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忆“中国营造学社”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致平 刘进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6-70,共5页
作者以亲身经历介绍了中国第一个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并对该学社为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调查 古建筑
下载PDF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及其基本途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东川 林福永 孙凯 《管理学报》 2006年第2期127-131,142,共6页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是我国管理科学工作者的一项历史使命,是一项系统工程。创建的基本途径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
关键词 现代管理科学 中国学派 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近为今用 综合集成 系统工程
下载PDF
古为今用 怀真抱素——评析王铁汉的中国画艺术
3
作者 刘琦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150,共3页
传统的书画艺术注重艺术家画里画外的综合修养,武汉纺织大学设计创新与纤维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王铁汉便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画家。他以“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为自己创作的座右铭。本文首先以“论艺兼论其为人”的传统品评方式概括王铁汉绘... 传统的书画艺术注重艺术家画里画外的综合修养,武汉纺织大学设计创新与纤维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王铁汉便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画家。他以“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为自己创作的座右铭。本文首先以“论艺兼论其为人”的传统品评方式概括王铁汉绘画的整体特点。随后从具体的用笔、布局、虚实、动静等创作手法层层切入,以作品分析及作者自述相结合的方式,还原一个真切的艺术家形象,以此走进王铁汉的绘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铁汉 古为今用 中国画 南北画风
原文传递
中华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
作者 赵洪霞 郎华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3期51-55,共5页
中华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纽带,是中华儿女的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提升个人修养、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助推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孝文化的必由之路。... 中华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纽带,是中华儿女的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提升个人修养、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助推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孝文化的必由之路。在系统梳理孝文化演变历程、发展脉络基础上,理解孝文化的时代局限性,推导出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实现孝文化“两创”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依托数字化手段,更新孝文化观念,强化孝文化教育,发展孝文化产业,推动孝文化传播,使孝文化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人民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高校网络公德教育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夷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4-86,共3页
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害对伦理、道德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网络普及率极高的高校出现了一系列互联网公德的缺失问题。因此,应当从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入手,加强高校互联网公德教育,有效地解决校园网络公害... 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害对伦理、道德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网络普及率极高的高校出现了一系列互联网公德的缺失问题。因此,应当从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入手,加强高校互联网公德教育,有效地解决校园网络公害,以"古为今用"的方式吸收中国传统美德精华,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中的精华部分对高校网络文明塑造产生影响,塑造出新一代具有网络文明的大学生,从而走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高校网络公德教育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互联网 公德教育 古为今用
下载PDF
《管子》的治国理论值得重视 被引量:2
6
作者 虞祖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8,共4页
《管子》一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 ,对于现代管理者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不仅《管子》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管理学著作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都有同样的作用。本文对《管子》一书的宇宙观、世界观、国家观、道的理... 《管子》一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 ,对于现代管理者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不仅《管子》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管理学著作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都有同样的作用。本文对《管子》一书的宇宙观、世界观、国家观、道的理念和管理理论模型作了系统、深入的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治人以德 《管子》 治国理论 宇宙观 世界观 国家观
下载PDF
认真剖析古机械 努力学习古人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被引量:2
7
作者 邹慧君 梁庆华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中华古机械面大量广,不少古机械具有很高的水平,同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复原古机械可以古为今用,通过复原古机械可以学习古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可以学习古人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复原古机械可以发扬光大中华自主创... 中华古机械面大量广,不少古机械具有很高的水平,同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复原古机械可以古为今用,通过复原古机械可以学习古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可以学习古人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复原古机械可以发扬光大中华自主创新思想体系,弘扬求新精神、务实精神和寻优精神。复原古机械可以学习中华古代科学家的爱国主义崇高思想,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重新站立到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古机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 创新方法 古为今用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古今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然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8,共7页
古代中国的民族交融和自强不息,现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关键都在于文化认同,即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多元一体,上下贯通"是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整体框架,其中"古为今用"处于... 古代中国的民族交融和自强不息,现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关键都在于文化认同,即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多元一体,上下贯通"是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整体框架,其中"古为今用"处于首要地位。虽然古今时代不同,文化资源的内容不同,价值目标具有差异,但是基本理念、结构、形式和方法存在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古今共有精神家园的系列对比,我们认为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的基本路径是一体化、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精神家园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多元一体 上下贯通
下载PDF
关于《孙子兵法》应用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学文 《滨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44-146,共3页
当前《孙子兵法》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如何应用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理清的问题。应用好《孙子兵法》,应坚持和把握几个要点,要全面系统、要把孙子思想放在传统文化大背景下考察、要学习孙子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要把应用上升到战... 当前《孙子兵法》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如何应用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理清的问题。应用好《孙子兵法》,应坚持和把握几个要点,要全面系统、要把孙子思想放在传统文化大背景下考察、要学习孙子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要把应用上升到战略层次、要取精华去糟粕等,并通过“准”、“新”、“实”、“俗”等四条途径去深化对《孙子兵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孙子思想 古为今用
下载PDF
冯纪忠的与古为新和当代中国建筑——品读《冯纪忠研究系列丛书》之四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孟潮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2期8-10,共3页
作者认为冯纪忠先生提出与古为新理念及其与古为新的规划设计与建筑实践,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贡献。文章从建筑文化领域的几个首创、与古为新理念、与古为新实例以及如何实现与古为新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与古为新 公民建筑 温故知新 复古开新 古为今用 古典学
下载PDF
吴文化道德精华的理论凝炼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其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3-87,共5页
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崇高的道德力量是正能量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三千多年来,吴文化积淀、形成了大量以"至德"精神为核心元素的道德精华,这些宝贵的道德精华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正能量的重要源泉... 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崇高的道德力量是正能量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三千多年来,吴文化积淀、形成了大量以"至德"精神为核心元素的道德精华,这些宝贵的道德精华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正能量的重要源泉。我们应该像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在有鉴别地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努力继承弘扬吴文化道德精华,古为今用,自觉践行,从中源源不竭地汲取"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促进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全面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道德精华 习近平 继承 古为今用 深化改革 正能量
下载PDF
略论正确对待中国古代和谐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世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各个方面。如何正确对待我国古代和谐思想,是我们倡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们要认真钻研,深入分析;去粕取精,古为今用;客观探索,排除偏见;...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各个方面。如何正确对待我国古代和谐思想,是我们倡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们要认真钻研,深入分析;去粕取精,古为今用;客观探索,排除偏见;全面思考,综合创新;着眼当前,促进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思想 传统文化 古为今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现代性阐释
13
作者 王文华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进行中国文艺理论的现代性建构 ,必然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这一号召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及文化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体现出了开明和远见 ,促进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 ,简单的移植... 进行中国文艺理论的现代性建构 ,必然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这一号召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及文化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体现出了开明和远见 ,促进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 ,简单的移植和片面的曲解使这一理论的阐释效力逐渐降低。本文希图从历史语境和思维模式转换的角度切入 ,重新审视和阐释这一范式的深邃内涵 ,提出应以当代文艺实践为立足点 ,实现在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历史语境 思维模式 当代文艺实践 多元对话
下载PDF
缪斯在呼唤——当代新诗审美向度的重构刍议
14
作者 陈婉娴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9-34,共6页
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越来越呈现衰落之势。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古为今用,从我国古典诗歌的沃土中吸取艺术养分;必须对接"五四"新诗精神,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必须洋为中用,辩证地吸取西方现代主义诗艺,使之与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诗... 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越来越呈现衰落之势。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古为今用,从我国古典诗歌的沃土中吸取艺术养分;必须对接"五四"新诗精神,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必须洋为中用,辩证地吸取西方现代主义诗艺,使之与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诗艺相互交融,创造出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诗歌精神和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审美向度 古为今用 新诗精神 洋为中用
下载PDF
吴晗的史学致用观
15
作者 谢文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32-134,共3页
新中国史学研究者中,吴晗是最重视史学社会功能的一位。他不仅主张"厚今薄古,古为今用",而且抱着"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的强烈责任感,致力于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总结出一套关于普及文史知识的理论和方法,为提高... 新中国史学研究者中,吴晗是最重视史学社会功能的一位。他不仅主张"厚今薄古,古为今用",而且抱着"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的强烈责任感,致力于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总结出一套关于普及文史知识的理论和方法,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晗 古为今用 普及历史知识
下载PDF
古代官德考课对当代领导干部考核的启示
16
作者 王晓哲 盛秦陵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年第5期57-59,共3页
介绍了古代考课官吏的"德"标准,归纳了5种具体考核方法,分析了古代官德考核对当代领导干部考核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考课 官德考核 古为今用 领导干部
下载PDF
对民间面具舞的价值观决择:淡漠或创用
17
作者 李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453-455,共3页
中国民间舞已经走过了几千年,从民俗民间舞发展到现在的舞台民间舞,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面具舞蹈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今中国民间舞的面具舞逐渐在艺术舞台上被人淡忘而民间舞编舞者在创作时总想创新借鉴现代舞的元素,但不愿“古为今... 中国民间舞已经走过了几千年,从民俗民间舞发展到现在的舞台民间舞,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面具舞蹈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今中国民间舞的面具舞逐渐在艺术舞台上被人淡忘而民间舞编舞者在创作时总想创新借鉴现代舞的元素,但不愿“古为今用”。“面具舞”的借鉴势必拓宽现代民间舞编创的题材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具舞 古为今用 民间舞创作
下载PDF
理想·情操·诗歌——理想教育形式的探讨
18
作者 张鄂增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5年第4期84-86,共3页
本文论述诗歌可作为理想教育的形式之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并指出在教育过程中的注意点。
关键词 理想 情操 诗歌 古为今用 精选精讲 畅晓易懂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符号的设计今用
19
作者 叶瑜 《科教文汇》 2011年第4期123-123,132,共2页
中国传统符号的内容很多,怎么在现在的设计中做到古为今用,需要对中国传统符号的精髓彻底消化和贯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符号 古为今用 民族性 中国特色
下载PDF
中国古典名著精髓与现代意识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
作者 楚冬玲 马新莉 《林区教学》 2015年第12期28-29,共2页
理工科院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中国古典名著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知识的解读能力,把名著文本解读与现代意识和职场... 理工科院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中国古典名著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知识的解读能力,把名著文本解读与现代意识和职场素养相结合,是理工科院校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营造浓厚人文环境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名著精髓 现代意识 古为今用 职场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