯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受“利益至上”发展理念影响,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制度基础的西方现代化对内剥削、对外殖民扩张,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激化了生态矛盾。不同于服务少数精英阶层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冲破西方现代化藩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 受“利益至上”发展理念影响,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制度基础的西方现代化对内剥削、对外殖民扩张,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激化了生态矛盾。不同于服务少数精英阶层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冲破西方现代化藩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指引,以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生态建设为实践,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和谐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包庆德 潘丽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41,共6页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的"生态和谐"这一时代主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和深度反思,因为从"社会和谐"到"自然和谐"的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重要的生...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的"生态和谐"这一时代主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和深度反思,因为从"社会和谐"到"自然和谐"的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就此意义而言,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在当代,生态环境因素与自然资源要素极大地渗透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准及其价值走向。本文从生态哲学维度,就和谐社会构建的生态和谐思想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三个层面进行逻辑梳理与文献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 生态和谐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下载PDF
功夫茶的精神内涵与文化生态审美 被引量:5
18
作者 聂素民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共3页
功夫茶,其茶道体现了人性之美与环境之美,其泡茶文化闪烁着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光芒。喝功夫茶自然放松与休闲的情境,通过茶道艺术之美、喝茶时的礼让与敬意之情以及意蕴茶中之"和",能使人在竞争下的焦虑精神得到某种舒... 功夫茶,其茶道体现了人性之美与环境之美,其泡茶文化闪烁着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光芒。喝功夫茶自然放松与休闲的情境,通过茶道艺术之美、喝茶时的礼让与敬意之情以及意蕴茶中之"和",能使人在竞争下的焦虑精神得到某种舒缓,自然移情于这种融入和谐之美的茶事活动之中,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从而寻求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之美,即"天人合一",正暗合于当下的生态意识的审美意义,领悟生命中深刻的内容,提升生命的精神内涵与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茶 天人合一 自然和谐 生态意识
下载PDF
试析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程 被引量:3
19
作者 柴艳萍 刘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渔猎文明时代 ,此时人们崇拜自然 ,敬畏自然。第二阶段为农业文明时代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萌发 ,人与自然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和冲突。第三阶段为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充分发展 ,人与自... 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渔猎文明时代 ,此时人们崇拜自然 ,敬畏自然。第二阶段为农业文明时代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萌发 ,人与自然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和冲突。第三阶段为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充分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陷入严重的冲突之中。即将到来的第四阶段为生态文明时代。此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并尊重自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和谐发展 自然崇拜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明 渔猎文明 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
下载PDF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现代化之多维审视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勋恩 邹晓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5-20,52,共7页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资本主义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如何破解人类发展的种种难题,“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新型现代化道路必须回答好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资本主义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如何破解人类发展的种种难题,“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新型现代化道路必须回答好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基于科学反思中外现代化道路和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情况,从历史之维、价值之维、理论之维、实践之维审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应当积极回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 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