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8
1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3 位作者 路文涛 韩清芳 杨宝平 侯贤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7-783,共7页
在宁南半干旱区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分、春玉米生长性状、关键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3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小麦秸秆按3000 kg/hm2(L)、6000 kg/hm2(M)、,9000 kg/hm2(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 在宁南半干旱区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分、春玉米生长性状、关键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3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小麦秸秆按3000 kg/hm2(L)、6000 kg/hm2(M)、,9000 kg/hm2(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 kg/hm2(L)、9000 kg/hm2(M)、13500 kg/hm2(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秸秆被粉碎机打碎成5cm左右的小段,人工均匀翻埋至25cm左右深度的土层。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量(高、中、低)下,播前各处理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较CK(对照)有显著提高,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量是30.17—32.83 mm,不同还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玉米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加,和对照比较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还田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12:00—15:00持续出现高值,高、中、低3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显著高出对照6.52、3.74、3.20μmol.m-.2s-1(P<0.05),蒸腾速率分别高于对照2.08、1.63、0.72μmol.m-.2s-1。随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高、中、低3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8.3%、36.7%和5.4%,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较CK分别提高38.5%、31%和0.9%。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和蓄水能力,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使作物增产。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不同,土壤水分亏缺对干旱地区作物光合作用来说将是最大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光合效率 玉米生产力 土壤水分 宁南旱区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戴明宏 陶洪斌 +2 位作者 廖树华 王利纳 王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6,共7页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为13.53~22.56t/hm2;各地区玉米产量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播期范围内均呈随播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对这一趋势和各气象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在华北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平均日辐射量,而华北中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的温度。华北平原自北向南,优化播期呈逐渐推迟的趋势:北部怀来地区5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北京、乐亭和天津地区以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产量最高;中南部以6月中上旬播种(夏播)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maize 春玉米 华北平原 产量潜力 播期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7
3
作者 钟新科 刘洛 +1 位作者 徐新良 游松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94-101,I0002,I0003,共10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值得关注。在1981年-2010年日气象数据、玉米生育期数据和土壤数据基础上,该文采用GIS技术和AEZ模型结合的方法,模拟了30a平均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和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研...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值得关注。在1981年-2010年日气象数据、玉米生育期数据和土壤数据基础上,该文采用GIS技术和AEZ模型结合的方法,模拟了30a平均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和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研究得出:近30a中国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为每5a变化-887~1689kg/hm2,空间差异明显,东北地区西部、黄淮海平原北部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呈降低趋势,黄淮海地区南部和南方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中国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为每5a变化-589~1768kg/hm2,除黄淮海平原北部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地区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中国春玉米、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地区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在近30a显著增加,气候干旱化是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可为中国玉米生产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旱 粮食 玉米 气候生产潜力 空间特征 变化趋势 中国
下载PDF
气候变暖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陈长青 类成霞 +1 位作者 王春春 张卫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2-1279,共8页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依据中国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多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971-2007年春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趋势,包括春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太阳辐射总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利用GIS技术分析了...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依据中国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多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971-2007年春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趋势,包括春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太阳辐射总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利用GIS技术分析了东北地区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及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值,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有波动下降趋势。在气温不断升高的情形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有所增加,但由于各地区间降水的差异,东北地区春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各地区变化差异较大,21世纪以来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南部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减少,而中部地区增加。为此,就如何利用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潜力的特点,以及提高春玉米的实际产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气候变化:生产潜力 东北地区
下载PDF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and th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a farmland ecosystem in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25
5
作者 LI Jun, YU Qiang, SUN Xiaomin, TONG Xiaojuan, REN Chuanyou, WANG Jing, LIU Enmin, ZHU Zhilin & YU Guiru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S2期226-240,共15页
CO2 flux was measured continuously in a wheat and maize rotation system of North China Plain using 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2 exchange and its response to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 CO2 flux was measured continuously in a wheat and maize rotation system of North China Plain using 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2 exchange and its response to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ghttime 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 varied exponentially with soil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ies of the ecosystem (Q10) were 2.94 and 2.49 in years 2002-2003 and 2003-2004, respectively. The response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 to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in the crop field can be expressed by a rectangular hyperbolic function. Average Amax andαfor maize were more than those for wheat. The values ofαincreased positively with leaf area index (LAI) of wheat. Diurnal variations of NEE were significant from March to May and from July to September, but not remarkable in other months. NEE, GPP and ecosystem respiration (Rec) showed significantly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crop field. The highest mean daily CO2 uptake rate was -10.20 and -12.50 gC·m-2·d-1 in 2003 and 2004, for the maize field, respectively, and -8.19 and -9.50 gC·m-2·d-1 in 2003 and 2004 for the wheat field, respectively. The maximal CO2 uptake appeared in April or May for wheat and mid-August for maize. During the main growing seasons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NEE was controlled by GPP which was chiefly influenced by PAR and LAI. Rec reached its annual maximum in July when Rec and GPP contributed to NEE equally. NEE was dominated by Rec in other months and temperature became a key factor controlling NEE. Total NEE for the wheat field was -77.6 and -152.2 gC·m-2·a-1 in years 2002-2003 and 2003-2004, respectively, and -120.1 and -165.6 gC·m-2·a-1 in 2003 and 2004 for the maize field, respectively. The cropland of North China Plain was a carbon sink, with annual -197.6 and -317.9 gC·m-2·a-1 in years 2002-2003 and 2003-2004, respectively. After considering the carbon in grains, the cropland became a carbon source, which was 340.5 and 107.5 gC·m-2·a-1 in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 ecosystem exchange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ecosystem respiration carbon budget eddy covariance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原文传递
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苏志峰 杨文平 +4 位作者 杜天庆 郝教敏 孙敏 高志强 杨珍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为探明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生产力、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深度(0~20 cm、60~80 cm、100~120 cm、140~160 cm和180~200 cm)施用生物... 为探明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生产力、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深度(0~20 cm、60~80 cm、100~120 cm、140~160 cm和180~200 cm)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地上部生产力及根重、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200 cm土层范围内,随施肥深度的加深,玉米地上部生产力、总根重等指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施肥深度在100~120 cm处的玉米总根重(52.3 g)及地上部生产力(361.0 g)最大。2)所有施肥深度的根重垂直分布均呈"T"型,以0~20 cm耕层根重最大,占总根重的50%左右,随根系下延,根重明显递减(P<0.05)。施肥深度100~120 cm可以获得最大总根重和0~40 cm耕层根重(27.19 g)。根系N、P和K养分积累适中,平均分别为6.60 g·kg^(-1)、2.38 g·kg^(-1)和8.16 g·kg^(-1)。3)施肥明显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施肥深度为60~80 cm,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介于0.108~0.354 mg(NH3-N)·g^(-1)(soil)·24h~(^(-1));施肥深度为140~160 cm时,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分别为12.9~19.6 mg(glucose)·g^(-1)(soil)·24h^(-1)和4.31~6.02 mg·kg^(-1);施肥深度180~200 cm,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介于5.55~7.14 g·kg^(-1);施肥深度小于100 cm或大于120 cm,0~20 cm土层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分别>0.497 mg(phenol)·g^(-1)(soil)·24h^(-1)和>25.4 mg·kg^(-1)。4)相关分析表明,在生土地上,不同施肥深度处理下,玉米根重、根系NPK营养、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际土壤NPK营养密切相关。5)根据FACTOR过程和CLUSTER聚类分析,优化得出改良黄土母质生土地玉米冠-根-土系统的适合施肥深度范围为60~160 cm。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施肥加快生土熟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深度 生土地 玉米 地上部生产力 根系分布 根际土壤肥力
下载PDF
华北平原作物水分生产力区域分异规律模拟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超 于强 +1 位作者 王恩利 夏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77-1485,共9页
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Water Poduetivity)是节水农业研究的最终目标,定量分析作物WP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明确该区作... 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Water Poduetivity)是节水农业研究的最终目标,定量分析作物WP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明确该区作物W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对指导该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利用华北平原3个代表性试验站各连续3-4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资料,校准验证澳大利亚开发的APSIM模型,然后利用校准后的APSIM模型和研究区域32个气象站1961年~2005年逐日气象数据,结合GIS技术,对华北平原不同供水情景下冬小麦、夏玉米WP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①当不考虑作物品种变化时,华北平原小麦、玉米WPET(产量与蒸散量比值)分布响应于该区平均气候状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②充分供水情景下全区小麦WPET为(1.38~1.69)kg/m^3,平均值为1.53kg/m^3,玉米WPET为(1.69~2.05)kg/m^3,平均值为1.83kg/m^3;非充分供水情景(仅满足作物水分需求一半)下两作物WPET分布与充分供水情景下相似;雨养情景下小麦WPET为(0.29~1.57)kg/m^3,平均值为0.77kg/m^3,玉米WPET为(0.86~2.13)kg/m^3,平均值为1.47kg/m^3;③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影响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区域小麦生长季VPD北高南低的趋势使得小麦WPET呈北低南高分布特征;而玉米生长季VPD西高东低,玉米WPET呈西低东高的趋势。改善灌溉管理可提高作物WP,减少由土壤蒸发损失的非生产性耗水对提高作物WP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小麦 玉米 水分生产力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1 位作者 潘学标 韦潇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6-1536,共11页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玉米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玉米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日平均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教、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缺水率)和玉米生产潜力(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在A2和B2两种气候情景F.2071-2100年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内≥10℃积温、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都呈增加趋势;两种气候情景下,日平均气温≥10℃积温的增量分别为460-64l℃·d和376~492℃·d,在盆地西部增量最大;日照时数的增量分别为15-225h和33~202h,雅安增加最多;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增量分别为76~144mln和73~123mm,雅安增加最多。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变幅分别为-87~56mm和-73~47mm,雅安减少最多。玉米缺水率分别增加2%~18%和5%-16%,雅安增幅最大,未来四川盆地玉米受干旱灾害的风险可能加大。在A2和B2情景下,2071--2100年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分别增加228-3277kg·hm之和485~2960kg·hm2,雅安和川北部分地区增量最大;光温生产潜力也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2923~5874kg·hm屯和2697~4909kg.hm2,雅安的增量最大;气候生产潜力同样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984~2975kg·hm-2和293~2090kg.hm,盆地西部增加较多。未来四川盆地气候资源变化对玉米的生产有利,产量存在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四川盆地 玉米 气候资源 生产潜力
下载PDF
洛阳旱地夏玉米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姜志伟 武雪萍 +6 位作者 华珞 蔡典雄 逄焕成 吴会军 姜涛 郑妍 李银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5-324,共10页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并对节水潜力开发现状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47 a夏玉米光温生...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并对节水潜力开发现状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47 a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为6900.00-15805.00 k.ghm^-2,均值为12039.96 k.ghm^-2,可作为补灌区平均最高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光温水生产潜力为1529.31-13742.00 k.ghm^-2,均值为8894.42 k.ghm^-2,仅占光温生产潜力82%左右,可作为雨养夏玉米平均最高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夏玉米生育期内平均降水量为356.22mm,年际间波动幅度较大,平均水分满足率为71.9%,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降雨年型夏玉米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变幅较大,波动范围为8.04-37.46 k.ghm^-2.mm^-1,47 a均值为26.424 k.ghm^-2.mm^-1。近8 a旱作夏玉米现实水分利用效率仅占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45.87%,平均光温水生产潜力开发度为47.55%。夏玉米节水潜力非常大,采用合理的节水农业措施,加强农田建设,改善地力状况,增强土壤储水蓄水稳定能力,高效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今后提高夏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模型 夏玉米 生产潜力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 开发度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河北省玉米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曹云者 刘宏 +1 位作者 王中义 宇振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6-832,共7页
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方法(PS123),结合GIS工具,应用21个气象站点的连续30年逐日气象资料,分区域对河北省玉米光温生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区站点的30年平均光温产量均高于10000kg·hm-2,大部分年份的光温产... 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方法(PS123),结合GIS工具,应用21个气象站点的连续30年逐日气象资料,分区域对河北省玉米光温生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区站点的30年平均光温产量均高于10000kg·hm-2,大部分年份的光温产量在13000kg·hm-2左右。不同的气候分区,光温产量潜力的限制因子不尽相同。冀北高原地区的产量限制因子主要是有效积温,山前平原和冀东平原区的产量限制因子主要是日照时数的不稳定性,太行山区和燕山丘陵区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对产量的波动均有较大影响。对30年来的生产潜力和统计产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实际产量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总体趋势,但近年来平均产量也仅为光温产量潜力的1/3左右,说明河北省的玉米生产尚有较大的潜力,特别是冀东平原区尚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可供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产潜力 模拟模型 PS123
下载PDF
成都市青贮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梁小玉 付茂忠 +2 位作者 王淮 陈天宝 易礼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82,共4页
针对目前四川青贮玉米Zeamays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青贮玉米品种较少的现状,对国内9份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研究。通过对各玉米品种生育期、产草量、株高、生长速度等生育指标调查,选择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且适应性强的再生... 针对目前四川青贮玉米Zeamays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青贮玉米品种较少的现状,对国内9份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研究。通过对各玉米品种生育期、产草量、株高、生长速度等生育指标调查,选择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且适应性强的再生性青饲玉米品种饲草1号,及干物质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增产潜力弱但有利于提高四川农区复种指数的早熟品种晋单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比 生产性能
下载PDF
北方旱农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居煇 李三爱 +1 位作者 严昌荣 李康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2-637,共6页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状况,利用CERES-Maize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北方旱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玉米的水分生产潜力大小排序依次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的玉米自...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状况,利用CERES-Maize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北方旱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玉米的水分生产潜力大小排序依次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的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大约为11000kg/hm 2,干旱区大约在5000kg/hm 2,但同时半湿润区潜力的年际间波动性也最显著,干旱区则相对较为稳定。我国北方旱区东部的玉米生产潜力高于西部,但南北方向潜力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旱农区 玉米 生产潜力
下载PDF
潞玉13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中青 李齐霞 +2 位作者 宋殿珍 孙万荣 霍成斌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根据2002~2003年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二)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比数、回归系数及高稳系数等多种方法对潞玉13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 根据2002~2003年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二)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比数、回归系数及高稳系数等多种方法对潞玉13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在山西春播玉米中晚熟区以及国内相应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潞玉13 玉米杂交种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下载PDF
甘肃省河东地区春玉米气候因子及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尹海霞 张勃 +2 位作者 张建香 孙力炜 何旭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04-1510,共7页
根据甘肃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及GIS技术研究了该区50年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 根据甘肃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及GIS技术研究了该区50年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东地区春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波动上升,平均增温0.36℃·10a-1,太阳辐射总量明显下降,降雨量波动下降;光合生产潜力下降,光温生产潜力上升,气候生产潜力略微增加;光合生产潜力从南到北逐渐增加,光温生产潜力中部低,北部、南部及东部高,气候生产潜力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该区太阳辐射的下降导致了光合生产潜力的下降,但温度的大幅升高,弥补了太阳辐射带来的负面效应;另外,由于该区降水呈下降趋势,且季节分配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研究结果揭示了甘肃省河东地区春玉米气候因子及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东地区 春玉米 气候因子 生产潜力
原文传递
玉米杂交种丹玉39(C8605-2×丹598)选育技术报告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刚 王孝杰 +9 位作者 景希强 宋儒 徐福春 刘波 王作英 孙义 佟圣辉 陈丽 陈忠 杨永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丹玉3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外引系C8605-2为母本,自育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39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多抗各种病害,抗倒伏,综合生产力水平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北方几省春玉米区大面... 丹玉3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外引系C8605-2为母本,自育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39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多抗各种病害,抗倒伏,综合生产力水平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北方几省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2001年12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丹玉39品种 选育 综合生产力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适宜地区
下载PDF
氮对冬玉米干物质生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石宝 李树云 +2 位作者 胡虹 尹树华 普琼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3-546,552,共5页
通过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冬玉米的干物质生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 :(1 )随着施氮量的提高 ,叶面积指数增大 ,叶片衰老延缓 ,花后保持有更大的叶面积持续期和光合势 ,有利于干物质的生产 ;(2 )施氮量的增加促进了花丝期前后植株各部分氮... 通过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冬玉米的干物质生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 :(1 )随着施氮量的提高 ,叶面积指数增大 ,叶片衰老延缓 ,花后保持有更大的叶面积持续期和光合势 ,有利于干物质的生产 ;(2 )施氮量的增加促进了花丝期前后植株各部分氮和干物质的累积 ,产量显著提高 ,但是营养体干物质和氮的转移率降低 ,尤其高氮条件下尚有大量干物质不能转移 ,库 /源比不协调 ,氮的生产力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玉米 干物质生产 生理特性 氮肥 氮生产力
下载PDF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的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苏玫 李潮海 +2 位作者 连艳鲜 刘奎 贾红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73,共6页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光合速率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多 ,向外转移减少。群体穗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 ,但单株穗粒数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r =0 87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旱作 玉米品种 光合性能 物质生产力 玉米
下载PDF
冬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和需求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石宝 李树云 +1 位作者 尹树华 普琼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在不同施氮量下 ,研究了冬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结果表明 :(1 )冬玉米地上各部分中氮的累积随着用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花丝期前的吸收量均多于后期 ,但高氮区的前期吸氮比大于低氮区 ;(2 )营养体氮的转移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但绝... 在不同施氮量下 ,研究了冬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结果表明 :(1 )冬玉米地上各部分中氮的累积随着用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花丝期前的吸收量均多于后期 ,但高氮区的前期吸氮比大于低氮区 ;(2 )营养体氮的转移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但绝对量依然是高氮处理大于低氮处理 ,其中雄穗的转移率最高 ,叶的转移量最大 ;(3 )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氮的生产力下降。根据试验结果 ,在肥力好的土地上种植冬玉米以 1 80~ 2 7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玉米 氮肥 吸收利用 氮吸收 氮利用
下载PDF
1981年至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钟新科 刘洛 +2 位作者 宋春桥 徐新良 游松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64-2169,共6页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析的不确定性,而全区尺度的模拟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标准差为3.05t/hm2,大兴安岭南部和东北平原西部为全区高值区。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其次是光照和热量。近3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部-吉林西部一带减少最快。气候潜力主要因降水量减少而下降,升温的作用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气候潜力 趋势变化 时间变异 区域特征 中国东北
原文传递
吉林省春玉米生产潜力估算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冬妮 郭春明 +2 位作者 晏晓英 王杰 李军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对1961~2008年吉林省18个县(市)模拟光温生产力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平均光温生产力为25 t/hm2,分布趋势是西北-东南部递减,中西部地区较高,大干25 t/hm2,东部地区较低为24.3 t/hm2,近50a来吉... 对1961~2008年吉林省18个县(市)模拟光温生产力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平均光温生产力为25 t/hm2,分布趋势是西北-东南部递减,中西部地区较高,大干25 t/hm2,东部地区较低为24.3 t/hm2,近50a来吉林省光温生产力呈上升趋势,光温生产力年际间及年代季间变化比较小;吉林省平均气侯生产力为14.7 t/hm2,分布趋势是西北一东南递增,东部地区最高为18.1 t/hm2,中部地区次之为14.6t/hm2,西部地区最低为8.3 t/hm2,近50 a来吉林省气候生产力呈下降趋势,气候生产力年际间及年代季间变化比较大.水分是制约吉林省中西部春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由气候生产力和光温生产力差异计算了水分增产力,水分增产力呈西北-东南部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光温生产力 气候生产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