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2-2010年上海市户籍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鲍萍萍 李凯 +7 位作者 吴春晓 黄哲宙 王春芳 向詠梅 彭鹏 龚杨明 肖现民 郑莹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8-294,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15岁以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为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信息系统和儿童肿瘤专项调查。采用儿童肿瘤国际分类ICCC-3进行归类分析。统计2002... 目的分析上海市15岁以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为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信息系统和儿童肿瘤专项调查。采用儿童肿瘤国际分类ICCC-3进行归类分析。统计2002—2010年上海全市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情况及性别、年龄别和瘤别分布特征,应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标化发病率比较方法,计算2007—2010年和2002—2006年两个时期标化发病率比。结果(1)2002—2010年上海全市共新诊断15岁以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868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和全部儿童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的0.2%和65.8%。年均发病率为79.0/100万,标化发病率为80.2/100万。(2)男性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标化发病率为86.3/100万,女性为73.8/100万。0~4岁组发病率为93.4/100万,5~9岁为65.2/100万,10~14岁组为79.3/100万。(3)年均发病率最高的5种恶性实体瘤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3.8/100万)、淋巴瘤(11.0/100万)、生殖细胞恶性肿瘤(7.8/100万)、神经母细胞瘤(7.7/100万)和软组织肉瘤(6.8/100万)。(4)与2002—2006年相比,2007—2010年总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率无明显改变,但男性儿童发病率显著增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94.3/100万和79.5/100万,标化发病率比1.2(95%CI:1.0~1.4)。女性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变化。两个时期不同亚瘤别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为罕见疾病,尤其是某些少见癌肿的病例数较少,波动较大,在结果解释时需加以注意。结论2002—2010年上海市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不同,年龄发病率以0~4岁为最高,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研究结果为开展相关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肿瘤 儿童 发病率 时间趋势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CIK细胞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利琼 王继红 +4 位作者 霍丹 张小丽 张高 胡林 马玉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评价CIK细胞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恶性实体瘤患者48例,分为单纯化疗组、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组、CIK细胞治疗组。采用卡氏评分(Karnofsky)评价生活质量及体力改善状况;通过比较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评价近... 目的评价CIK细胞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恶性实体瘤患者48例,分为单纯化疗组、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组、CIK细胞治疗组。采用卡氏评分(Karnofsky)评价生活质量及体力改善状况;通过比较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评价近期疗效;从治疗开始至患者死亡或最后/次随访时间止,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评价CIK细胞治疗安全性。结果 CIK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在改善食欲和睡眠,增加体质量和体力方面。这可能是CIK细胞治疗的优势所在。但是三组患者在客观有效率方面和疾病控制率方面,单纯化疗组和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组,与CIK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时间方面CIK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低于单纯化疗组和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组(P<0.05)。在整个临床观察期间,除有2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安全性好,是恶性实体瘤的患者在进行化疗治疗之余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疗法 恶性实体瘤
下载PDF
培美曲塞鞘内化疗治疗实体肿瘤脑膜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潘振宇 宋媛媛 +2 位作者 姜同超 杨旭 杨国姿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鞘内化疗治疗实体肿瘤脑膜转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反应性。方法选取2017—2018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培美曲塞鞘内化疗的47例患者。培美曲塞鞘内化疗研究采用经典剂量爬坡研究模式,纳入13例既往经过鞘内化疗等多种...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鞘内化疗治疗实体肿瘤脑膜转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反应性。方法选取2017—2018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培美曲塞鞘内化疗的47例患者。培美曲塞鞘内化疗研究采用经典剂量爬坡研究模式,纳入13例既往经过鞘内化疗等多种治疗后复发难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基于剂量爬坡研究,进行培美曲塞一线鞘内化疗联合放疗临床研究,纳入未接受过鞘内化疗的实体肿瘤脑膜转移患者34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剂量爬坡研究显示,培美曲塞鞘内化疗最大耐受剂量为单次10 mg,推荐给药方案为10 mg,每周1~2次给药。10例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7例)、转氨酶升高(2例)、神经根反应(5例)及乏力和体重下降(1例);4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包括4~5级血液学不良反应(2例)、4级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和4级转氨酶升高(1例)。剂量爬坡研究治疗有效患者为4例,疾病控制患者7例,生存时间为0.3~14.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培美曲塞鞘内化疗联合放疗临床研究显示,每周1次10 mg培美曲塞鞘内化疗,联合同步受累区放疗40 Gy/4周的治疗模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反应性。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9%(18/34),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13例)、转氨酶升高(10例)和神经根反应(4例)。研究2患者治疗反应率为67.6%(23/34),疾病控制率为73.5%(25/34),总生存时间为0.3~16.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5个月,1年生存率为21.6%。临床治疗反应、神经功能障碍改善、完成同步治疗、后续进行系统治疗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培美曲塞适用于鞘内化疗给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反应性。推荐给药方案为单次剂量10 mg,每周1~2次。血液学不良反应为影响培美曲塞鞘内化疗实施的主要因素,应用维生素补充可有效控制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肿瘤 脑膜转移 培美曲塞 鞘内化疗
原文传递
居家护理模式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芝 穆艳 李钗 《智慧健康》 2024年第7期31-34,39,共5页
本文对居家护理模式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回顾,介绍了居家护理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居家护理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中的应用,指出居家护理模式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护理中的作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高照顾者的居家疾病... 本文对居家护理模式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回顾,介绍了居家护理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居家护理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中的应用,指出居家护理模式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护理中的作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高照顾者的居家疾病管理能力以降低其照顾负担和心理焦虑抑郁、促进护患间的彼此信任及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提高就医满意度和效率,为构建标准化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居家护理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护理 恶性实体肿瘤 患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培美曲塞鞘内化疗治疗实体瘤脑膜转移Ⅰ期研究
5
作者 潘振宇 李思佳 +4 位作者 王卓 申龙海 庞晓川 袁婷婷 杨国姿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4年第5期456-462,共7页
目的观察在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情况下,培美曲塞鞘内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以实体瘤脑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鞘内注射培美曲塞的初始剂量为15 mg,每个剂量组递增5 mg,采用经典0/3、1/6剂量爬坡方案。给药方案包括:... 目的观察在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情况下,培美曲塞鞘内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以实体瘤脑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鞘内注射培美曲塞的初始剂量为15 mg,每个剂量组递增5 mg,采用经典0/3、1/6剂量爬坡方案。给药方案包括:诱导治疗2次/周,连续2周;巩固治疗1次/周,连续4周;随后为1次/月的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意向性分析进行治疗反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总结。结果2022年2—5月共纳入10例患者。在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情况下,鞘内注射培美曲塞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5 mg。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4例)、转氨酶升高(5例)、胆红素升高(1例)、神经根刺激(1例)。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包括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和5级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反应率为40%(4/10)。结论培美曲塞鞘内给药推荐剂量为10~15 mg/次。治疗方案为2次/周诱导治疗,随后1次/周巩固治疗,有效的患者进一步进行1次/月的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脑膜转移 培美曲塞 鞘内化疗
原文传递
miR-142在恶性实体瘤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伍婷 莫靓 +1 位作者 杨心治 游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3360-3366,共7页
miR-142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定位于17q22,与多种恶性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142在乳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实体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参与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细... miR-142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定位于17q22,与多种恶性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142在乳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实体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参与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细胞周期、自噬和化疗耐药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该文基于现有文献,系统综述了miR-142在不同恶性实体瘤进展中的分子机制,为后续在恶性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新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miR-142 化疗耐药 自噬 治疗靶点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对恶性实体瘤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冯涵 崔抗 +3 位作者 耿一萌 李新 孟轲 马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 观察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探讨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恶性实体瘤患者146例,均采用PD-1抑制剂治疗,按照标准剂量2 mg/(kg·d)治疗,3... 目的 观察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探讨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恶性实体瘤患者146例,均采用PD-1抑制剂治疗,按照标准剂量2 mg/(kg·d)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89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组57例(亚临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亢进)。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例、KPS评分、肿瘤类型、手术史、放疗史、化疗史、治疗方式、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史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46例恶性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57例,发生率为39.04%,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44例(30.14%),甲状腺功能亢进13例(8.90%)。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有化疗史(68.42%)、治疗方式三线以上(40.35%)、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66.67%)比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44.94%、14.61%、35.96%)(P<0.05)。治疗方式三线以上(OR=3.95,95%CI:1.20~13.02,P=0.024)、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OR=3.42,95%CI:1.09~10.75,P=0.036)是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三线以上治疗方式及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PD-1抑制剂治疗后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甲状腺功能 抗血管生成治疗
原文传递
实体瘤治疗相关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碧文 郑鸿 +1 位作者 王亚非(综述) 田晨(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4-537,共4页
近年来实体瘤治疗相关血液肿瘤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相比原发血液肿瘤,治疗相关血液肿瘤的预后更差,是实体瘤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潜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lonal ha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已被认为是治疗相... 近年来实体瘤治疗相关血液肿瘤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相比原发血液肿瘤,治疗相关血液肿瘤的预后更差,是实体瘤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潜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lonal ha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已被认为是治疗相关髓系肿瘤(therapy-related myeloid neoplasm,t-MN)发病机制中的相关因素,通过促进驱动基因突变导致t-MN风险增加。治疗相关性血液肿瘤的发病主要与烷化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铂类化合物、PARP抑制剂及放射治疗有关。目前,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治疗相关血液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本综述旨在分析T-MN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相关药物、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治疗相关血液肿瘤 治疗相关髓系肿瘤
下载PDF
大剂量多西他塞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恶性实体瘤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动员
9
作者 邸立军 任军 +5 位作者 余靖 宋国红 张春荣 孟松娘 车利 方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多西他塞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入组,第一天采用多西他塞120mg/m2经静脉持续滴注3小时,在白细胞1.0×109/L左右... 目的观察大剂量多西他塞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入组,第一天采用多西他塞120mg/m2经静脉持续滴注3小时,在白细胞1.0×109/L左右时每天给予G-CSF5μg/kg,分早晚两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在给予多西他塞后平均第(6.47±1.01)天白细胞降至1.0×109/L,皮下注射G-CSF平均(3.50±1.01)天即多西他塞动员后平均第(9.97±1.03)天开始外周血造血干/组细胞单采,每人每天采集一次,采集两天,共获CD34+细胞中位数3.49×106/kg(1.71×106~16.69×106/kg),其中CD34+细胞>2.0×106/kg的患者25例。不同采集时间获CD3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6例发生关节轻度疼痛,3例轻度腹泻,1例口腔粘膜炎。结论多西他塞120mg/m2联合G-CSF5μg/kg是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干/祖细胞的有效安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多西他塞 G-CSF 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
下载PDF
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与恶性实体瘤患者预后相关性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鲍优庭 赵文歌 +3 位作者 李步托 孙新东 王琳琳 于金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968-975,共8页
目的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能够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疗效和生存预后。然而,其在恶性实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本研究探讨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与非血液性恶性实体瘤患者... 目的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能够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疗效和生存预后。然而,其在恶性实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本研究探讨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与非血液性恶性实体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和EMBASE四大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12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研究确定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与恶性实体瘤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32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5 322例恶性实体瘤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与患者较短的OS相关,HR合并值为1.50,95%CI为1.26~1.78,P<0.001;并且与患者较短的PFS也具有相关性,HR合并值为1.34,95%CI为1.18~1.54,P<0.001。结论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是恶性实体瘤患者预后差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前淋巴细胞减少 预后 恶性实体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恶性实体瘤患儿放疗期间症状发生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砚燕 孙晶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7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调查恶性实体瘤患儿放疗期间的症状现状及其负担。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放射科正在接受放疗的5~18岁恶性实体瘤患儿进行调查,通过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问卷及回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 目的:调查恶性实体瘤患儿放疗期间的症状现状及其负担。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放射科正在接受放疗的5~18岁恶性实体瘤患儿进行调查,通过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问卷及回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评估恶性实体瘤患儿在放疗期间的症状。结果:128名患儿各症状的发生率为13.3%~71.9%,发生率排前5的症状依次为恶心或感觉想吐、头发变少、缺乏体力或活力、呕吐、口干。症状负担排前5位依次为头发变少、恶心或感觉想吐、缺乏体力或活力、呕吐、没有食欲,1周内未进行化疗的患儿的生理症状负担、总困扰指数及MSAS总分均少于1周内同步进行化疗的患儿(P<0.01),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对各维度症状负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儿放疗期间受到多种不良症状的困扰,特别是同步进行化疗的患儿,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放疗阶段患儿症状体验及负担给予相应的症状管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恶性实体瘤 放疗 多症状
下载PDF
个性化运动教育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运动状况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屈文倩 汤欣欣 +2 位作者 周晓芳 沈淼 唐文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2期1123-1127,1136,共6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运动教育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运动依从性、运动量及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手术并接受化疗的4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按时间先后将2020年5月-2021年3月收治... 目的 探讨个性化运动教育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运动依从性、运动量及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手术并接受化疗的4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按时间先后将2020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4月-2022年2月收治的20例患儿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病房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运动教育干预。比较2组患儿在首次入院时、第2、第3和第4次化疗入院时运动依从性、运动量及CRF水平的差异。结果 (1)干预组患儿在第2、第3、第4次化疗入院时的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儿的运动量均随着时间不断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的幅度小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运动次数从第2次化疗入院时开始、运动时长从第3次化疗入院时开始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儿的CRF水平均随着时间不断上升,但干预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从第2次化疗入院时认知疲乏及整体疲乏均低于对照组,至第4次化疗入院时干预组患儿的CRF水平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运动教育可提高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运动依从性,且能减缓患儿因疾病和化疗导致的运动量的下降速度,缓解CRF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肿瘤 儿科 个性化运动教育 癌因性疲乏 护理
下载PDF
运用主成分分析及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玉婷 哈斯也提·外里 +1 位作者 张泽高 杨杰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8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筛查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放疗二科的10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其中处于PTS的患者67例,其余35例为非PTS的患者。采用主... 目的筛查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放疗二科的10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其中处于PTS的患者67例,其余35例为非PTS的患者。采用主成分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PT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①处于PTS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存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异常(P<0.0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PTS在年龄、肿瘤分期、治疗与否、长期卧床、PICC、预防性抗凝以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FIB、D-D等变量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TS在KPS评分、预防性抗凝、长期卧床、PICC等变量因素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PTS的危险因素包括WBC.PLT计数、FIB、D-D等(均P<0.05),而预防性抗凝KPS评分为PTS的保护性因素;②PTS在不同部位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既可降低肿瘤负荷,亦可增加PTS发生的风险。④应对长期卧床及置入PICC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肿瘤 血栓前状态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儿童恶性实体瘤长期存活患儿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的题项设计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畅 唐达星 +1 位作者 徐珊 李民驹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6-50,共5页
目的:研究设计出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恶性实体瘤患儿生存质量评价量表。方法:采用标准的结构化的决策方法来制定中国儿童恶性实体瘤长期存活患儿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并经过条目筛选和预调查形成最终量表。结果:制定出包括躯体生理、心理... 目的:研究设计出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恶性实体瘤患儿生存质量评价量表。方法:采用标准的结构化的决策方法来制定中国儿童恶性实体瘤长期存活患儿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并经过条目筛选和预调查形成最终量表。结果:制定出包括躯体生理、心理情感、社会交往、角色功能四个领域,共86项条目的生存质量量表。筛选后删除43项,形成初始量表。经过预调查删除7项,最终形成35项条目的正式量表。结论:新量表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但需进一步完善其量表的计量心理学指标评价,了解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恶性实体瘤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实体瘤新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娇 涂晓璇 +1 位作者 刘璐璐 方维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患者自身T细胞经过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修饰后,不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因而可实现对肿瘤靶标高效应答。目前CAR-T细胞治疗已在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在实体瘤中的疗效却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包括实体... 患者自身T细胞经过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修饰后,不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因而可实现对肿瘤靶标高效应答。目前CAR-T细胞治疗已在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在实体瘤中的疗效却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包括实体瘤缺乏特异性强的抗原靶标、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T细胞归巢能力不确定以及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临床试验中,研究较多的实体瘤CAR-T细胞治疗靶点有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紧密连接蛋白18亚型2(CLDN18.2)、间皮素、B7同源性3(B7H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体(EGFRv)Ⅲ等。CAR-T细胞与溶瘤病毒、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抗等联合治疗可增加其疗效。本文总结了针对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优化策略,如通过基因编辑增强其活性;添加相应元件的调控使CAR-T细胞的激活更加安全可控;增强CAR-T细胞的持久性等。通过综述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恶性实体瘤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综述
下载PDF
环状RNA在儿童常见恶性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尉嘉斌 鹿洪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12-1015,1031,共5页
儿童恶性肿瘤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意外死亡。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分子,与传统的线性RNA不同,circRNA分子呈闭合环状结构,不易被RNA内切酶降解,表达更稳定。近年研究表明,circRNA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发生... 儿童恶性肿瘤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意外死亡。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分子,与传统的线性RNA不同,circRNA分子呈闭合环状结构,不易被RNA内切酶降解,表达更稳定。近年研究表明,circRNA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发生、转移及侵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预示着circRNA可能成为治疗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一个新突破口。本文就目前circRNA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 实体肿瘤 恶性肿瘤 表达差异 儿童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瘤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实体肿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瞿华 黄挺 +2 位作者 张建刚 钟琦 石徐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7年5月间3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根据CT图像及TPS治疗计划系统计算靶病灶植入粒子数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分次植入125I粒子.治疗后...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7年5月间3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根据CT图像及TPS治疗计划系统计算靶病灶植入粒子数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分次植入125I粒子.治疗后定期复查CT,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肿瘤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7例,无变化(NC)4例,进展(PD)1例,1、3、6、12个月随访,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7.1%、80.6%、80.6%、83.9%.其中的24例肺癌患者, CR 5例,PR 16例,总有效率87.5%.31例患者中,并发症主要包括术中气胸6例、咳血4例.少量胸腔积液3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实体肿瘤安全,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及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肿瘤 125I粒子 经皮穿刺
下载PDF
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在儿童恶性实体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莎义 吕志宝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S02期214-223,共10页
目的:深入了解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在儿童恶性实体瘤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对获批用于儿童恶性实体瘤的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儿科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分别有近10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用于儿童恶性实体瘤临床,... 目的:深入了解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在儿童恶性实体瘤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对获批用于儿童恶性实体瘤的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儿科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分别有近10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用于儿童恶性实体瘤临床,主要治疗复发难治或/和手术难以切除的病例。Ⅰ期临床均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某些肿瘤完全或部分客观反应,如伴ALK异常的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和间变大淋巴瘤对克唑替尼,TRK融合肿瘤对拉罗替尼,都有可观反应。在免疫治疗药物中疗效显著的是GD2单克隆抗体,提高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20%左右。结论:小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儿童复发难治恶性实体瘤的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这类患儿的生存率,也是探索新疗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恶性实体肿瘤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恶性实体瘤继发白血病临床分析
19
作者 殷楚云 王颖超 +2 位作者 杜伟闯 王叨 刘玉峰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03-409,共7页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继发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75例15岁以下恶性实体瘤患儿中,随访至2022年8月1日,确诊为继发性白血病的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继发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75例15岁以下恶性实体瘤患儿中,随访至2022年8月1日,确诊为继发性白血病的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共收治恶性实体瘤患儿2275例,男1369例,女906例;有6例患儿治疗后继发白血病,发生率0.26%,其中男4例,女2例;实体瘤发病年龄5.5(2.8,9.7)岁,继发白血病时年龄(9.1±3.9)岁,二者间隔时间(26.2±17.3)个月。(2)原发恶性实体瘤类型:按继发白血病时间依次为臀部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颅内髓母细胞瘤2例、颅内和盆腔恶性生殖细胞瘤各1例、胰母细胞瘤1例。1例患儿行神经内镜下脑室病损活检术,余5例均手术切除肿瘤;3例颅内肿瘤术后行局部瘤床+全脑全脊髓放疗;6例患儿均接受化疗,化疗药物主要有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铂类、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博来霉素、替莫唑胺等。3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3)继发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53例、M1和M2各1例、急性B细胞白血病(acute B-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1例。3例检测到融合基因阳性、基因突变及染色体核型异常。6例均拒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1例B-ALL接受羟基脲及地塞米松治疗后放弃治疗,5例AML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AML-2006方案化疗。2例早期死亡,4例在化疗1~2个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其中2例因化疗过程中合并肺部感染、深部真菌病、骨髓炎等,3个疗程后未再继续治疗,后复发死亡;随访截止时,存活并继续治疗2例,其中1例复发。确诊继发性白血病后,6例患儿1年总生存率为(33±26)%。结论儿童恶性实体瘤继发白血病极少见,多为年长儿,发病与化疗或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恶性实体瘤 继发白血病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靶标检测的58例难治或复发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世浩 袁晓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分子靶标检测的个体化治疗在提高难治或复发恶性实体肿瘤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治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 目的探讨基于分子靶标检测的个体化治疗在提高难治或复发恶性实体肿瘤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治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二代测序的方法,检测并分析常用抗肿瘤药物的分子靶标。比较个体化治疗组与舒缓治疗组患儿的肿瘤缓解率及生存率。结果172例患儿接受分子靶标检测,其中13例标本采集于首次化疗前,159例标本采集于新辅助化疗后。结果显示,除甲氨蝶呤外的常用化疗药物均存在天然耐药,蒽环类药物在化疗后耐药率从41.9%上升至78.3%(P<0.05)。29例初发且难治患儿中,个体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6.0±4.6)个月]及预期2年生存率[(39.2±22.6)%]均大于舒缓治疗组的[(1.5±1.4)个月,0](均P<0.05)。29例复发患儿中,个体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6.0±2.3)个月]大于舒缓治疗组的[(1.0±0.5)个月](P<0.05),但预期2年生存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结论可尝试扩展甲氨蝶呤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基于分子靶标检测的个体化治疗可提高难治性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总体生存率,而复发患儿的再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标 个体化治疗 恶性实体肿瘤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