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电性结构和岩浆系统 被引量:74
1
作者 汤吉 邓前辉 +12 位作者 赵国泽 李文军 宣飞 晋光文 白登海 詹艳 梁竞阁 蒲兴华 王继军 李国深 洪飞 马明志 陈风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在长白山火山区及其附近 ,沿 5条伞状测线和 1条北西向测线进行了 6 1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用Robust等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应用阻抗张量分解方法消除了局部不均匀体的影响 ;计算了反映地下横向不均匀性的地磁感应矢量。利用... 在长白山火山区及其附近 ,沿 5条伞状测线和 1条北西向测线进行了 6 1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用Robust等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应用阻抗张量分解方法消除了局部不均匀体的影响 ;计算了反映地下横向不均匀性的地磁感应矢量。利用RRI二维自动反演等技术对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 :在近地表存在低阻体 ,并分别与长白山天池水体、聚龙泉温泉、锦江温泉及长白山山门附近的地下水相对应。在长白山天池及其以北和以东地区 ,约 12km深处存在电阻率很低的地质体 ,电阻率为 10到几十Ω·m ,可能是地壳岩浆囊。在测区范围内 ,地壳电性结构在南北方向存在着明显的横向变化 ,而东西方向相对均匀 ,变化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磁感应矢量 低阻体 岩浆囊 长白山 天池火山区
下载PDF
由相对地热梯度推断的腾冲火山区现存岩浆囊 被引量:73
2
作者 赵慈平 冉华 陈坤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7-1528,共12页
为利用温泉来研究和监测腾冲火山区的现今岩浆分布并探讨其活动性,提出相对地热梯度的概念:假设各热田或水热活动区的热储深度相等,则热储温度与地表温泉温度之差为该地相对地热梯度。通过对前人在该地区获得的温泉的基本要素和温泉水... 为利用温泉来研究和监测腾冲火山区的现今岩浆分布并探讨其活动性,提出相对地热梯度的概念:假设各热田或水热活动区的热储深度相等,则热储温度与地表温泉温度之差为该地相对地热梯度。通过对前人在该地区获得的温泉的基本要素和温泉水化学分析数据分析,选取了159个温泉计算相对地热梯度。用这159个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了腾冲火山区的相对地热梯度平面分布。结果发现腾冲火山区有3个相对地热梯度在100℃以上的高值区域。结合其他资料,认为腾冲火山区现今存在3个岩浆囊,它们的几何尺度为19~28km,深度为4~12km或更深,并且目前的活动性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火山 岩浆囊 地球化学温标 地热梯度
下载PDF
云南腾冲火山区上部地壳三维地震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47
3
作者 楼海 王椿镛 +1 位作者 皇甫岗 秦嘉政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3-251,共9页
根据 1 999年腾冲火山区人工地震探测资料 ,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腾冲火山区上地壳三维 P波速度结构 .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出 ,在腾冲火山区下方的上地壳内存在明显的 P波低速区 ,该低速区在地下 7~ 8km深度 ,可能与上地壳内的岩浆囊或部... 根据 1 999年腾冲火山区人工地震探测资料 ,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腾冲火山区上地壳三维 P波速度结构 .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出 ,在腾冲火山区下方的上地壳内存在明显的 P波低速区 ,该低速区在地下 7~ 8km深度 ,可能与上地壳内的岩浆囊或部分熔融体有关 .层析结果还显示出低速区主体在热海地区的东北侧 .地表附近的低速区可能是构造破裂发育地区形成了有利于深部热流体上升的通道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壳 腾冲火山区 三维地震层析成像 岩浆囊 P波低速区 深部热流体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大地电磁测深初步观测 被引量:45
4
作者 汤吉 刘铁胜 +3 位作者 江钊 赵国泽 王继军 詹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在长白山火山区沿着两条剖面进行了15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对地磁感应矢量和地下电性分布维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使用阻抗张量分解和二维自动反演等新技术对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火山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地下电性结构具有二... 在长白山火山区沿着两条剖面进行了15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对地磁感应矢量和地下电性分布维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使用阻抗张量分解和二维自动反演等新技术对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火山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地下电性结构具有二维特征,但在火山口及其附近地下存在局部三维异常体,异常体埋深约12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大地电磁测深 电阻率 阻抗张量 岩浆囊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仇根根 裴发根 +6 位作者 方慧 杜炳锐 张小博 张鹏辉 袁永真 何梅兴 白大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66-3477,共12页
针对外媒报道长白山天池火山在近2年内有可能喷发的言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测了一条长度约为103km的二维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剖面,对火山区深部电性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由于研究区内不明来源的电磁干扰非常强,对数据采用了远参考处理、Rob... 针对外媒报道长白山天池火山在近2年内有可能喷发的言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测了一条长度约为103km的二维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剖面,对火山区深部电性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由于研究区内不明来源的电磁干扰非常强,对数据采用了远参考处理、Robust处理、Rhoplus分析、张量阻抗分解和基于一维层状介质电阻率与相位互算方法等先进处理技术,获取到一批在强干扰区质量较为可靠的电磁数据,利用数据计算分析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二维构造走向和感应矢量特征,采用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解释,并将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测结果表明:在天池火山口下方存在明显的直立型岩浆通道,岩浆通道在下方约5-8km位置形成关闭;在火山口下方往北方向附近,在埋深位置约7km深处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阻异常体,电阻率小于10Ωm,且与岩浆通道对接,推测其可能是地表浅部发育的岩浆囊;在长白山山门附近C07-C09号测点之间和C04-C05号测点之间,在埋深约7-17km深处发现近直立型低阻带,低阻带与下方低阻体直接相连,推测低阻带内赋存有活动的岩浆;随着埋深的增加,从天池火山口南部约20km位置往北方向,在埋深13-30km之间壳内广泛发育明显的低阻异常体,推测其可能是活动的岩浆囊.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整体电性特征相似,但又局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构造走向 感应矢量 壳内低阻体 岩浆囊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6
作者 刘若新 魏海泉 +5 位作者 汤吉 宋圣荣 李晓东 杨清福 刘铁胜 王继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6年第4期2-11,共10页
长白山天池火山距今4105年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大规模喷发。其最近的一次大喷发发生于公元850~1040年间。估计了这次喷发的喷发物体积和C1,F,S等的释放量。数值模拟表明,该次大喷发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最... 长白山天池火山距今4105年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大规模喷发。其最近的一次大喷发发生于公元850~1040年间。估计了这次喷发的喷发物体积和C1,F,S等的释放量。数值模拟表明,该次大喷发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最近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在该火山下面存在地壳和上地幔双层岩浆房。认为该火山现在仍是一座具潜在灾害性大喷发危险的现代活动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天池火山 岩浆房 喷发物 火山
下载PDF
滇西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32
7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1 位作者 杨启军 邱华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38,共19页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μg/g)、TiO2(<1%)含量...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μg/g)、TiO2(<1%)含量暗示了源区为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高镁富钾火山岩与区内同时代的粗面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均富集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具有极低的Nb/La比值(0.2~0.3)、较高的87Sr/86Sr初始值(0.7056~0.7072)、负的εNd初始值(-0.97~-4.87)和相对较高的206Pb/204Pb(18.556~18.695)、207Pb/204Pb(15.609~15.630)比值,具有明显的岛弧型钾质火山岩的性质。高镁富钾火山岩来源于受古特提斯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并在深部岩浆房经历了橄榄石的结晶分异和堆晶作用,而粗面岩则还在相对浅部岩浆房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长石与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富钾火山岩 SR-ND-PB同位素 ^40Ar/^39Ar测年 岩浆房 结晶分异 新生代 滇西
下载PDF
地热田热量来源及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27
8
作者 毛小平 汪新伟 +1 位作者 李克文 郭少斌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56-4266,共11页
地热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地热田的形成机制和热量的来源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岩浆囊可以为地热田直接供热.以二维热传导正演模拟为手段得出,盖层是形成地热田的必要条件;在浅部存在高热传导层时,地温剖面会出现镜像倒影形态,温度在... 地热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地热田的形成机制和热量的来源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岩浆囊可以为地热田直接供热.以二维热传导正演模拟为手段得出,盖层是形成地热田的必要条件;在浅部存在高热传导层时,地温剖面会出现镜像倒影形态,温度在垂向上分为高梯度段、低梯度段和低温段,侵位较浅(<10km)的岩浆囊散热和进入热平衡时间小于20~50万a.结合大量地热田温度资料分析认为,地热田的热量不是因为存在异常热源(如岩浆囊),而是来源于正常的基底热流.当深部热量传递到地表时,由于近地表物质的热传导能力的差异引起温度场发生变化,即地热田之下存在高热传导层快速地将基底热量传递到浅层而形成异常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场 热传导 岩浆囊 羊八井 腾冲 地温梯度 环境地质
原文传递
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马站-固东岩浆囊的地球物理模式 被引量:27
9
作者 姜枚 谭捍东 +5 位作者 张聿文 彭淼 李庆庆 张立树 许乐红 王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1-739,共9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火山活动规模宏大。为配合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科学钻探选址,在腾冲盆地北部马站到固东、曲石乡一带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射地震和重磁测量的工作。...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火山活动规模宏大。为配合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科学钻探选址,在腾冲盆地北部马站到固东、曲石乡一带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射地震和重磁测量的工作。本文依据电磁法取得的成果划分出了盆地地壳内的2个低阻低速层,其中浅部的低阻层由含水(热水)的火山岩下部、花岗岩上部与花岗砂砾岩组成,构成了腾冲盆地的地热资源的热储层,其主要层位在300到1500m范围内;深部的低阻体是作为热源的岩浆囊,位于马站—固东—曲石乡三镇的深12~30km,东西宽25km以上,向南可能与腾冲北的岩浆囊相连。小空山、大空山和黑空山火山口具有典型的火山口重磁场特征,特别是由于喷发造成物质亏损形成的重力负异常与火山地形呈清晰的镜像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腾冲 火山构造 热储层 岩浆囊
下载PDF
花岗岩体的累积生长与高结晶度岩浆的分异 被引量:25
10
作者 马昌前 李艳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79-1488,共10页
花岗岩成因研究是认识大陆地壳形成和分异的有效方式。野外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及热演化模拟证明,很多花岗岩体是在数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由多次岩浆累积添加侵位而成的。地壳内可能不存在岩基尺度... 花岗岩成因研究是认识大陆地壳形成和分异的有效方式。野外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及热演化模拟证明,很多花岗岩体是在数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由多次岩浆累积添加侵位而成的。地壳内可能不存在岩基尺度的大岩浆房,具有流动能力的岩浆体一般规模很小(宽度<1000m)。1000m宽的岩浆体冷凝到固相线只需要数千年时间。复式岩体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源区岩浆沿岩墙的上升、在脆-韧性地层界面处岩墙转化为岩床以及无数的岩床的垂向堆垛导致侵入体长大。存在于上地壳的岩浆储库,特别是多次先后侵位产生的岩浆体,主体上是晶粥体,其晶体含量高,粘度大,活动性弱,不利于发生对流、分异和混合。当幔源镁铁质岩浆大规模注入到地壳时,使粘稠的晶粥状岩浆受到加热,熔体含量增大,岩浆的粘度降低,引起岩浆体内部的成分分异和不同成分的岩浆之间的混合;当逐渐加厚的熔体层产生了足够大的浮力后,特别是有挥发份加入后,就会快速上升,甚至穿透上部的晶粥体,触发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幔源岩浆的通量越大,地壳岩浆的活动性也越强,大规模的长英质岩浆聚集就可能发生大喷发,形成超级火山。本文提出,只有将侵入岩与火山岩相结合、长英质岩石与镁铁质岩石相结合,重点从侵入体形成的时间长短、岩浆相互作用的规模和频率、岩浆通量的演变、高结晶度的岩浆分异机理、侵入岩与火山岩的关系、地幔热和物质的贡献、挥发份在岩浆分异和火山喷发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开展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动力学的综合研究,才能深入认识花岗岩的成因机制,深化对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结晶度花岗岩 侵位机制 岩浆房 岩浆底侵 岩浆分异
下载PDF
幔源CO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鲁雪松 宋岩 +2 位作者 柳少波 洪峰 付晓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302,共10页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深部流体 CO2气藏 岩浆房 深大断裂 脱气模式 成藏机制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邓军 王庆飞 +2 位作者 黄定华 孙忠实 张大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特定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和主成矿期构造变形机制是建立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区域重磁异常、遥感影像的线性解译结果和...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特定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和主成矿期构造变形机制是建立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区域重磁异常、遥感影像的线性解译结果和区域变形变质作用的分析 ,确定了在区域中部存在一浅层隐伏岩体 ,从而进一步查清了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 ;引入复杂性科学的思维 ,对基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 ,提出铜陵矿集区在印支—燕山期经历了“先剪后压”的递进变形这一新认识。在此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总结了铜陵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即 :(1 )印支期初始 ,在华北、华夏板块的挤压下 ,下扬子地块内部发育了系列岩石圈断裂与地壳断裂 ,使其裂解为很多与铜陵矿集区类似的次级地质单元 ;同时断裂的深切割作用引发了下地壳—上地幔的岩浆活动 ,岩浆沿深断裂上侵 ,分别在 2 0km和 1 0km左右形成深部和中部的岩浆房 ;(2 )印支中期开始 ,相对独立的铜陵矿集区在周围地质单元的夹持和围限下 ,经历了挤压 -剪切的递进变形 ,形成了 3套主要构造形迹 (包括北东向“S”型褶皱、北东向顺层滑脱断层和北西向左型走滑断裂 ) ,其组成了盖层的导流控矿网络 ;同时由于剪切作用导致的区域中部拉伸减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 岩浆房
下载PDF
腾冲火山区壳内岩浆囊现今温度:来自温泉逸出气体CO_2、CH_4间碳同位素分馏的估计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慈平 冉华 陈坤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83-2897,共15页
温度是岩浆囊的重要物理参数,获取温度参数并监测其变化对更好地理解岩浆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行为、评价火山的活动性和喷发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温泉逸出气体CO2和CH4碳同位素样品的采集、分析测试,利用Horita通... 温度是岩浆囊的重要物理参数,获取温度参数并监测其变化对更好地理解岩浆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行为、评价火山的活动性和喷发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温泉逸出气体CO2和CH4碳同位素样品的采集、分析测试,利用Horita通过实验矫正的Richet的平衡分馏系数的理论计算数据,通过拟合得到的CO2-CH4碳同位素平衡分馏方程T(K)=3880.3(1000lnα(CO2-CH4))-0.5984,计算了腾冲火山区现存3个岩浆囊的温度。结果表明:在整个腾冲火山区,由CO2和CH4的碳同位素分馏值计算的气体源区平衡温度最低397℃,最高1163℃,平均615℃。腾冲火山区的3个岩浆囊中,南部五合-龙江-浦川岩浆囊的现今温度在464~1163℃,平均773℃,温度最高;中部腾冲-和顺-热海岩浆囊的现今温度在438~773℃间,平均达566℃,温度次之;北部马站-曲石-永安岩浆囊的现今温度在397~651℃间,平均达524℃,温度最低。我们认为,腾冲火山区地下岩浆囊顶部气体富集区目前的温度变化范围为400~1200℃,岩浆囊的实际温度应高于平均值615℃。3个岩浆囊的边缘温度可能在400~600℃间,中心温度可能在700~1200℃间。3个岩浆囊中心的现今温度已达到流纹岩浆(600~900℃)、安山岩(800~1100℃)和玄武岩浆(1000~1250℃)的形成温度,进一步说明腾冲火山区目前3个岩浆囊是客观存在的。另外,我们发现在用δ-Δ图解法判断CO2-CH4间碳同位素分馏平衡的过程中,在保持2条拟合直线的斜率符号相反的条件下,无论如何剔除数据点,都不能使δ13CCO2-ΔCO2-CH4拟合直线的截距bCO2和δ13CCH4-ΔCO2-CH4拟合直线的截距bCH4之差bΔ小于0.1245,说明2条拟合直线的交点不能落于δ轴上,而这一数值与Horita方程的常数项接近,这说明CO2-CH4间碳同位素分馏方程中确实存在常数项,CO2和CH4间在再高的温度下都存在碳同位素的分馏。δ-Δ图解法判断CO2-CH4间碳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岩浆囊 同位素地热温标 温泉气体 腾冲火山区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在火山区地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炯 黄少鹏 +1 位作者 傅饶 唐晓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9-290,共12页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解读二者的关系,可以刻画更为精细的岩石圈结构模型,进而掌握火山区的构造特征和热演化过程,了解其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了MT方法的原理以及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后期数据处理的过程,综述了MT法的应用特点以及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国际上这一方法在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了MT法在新西兰Taupo火山区Ngatamariki高温地热田0~3km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以埃塞俄比亚Afar省的Tendaho地热田和Badi火山为例,分别讨论了0~20km和0~50km不同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温度存在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形成火山的驱动机制;以日本九州岛的Shinmoe-dake火山为例,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和温度监测在火山监测方面的应用。最后简述了国内MT法在火山区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上地幔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岩石圈内硅酸盐熔体不同含水量引起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初步估算了长白山天池和阿尔山火山区的莫霍面以下的温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高温岩浆房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研究 火山 大地电磁测深 岩浆房
下载PDF
用地震走时反演计算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二维地壳泊松比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志 张先康 +2 位作者 王夫运 段永红 赖晓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4-331,共8页
尝试应用一种同时获得地壳二维速度结构和界面形态的地震走时反演算法,通过分别反演P波和S波速度结构,计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泊松比分布的方法,并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测深剖面(L1)进行处理解释.计算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基于正演计算方... 尝试应用一种同时获得地壳二维速度结构和界面形态的地震走时反演算法,通过分别反演P波和S波速度结构,计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泊松比分布的方法,并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测深剖面(L1)进行处理解释.计算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基于正演计算方法的诸多缺陷,是计算测深剖面泊松比分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对火山岩浆系统及地壳断裂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天池火山口下的地壳低速体内有一宽约30km、高约12km的高泊松比异常区,其泊松比值高于周围介质8%左右,应为高温熔融岩石介质,即岩浆囊.在其上方直至上地壳顶部有一高泊松比条带,代表了热物质上移的通道.在其下部高泊松比区域,局部深达莫霍面形成了地幔热物质底侵的可能通道.三维台阵观测的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均与上述结论相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走时反演 S波 长白山天池火山 岩浆囊
下载PDF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大地电磁探测和研究初步结果 被引量:19
16
作者 詹艳 赵国泽 +7 位作者 白登海 晋光文 王继军 宣飞 江钊 任锦章 曲家志 郭德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00-408,共9页
对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新近观测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在地下约几百米深度至15~20 km左右,存在一个上宽下窄似铆钉状的高阻异常体,推测为固结过程中的火山岩浆体。该高阻体一直穿过地壳与上地... 对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新近观测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在地下约几百米深度至15~20 km左右,存在一个上宽下窄似铆钉状的高阻异常体,推测为固结过程中的火山岩浆体。该高阻体一直穿过地壳与上地幔连接,有向深处延伸的通道,并随着深度的加大,其电阻率逐渐减小。该火山群属于岩浆直接来自上地幔的火山类型,在地壳内没有明显的低阻岩浆囊存在。火山区的构造走向为近南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 火山群 电阻率 岩浆囊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尾山地区火山岩浆囊探测与干热岩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森琦 贾小丰 +5 位作者 张杨 李胜涛 李志伟 田蒲源 明圆圆 张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06-1521,共16页
五大连池火山群北部的尾山火山形成于第四纪中更新世,具中心式火山喷发,距今(0.57~0.31)±0.05 Ma。同美国芬顿山干热岩项目所在地火山活动于1.40~1.10 Ma相比,其下方具备发育正在冷却中的岩浆囊的可能。重、磁法勘查结果表明,尾山... 五大连池火山群北部的尾山火山形成于第四纪中更新世,具中心式火山喷发,距今(0.57~0.31)±0.05 Ma。同美国芬顿山干热岩项目所在地火山活动于1.40~1.10 Ma相比,其下方具备发育正在冷却中的岩浆囊的可能。重、磁法勘查结果表明,尾山地区基底以北宽河组(Pt3-∈1b)变质岩为主,放射状断裂和环形构造发育,外环影响直径12~13km,是地壳浅部火山穹窿构造的反映。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勘查结果表明,尾山下部火山岩浆囊顶界埋深6.5km,至8km深度面积扩展至约13km^2,至13km面积扩展至约35km^2,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西大东小的"蝌蚪状",可能构成了尾山地区干热岩体的热源。大地电磁测深(MT)勘查结果表明,该地区高导体/高温岩体主体顶界埋深5km,最浅达3km。MT单点勘查曲线及图解表明,尾山西侧(B点)在约2km深度,电阻率值降至2Ω·m以下,4~6km小于2Ω·m的低电阻率区域逐渐连成片,6km以下几乎整体小于2Ω·m。综合分析认为,五大连池尾山地区具较好的干热岩地热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火山群 第四纪火山 尾山 干热岩 岩浆囊
下载PDF
论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期——以南岭地区燕山期钨矿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汪相 楼法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7-530,共24页
中国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赋存在南岭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或周围。目前,尚无法精准地测定此类钨矿的成矿年龄,统计上,得出了两期钨成矿作用:150~160 Ma(主成矿期)和130~140 Ma(次成矿期),然而,这困扰了对南岭钨矿成矿作用及其与花岗... 中国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赋存在南岭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或周围。目前,尚无法精准地测定此类钨矿的成矿年龄,统计上,得出了两期钨成矿作用:150~160 Ma(主成矿期)和130~140 Ma(次成矿期),然而,这困扰了对南岭钨矿成矿作用及其与花岗岩关系的理解。笔者等将综合分析各种最新资料,对成矿母岩、深部岩浆房和成矿机制开展系统的讨论,从而针对南岭钨矿的成矿模式给出明确的判断:①燕山早期呈岩基、岩株状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不是南岭钨矿的成矿母岩,150~160 Ma的年龄值不是钨成矿作用的年龄值;②燕山晚期呈岩株、岩瘤、岩脉状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是潜在的钨源载体,但其体积太小,也无法满足成矿母岩要求;③当组合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晚期补体花岗岩(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钨矿三者为一体时,一种新颖的成矿模式被构建起来:一个长期存活的深部岩浆房可以分异出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岩浆;当这种岩浆沿着张性断裂快速侵位时,将发生流体—熔体之间的溶离作用,碱性硅质流体形成含黑钨矿的石英脉,而强硅铝质熔体固结为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④130~140 Ma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与黑钨矿石英脉是一对同源分体,两者的同步出现充分展示了成矿物质“源—运—储”的完整过程。该认识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与岩浆热液矿床有关的多种地质现象(如“小岩体成大矿”),而且更新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理论,更加重要的是为找矿勘探提供了确切的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钨矿 成矿期 成矿母岩 岩浆房
下载PDF
感应矢量及其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汤吉 晋光文 +4 位作者 赵国泽 李文军 宣飞 白登海 詹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94-303,共10页
磁场的垂直分量表征介质的水平不均匀性。描述H_z与H_x、H_y之间关系的感应矢量,是研究电性水平不均匀性的有利参数,它具有受局部畸变影响小,对电性噪声干扰不敏感等优点。由实感应矢量的方向和长度,可以确定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位置、... 磁场的垂直分量表征介质的水平不均匀性。描述H_z与H_x、H_y之间关系的感应矢量,是研究电性水平不均匀性的有利参数,它具有受局部畸变影响小,对电性噪声干扰不敏感等优点。由实感应矢量的方向和长度,可以确定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位置、规模以及与周围介质的电性差异。实际应用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从表层到深部都存在低阻的电性不均匀体,浅部不均匀体与天池水和热资源有关,而深部的不均匀体可能与地下岩浆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倾子 感应矢量 岩浆囊 水平不均匀性 长白山
下载PDF
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最上地壳地热场:构造和岩浆活动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慈平 陈有丽 +1 位作者 王云 周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45-3656,共12页
思茅中生代红层盆地中央的宁洱和通关两地在第四纪均发生过小规模的玄武岩浆喷发,喷发渣锥至今清晰可见,而同属于该盆地中央的思茅-普洱地震区百年来6级地震密集发生。思茅盆地中央断裂发育,新构造隆升显著,壳幔速度和电性结构意味着该... 思茅中生代红层盆地中央的宁洱和通关两地在第四纪均发生过小规模的玄武岩浆喷发,喷发渣锥至今清晰可见,而同属于该盆地中央的思茅-普洱地震区百年来6级地震密集发生。思茅盆地中央断裂发育,新构造隆升显著,壳幔速度和电性结构意味着该地区现今仍有可能存在着岩浆活动。然而,对宁洱-通关火山区目前到底有无壳内岩浆房和岩浆活动,以及岩浆活动与思普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关系仍知之甚少。利用该地区的温泉资料和水化学分析数据,我们对宁洱-通关火山区及邻区范围内的36个温泉的热储温度进行了估算,得到了36个点的热储温度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了宁洱-通关火山区的热储温度空间分布。结果发现:在宁洱火山和通关火山附近存在2个热储温度在220℃以上的温度场高值异常区。综合考虑我们的地热场结果、前人的速度和电性结构等深部探测资料,我们认为:宁洱-通关火山区现今仍存在2个岩浆房,第1个岩浆房位于宁洱县城一带,第2个岩浆房位于墨江通关火山区附近;但宁洱火山和通关火山已不在现今岩浆房的正上方,各反向错开约18km,由此推断把边江断裂(F2)为右旋错动,其中更新世以来的右旋错动速率为18mm/y;宁洱地区频繁而密集的中强地震活动与深部岩浆活动及其产生的深源流体活动密切相关。岩浆的存在使上部地壳与下伏地壳充分解耦并产生应力集中,深源流体活动则有利于断层发生错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热温标 岩浆房 宁洱-通关火山区 地震活动 断层错动 云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