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第三方责任打破医院双向垄断:改变“以药养医”体制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雷 薛白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50,共4页
"看病贵、看病难"是近年来最为百姓关注的事件之一,其中药费虚高的问题尤为突出。政府对药价的管制药价却越来越高,这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利用其在药品上的双向垄断地位——垄断买方和垄断卖方获得... "看病贵、看病难"是近年来最为百姓关注的事件之一,其中药费虚高的问题尤为突出。政府对药价的管制药价却越来越高,这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利用其在药品上的双向垄断地位——垄断买方和垄断卖方获得超额利润造成的。强化"第三方责任",可以改变医疗市场上的博弈形势,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控制药品价格。为此,需要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加强新药审批管理,由市场力量促进企业集中,改革医生收入分配体制,完善医疗服务信息披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责任 双向垄断 以药养医
原文传递
对取消药品加成的再思考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社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通过对现行公立医院试点"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深度分析,试图直面"以药补医、药品政府招标、药事服务费和基本药物制度"等挑战,为深化医改献计献策。方法:从系统学习和理解现行医改相关政策入手,紧密联系工作实... 目的:通过对现行公立医院试点"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深度分析,试图直面"以药补医、药品政府招标、药事服务费和基本药物制度"等挑战,为深化医改献计献策。方法:从系统学习和理解现行医改相关政策入手,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立足勾勒出"标本兼治"的良策。结果:取消药品加成是医改的"深水区"作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与相关政策措施改革配套实施。结论: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有待商榷,现行药品定价政策有待创新,现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有待完善,医院质量建设机制有待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以药补医 药品加成 药品定价 医疗服务价格
原文传递
“药品回扣”是中国医改难题的症结所在 被引量:16
3
作者 房信刚 吕军 石慧敏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7,共3页
通过对当前医改困境的分析,认为药品回扣导致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扭曲发展,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源,也是中国医改难题的症结所在。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破除以药养医,必须解决药品回扣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 通过对当前医改困境的分析,认为药品回扣导致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扭曲发展,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源,也是中国医改难题的症结所在。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破除以药养医,必须解决药品回扣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以药养医,进而才能理顺医疗卫生领域的体制机制,使中国医改走上正轨。而解决药品回扣的关键在于挤掉药价中虚高的水分,切断药品回扣的资金链,在此基础上全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正当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以药养医 药品加成 药品回扣
下载PDF
我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路径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悦 宗毛毛 +2 位作者 尤晓敏 赵瑞 柴倩雯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评估我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的成效,探讨其改革路径,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自2000年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的目标、进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美、英、日等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我国公立... 目的:评估我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的成效,探讨其改革路径,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自2000年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的目标、进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美、英、日等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我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路径的思路。结果与结论:我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在2009年实施新医改前,我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主要有药房托管和药管中心两种模式;2009年实施新医改后,主要包括药管中心、药房托管和医院药房社会化模式等。通过实施公立医院药房改革,尽管部分公立医院实现了形式上的医院和药房收支分离,就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药占比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患者的负担并未减轻;提高诊疗收费、增设药事服务费成为弥补药品零差率损失的主要补偿途径。可见,单纯通过药房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参与公立医院药房托管仍难以扭转"以药补医"的现状,某些地区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为此还受到了影响。结合美、英、日等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医院只提供住院诊疗不设门诊药房、医保机构进行严格的医疗费用支付审查、医院药房与药店分离等经验,建议我国应将医院药房改革视作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行渐进式改革、建立处方多重监督机制以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强化医院药学的各项功能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在分级转诊基础上逐步实现公立医院门诊药房的社会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药房 改革 以药补医 药房托管
下载PDF
浙江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敬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共5页
通过对浙江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践探索以及改革成效的介绍,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现实基础四个角度对浙江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路径分析,并结合尚存的问题,提出纵深推进改革的建议:三医联动,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下沉外引,优化卫... 通过对浙江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践探索以及改革成效的介绍,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现实基础四个角度对浙江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路径分析,并结合尚存的问题,提出纵深推进改革的建议:三医联动,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下沉外引,优化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改革 以药补医 分级诊疗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浙江
下载PDF
试论药价虚高的形成基础 被引量:9
6
作者 孔祥金 李贞玉 孔宇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为解决我国药价虚高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芦笋片事件"和"恩丹西酮事件"为引例,分析药品流通过程利益链上的各主体——药品制造商、各级代理/经商、医院、医师行为以及政府价格管理部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 目的:为解决我国药价虚高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芦笋片事件"和"恩丹西酮事件"为引例,分析药品流通过程利益链上的各主体——药品制造商、各级代理/经商、医院、医师行为以及政府价格管理部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构行为对药品价格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探索药价虚高的形成基础和本质。结果与结论:切断药品流通过程中不合理利益链条,是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关键,而不合理利益链条形成的基础,正是现行的"以药养医"体制。因此,应从"以药养医"体制开始改革,彻底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价格 成本 招标 利益 以药养医
原文传递
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政策的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谭华伟 阳光 +5 位作者 颜维华 刘宪 郑万会 张云 朱小玲 张培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政策的合理性,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8月1日前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市")政府办公厅及政府相关部门官方网站中有关县级公立医院...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政策的合理性,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8月1日前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市")政府办公厅及政府相关部门官方网站中有关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文件,对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取消进度、补偿模式、补偿基数、补偿范围、补偿途径及补偿率、财政补偿方式等6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有46.67%的省市完全取消了药品加成政策;绝大多数省市采取"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补偿模式;有54.55%的省市以2011年或取消药品加成前1年的药品加成收入财务数据作为补偿基数;有93.33%的省市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有86.67%的省市由政府财政补偿,有50.00%的省市由医院加强成本控制自身消化;完全取消药品加成省市的财政补偿率是未完全取消省市的1.72倍,未完全取消省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率是完全取消省市的1.22倍;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偿方式主要有按常住人口和按绩效考核结果补偿2种类型。结论:财政补偿率高低同药品加成政策取消进度呈高度正相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途径承担了补偿的主体责任;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施现状与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目标不相适应。建议建立分步分类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及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导向的差异化财政投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公立医院 以药补医 药品加成 补偿政策
原文传递
论“以药养医”的内部机理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6
8
作者 纪玉山 罗昌瀚 常忠诚 《卫生经济研究》 2006年第4期12-15,共4页
本文分析了“以药养医”的深层机理,认为医院内部的行政主导和分配制度从根本上造成了药价虚高,患者负担加重。要实现“以医养医”,除了政府要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外,在医院内部要实现医护人员主导,并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收费。在此基础上,本... 本文分析了“以药养医”的深层机理,认为医院内部的行政主导和分配制度从根本上造成了药价虚高,患者负担加重。要实现“以医养医”,除了政府要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外,在医院内部要实现医护人员主导,并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收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实现这种格局转变的演化路径,并由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养医 博弈 演化
下载PDF
我国医疗费用总体构成情况分析及医改建议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建平 刘茵 +1 位作者 杨云 苗春平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解读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以药养医"问题,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文件数据,分析我国医疗费用构成、医保费用构成、药品价格构成情况及医保基金的使用现状;同时对我... 目的:解读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以药养医"问题,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文件数据,分析我国医疗费用构成、医保费用构成、药品价格构成情况及医保基金的使用现状;同时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建议。结果:201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24 345.9亿元,其中药费占45.9%,检查费用占32.8%;医保费用中自费部分占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城镇人口为31.0%,农村人口为68.3%,呈现医疗待遇不公平现象;个人卫生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34.8%,药品价格中约59.6%的费用耗费在物流、公关层面;目前医保基金浪费和流失的比例不低于50%;"看病难、看病贵"依旧是民生痼疾,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应在于着力加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结论:需要重新全面审视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适时调整医疗政策,如建立免费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制度,细化医保项目的免费、自费报销比例和品种等;公民免费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保障阶梯化应适时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以药养医 医保 基本药物 医疗费用 医保费用 免费医疗
原文传递
县级医院取消以药补医短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荆丽梅 白洁 +3 位作者 孙晓明 梁鸿 崔欣 娄继权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在短期内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调研全国东、中、西部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典型且改革时间接近的22所县级公立医院,分析其2010—2012年的数据,并将改革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在短期内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调研全国东、中、西部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典型且改革时间接近的22所县级公立医院,分析其2010—2012年的数据,并将改革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半定量化后,与全国水平对比。结果:取消以药补医后,22所县级公立医院受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医院的正常运营(服务量、服务效率、医院收支运营和职工效益方面)未受影响;门急诊服务量增长缓于全国水平,但出院病人数的增长快于全国水平。收入结构中的门急诊检查占比下降明显,药占比与全国水平持平。但在减轻就医负担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门急诊的次均费用和住院每床日平均费用涨幅高于全国水平。结论与建议:县级医院取消以药补医改革的短期效果尚可,建议在以后的推进过程中探索财政投入设立"过渡期"、加强监管和宣传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补医 医药分开 药品加成 公立医院
原文传递
医药分开路径探索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达 崔一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路径。方法:文献及政策分析,实例调研,访谈法。结果:我国医药不分家的产生原因是,在药品流通中,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政策和技术垄断性,即是需方垄断又是供方垄断,致使市场机制失灵,推高看病费...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路径。方法:文献及政策分析,实例调研,访谈法。结果:我国医药不分家的产生原因是,在药品流通中,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政策和技术垄断性,即是需方垄断又是供方垄断,致使市场机制失灵,推高看病费用。我国新医改中的一系列医药分开政策,也意在打破医药利益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医与药中的不合理问题。结论: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理论路径:(1)增加政府投入,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合理体现医务人员价值。(2)完善市场竞争机制。(3)明确医保是付费方的定位,发挥医保控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改 医药分开 以药养医 门诊药房社会化 医保支付改革
原文传递
关于药房托管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成禹 路宽 陈少贤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68,共4页
从国内经典的医院药房托管经营案例入手,采用文献资料回顾、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托管模式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分析显示,医院药房托管经营模式是为应对当前"以药养医"情况,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在"医药分... 从国内经典的医院药房托管经营案例入手,采用文献资料回顾、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托管模式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分析显示,医院药房托管经营模式是为应对当前"以药养医"情况,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在"医药分开"的主导思想下进行的探索,此模式对政府、医疗机构、医药流通企业和患者等不同主体各有利弊。药房托管经营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走向"医药分开"的一种过渡性策略,但目前仍无法从根本上转变"以药养医"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房托管 医药分开 以药养医
下载PDF
我国公立医院药品规制政策的合理性思辨及规制路径选择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藏宜 王宇田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58-69,共12页
药品规制政策是国家解决"看病贵"问题和规范公立医院合理用药行为的重要手段,但规制效果如何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基于公立医院药品规制政策的合理性视角,以"药品零差率"政策为例,从政策渊源层面分析了"药品零差... 药品规制政策是国家解决"看病贵"问题和规范公立医院合理用药行为的重要手段,但规制效果如何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基于公立医院药品规制政策的合理性视角,以"药品零差率"政策为例,从政策渊源层面分析了"药品零差率"的政策本质,并对该政策实施所产生的问题展开了合理性探讨,同时通过阐述发达国家药品加成的现状和研究国外药品规制的理念与政策工具,提出通过建立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构建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来实现我国公立医院合理医药行为的药品规制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以药养医 药品规制政策 药品零差率 规制路径
下载PDF
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静娴 姜荣勤 +2 位作者 葛爱晨 胡丹 陈家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文章总结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在破除"以药补医",改革补偿机制方面的探索情况和成效,指出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财政对医院的补偿有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医药利...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文章总结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在破除"以药补医",改革补偿机制方面的探索情况和成效,指出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财政对医院的补偿有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医药利益链条并未斩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发挥监管作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对药品流通、销售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以药补医 补偿机制 医疗服务价格
下载PDF
取消“以药补医”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妮 沈晓 《卫生经济研究》 2014年第12期14-18,共5页
取消"以药补医"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但仍面临困境,表现在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获得的经济利益难以平衡、新的补偿机制难以建立、药品市场良性竞争受阻等方面。破解这些困境需要明确... 取消"以药补医"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但仍面临困境,表现在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获得的经济利益难以平衡、新的补偿机制难以建立、药品市场良性竞争受阻等方面。破解这些困境需要明确政府在药品市场中的职责,推进药品制度改革和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合理定位市场在药品流通中的角色,正确引导不同利益主体的获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补医 公立医院 政府 市场
下载PDF
取消以药补医对县级医院收入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荆丽梅 白洁 +1 位作者 孙晓明 娄继权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后对医院收入结构和补偿渠道的影响。方法: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且改革时间接近的三个地区共22所县级公立医院,分析这22所公立医院在改革前后收入结构的变化,并与全国同...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后对医院收入结构和补偿渠道的影响。方法: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且改革时间接近的三个地区共22所县级公立医院,分析这22所公立医院在改革前后收入结构的变化,并与全国同期水平相对比。结果:改革后,样本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样本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收入药占比持续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全国水平。门急诊收入检查占比由上升转为下降,同期全国公立医院门急诊收入检查占比持续上升;住院收入检查占比由下降转为上升,同期全国则减速上升。结论与建议:取消以药补医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尤其是门急诊收入的结构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住院检查占比在改革后反而由改革前的下降转为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补医 医药分开 收入结构 补偿渠道
原文传递
取消以药补医对县级医院服务量及效率的影响
17
作者 白洁 荆丽梅 +2 位作者 孙晓明 娄继权 崔欣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3,共5页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后对医院服务量及服务效率的影响。方法: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且改革时间相近的三个地区共22所县级公立医院,运用比率分析法分析其改革前后的变化,并与全国同期水平相对...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后对医院服务量及服务效率的影响。方法: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且改革时间相近的三个地区共22所县级公立医院,运用比率分析法分析其改革前后的变化,并与全国同期水平相对比。结果: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实施后,样本地区的医疗服务量加速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住院服务量的涨幅高于门急诊服务量的增长。两个测量机构病床使用效率的指标在改革后均由下降变为好转。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数减速增长,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加速增长。结论与建议: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在医疗服务量及服务效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住院服务的作用大于门急诊服务。如果配合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取消以药补医改革可以在医院收入增加的同时提升医务人员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补医 医药分开 服务量 服务效率
原文传递
取消以药补医对县级医院病人就医负担的影响
18
作者 白洁 荆丽梅 +2 位作者 孙晓明 娄继权 崔欣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后对病人就医负担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东、中、西部具有典型代表性且改革时间接近的三个地区共22所县级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改革前后这22所公立医院的病人就医负担的变化,并将各... 目的:评价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后对病人就医负担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东、中、西部具有典型代表性且改革时间接近的三个地区共22所县级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改革前后这22所公立医院的病人就医负担的变化,并将各指标与全国同期水平比较。结果:改革后样本地区门急诊次均费用和每床日平均费用加速增长,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门急诊次均费用药占比和每出院者平均医疗费用药占比减速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全国水平。结论与建议:改革后,就医负担中的药占比快速下降,达到了取消以药补医最直接的目的;但在短期内,门急诊次均费用和每床日平均费用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取消以药补医对病人就医负担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补医 医药分开 就医负担
原文传递
从医药分离看医疗费用控制效果——以南京、芜湖为例
19
作者 徐悦 张唯 +2 位作者 徐琪 戚昕 朱文琦 《中国医疗保险》 2011年第4期57-59,共3页
近年来,为应对和解决广受诟病的"以药养医"问题,各地开始尝试实行"医药分离"政策,以期通过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减轻人民群众的看病用药负担并进而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本文通过对南京和... 近年来,为应对和解决广受诟病的"以药养医"问题,各地开始尝试实行"医药分离"政策,以期通过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减轻人民群众的看病用药负担并进而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本文通过对南京和芜湖医药分离改革的考察,剖析了当前医药分离政策及实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药养医 医药分离 医疗费用控制 政策建议
下载PDF
破除“以药补医”后补偿机制建设的探析
20
作者 李静 王梅 +1 位作者 王悦 刘向莉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4,共3页
通过对"以药补医"机制的研究,认为"以药补医"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诱因,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并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探寻新医改对公立医院补偿办法,恢复公立医院... 通过对"以药补医"机制的研究,认为"以药补医"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诱因,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并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探寻新医改对公立医院补偿办法,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建议采取增加政府财政支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负担;调整医院运行机制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以及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等措施推进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院公益性 以药补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