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鹏鹏 王丽娜 +5 位作者 李明 张豪 赵龙 张锦 王盼盼 席亚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9-676,共8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725例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725例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治疗阶段、粒细胞缺乏程度、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感染天数、接受放化疗、疾病缓解情况及病原学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4.0%,其次是肺和血流,分别占16.2%和13.8%;医院感染的原发病中急性白血病占首位,感染率为82.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感染率最高(73.3%),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8.0%)和多发性骨髓瘤(66.7%);急性白血病在初始诱导期及复发难治期感染率较高,分别为79.3%和84.5%。临床共分离出1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8.48%,革兰阳性菌23株占12.50%,真菌35株占19.0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原发病、粒细胞缺乏程度及持续时间、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疾病状态均与医院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化疗及疾病未缓解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医院感染率仍较高,尤其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或未获得完全缓解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的患者,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症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万级层流病房对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郑宇 李啸扬 李军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万级层流病房对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0月—2014年6月某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万级层流病房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普通病房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万级层流病房对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0月—2014年6月某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万级层流病房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普通病房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诱导化疗,接受相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病房空气洁净度。结果共收治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79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40例。层流病房房间、走廊空气洁净度(分别为3.57×106/m3、24.46×106/m3)与普通病房(分别为149.36×106/m3、15 854.38×106/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80、108.70,均P<0.001)。医院感染发病率试验组为23.08%(9/39),对照组为45.00%(1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9,P=0.040)。医院感染部位试验组主要为胃肠道(5例),对照组主要为下呼吸道(8例)。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费用,试验组分别为(6.20±2.10)d、(9.35±2.12)d、(27 113.79±1 559.03)元;对照组分别为(10.20±2.90)d,(14.15±3.14)d、(58 566.29±2 217.54)元;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1、1 377.45,均P<0.05)。结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层流病房,可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病房 恶性血液病 医院感染 医疗费用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玉婷 金颖 郭搏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消除时间、院内感染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院内感染主要发生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肛周;观察组患者感染消退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及院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感染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恶性血液病 院内感染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夏云金 刘莉荣 +1 位作者 万楚成 郭仁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合并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和二重感染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1月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的46例医院ESBLs阳性细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合并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和二重感染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1月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的46例医院ESBLs阳性细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并发院内ESBLs阳性细菌感染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发生肺部感染最多,占67.4%,其次是败血症,占30.4%;主要危险因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化疗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粒细胞缺乏;合并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发生率为41.3%,二重感染发生率为13.0%;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100.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35.7%。结论恶性血液病并发院内ESBLs阳性细菌感染患者预后差;选择合适的化疗强度、及时监测粒细胞水平、控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加强支持治疗是预防恶性血液病并发ESBLs阳性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医院感染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亮 司玉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45-2348,共4页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某中心发生粒缺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粒缺伴发热512例次;粒缺持续时间、严重粒缺、体能状况差、90 d内有抗生素暴露史及中心静脉置管...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某中心发生粒缺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粒缺伴发热512例次;粒缺持续时间、严重粒缺、体能状况差、90 d内有抗生素暴露史及中心静脉置管是粒缺伴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感染部位328例(64.06%),不明原因发热(FUO)184例(35.94%)。微生物中革兰阴性菌占64.35%,革兰阳性菌(23.61%)和真菌(12.04%),共检出57株耐药菌。肺部感染病死率高于FUO(P<0.005),肺部感染与血流感染(P>0.25)、血流感染与FUO(P>0.1)间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种因素与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缺伴发热密切相关,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并是主要致死原因。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且耐药率高。了解这类患者流行病学动态,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中性粒细胞缺乏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艾灸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邱翠琼 陈燕华 杨柳青 《现代护理》 2008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艾灸组在化疗前0.5 h静脉推注欧贝针,并于化疗当天开始艾灸神阙穴、内关(双)和足三里(双),持续3疗程共1...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艾灸组在化疗前0.5 h静脉推注欧贝针,并于化疗当天开始艾灸神阙穴、内关(双)和足三里(双),持续3疗程共18 d;对照组在化疗前0.5 h静脉推注欧贝针,未接受艾灸疗法。结果艾灸组控制迟发性呕吐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疗效好,尤其对迟发性呕吐的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恶性血液病 胃肠道反应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早期细菌感染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小娟 施金俏 匡跃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在早期诊断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治疗的10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又分...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在早期诊断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治疗的10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又分为革兰阳性感染组和革兰阴性感染组,选取同期住院恶性血液病非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和SAA水平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革兰阴性感染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7 d后PCT和SA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二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低于SAA,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SAA,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SAA检测有助于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且PCT优于S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恶性血液病 早期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老年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星儿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分析本院老年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评价降钙素原(PCT)在判断感染细菌类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的39例老年恶性血液病化疗... 目的 分析本院老年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评价降钙素原(PCT)在判断感染细菌类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的39例老年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化疗期间合并BSI的发病因素、感染部位、病原学及不同PCT水平的细菌类别等.结果 39例BSI患者均为粒细胞缺乏期,复发难治再次诱导缓解化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初次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治疗〔51.3%(20/39)比28.2%(11/39)、20.5%(8/39)〕.BSI得以控制29例,死亡10例.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37例次)、消化道(25例次)、肛周(10例次);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9株,革兰阳性(G+)菌占43.6%(17/39),革兰阴性(G-)菌占53.8%(21/39),真菌占2.6%(1/39).PCT高水平G-菌检出率高,检出菌如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的PCT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12.82(9.91~15.73)、10.19(7.17~12.21)、10.01(7.85~12.28)、9.68(7.95~11.41)、8.12(7.12~9.12) μg/L;PCT低水平G+球菌检出率高,检出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PCT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6.87(4.12~9.62)、2.78(2.17~3.39)、1.31(0.42~2.20)、1.05(0.39~1.71) μg/L.PCT对G-菌BSI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高于G+菌(90.1%比78.3%).结论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合并BSI与粒细胞计数密切相关;PCT水平对不同细菌感染有提示作用,高水平PCT提示G-菌感染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老年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晓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2期7-9,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5例(AML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1例(ALL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28例(CML组)、慢性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5例(AML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1例(ALL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28例(CML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18例(CLL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6例(MDS组);同时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SF水平。结果 AML组、ALL组、CML组、CLL组、MDS组治疗前及治疗完全缓解后SF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持续1年后S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ALL组、CML组、CLL组、MDS组治疗完全缓解及持续缓解1年后S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铁代谢紊乱,血清铁蛋白检测可作为白血病和MDS患者初治期、缓解期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恶性血液病 诊断 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瑾 张自豪 +3 位作者 刘筱婷 刘成龙 朱思怡 文照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4-279,共6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血液科自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67例恶性血液病行化学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血液科自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67例恶性血液病行化学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患者的口腔黏膜感染创面的分泌物,采用VITEK2 COMPE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及药敏卡片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67例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株352株,其中G+菌220株、G-菌118株、真菌14株,占比分别为62.50%、33.52%和3.98%。G+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G-菌主要为克雷伯氏菌属和变形杆菌属。主要G+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对青霉素、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主要G-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青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呋辛、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对比口腔黏膜炎中伴口腔溃疡(重症)与不伴口腔溃疡(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在口腔卫生情况差、伴有糖尿病、每晚睡眠时长<8 h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菌是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主要的病原菌,对糖肽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高。口腔卫生情况差、伴有糖尿病、每晚睡眠时长<8 h为发生口腔黏膜炎伴口腔溃疡(重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谷月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潜在可疑危险因素与恶性血...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潜在可疑危险因素与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筛选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8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34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9.53%。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在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中粒细胞缺乏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住院季节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疾病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丽 王硕 +4 位作者 刘焱超 栗冲 谷翠红 王丽红 张志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91-96,共6页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耐药情况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合并血流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菌种分布、耐药情况等临床资料,以30 d病死率为主要终点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6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血...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耐药情况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合并血流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菌种分布、耐药情况等临床资料,以30 d病死率为主要终点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6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62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112株(69.1%)、革兰阳性菌42株(25.9%)、真菌8株(4.9%)。在革兰阴性菌中排名前4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共发现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8例次,其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最高。总30 d病死率为2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疾病状态、粒缺持续时间、Pitt菌血症评分。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较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应根据本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多发性骨髓瘤 病原学 血流感染 耐药性 预后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rh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及白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谷月丽 肖喜春 杨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8-40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rh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和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04年1月-2007年1月期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rh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和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04年1月-2007年1月期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方案。将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A(rhG-CSF 200μg/m^2)、B(rhG-CSF 300μg/m^2)和C(rhG-CSF 400μg/m^2)3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前后白细胞最低值(WBC_(min))及其持续时间,最高值(WBC_(max))及其出现时间;比较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rhG-CSF的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外周血WBC_(min)为(1.30±0.11)×10~9/L,持续时间(3.2±0.7)d,WBC_(max)为(5.14±0.41)×10~9/L,出现时间(26.1±1.8)d;A组分别为(3.14±0.23)×10~9/L,(2.7±1.0)d,(10.08±0.69)×10~9/L及(14.9±1.8)d;B组分别为(3.11±0.32)×10~9/L,(0.9±0.5)d,(10.17±0.75)×10~9L及(10.7±1.5)d;C组分别为(3.15±0.30)×10~9/L,(0.5±0.3)d,(11.95±0.86)×10~9/L及(10.6±1.5)d。与对照组相比,A、B、C组WBC_(min)持续时间缩短,WBC数最小值及最大值均明显升高,WBC最大值出现提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染率33.33%,显著高于C组的3.33%(P<0.05);A、B、C组间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rhGCS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剂量的rhG-CSF相比,中、高剂量的rhG-CSF能够明显缩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恶性血液病 白细胞减少
下载PDF
柴苓汤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蓓云 李小荣 黄煌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7期27-28,共2页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合方,具有和解表里、健脾疏肝、理气行水的功效,可改善肝肾功能、双向调节水负荷状态、调整免疫状态、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病证的治疗中,尤以水液代埘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多...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合方,具有和解表里、健脾疏肝、理气行水的功效,可改善肝肾功能、双向调节水负荷状态、调整免疫状态、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病证的治疗中,尤以水液代埘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多。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常用此方治疗恶性血液病,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有幸随黄煌教授侍诊,现整理验案4则,并试总结其运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柴苓汤 名医经验 黄煌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血液病辅助化疗的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志红 曹永彬 +5 位作者 吴晓雄 马健 徐丽昕 刘蓓 刘周阳 闫蓓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11期854-856,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恶性血液病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60例(实验组)与单纯化疗组60例对照。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化疗后白细胞、血红...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恶性血液病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60例(实验组)与单纯化疗组60例对照。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化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实验组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感染发生的时间较对照组时间短,实验组感染后最高体温较对照组低,实验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时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见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恶性血液病 化疗
下载PDF
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燕华 王惠珍 翟惠敏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5年第11期2259-2261,共3页
综述了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害,介绍了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概况,展示了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全环境保护 血液病 恶性 医院感染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益髓补肾方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苏霞 杨倩 +3 位作者 杜姚 郭子敬 霍东杰 解朋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57-2660,共4页
目的:观察益髓补肾方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益髓补肾方组及对照组,各50例,益髓补肾方组在围化疗期给予益髓补肾方+化疗治疗,对照组在围化疗期给予单纯... 目的:观察益髓补肾方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益髓补肾方组及对照组,各50例,益髓补肾方组在围化疗期给予益髓补肾方+化疗治疗,对照组在围化疗期给予单纯化疗,在一疗程的化疗结束后以问卷形式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共计4个疗程。结果:益髓补肾方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44.00%/30.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00%/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髓补肾方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量表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六个单项测量项目除经济困难外,益髓补肾方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髓补肾方联合化疗治疗HM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补肾方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自噬与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楠 曲艺 李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9-1132,共4页
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是真核细胞受饥饿、低氧和药物处理等代谢压力下,通过自身降解,获得能量的一种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其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自噬与恶性血液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模糊及矛盾的问题。适... 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是真核细胞受饥饿、低氧和药物处理等代谢压力下,通过自身降解,获得能量的一种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其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自噬与恶性血液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模糊及矛盾的问题。适宜的治疗方法,应当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同时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因此在探讨自噬在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如何选择靶向的自噬相关治疗策略亦尤为重要。本文对自噬的发生发展、自噬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以及自噬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恶性血液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侠 闫昱江 +1 位作者 王红 张红鸽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10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1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化疗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化...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1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化疗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化疗治疗后未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1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引起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脏病史、粒细胞缺乏、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血红蛋白水平及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和化疗总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指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化疗后平均液体平衡量及是否伴有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是引起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化疗后平均液体平衡量及是否伴有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为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药物疗法 急性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99例伴6号染色体异常的血液病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清文 陈万紫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6号染色体异常在血液病中的发生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9例伴6号染色体异常的血液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核型分析结果。结果99例患者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探讨6号染色体异常在血液病中的发生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9例伴6号染色体异常的血液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核型分析结果。结果99例患者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中ALL占比最大,将ALL患者患者分为+6/-6、6p异常和6q异常3组,3组ALL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6q异常的ALL患者年龄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6/-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6p/6q异常及年龄大于14岁是影响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ALL各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90.9%、20.0%、55.6%,6q和6p组1年总生存率均低于+6/-6组(P<0.05)。结论伴6号染色体异常常见于B细胞性疾病,ALL中伴6q/6p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探讨6号染色体异常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号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 恶性血液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