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海斌 陈发虎 +2 位作者 王建民 曹继秀 张宇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1-817,共7页
通过对风洞及室内模拟定向风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不仅与风向有关,而且与粉尘沉积量有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α95(α95≤2... 通过对风洞及室内模拟定向风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不仅与风向有关,而且与粉尘沉积量有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α95(α95≤20°)的区间范围内与粉尘沉积量大的风向一致.在干旱、半干旱区,现代风成沉积物(沙丘、黄土的表层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此范围区间内与常年盛行风向一致,尤其与沉积物沉降时的盛行风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物 磁化率 各向异性 风向 沉积
下载PDF
M_7C_3的形态分布对铁基复合层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政军 苏允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8,72,共5页
研究了在电磁搅拌的作用下,硬质相M7C3(主要是(Fe,Cr)7C3和Cr7C3)的数量和形态分布对堆焊层金属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对堆焊试件进行耐磨、硬度试验,并采用SEM,XRD对堆焊进行显微组织和成分分析。发现随着磁场参数的改变,硬质相M7C3由杂... 研究了在电磁搅拌的作用下,硬质相M7C3(主要是(Fe,Cr)7C3和Cr7C3)的数量和形态分布对堆焊层金属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对堆焊试件进行耐磨、硬度试验,并采用SEM,XRD对堆焊进行显微组织和成分分析。发现随着磁场参数的改变,硬质相M7C3由杂乱无章的分布逐渐转变为较规则的六方块状分布,堆焊层金属的耐磨性也随之增强;当磁场电流为3A,磁场频率为10Hz时,堆焊层金属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此时堆焊层中硬质相(M7C3)均成较规则的六方块状分布。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磁场参数作用下,硬质相(M7C3)成较规则的六方块状分布可以显著的提高堆焊层金属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相 电磁搅拌 等离子弧堆焊 磁各向异性
下载PDF
合金凝固过程中晶粒磁取向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邦文 任忠鸣 +2 位作者 王晖 李喜 壮云乾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4-608,共5页
提出了合金凝固过程中晶粒磁取向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晶粒取向时间的分析解,确定了取向时间与介质粘度、晶粒长径比、晶粒各向异性磁化率差以及磁场强度的理论关系.应用这个关系对顺磁性超导材料Bi-2212和磁性材料Bi-3%Mn的取向时间进... 提出了合金凝固过程中晶粒磁取向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晶粒取向时间的分析解,确定了取向时间与介质粘度、晶粒长径比、晶粒各向异性磁化率差以及磁场强度的理论关系.应用这个关系对顺磁性超导材料Bi-2212和磁性材料Bi-3%Mn的取向时间进行了预测.将Bi-3%Mn合金在300℃下熔化,并在不同的磁场下淬火,获得了有取向的MnBi织构,晶粒的取向时间小于1s,与理论预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 织构 凝固 磁各向异性 强磁场 动力学
下载PDF
磁测应力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姜保军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62-366,共5页
磁测应力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最新无损检测技术,分为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和基于逆磁致伸缩效应的磁各向异性检测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铁磁性金属构件失效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在铁磁构件的疲劳强度和寿命评估研究中更具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了... 磁测应力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最新无损检测技术,分为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和基于逆磁致伸缩效应的磁各向异性检测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铁磁性金属构件失效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在铁磁构件的疲劳强度和寿命评估研究中更具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了磁测应力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应力 磁致伸缩 金属磁记忆 磁各向异性
下载PDF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Lulehe Form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Qaidam Basin 被引量:19
5
作者 KE Xue JI Junliang +3 位作者 ZHANG Kexin KOU Xiaohu SONG Bowen WANG Chaow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76-587,共12页
The timing of onset of deposition of the Lulehe Formation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the genesis of the Qaidam bas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ere, we describe a detailed magnetostratigr... The timing of onset of deposition of the Lulehe Formation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the genesis of the Qaidam bas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ere, we describe a detailed 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magnetic fabric study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ulehe Formation. A total of 234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17 sites throughout a thickness of almost 460 m of fluvial and lacustrine deposits at the Xitieshan sec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Qaidam basin. Out of these sites, 94 sites yielded well-defined characteristic remanent magnetization components by stepwise thermal demagnetization and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agnetostratigraphy of the studied section. Based on correlation with the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scale, the studied section spans the period from 53.8 Ma to 50.7 Ma. Our results show a three-fold decrease in sedimentation rates as well as marked change in facies from braided river to delta and shore-shallow lake around 52.6 Ma, which suggests tectonic uplift of the northeastern Qaidam basin margin ridge was rapid at the onset of formation of the Qaidam basin and subsequently weakened after 52.6 Ma.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ctonic compression stress had reached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by the early stages of Indo-Eurasian plate collision and that the direction of stress in the study area was NE-SW. Furthermore, a weakening of tectonic compression stress around 52.6 Ma is consistent with sedimentary records. The age of initial deposition of the Qaidam basin (around 53.8 Ma) was almost synchronous with that of the Qiangtang, Hoh Xil, Xining, and Lanzhou basins, which implies that stress was transferred rapidly through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or immediately after the onset of Indo-Eurasian coll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STRATIGRAPHY magnetic anisotropy Lulehe Formation Qaidam basin TIBETANPLATEAU
下载PDF
岩心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邓秀芹 刘新社 +2 位作者 惠潇 郭正权 黄锦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6-900,共5页
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延长组开展磁组构古水流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岩心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磁组构特征,结合矿物岩石学特征综合开展岩心古水流方向判识。结果延长组碎屑岩的古水流方向为NE—SW,NW—SE和NS向,分别代表... 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延长组开展磁组构古水流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岩心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磁组构特征,结合矿物岩石学特征综合开展岩心古水流方向判识。结果延长组碎屑岩的古水流方向为NE—SW,NW—SE和NS向,分别代表西南、西北和北部3个方向的物质供给。结论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与轻重矿物组合法判断的物源方向一致,表明应用磁组构分析钻井岩心古水流方向的方法是可行、可靠的,利用磁组构分析方法恢复古水流方向,判识物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磁化率各向异性 古水流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 钻井岩心
下载PDF
退火张力对Fe-3.0%Si无取向硅钢磁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青松 裴英豪 +3 位作者 施立发 夏雪兰 何志坚 程国庆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99,共5页
为了探索退火过程中张力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磁各向异性的影响,利用MULTIPAS模拟Fe-3.0%Si无取向硅钢连续退火过程中单位张力变化对硅钢磁性能及磁各向异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位张力从2提高到6MPa,铁损P1.5/50和磁感应强度B50各向异... 为了探索退火过程中张力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磁各向异性的影响,利用MULTIPAS模拟Fe-3.0%Si无取向硅钢连续退火过程中单位张力变化对硅钢磁性能及磁各向异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位张力从2提高到6MPa,铁损P1.5/50和磁感应强度B50各向异性分别由10.50%、1.72%增大到11.11%、1.84%;单位张力为4 MPa时硅钢铁损最低为2.17W/kg;单位张力为3.16MPa时硅钢可以获得较好的磁性能及铁损各向异性;连续退火过程中最佳单位张力应控制在3~4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退火 无取向硅钢 铁损 磁感应强度 磁各向异性
原文传递
新型永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金波 韩景智 +2 位作者 刘顺荃 杜红林 王常生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8-1205,共18页
本文综述了我们对强各向异性永磁材料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各向异性稀土-铁氮永磁材料的结构和磁性的关系研究,利用速凝等技术实现对反磁化形核场的控制,获得了单晶颗粒型稀土铁氮化物,进而实现了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开发的稀土铁氮磁粉最... 本文综述了我们对强各向异性永磁材料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各向异性稀土-铁氮永磁材料的结构和磁性的关系研究,利用速凝等技术实现对反磁化形核场的控制,获得了单晶颗粒型稀土铁氮化物,进而实现了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开发的稀土铁氮磁粉最大磁能积达到40 MGOe以上.发现了HDDR Nd2Fe14B各向异性形成的关键机制在于歧化阶段形成的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柱状歧化微结构,据此提出了可以稳定生产高性能各向异性Nd-Fe-B的HDDR工艺,成功制备了磁能积为27 MGOe的三元Nd-Fe-B磁粉和41 MGOe多元Nd-Fe-B磁粉.同时还发现可以通过调控其微观结构来实现提高HDDR磁粉的矫顽力.另外利用铁磁Mn基材料强磁各向异性的特点,在无稀土永磁材料方面开发了纳米结构且具有反常矫顽力温度系数的MnBi磁体.上述成果的取得为高性能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的产业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材料 磁性能 结构 磁晶各向异性 温度稳定性
原文传递
α-Fe_2O_3超微粒的集体磁激发现象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海波 宫杰 +2 位作者 陈岗 幸志明 余瑞璜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9-412,共4页
利用沉淀法制备了α-Fe_2O_3超微粒。在室温下测量三个不同粒度样品的Mssbauer谱,并在室温到80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其中一个样品的Mssbauer谱。结果表明,由于集体磁激发现象的存在,随颗粒尺寸和环境温度的... 利用沉淀法制备了α-Fe_2O_3超微粒。在室温下测量三个不同粒度样品的Mssbauer谱,并在室温到80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其中一个样品的Mssbauer谱。结果表明,由于集体磁激发现象的存在,随颗粒尺寸和环境温度的改变,样品的内磁场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集体磁激发现象的研究,得到了不同颗粒尺寸的α-Fe_2O_3超微粒的磁各向异性能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粒 集体磁激发 磁性 各向异性
下载PDF
三维磁各向异性目标电磁散射的MOM-CGM-FFT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秀芹 耿友林 吴信宝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3,共7页
本文给出了研究任意形状三维磁各向异性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一种混合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磁场作为未知函数建立频域体积分 微分方程 ,使用脉冲基函数和点匹配函数的矩量法 (MOM)将之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在求解过程中应用共轭梯度法 (C... 本文给出了研究任意形状三维磁各向异性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一种混合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磁场作为未知函数建立频域体积分 微分方程 ,使用脉冲基函数和点匹配函数的矩量法 (MOM)将之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在求解过程中应用共轭梯度法 (CGM)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相结合的方法降低所需计算机内存和CPU时间。对均匀磁各向同性球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Mie理论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磁各向异性球和立方体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兼容性强 ,是一种求解三维电磁散射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各向异性 电磁散射 矩量法 共轭梯度法 快速傅立叶变换
下载PDF
硼酸系电结晶制[Co/Pt]_n(n≥40)金属多层膜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印仁和 施文广 曹为民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80-285,共6页
于钝铜片及玻碳上采用双电解池恒电位结晶制取了[Co(0.5nm~2.2nm)/Pt(2.0nm)]n(n≥40)金属多层膜.低角度X射线衍射表明多层膜有良好的周期性调制结构,其Bragg峰的半幅值随着钴层电结晶电位的... 于钝铜片及玻碳上采用双电解池恒电位结晶制取了[Co(0.5nm~2.2nm)/Pt(2.0nm)]n(n≥40)金属多层膜.低角度X射线衍射表明多层膜有良好的周期性调制结构,其Bragg峰的半幅值随着钴层电结晶电位的负移和铂层电结晶电位正移而减小.中角度X射线衍射表明界面上存在CoPt3金属化合物.多层膜的磁滞回线表明该多层膜的易磁化轴平行于膜面,表现出平面磁各向异性.以低过电位镀Co(厚度约0.5nm)的多层膜的垂直方向磁滞回线形状较好,有望表现出垂直磁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记录材料 电结晶 [Co/Pt]n 金属多层膜
下载PDF
纳米Ni/SiO_2介孔复合体的制备与超顺磁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三强 蔡维理 +1 位作者 牟季美 陈慧余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Ni2 + 的SiO2 干凝胶 ,再通过化学还原得到了纳米Ni/SiO2 介孔复合体。从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可估算出 ,介孔复合体中Ni粒子的尺寸约为 11~ 12nm。样品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与通常的Ni纳米颗粒相比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Ni2 + 的SiO2 干凝胶 ,再通过化学还原得到了纳米Ni/SiO2 介孔复合体。从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可估算出 ,介孔复合体中Ni粒子的尺寸约为 11~ 12nm。样品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与通常的Ni纳米颗粒相比 ,纳米Ni/SiO2 介孔复合体中纳米Ni粒子的粒径在大于理论计算的纳米Ni粒子的临界尺寸时 ,仍能够保持超顺磁状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提高还原温度有利于复合体中纳米Ni粒子向超顺磁状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 介孔复合体 磁各向异性 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体 制备
下载PDF
稀土单分子磁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子涵 罗前程 郑彦臻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424,共34页
单分子磁体是一类纳米尺度的磁性材料,在高密度信息存储、量子比特和自旋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由于稀土离子具有大的磁矩和强的磁各向异性,稀土离子在高性能单分子磁体构筑方面有过渡金属离子不可比拟的优势。... 单分子磁体是一类纳米尺度的磁性材料,在高密度信息存储、量子比特和自旋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由于稀土离子具有大的磁矩和强的磁各向异性,稀土离子在高性能单分子磁体构筑方面有过渡金属离子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以单核和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为代表的稀土单分子磁体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突破了以液氮沸点温度(77 K)为界限的磁阻塞温度,为室温下的单分子信息存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单分子磁体 磁各向异性 磁弛豫 自旋-晶格耦合
原文传递
磁参数对六角铁氧体RAM温度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龙江 谢建良 +2 位作者 梁迪飞 熊克敏 何山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4,共4页
从磁参数(饱和磁化强度,磁晶各向异性场)温度稳定性出发,对六角铁氧体RAM的温度稳定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对M、W型六角铁氧体在温度t=18~100℃,频率f=8~12GHz时吸收率R(R~f)的温度稳定性和材料起始磁导... 从磁参数(饱和磁化强度,磁晶各向异性场)温度稳定性出发,对六角铁氧体RAM的温度稳定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对M、W型六角铁氧体在温度t=18~100℃,频率f=8~12GHz时吸收率R(R~f)的温度稳定性和材料起始磁导率μ1随温度的变化曲线(μ1~t)的测试,得到单轴六角铁氧体材料R~f的温度稳定性优于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并且和材料的μ1~t变化规律吻合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角铁氧体 磁参数 温度稳定性
下载PDF
Fe3O4纳米纺锤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高性能微波吸收 被引量:8
15
作者 侯志灵 王殿杰 +1 位作者 何朋 邵晓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3667-3676,共10页
采用两步化学法合成纺锤体状Fe_3O_4纳米材料,研究了其微波电磁性能.由于较强的磁形状各向异性,Fe_3O_4纳米纺锤体比Fe_3O_4纳米颗粒材料呈现出更高的自然共振频率(4.5 GHz).自然共振频率的蓝移导致了Fe_3O_4纳米纺锤体在2~18 GHz雷达... 采用两步化学法合成纺锤体状Fe_3O_4纳米材料,研究了其微波电磁性能.由于较强的磁形状各向异性,Fe_3O_4纳米纺锤体比Fe_3O_4纳米颗粒材料呈现出更高的自然共振频率(4.5 GHz).自然共振频率的蓝移导致了Fe_3O_4纳米纺锤体在2~18 GHz雷达波段内具有更高的磁损耗,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Fe_3O_4纳米纺锤体复合材料可以达到3.54 GHz吸波带宽,最小反射率为-41 dB,而且在1.5 mm厚度以上均能够实现微波强吸收,具有很好的阻抗匹配特性.通过双层结构设计,Fe_3O_4纳米纺锤体复合材料可以在2.8~17.0 GHz范围内实现宽带微波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各向异性 四氧化三铁 微波吸收 电磁特性
原文传递
CSP流程生产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磁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施立发 朱涛 +1 位作者 王立涛 丁萍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5,共4页
对CSP流程生产的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50W1300在偏离轧制方向不同角度处的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偏离轧向不同角度处,磁性能差异显著,尤其在α=60°时磁感最低;偏离轧制方向不同角度处的磁性能大小取决于织构类型、强... 对CSP流程生产的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50W1300在偏离轧制方向不同角度处的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偏离轧向不同角度处,磁性能差异显著,尤其在α=60°时磁感最低;偏离轧制方向不同角度处的磁性能大小取决于织构类型、强度及分布状态;增强{100}<0vw>和α、η取向的有利织构组分,降低不利的γ取向织构组分,且使有利织构组分分布越漫散,磁各向异性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各向异性 CSP 织构 高磁感
原文传递
表面脉冲电磁场处理下7A04铝合金凝固组织演变 被引量:7
17
作者 白庆伟 麻永林 +3 位作者 邢淑清 冯艳飞 鲍鑫宇 陈重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21-2027,共7页
采用一种新型熔体表面脉冲电磁技术对7A04超硬铝合金凝固组织进行细化处理。通过分析脉冲电磁场对组织形貌、晶体择优取向及凝固温度过程的影响,探讨脉冲电磁场下凝固组织演变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磁场强度增加,凝固组织发生球化... 采用一种新型熔体表面脉冲电磁技术对7A04超硬铝合金凝固组织进行细化处理。通过分析脉冲电磁场对组织形貌、晶体择优取向及凝固温度过程的影响,探讨脉冲电磁场下凝固组织演变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磁场强度增加,凝固组织发生球化细化→枝晶化再粗化的转变;在磁场强度为241mT时,晶粒尺寸可降低40%左右。由于晶体磁各向异性产生的磁能差导致凝固初期尺寸为225nm^100μm的晶粒发生转动,晶粒择优生长;此外,在脉冲电磁场孕育处理条件下,熔体凝固初期温度升高导致固相分数降低,有利于晶核运动,也可获得良好的组织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细化 脉冲电磁场 磁各向异性 磁能 固相分数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含量的杂散磁场检测与涡流检测
18
作者 李运涛 罗重春 +3 位作者 高海涛 于明亮 刘宝林 董熙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2期15-21,52,共8页
为了比较杂散磁场和涡流检测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含量的检测能力,制备了铁素体含量系列标准试块、马氏体含量系列试样和管道弯头工件,并开展了两种检测技术对不同马氏体含量的信号响应试验、磁各向异性试验、同种材料不同马氏体含... 为了比较杂散磁场和涡流检测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含量的检测能力,制备了铁素体含量系列标准试块、马氏体含量系列试样和管道弯头工件,并开展了两种检测技术对不同马氏体含量的信号响应试验、磁各向异性试验、同种材料不同马氏体含量检测试验和现场管道弯头的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受工件的磁各向异性和环境磁场等因素影响,杂散磁场检测技术检测结果与马氏体含量的对应关系差;但这些因素对涡流检测技术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含量的现场检测,涡流检测技术要优于杂散磁场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含量 涡流检测 杂散磁场检测 磁各向异性 环境磁场
下载PDF
BST掺杂对M/Z型六角铁氧体复磁导率(1MHz^1GHz)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耿 谢建良 黄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2-363,367,共3页
摘 要:  采用陶瓷工艺制备 Co2Z ( Ba3 ( Co0.4Zn0.6)2Fe23.4O41)和BaM(BaFi1.4Co1.4Fe9.2O19)六角铁氧体,二次球磨时掺杂少量 BST(BaSrTiO3 )铁电材料,对比研究了 BST 掺杂对 Z 型和 M 型铁氧体在1MHz~ 1GHz 频率范围内相对复磁导率(... 摘 要:  采用陶瓷工艺制备 Co2Z ( Ba3 ( Co0.4Zn0.6)2Fe23.4O41)和BaM(BaFi1.4Co1.4Fe9.2O19)六角铁氧体,二次球磨时掺杂少量 BST(BaSrTiO3 )铁电材料,对比研究了 BST 掺杂对 Z 型和 M 型铁氧体在1MHz~ 1GHz 频率范围内相对复磁导率(μr =μr′ iμr″)的影响。BST的掺杂使Z型铁氧体μr 增大,共振频率点移向低频;使M型铁氧体的μr 减小,共振频率点移向高频。通过对其微观结构和磁参数的测试分析,讨论了 BST掺杂对 Z型和 M型铁氧体复磁导率不同影响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型六角铁氧体 M型六角铁氧体 磁晶各向异性场 相对复磁导率
下载PDF
磁性氧化铁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卫林 毕红 孙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8年第3期214-218,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氧化铝模板(AAO)中制备出了磁性Fe_2O_3纳米线阵列,然后去除AAO模板得到磁性Fe_2O_3纳米线。用SEM,TEM,FTIR,EDX,VSM对磁性纳米线的形貌、微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SEM和TEM结果显示磁性纳米线的直径约为50~80nm,长度...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氧化铝模板(AAO)中制备出了磁性Fe_2O_3纳米线阵列,然后去除AAO模板得到磁性Fe_2O_3纳米线。用SEM,TEM,FTIR,EDX,VSM对磁性纳米线的形貌、微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SEM和TEM结果显示磁性纳米线的直径约为50~80nm,长度在8~10μm,长径比为120~180;FTIR和EDX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是磁性Fe_2O_3纳米线;VSM结果表明磁性氧化铁纳米线阵列存在明显的磁各向异性。此外,采用Zeta电位仪对磁性Fe_2O_3纳米线表面的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线表面带正电荷,有利于和动物细胞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氧化铁纳米线 溶胶-凝胶法 氧化铝模板 磁各向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