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召发现的人类和哺乳类化石 被引量:28
1
作者 邱中郎 许春华 +3 位作者 张维华 王汝林 王建中 赵成甫 《人类学学报》 1982年第2期109-117,209,共10页
本文记述的人类化石是一枚右下第二前臼齿,发现于河南省南召县鸡河右岸第二级阶地的堆积中。一起发现的哺乳类化石有剑齿虎、中国鬣狗、肿骨鹿、剑齿象、三门马和巨等二十一种。时代为中更新世。
关键词 南召 直立人 哺乳动物化石 中更新世
下载PDF
安徽巢县发现的人类枕骨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30
2
作者 许春华 张银运 +1 位作者 陈才弟 方笃生 《人类学学报》 1984年第3期202-209,301,共9页
1982年在安徽巢县银山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该地点下部堆积的时代为早更新世,上部堆积的时代相当于北京猿人地点的1—4层或稍晚。一块人类枕骨化石出自上部堆积,代表一青年女性个体,很可能是属于早期智人的杭骨。该地点的动物群具有东洋... 1982年在安徽巢县银山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该地点下部堆积的时代为早更新世,上部堆积的时代相当于北京猿人地点的1—4层或稍晚。一块人类枕骨化石出自上部堆积,代表一青年女性个体,很可能是属于早期智人的杭骨。该地点的动物群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枕骨 哺乳动物化石 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 巢县
下载PDF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哺乳类化石及其时代 被引量:26
3
作者 汤英俊 李毅 陈万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4-83,共10页
小长梁遗址中的旧石器以小型石器为主,打制技术相当进步,其类型与欧洲某些更晚期的旧石器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与旧石器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则是泥河湾早更新世的重要成员,古地磁初步测试结果接近167万年。
关键词 河北 阳原 小长梁遗址 早更新世 哺乳动物纲
下载PDF
盘县大洞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4
作者 斯信强 刘军 +1 位作者 张汉刚 袁成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1992年盘县大洞首次发掘,从80平方米发掘区获动物化石40个种,石制品1300多件,还有几枚待鉴定的人牙化石和炭屑、灰烬等人类活动遗物、遗迹。动物化石属中国南方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以燧石、玄武岩等原料打制的标本包括石核... 1992年盘县大洞首次发掘,从80平方米发掘区获动物化石40个种,石制品1300多件,还有几枚待鉴定的人牙化石和炭屑、灰烬等人类活动遗物、遗迹。动物化石属中国南方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以燧石、玄武岩等原料打制的标本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碎屑。工具有边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钻具、手斧、砍斫器等,还有石锤和石砧。直接打击技术普遍用于打片和工具修整。修理台面技术在打片中有显著表现,而这在中国南方旧石器工业中还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哺乳动物化石 盘县大洞
下载PDF
Paleoenvironments indicated by the fossil mammalian assemblages from red clay-loess sequence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8.0 Ma B.P. 被引量:15
5
作者 XUE Xiangxu1,2, ZHANG Yunxiang1,2 & YUE Leping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enozoic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De- 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2.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n 710075,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5期518-530,共13页
Information from eleven profiles of eolian earthy red silty clay and loess of the middle of the Late Miocene to Holocene age have been studied and correlated. A complete summary profile with projected isotopic ages an... Information from eleven profiles of eolian earthy red silty clay and loess of the middle of the Late Miocene to Holocene age have been studied and correlated. A complete summary profile with projected isotopic ages and fossil-bearing beds has been assembled. The profile is subdivided into 12 stratigraphic units proceeding from the lower (older) to the upper (younger) one. The character of mammalian assemblages contained in each unit wa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 leo-climatic environments were deduced.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 of each period and the change from the middle of the Late Miocene at about 8.0 Ma B.P. up to the Holocene progressed from the hot semiarid and semi-moist, warmer-moist, warm-moister of the Late Miocene. To slightly less warm moist, cool-dry, slight-warmer-moister of the Pliocene; later the cool to cold dry periods alternated frequently with the mild semiarid and semi-moist periods of the Quaternary. Vegetation progressed from the grasslands with sparse woods, wooded shrub-grasslands and subtropical forest-grasslands of the Late Miocene age to sparse grasslands and dry grasslands of the Pliocene; and to sparse grasslands, dry grasslands and tundras of the Quaternary. Th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Neogene were of low-amplitute in a generally warm-humid background. Those of the Quaternary were of higher am- plitude with a longer phase. Cool or cold dry and slightly warm semiarid and semi-moist climates al- ternated on a generally cool-dry background. The tendency since the start of the Quaternary was the change to more northern and western shift in the Loess Plateau, with progressively cooler and dryer conditions. The dramatic uplift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the forming and expansion of the Arctic ice sheet might be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more pronounced changes in the Quater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environment mammalian fossils EOLIAN red clay-loess sequence LOESS Plateau.
原文传递
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 被引量:16
6
作者 同号文 胡楠 韩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2006~2008年,在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化石点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哺乳动物化石,已初步鉴定出如下种类:兔科(属、种未定)、鼠免(未定种)、直隶狼、猫科(属种未定)、硕鬣狗(未定种)、草原猛犸象、披毛犀、板齿犀(未定种)、长鼻三趾马(未定种... 2006~2008年,在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化石点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哺乳动物化石,已初步鉴定出如下种类:兔科(属、种未定)、鼠免(未定种)、直隶狼、猫科(属种未定)、硕鬣狗(未定种)、草原猛犸象、披毛犀、板齿犀(未定种)、长鼻三趾马(未定种)、三门马、猪(未定种)、真枝角鹿(未定种)、转角羚羊(末定种)及中国羚羊等;尽管上述种类全部属于经典泥河湾动物群成员,但其中草原猛犸象、披毛犀、野猪、真枝角鹿及转角羚羊等材料都比前人所发现的要丰富和完整。从3次发掘情况看,该地点是泥河湾盆地几十年来所发现的含大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点。这些化石不仅对解决有关属种的分类与演化问题至关重要,而且对间接确认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确切层位和丰富该动物群的内容是重要素材;此外,还可为解决桑干河两岸及油房断层两盘之间生物地层对比工作的有关难题提供新证据。据野外地层的高程判断,山神庙咀动物群要比小长梁动物群的年代稍晚,即晚于1.36Ma;而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也应与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神庙咀 泥河湾 哺乳动物化石 早更新世
下载PDF
安徽巢县人类化石地点的新材料 被引量:15
7
作者 许春华 张银运 方笃生 《人类学学报》 1986年第4期305-310,415,共7页
1983年对巢县银山人类化石地点的发掘结果再次表明,该地点的人类化石的地质时代大致相当于北京猿人地点1—4层的或稍晚。发现人类上颌骨化石一块,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
关键词 人类上颌骨 哺乳类化石 中更新世
下载PDF
辽宁庙后山遗址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海波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61,共8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东北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辽宁省本溪市庙后山遗址的研究成果,同时对新出土的少量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描述。庙后山石制品在技术和类型上与北京人石器工业十分接近。观察分析表明,庙后山动物群由北京周口...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东北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辽宁省本溪市庙后山遗址的研究成果,同时对新出土的少量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描述。庙后山石制品在技术和类型上与北京人石器工业十分接近。观察分析表明,庙后山动物群由北京周口店动物群的基本成员组成,时代为中更新世,可追溯到距今50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后山遗址 石制品 动物化石 中更新世
下载PDF
江西萍乡上栗县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发现 被引量:10
9
作者 邹松林 陈曦 +4 位作者 张贝 赵克良 文军 邓里 同号文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2014~2015年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长平乡发现的杨家湾哺乳动物化石点,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中出土化石最为丰富多样的:目前已在杨家湾1号洞发现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初步鉴定出40个属种;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 2014~2015年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长平乡发现的杨家湾哺乳动物化石点,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中出土化石最为丰富多样的:目前已在杨家湾1号洞发现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初步鉴定出40个属种;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见种类还有鹿类、豪猪、黑熊、小型食肉类、鬣羚、水牛、犀牛及猴类等,而长鼻类及貘相对较少;在本地区同时代化石点中,猴类化石最丰富,食肉类属种也更多样。灭绝种类有巴氏大熊猫、最后斑鬣狗、德氏狸、剑齿象及巨貘等。从动物群组合来看,杨家湾1号洞与湖南道县福岩洞古人类化石点最为相似,其时代也应当属于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江西萍乡 杨家湾1号洞 晚更新世
下载PDF
湖北郧县伏龙观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7
10
作者 武仙竹 周兴明 王运辅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伏龙观遗址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保存在汉水中游第四级阶地白色细砂层中。动物化石种类包括无颈鬃豪猪、爪哇豺、西藏黑熊、猪獾、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李氏野猪、云南水鹿、青羊、水牛等。文化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伏龙观遗址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保存在汉水中游第四级阶地白色细砂层中。动物化石种类包括无颈鬃豪猪、爪哇豺、西藏黑熊、猪獾、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李氏野猪、云南水鹿、青羊、水牛等。文化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组合包括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遗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文化面貌属长江流域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旧石器 早更新世晚期 湖北
下载PDF
晚玉木冰期台湾海峡成陆的证据 被引量:8
11
作者 蔡保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4,共4页
依据台湾浅滩西部、澎湖台地和台中浅滩打捞出来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结果并结合沉积物特征、海面变化和年代测定资料 ,认为晚玉木冰期台湾海峡曾是陆地 ,至少南部是这样。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陆地 晚玉木冰期 台湾海峡 成陆
下载PDF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同号文 吴秀杰 +4 位作者 董哲 盛锦朝 金泽田 裴树文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4-305,共22页
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4年,先后于2006和2014~2017年进行了5次发掘,期间发现了若干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本文是对2014~2016年出土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成果。目前已鉴定出8目24科43种(含未定种)哺乳动物,其中以偶蹄类化石最... 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4年,先后于2006和2014~2017年进行了5次发掘,期间发现了若干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本文是对2014~2016年出土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成果。目前已鉴定出8目24科43种(含未定种)哺乳动物,其中以偶蹄类化石最丰富。化石保存状况较差,以碎骨为主,牙齿较少,完整骨骼更少;但骨骼上鲜见啮齿类啮咬痕迹。华龙洞动物群与南京汤山猿人遗址、和县猿人遗址及重庆盐井沟等动物群较为相似,尤其是与和县猿人遗址及南京猿人遗址动物群最为接近,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都含古人类化石;2)都不含第三纪动物群的孑遗分子;3)都含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大熊猫、剑齿象、巨貘及猪獾等),同时也都含一定量的北方属种,但华龙洞含北方成分相对较少,只发现翁氏麝鼩、麝鼹、变异仓鼠、布氏毛足田鼠、棕熊、李氏野猪、葛氏斑鹿及大角鹿等,华龙洞的大角鹿是该属分布最靠南的地点;4)都含有剑齿象而不含晚更新世常见的亚洲象;5)都含有大量头后骨骼,与以含单个牙齿为主的其它南方洞穴迥然有别。从化石保存状况及属种组成判断,华龙洞堆积时代与和县猿人遗址最为接近,也是中更新世。由于遗址尚未完全暴露,其堆积性质尚不清楚;但从蝙蝠类化石判断,很可能与洞穴堆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群 华龙洞 安徽东至 中更新世
下载PDF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8
13
作者 同号文 张双权 +1 位作者 李青 许治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70,共20页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与山顶洞及田园洞动物群基本同期。西太平洞动物群中有76%的种曾出现于周口店田园洞动物群,而只有38%的种曾出现于山顶洞。目前在此发现的可鉴定到种的化石材料均可归入现生种,但其中有23%的种已经在北京地区消失,消失属种以大中型动物为主。在该地点发现的西伯利亚飞鼠和复齿鼯鼠材料是首次在华北地区发现的此类化石记录。该地点是我国北方地区已报道的第四纪化石点中含香麝和岩羊材料最丰富的地点之一。在国内有关文献中,岩羊化石的分类命名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这次发现的新材料,有利于澄清该类化石的分类命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 更新世晚期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江西萍乡竹山园洞的哺乳类化石和石制品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家和 徐长青 +3 位作者 彭云秋 熬友圣 许春华 邱中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6-92,共7页
根据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等种类推测,萍乡市竹山园洞动物化石的时代为更新世中、晚期,很可能处于中期和晚期之间。和动物化石伴出的一件石片,从其痕迹看,应该是人工打击的。
关键词 竹山园洞 哺乳类化石 石制品
下载PDF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动物化石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双权 裴树文 +2 位作者 张乐 王惠民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54,共12页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2003~2005年发掘出土动物化石2000余件。初步鉴定包括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水牛(Bubalussp.)等十多个动物属种。该遗址出土的动...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2003~2005年发掘出土动物化石2000余件。初步鉴定包括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水牛(Bubalussp.)等十多个动物属种。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标本表面少见食肉类啃咬痕迹且未有啮齿类啃咬痕迹及水流磨蚀等现象,表明这一动物骨骼组合应当不是食肉类、啮齿类与水流等自然性营力带入遗址的。遗址动物群中一定比例的具切割痕骨骼标本的出现表明了古人类在动物群富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动物考古学观察表明,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该地点古人类主要对遗址附近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进行了猎捕与肢解、利用,这与相对更晚阶段的第12地点古人类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要猎食对象的生存策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水洞沟第7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5
16
作者 尤玉柱 董兴仁 +1 位作者 蔡保全 孙英龙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1-237,254,共7页
本文简要记述了出自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170件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的102件分属于Ursussp,Elephasmaximus,Dicerorhinussp,Cervusunicolor,Cervusnippon,Sussp,和Bubalusbubalus,时代为更新世晚期;67件属全新世早期,包括Cetaceage... 本文简要记述了出自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170件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的102件分属于Ursussp,Elephasmaximus,Dicerorhinussp,Cervusunicolor,Cervusnippon,Sussp,和Bubalusbubalus,时代为更新世晚期;67件属全新世早期,包括Cetaceagen.etsp.idet,Elephassp,SusscrofaCervusunicolor和Cervusnippon等;属于第三纪晚期的仅有1件鹿超科角化石。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组合不同于已知的我国海域其他地点的哺乳动物组合,也异于福建中、西部山区的哺乳动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纲 化石 台湾海峡
下载PDF
秦岭东段李官桥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捷 马安成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28-244,251-252,共17页
李官桥盆地是始新世地层发育较全、哺乳动物化石丰富的盆地。本文报道了该盆地两个始新世化石新地点,哺乳动物共计4目7属8种。其中有5个新种,分别为Kuanchuanius? danjiangensis sp. nov.、Asiocoryphodon progressivus sp. nov.、Gobia... 李官桥盆地是始新世地层发育较全、哺乳动物化石丰富的盆地。本文报道了该盆地两个始新世化石新地点,哺乳动物共计4目7属8种。其中有5个新种,分别为Kuanchuanius? danjiangensis sp. nov.、Asiocoryphodon progressivus sp. nov.、Gobiatherium minutunz sp. nov.、Lophialetes? primus sp. nov.、Eomoropus? zhanggouensis sp. nov.。动物群的时代可能为中始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始新世 新材料 河南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山神庙咀遗址动物群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同号文 张贝 +2 位作者 陈曦 王晓敏 孙吉嘉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9-489,共21页
狭义(或经典)泥河湾动物群主要产自桑干河北岸的下沙沟村周边,化石来源于不同地点;该动物群被作为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代表,但其绝对年代一直饱受争议,最新古地磁测年数据是2.2-1.7 MaBP。由于受河流及断层切割影响,泥河湾盆地内部不同... 狭义(或经典)泥河湾动物群主要产自桑干河北岸的下沙沟村周边,化石来源于不同地点;该动物群被作为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代表,但其绝对年代一直饱受争议,最新古地磁测年数据是2.2-1.7 MaBP。由于受河流及断层切割影响,泥河湾盆地内部不同区域尤其是桑干河两岸的地层对比,一直是个科学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桑干河南岸未发现重要化石点。最近,在桑干河南岸的岑家湾台地发现了山神庙咀化石点,目前已在此地点做过9次正规发掘,出土哺乳动物化石1526件,鉴定出25个种(含未定种),其中23种属于狭义泥河湾动物群的成员。由此看出,山神庙咀动物群的时代应当与狭义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接近,其地质年代应当不晚于1.7 MaBP。山神庙咀遗址与小长梁遗址隔沟相望,但其化石层稍高于小长梁文化层;山神庙咀动物群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小长梁遗址年代要比先前所测得的1.36 MaBP要早;小长梁周边的史前遗址的地质年代应当再做深入研究。小长梁地区的泥河湾层底部普遍存在砾石层,但其出现的水平位置以及砾石在分选和磨圆程度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调查清楚不同剖面中底砾层的分布状况及其性质,将会对本地区地层对比研究以及推断当时泥河湾盆地的古环境都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山神庙咀 发掘小结 哺乳动物化石 早更新世
下载PDF
陕西北部发现多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及其意义
19
作者 李永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4-711,共8页
在陕北黄土高原下部的红土堆积中新发现29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自北向南包括神木、榆阳、佳县、横山、子洲、志丹、安塞、甘泉等地,基本覆盖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填补了中新世时期中国哺乳动物地理格局中东西分界线附近的大片空白。... 在陕北黄土高原下部的红土堆积中新发现29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自北向南包括神木、榆阳、佳县、横山、子洲、志丹、安塞、甘泉等地,基本覆盖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填补了中新世时期中国哺乳动物地理格局中东西分界线附近的大片空白。动物组合以新近纪中国北方常见的三趾马动物群成员为主,包含有三趾马(Hipparion)、大唇犀(Chilotherium)、萨摩麟(Samotherium)、巨鬣狗(Dinocrocuta)、弓颌猪(Chleuastochoerus)、羚羊(Gazella)等,其组合特点类似于府谷老高川中部动物群。新发现的、多地点的化石材料进一步表明,在陕西北部晚中新世约6.7 Ma左右,森林-草原混合型三趾马动物群的分布可能相当广泛,而约7.8 Ma和约5.7 Ma两期的哺乳动物群的分布可能相对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新近纪 陕西北部
原文传递
江西萍乡杨家湾2号洞哺乳动物化石及其时代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贝 邹松林 +4 位作者 陈曦 赵克良 文军 邓里 同号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2015年11月和2016年10月先后对杨家湾2号洞化石点进行发掘。目前已出土哺乳动物化石1000多件,主要为单个牙齿化石,骨骼较少且较为破碎。初步鉴定出31个哺乳动物属种,其中偶蹄类数量最为丰富,野猪所占比例最大;灵长类和食肉类较为... 2015年11月和2016年10月先后对杨家湾2号洞化石点进行发掘。目前已出土哺乳动物化石1000多件,主要为单个牙齿化石,骨骼较少且较为破碎。初步鉴定出31个哺乳动物属种,其中偶蹄类数量最为丰富,野猪所占比例最大;灵长类和食肉类较为丰富;啮齿类、长鼻类及奇蹄类较少;尚未发现食虫类和翼手类。大部分属种为现生类群,少量灭绝属种如巴氏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及华南巨貘等。从动物群组成来看,该动物群与杨家湾1号洞、湖南道县福岩洞等动物群较为相似,属于我国南方典型的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但是其所包含的动物属种相对后两个化石点都较少,尤其是小哺乳动物属种单调。杨家湾2号洞的堆积物颗粒比1号洞的较粗,且含较多角砾,缺少红色粘土;据初步判断,该洞的堆积物是由洞口进入。动物群组合指示该地区晚更新世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萍乡 杨家湾2号洞 哺乳动物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晚更新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