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 被引量:342
1
作者 姜大源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57,共5页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程内容序化的哲学思考在于:作为一种知识序列,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在于如何使学习的主体——学生容易地接受...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程内容序化的哲学思考在于:作为一种知识序列,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在于如何使学习的主体——学生容易地接受这一序列。因此,课程序化的教育学思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课程不再片面强调建筑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实际上,“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 序化 学科体系 行动体系 课程内容 程序化 解构 教育学 过程性知识
原文传递
以x^((1))(n)为初始条件的GM模型 被引量:210
2
作者 党耀国 刘思峰 刘斌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自 1 98 2年灰色系统理论创立以来 ,关于GM模型的研究 ,都是以序列X(1 ) 的第一个分量作为灰色微分模型的初始条件进行建模的 ,这样造成对新信息利用不够充分。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新信息优先原理 ,在建模过程中赋予新信息较大的权重可... 自 1 98 2年灰色系统理论创立以来 ,关于GM模型的研究 ,都是以序列X(1 ) 的第一个分量作为灰色微分模型的初始条件进行建模的 ,这样造成对新信息利用不够充分。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新信息优先原理 ,在建模过程中赋予新信息较大的权重可以提高灰色建模的功效。因此本文在建立灰色模型时 ,把X(1 ) 的第n个分量作为灰色微分模型的初始条件 ,对GM模型进行了改进 ,从而使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大为提高。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模型 初始条件 序列 预测
下载PDF
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在系统辨识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68
3
作者 任子武 伞冶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3,66,共4页
为解决传统遗传算法早熟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通过对一典型的大海捞针类(NiH)问题的试验,证明了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在全局优化和快速收敛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将该算法应用于系统参数辨识中,辨... 为解决传统遗传算法早熟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通过对一典型的大海捞针类(NiH)问题的试验,证明了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在全局优化和快速收敛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将该算法应用于系统参数辨识中,辨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参数辨识精度高,抗噪声能力大,对输入信号通用性强,也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参数辨识的优点,具有重要的工程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非线性系统 有色噪声 M序列
下载PDF
有限精度混沌系统的m序列扰动实现 被引量:99
4
作者 周红 凌燮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95-97,共3页
本文研究利用m序列的扰动来实现有限精度混沌系统的方法.考察了扰动序列的周期、幅度以及扰动分布对混沌信号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扰动m序列所需的阶数取决于混沌序列所需要达到的周期长度,扰动的位数取决于混沌映射的最大斜率.... 本文研究利用m序列的扰动来实现有限精度混沌系统的方法.考察了扰动序列的周期、幅度以及扰动分布对混沌信号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扰动m序列所需的阶数取决于混沌序列所需要达到的周期长度,扰动的位数取决于混沌映射的最大斜率.随着混沌系统实现精度的提高,所需的扰动幅度呈指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序列 有限精度效应 扰动 混沌系统 信号分析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成因初探 被引量:72
5
作者 池英柳 张万选 +1 位作者 张厚福 孙红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26,共8页
层序成因初步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形成机制不是海(湖)平面变化,而是幕式构造沉降作用。二级构造旋回控制层序的发育,三级、四级旋回分别是准层序组;大多数准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新增沉积空间与同期供给或充... 层序成因初步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形成机制不是海(湖)平面变化,而是幕式构造沉降作用。二级构造旋回控制层序的发育,三级、四级旋回分别是准层序组;大多数准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新增沉积空间与同期供给或充填盆地的沉积物体积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了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的类型和特征。作为划分陆相断陷盆地各级层序的主要界面,如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等,其形成与构造作用有关。层序成因分析同时还揭示陆相断陷盆地的湖平面变化与海平面变化不同步及没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断陷盆地 层序 成因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 被引量:111
6
作者 刘滨谊 张亭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35,共5页
以景观空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感受出发,探讨步行条件下的动态多空间客观环境与人们主观感受之间的联系。提出空间变化、时间变化与情感变化是景观空间序列需要讨论的3个重要方面。在对景观空间序列从物质实体层面和精神感受层面... 以景观空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感受出发,探讨步行条件下的动态多空间客观环境与人们主观感受之间的联系。提出空间变化、时间变化与情感变化是景观空间序列需要讨论的3个重要方面。在对景观空间序列从物质实体层面和精神感受层面进行分析限定的基础上,将景观空间序列组织分解为空间组织、时间组织和空间意境组织3个方面,并分别进行探讨,主要采用数理分析与案例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空间 序列 空间组织 时空组织 空间意境组织
下载PDF
PCR-DGGE技术用于湖泊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8
7
作者 赵兴青 杨柳燕 +6 位作者 陈灿 肖琳 蒋丽娟 马喆 朱昊巍 于振洋 尹大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10-3616,共7页
采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比较南京市玄武湖、奠愁湖和太湖不同位置的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三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的16SrDNA的PCR扩增结果约为626bp,为16S rDNA V3~V5区特异性片段。玄武湖和莫愁湖表层沉积物中... 采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比较南京市玄武湖、奠愁湖和太湖不同位置的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三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的16SrDNA的PCR扩增结果约为626bp,为16S rDNA V3~V5区特异性片段。玄武湖和莫愁湖表层沉积物中大约有20种优势菌群,且同一湖泊不同采样点DGGE图谱的差异性不大,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太湖样品DGGE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表现出明显差异,且不同采样点图谱的差异性较大。三湖泊除具有特征性的微生物种属外,还分布约5个相同的细菌种群,可能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水生植被的影响相关。对DGGE图谱中7条主带进行回收、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其优势菌群具有不同的序列组成,其中5个序列与Genebank中已登录的细菌种群的同源性≥99%,2个序列的同源性为96%和93%,其中2个相似的细菌类群目前尚未获得纯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微生物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16S RDNA 序列测定
下载PDF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被引量:52
8
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3 位作者 覃建雄 侯中健 侯明才 彭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12,共7页
 在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历史简要回顾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就如何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讨论,首先是编图单元的选择,一是以层序内的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二是以相关界面为成图单元。具体方法是在对所研究的层位进行精细...  在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历史简要回顾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就如何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讨论,首先是编图单元的选择,一是以层序内的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二是以相关界面为成图单元。具体方法是在对所研究的层位进行精细的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系统编制不同层序内的各体系域或有关界面沉积时的古地理图。以此方法所编制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更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在统一地质作用场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和综合效应;可以揭示出一些新的地质现象,对于覆盖区相带展布及变化具更合理的预测性。进而以中国南方二叠纪为例,在层序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系统编制了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旋回条件下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描述了其平面展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 意义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plant microRNAs using EST analysis 被引量:74
9
作者 BaoHongZHANG XiaoPingPAN +2 位作者 QingLianWANG GeorgeECOBB ToddA.ANDERSO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6-360,共25页
Seventy-five previously known plant microRNAs (miRNAs) were classified into 14 families according to their gene sequence identity. A total of 18,694 plant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 were found in the GenBank EST da... Seventy-five previously known plant microRNAs (miRNAs) were classified into 14 families according to their gene sequence identity. A total of 18,694 plant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 were found in the GenBank EST databases by comparing all previously known Arabidopsis miRNAs to GenBank’s plant EST databases with BLAST algorithms. After removing the EST sequences with high numbers (more than 2) of mismatched nucleotides, a total of 812 EST contigs were identified. After predicting and scoring the RNA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812 EST sequences using mFold software, 338 new potential miRNAs were identified in 60 plant species. miRNAs are widespread. Some microRNAs may highly conserve in the plant kingdom, and they may have the same ancestor in very early evolution. There is no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in most miRNAs among many plant species. Some of the new identified potential miRNAs may be induced and regulated by environmental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Some may be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specific tissues, and are regulated by developmental switchin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ST analysis is a good alternative strategy for identifying new miRNA candidates, their targets, and other genes. A large number of miRNAs exist in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developmental switching and plant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abiotic and biotic stresses as well as signal transduction.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developmental switching may be the signals for 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of miRNAs in plants. A model for miRNA induction and expression, and gene regulation by miRNA is hypothe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PLANT environmental stress gene regulation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下载PDF
真菌ITS区序列结构及其应用 被引量:61
10
作者 陈凤毛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2期5-7,共3页
分析了真核生物以及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结构。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含被5.8S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两个片段。列举了根据真菌ITS区序列设计的扩增通用引物与特异引物。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真菌ITS序列结构在... 分析了真核生物以及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结构。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含被5.8S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两个片段。列举了根据真菌ITS区序列设计的扩增通用引物与特异引物。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真菌ITS序列结构在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检测、未知病原真菌的鉴定、近似种或疑难种的确定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ITS 序列 应用
下载PDF
杏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59
11
作者 刘威生 冯晨静 +3 位作者 杨建民 刘冬成 张爱民 李绍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629,共4页
以杏品种清密沙为试材,用引物UBC825〔序列为(AC)8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杏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rimer、Mg2+、Taq酶浓度对扩增效果有明显影响,而模板DNA和dNTPs含量对扩增结果影响不大。优化的反应体系... 以杏品种清密沙为试材,用引物UBC825〔序列为(AC)8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杏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rimer、Mg2+、Taq酶浓度对扩增效果有明显影响,而模板DNA和dNTPs含量对扩增结果影响不大。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10ng模板DNA、0.1mmol/LdNTP、0.25μmol/LPrimer、2.5mmol/LMg2+,0.5UTaqPolymerase。适宜退火温度为50-52.1℃。用引物UBC825和UBC868〔序列为(GAA)5〕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建立了5个种12份杏材料的ISSR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反应体系 退火温度 优化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混沌的序列密码生成方法 被引量:45
12
作者 王相生 甘骏人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由于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非常敏感以及生成的混沌序列具有非周期性和伪随机性的特性 ,近年来混沌系统在密码学领域中得到了较多研究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的序列密码生成方法 ,该方法通过随机改变混沌映射的参数来提高混沌的... 由于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非常敏感以及生成的混沌序列具有非周期性和伪随机性的特性 ,近年来混沌系统在密码学领域中得到了较多研究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的序列密码生成方法 ,该方法通过随机改变混沌映射的参数来提高混沌的复杂性 .同时在有限精度实现时 ,通过引入扰动序列使得输出的混沌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均匀分布特性和随机统计特性 ,而且其周期可用混沌参数改变的周期与扰动序列的周期的乘积来度量 .理论研究和模拟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扰动 M序列 序列密码生成方法 密码学
下载PDF
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43
13
作者 张淑梅 张云湖 +3 位作者 赵晓祥 李晶 金红星 田洁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912-915,共4页
利用PCR方法从分泌纳豆激酶的枯草杆菌基因组DNA 中扩增得到了纳豆激酶基因,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纳豆激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表达蛋白占菌体... 利用PCR方法从分泌纳豆激酶的枯草杆菌基因组DNA 中扩增得到了纳豆激酶基因,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纳豆激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的15.2% ,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出表达产物具有溶解血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基因 序列 表达 克隆 溶栓药
下载PDF
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50
14
作者 白伟岚 任建武 《中国园林》 2000年第1期37-42,共6页
通过对全国近年来“试点小区”及“小康示范小区”的实地踏察,并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指出居住区环境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范例以供借鉴。
关键词 居住区绿地指标 丰实度 景观序列 环境绿化 质量
下载PDF
核糖体基因ITS作为苎麻疫霉、恶疫霉分类辅助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王源超 张正光 郑小波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5-491,共7页
以2个雄器大多围生、少数侧生的苎麻疫霉菌株与1个雄器侧生、偶有围生的恶疫霉菌株为材料,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3个供试菌株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是苎麻疫... 以2个雄器大多围生、少数侧生的苎麻疫霉菌株与1个雄器侧生、偶有围生的恶疫霉菌株为材料,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3个供试菌株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是苎麻疫霉的ITS1和ITS2分别由206和453个碱基组成, 而恶疫霉则分别由218和415个碱基组成。2个供试苎麻疫霉菌株的ITS1和ITS2的碱基序列同源性均分别为100%。苎麻疫霉和恶疫霉ITS1同源性为74.9%,其中中间区域40bp-164bp之间在两种间变异丰富,同源性只有59.4%,而1bp-39bp和165bp-239bp两区域的同源性分别为92.3%和92.1%; ITS2在两种疫霉菌间的同源性为71.0%。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和恶疫霉ITS的碱基序列有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提示,ITS区域碱基序列可区分苎麻疫霉和恶疫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疫霉 恶疫霉 核糖体基因 碱基序列 分类
下载PDF
The Genome Sequence Archive Family: Toward Explosive Data Growth and Diverse Data Types 被引量:68
16
作者 Tingting Chen Xu Chen +18 位作者 Sisi Zhang Junwei Zhu Bixia Tang Anke Wang Lili Dong Zhewen Zhang Caixia Yu Yanling Sun Lianjiang Chi Huanxin Chen Shuang Zhai Yubin Sun Li Lan Xin Zhang Jingfa Xiao Yiming Bao Yanqing Wang Zhang Zhang Wenming Zhao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78-583,共6页
The Genome Sequence Archive(GSA)is a data repository for archiving raw sequence data,which provides data storage and sharing services for worldwide scientific communities.Considering explosive data growth with diverse... The Genome Sequence Archive(GSA)is a data repository for archiving raw sequence data,which provides data storage and sharing services for worldwide scientific communities.Considering explosive data growth with diverse data types,here we present the GSA family by expanding into a set of resources for raw data archive with different purposes,namely,GSA(https://ngdc.cncb.ac.cn/gsa/),GSA for Human(GSA-Human,https://ngdc.cncb.ac.cn/gsa-human/),and Open Archive for Miscellaneous Data(OMIX,https://ngdc.cncb.ac.cn/omix/).Compared with the 2017 version,GSA has been significantly updated in data model,online functionalities,and web interfaces.GSA-Human,as a new partner of GSA,is a data repository specialized in human genetics-related data with controlled access and security.OMIX,as a critical complement to the two resources mentioned above,is an open archive for miscellaneous data.Together,all these resources form a family of resources dedicated to archiving explosive data with diverse types,accepting data submissio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and providing free open access to all publicly available data in support of worldwide research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e sequence Archive GSA GSA-Human OMIX
原文传递
混沌非线性反馈密码序列的理论设计和有限精度实现 被引量:35
17
作者 周红 罗杰 凌燮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7-60,56,共5页
本文利用一类特殊的一维分段线性混沌系统,来产生具有均匀不变分布函数和δ自相关函数特性的连续混沌信号,这类连续混沌信号经过不可逆变换可生成具有理想保密性的二进制混沌密码序列.本文分析了该混沌系统的有限精度效应并提出一类... 本文利用一类特殊的一维分段线性混沌系统,来产生具有均匀不变分布函数和δ自相关函数特性的连续混沌信号,这类连续混沌信号经过不可逆变换可生成具有理想保密性的二进制混沌密码序列.本文分析了该混沌系统的有限精度效应并提出一类m序列扰动实现方法.与传统密码序列相比,混沌非线性反馈密码序列不仅具有丰富的源泉,而且设计异常方便,性能易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密码学 保密通信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控制因素 被引量:64
18
作者 何治亮 张军涛 +4 位作者 丁茜 尤东华 彭守涛 朱东亚 钱一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3-644,763,共13页
基于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前人研究工作的调研,提出了构造、层序、岩相、流体、时间五因素控储的概念模型。(1)构造对深层优质储层的影响可分为原型和变形两个方面,原型体现在构造对沉积格局的控制,构造变形如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褶皱断裂... 基于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前人研究工作的调研,提出了构造、层序、岩相、流体、时间五因素控储的概念模型。(1)构造对深层优质储层的影响可分为原型和变形两个方面,原型体现在构造对沉积格局的控制,构造变形如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褶皱断裂的发育、裂缝组合等为后期的成岩改造提供了新的宏观背景,热体制以及新的流体的介入会建立全新的地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环境;(2)地层层序的结构与样式提供了储层发育与分布的宏观环境,较高级次的层序界面主要控制了规模性的岩溶型储层的形成,较低级次的层序界面与台缘、台内礁滩相储层发育分布关系密切,也是层间岩溶流体运移的通道;(3)岩相包括沉积相和成岩相,是后期流体改造的基础,也是储层最终赋存的场所,原始岩石矿物和结构可改造性的差异影响着储层的发育;(4)流体作用始终贯穿在碳酸盐岩建造与改造过程中,开放的地质流体环境形成储集空间,封闭的地质流体环境保持储集空间;(5)时间是指碳酸盐岩地层从沉积到成岩改造并最终定型的全过程,涉及上述4种要素各种地质作用的持续过程和相互之间的配置关系。构造-层序-岩相-流体-时间五种因素息息相关、相互制约,五要素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和保持过程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作用。一般来说,优质的规模性碳酸盐岩储层是多种因素联合和多期复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层序 岩相 流体 时间 深层碳酸盐岩 储层成因
下载PDF
基于序列的文本自动分类算法 被引量:35
19
作者 解冲锋 李 星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3-789,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的文本自动分类算法.该算法利用了文本中两个层次的语义相关性:句子(子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和句子内代表特定含义的关键词(概念节点)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就实现了对关键词的动态加权.对于不含有关键词的子模式,采用Ma... 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的文本自动分类算法.该算法利用了文本中两个层次的语义相关性:句子(子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和句子内代表特定含义的关键词(概念节点)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就实现了对关键词的动态加权.对于不含有关键词的子模式,采用Markov模型来对其信号幅度进行估计,从而生成一个待分类文本的特征序列.在中文文本分类实验中,可以达到83%的BEP值.此外,该算法在实际系统中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 概念节点 相关值 文本自动分类算法 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
下载PDF
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及其时空属性 被引量:59
20
作者 李忠 韩登林 寺建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151-2164,共14页
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对认识沉积成岩作用和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迄今为止沉积学家和石油工程师还很难如认识沉积过程及其结构那样认识盆地尺度或宏观尺度上成岩作用的时空分带。为此,本文探讨了成岩作用类型的时空属性... 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对认识沉积成岩作用和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迄今为止沉积学家和石油工程师还很难如认识沉积过程及其结构那样认识盆地尺度或宏观尺度上成岩作用的时空分带。为此,本文探讨了成岩作用类型的时空属性和主控因素等理论问题,提出了成岩系统分级(类)的有关准则,试图以此探索成岩作用时空分布与演变研究的新思路。结合中国东、西部有关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实例分析,阐述了盆地域(尺度)、层序域、亚层序域、层内域等成岩作用系统的客观存在,并对盆地域、层序域成岩作用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了进一步阐释。在盆地尺度上成岩作用的时空分布主要与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控制的温压场、物源、剥蚀-搬运气候背景、埋藏历史、水文体制叠置方式密切关联;层序域成岩作用系统的时空分异则主要取决于埋藏深度、层序结构与宏观物理-化学障、沉积体系(配置)、水文体制。研究认为,成岩系统的层次分析是认识不同类型沉积盆地成岩结构的重要基础,而对于确定的盆地类型而言,盆地尺度水文体制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是解析成岩作用时空属性的关键。成岩系统研究目前还面临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如成岩系统及其边界条件的划分:成岩作用系统关键要素及其制约机制的厘定;盆地尺度上精细构造演化和温压历史恢复;盆地流体属性和活动期次的准确鉴别;盆地尺度上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和动力学过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系统 时空属性 沉积盆地 层序 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