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7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循环经济 被引量:52
1
作者 冯之浚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13,共9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人与自然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40
2
作者 穆艳杰 于宜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9,223,共10页
对自然的无序利用与强制开发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犯下的一个"本体论"错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理论性反思,对人类存在的本质进行实践性反思,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置于生命共同体的视阈下,寻求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 对自然的无序利用与强制开发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犯下的一个"本体论"错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理论性反思,对人类存在的本质进行实践性反思,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置于生命共同体的视阈下,寻求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解之路。人与自然达成生命共同体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联合,在实践基础上才能达成,而这是以认识与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是以对人自由全面发展本质的实现为前提的,是对自然本体的尊重与正确认识,是人的能动性的理性发挥。实现人的自然性和自然的属人性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然的均衡良性进化,使人与自然在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状态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生命共同体 和谐共生
原文传递
生态伦理的文化进化基础 被引量:22
3
作者 郑慧子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8,共4页
人类应当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 ,道德的进化是人类文化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进化是一个人类自身不断革命的进程。道德进化不能终极于人类社会共同体之内 ,道德的出现标志了人对自身天性或血缘关系的超越 ,而生... 人类应当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 ,道德的进化是人类文化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进化是一个人类自身不断革命的进程。道德进化不能终极于人类社会共同体之内 ,道德的出现标志了人对自身天性或血缘关系的超越 ,而生态伦理的出现则意味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是人类在地球上的道德进化的真正完成。在自然面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生态伦理 道德扩展 文化进化 道德进化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环境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共11页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哲学 环境伦理学 人与自然 可持续发展 自然价值 自然权利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论习近平的绿色发展观 被引量:29
5
作者 康沛竹 段蕾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国际国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角度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色发展的视域下阐述了生态生产力理念、绿色福利理念、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国际国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角度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色发展的视域下阐述了生态生产力理念、绿色福利理念、发展与文明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具有鲜明的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的性质,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 治理能力 人与自然
下载PDF
在自然共同体中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吗? 被引量:19
6
作者 郑慧子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13,共5页
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扩展的主张是不成立的 ,因为该主张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生态伦理学把人看成是自然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 ,因此认为人应当把只属于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扩展到整个自然共同体中 ,然而 ,事实是当把人作为... 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扩展的主张是不成立的 ,因为该主张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生态伦理学把人看成是自然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 ,因此认为人应当把只属于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扩展到整个自然共同体中 ,然而 ,事实是当把人作为自然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时 ,此时的人便仅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物种概念 ,遵从的也仅仅是自然规定性 ,因而不存在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因此 ,生态伦理学要坚持道德扩展的主张 ,就必须放弃人是自然共同体中普通一员这个前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伦理关系 自然共同体 社会共同体 区域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甲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同自然界在“存在论”上的一体性,为保护自然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了总体方向;并从实践论角度指明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结合点,为生态危机提供了方法论。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存在说 实践论 社会历史形式 人类文明 马克思 恩格斯
原文传递
生态文艺学:为了人类“诗意地栖居”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克俭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生态文艺学是一门新兴的由现代文艺学与现代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以其宏阔的审美意识 ,一方面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关注人与人的关系 ,而这两方面的关系都纳入人性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之中 ,为营造人类美好家... :生态文艺学是一门新兴的由现代文艺学与现代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以其宏阔的审美意识 ,一方面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关注人与人的关系 ,而这两方面的关系都纳入人性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之中 ,为营造人类美好家园 ,塑造人的诗性灵魂 ,创造精神良方服务。在当代中国 ,这门前沿学科在政治上体现为邓小平同志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论述 ,在实践上体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艺学 自然 精神生态 生态学 诗性
下载PDF
关于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3
9
作者 赖章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
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可以有广义(社会形态)与狭义(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之分,但广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概念的确立显得更为迫切,且意义重大。广义生态文明概念的确立,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全面转型,有利于新的文明形态的全面构建。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社会形态
下载PDF
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 被引量:21
10
作者 蔡守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61,共8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公平社会,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公平社会,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及其迫切需求,才促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即调整论开始在中国法学界诞生、成长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 调整
下载PDF
藏族传统的生态观与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被引量:21
11
作者 桑才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6,共4页
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民众 ,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生态观念。其崇尚自然、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生活节制等观念 ,对于构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态文化 ,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藏族 生态观念 人与自然 生态保护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贵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具有双重涵义 :它包括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与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根源于“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 ,其异化的扬弃及人与自然统一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调整 ,社会交往关系的...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具有双重涵义 :它包括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与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根源于“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 ,其异化的扬弃及人与自然统一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调整 ,社会交往关系的普遍发展与调整。人与自然统一的深刻的现实基础在于实践的辩证否定性、其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对象性 实践辩证法 辩证否定性
下载PDF
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建构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人文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在这方面,文学的生态批评自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以来已经逐步被"本土化",并演化成了一种文学的生态环境批评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探讨人与自...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人文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在这方面,文学的生态批评自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以来已经逐步被"本土化",并演化成了一种文学的生态环境批评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在西方文学中古已有之,在中国文学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这些均为本文作者建构一种后现代生态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基本的保证。这里应当注意的是,人们在消解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后有可能滋生出一种新的"生态中心主义"思维模式,这也正是本文作者所要消解的。因此提倡一种亦此亦彼的后现代生态环境伦理学倒可以确保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进而确保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当今中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环境写作 后现代生态环境伦理学 人与自然
下载PDF
海明威的生态情结——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与《圣经》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智淦 王育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
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再次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流露出的另一层深刻意义,这部作品表明海明威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但其生态意识又是矛盾的。《圣经》的生态矛盾观是... 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再次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流露出的另一层深刻意义,这部作品表明海明威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但其生态意识又是矛盾的。《圣经》的生态矛盾观是海明威形成相互矛盾的生态意识的直接根源,并决定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创作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与海》 人类与自然 生态意识 《圣经》
下载PDF
产业·时代·哲学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曾国屏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4,共5页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有必要延伸为关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四元论,并关注产业哲学;产业化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现实性结合,与社会自然的发展相互制约;城市化进程,社会自然的生成,物质产业和非物质产业的互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有必要延伸为关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四元论,并关注产业哲学;产业化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现实性结合,与社会自然的发展相互制约;城市化进程,社会自然的生成,物质产业和非物质产业的互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多纬度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产业哲学 科技与社会 社会的自然 城市化
下载PDF
右玉精神蕴含的绿色发展观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以杰 曹顺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右玉县排除一切困难,始终坚持植树造林,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经过近70年的绿色植树接力,将一个"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在此过程中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右玉县排除一切困难,始终坚持植树造林,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经过近70年的绿色植树接力,将一个"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在此过程中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荒野也是金山银山"等思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右玉县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绿色发展经验,如"领导重视,执政为民,依靠群众搞建设""生态第一,严守红线,生态优势经济化""特色发展,坚持不懈,一张蓝图绘到底""解放思想,系统思维,五位一体搞发展""厚植文化,凝练精神,传承好绿色基因"。右玉精神为我国当下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本,深入挖掘右玉精神蕴含的绿色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经验,彰显右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深刻内涵,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玉精神 人与自然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生态优先
下载PDF
共生教育 被引量:14
17
作者 坂田义教 阿山光利 +2 位作者 宗像哲男 刘高华 王小沪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2-75,共4页
现在 ,各国都在以经济现代化为目标 ,尽可能发展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合理的思想观念 ,实现产业化 ,使国家富强 ,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大交易圈。共生教育 。
关键词 教育 现代化 全球一体化 现代化模式 替代模式 殖民地模式
全文增补中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1
18
作者 娄文月 李宏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科学技术推动力,指出近代以来人类错误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思想根源,提出人类应由古代的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技术。认为生态技术不能...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科学技术推动力,指出近代以来人类错误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思想根源,提出人类应由古代的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技术。认为生态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技术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化和谐,还要实现每一技术之间的生态化和谐,实现"技术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科学技术 生态文明 生态技术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要点探索 被引量:18
19
作者 高吉喜 栗忠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551,共7页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而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综合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本质、路径、关键和保障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核心任务...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而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综合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本质、路径、关键和保障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核心任务是生态环境保护,本质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是科技创新驱动,保障是制度建设。认为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
下载PDF
从对抗走向和谐: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从生态哲学看和谐社会的建构 被引量:9
20
作者 韦继辉 李彦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人与自然的对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人类征服、改造甚至掠夺自然;自然又加倍报复人类;人类与动物争夺生存环境;人类与动物相互伤害。要实现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以及树立科... 人与自然的对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人类征服、改造甚至掠夺自然;自然又加倍报复人类;人类与动物争夺生存环境;人类与动物相互伤害。要实现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以及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对抗 和谐 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