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菌种来源左旋门冬酰胺酶及不同用法不良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华 耿其荣 吕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260-3262,共3页
目的比较欧文菌株与埃希大肠杆菌株来源、连用与隔日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分析方法,比较欧文菌株与埃希大肠杆菌株来源L-ASP以及L-ASP连用与隔日使用肝功能、凝血三项(PT、APTT、... 目的比较欧文菌株与埃希大肠杆菌株来源、连用与隔日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分析方法,比较欧文菌株与埃希大肠杆菌株来源L-ASP以及L-ASP连用与隔日使用肝功能、凝血三项(PT、APTT、TT)、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白蛋白、血糖的变化,所需输注的血浆量。结果欧文菌株与埃希大肠杆菌株来源L-ASP相比,后者所需输注新鲜血浆量高于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连用与隔日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欧文菌株与埃希大肠杆菌株来源L-ASP具有相似的安全性。连用与隔日使用L-AS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同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欧文菌株 埃希大肠杆菌 不良反应 淋巴系统肿瘤
下载PDF
微小RNA及其在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卫 李建勇 陆凤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40-844,共5页
在动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一类非编码蛋白的RNA基因,产生长度大约为19-25个核苷酸的RNA,它们被命名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这是一类具有调节其他基因表达活性的小RNA。在生物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这类基因的特征、... 在动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一类非编码蛋白的RNA基因,产生长度大约为19-25个核苷酸的RNA,它们被命名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这是一类具有调节其他基因表达活性的小RNA。在生物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这类基因的特征、生物学功能、产生与作用机制和在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非编码RNA 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血糖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慈 汤静燕 +6 位作者 薛惠良 董璐 周敏 江华 叶启东 顾龙君 陈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联合化疗期间药物性高血糖发生的概率及高危因素,以及药物性高血糖与药物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 2002年5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共收治594例ALL患儿,以2005年5月1日为分...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联合化疗期间药物性高血糖发生的概率及高危因素,以及药物性高血糖与药物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 2002年5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共收治594例ALL患儿,以2005年5月1日为分界线,之前的197例ALL初治患儿和43例复发再治患儿应用XH-99方案;之后的354例患儿按儿童ALL-05方案进行化疗。在应用L-ASP联合化疗期间检测空腹血糖,对发生药物性高血糖的患儿采取暂缓L-ASP化疗,减少激素剂量,以及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措施。结果共12例患儿发生药物相关性高血糖,发生率为2.02%;发生高血糖患儿与未发生高血糖患儿比较,中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岁对5.0岁,P<0.01)。两种治疗方案患儿药物性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2例药物性高血糖患儿经治疗后,均得到控制。未发生药物性高血糖的患儿中发生药物相关性胰腺炎2例。结论 ALL患儿采用L-ASP联合化疗期间,药物性高血糖发生率约2%,年龄是发生药物性高血糖的重要因素,药物性高血糖可控制。[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15-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高血糖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
下载PDF
PEG-rhG-CSF对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穆娟 赵明峰 +3 位作者 李玉明 耿莉 邓琦 李青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1,共2页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仍以干细胞移植及多疗程的化疗为主。治疗过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感染和出血为此类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成人中性粒细胞〈0.5×10^9/L,称重度粒细胞减少...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仍以干细胞移植及多疗程的化疗为主。治疗过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感染和出血为此类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成人中性粒细胞〈0.5×10^9/L,称重度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淋巴系恶性肿瘤患儿5g/m^2氨甲蝶呤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玲 华瑛 +5 位作者 赵卫红 卢新天 马岳红 卢薇薇 杜军保 卢炜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建立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5g/m2持续24h输注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获得模型参数群体值,用该模型分析HDMTX排泄延迟患儿的药动学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5月至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血液病房的51例淋巴系恶性肿瘤患儿,所... 目的建立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5g/m2持续24h输注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获得模型参数群体值,用该模型分析HDMTX排泄延迟患儿的药动学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5月至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血液病房的51例淋巴系恶性肿瘤患儿,所有患儿接受HDMTX5g/m2持续输注24h,共194疗程。在输注的不同时间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MTX血药浓度,应用NONMEM软件建立HDMTX5g/m2持续24h输注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估算患儿MTX代谢参数的群体值,并运用模型分析排泄延迟患儿药动学参数特点。结果 HDMTX5g/m2持续输注24h在淋巴恶性肿瘤患儿体内符合二室一级消除模型,全身清除率CL1=5.61×[1-0.0183×(Age-8.3)+0.00683×(WBC-7.12)]L(/h·m2),室间清除率CL2=0.239L(/h·m2),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1=12.1×[1+0.0369×(BUN-3.52)]L/m2,周围室表观分布容积V2=2.83×(1+0.00102×(PLT-254.6))L/m2。分布相常数α平均值为0.469(0.14~1.96)L/h,消除相常数β平均值为0.104(0.02~0.3)L/h。分布相半衰期t1/2α平均值为1.654(0.35~5.08)h,消除相半衰期t1/2β平均值为8.827(2.29~28.56)h,经过7个分布相半衰期之后药物进入消除相。排泄延迟组的CL2和V2均明显大于无排泄延迟组。结论患儿外周血WBC对CL1、血浆BUN对V1、PLT对V2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有影响。在HDMTX5g/m2持续输注过程中,发生排泄延迟组药物其药物更多分布于周围室。根据建立的群体药物代谢学模型可以推测不同时间的MTX浓度,来更好地指导解救,降低排泄延迟时毒副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淋巴系恶性肿瘤 大剂量氨甲蝶呤 群体药动学
原文传递
B细胞受体信号及其靶向抑制剂在恶性淋巴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戴杏 贾晓益 +1 位作者 吴育晶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4-607,共4页
淋巴瘤是来源于成熟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通路在B细胞的发育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恶性B细胞的生长和存活由BCR及其信号通路介导。目前,已相继研发了针对通路的各种靶酶如Syk、Btk及PI3K的抑制剂。该文... 淋巴瘤是来源于成熟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通路在B细胞的发育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恶性B细胞的生长和存活由BCR及其信号通路介导。目前,已相继研发了针对通路的各种靶酶如Syk、Btk及PI3K的抑制剂。该文对BCR信号通路及其靶向抑制剂在恶性淋巴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 恶性淋巴瘤 SYK BTK PI3K 靶向抑制剂
下载PDF
STUDY ON CLONAL EVOLUTION OF ANTIGEN RECEPTORGENES IN CHILDREN WITH LYMPHOID MALIGNANCIES
7
作者 步嵘 王耀平 +1 位作者 汤静燕 谢晓恬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9年第1期57-59,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onal evolution of domestic children with lymphoid malignancies inorder to choose the optimal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ethods To use the PCRwhich employs 22pri...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onal evolution of domestic children with lymphoid malignancies inorder to choose the optimal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ethods To use the PCRwhich employs 22primers and SSCP, investigating the matched samples obtained at diagnosis and at relapse of 13children with lymphoid malignancies. Results The clonal evolution occurred in 54%, 23%, 38%, 46%, 54%, 62%and 54% of 13 cases by PCR employing IgH, TCRγ, TCRVδ2, - Dδ3, TCRPVJ1, TCRPVJ2, TCRPD1,J2, TCRβD2J2primers respectively. NO change occurred only in one of those cases. Clonal evolution at relapse occurred at 50% ofsamples which had only one band PCR product at diagnosis and 78% of those had multiple bands PCR product atdiagnosis. No differences had been detected between diagnosis and relapse by SSCP analyzing those samples inwhich no band change occurred between that at diagnosis and at relapse in PAGE. Conclusion It should beoptimal that the one band rearranged gene at diagnosis acts as main monitoring marker, simultaneously referringto the main band in multiple bands rearranged gene in order to avoid false neg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NAL evoluation ANTIGEN RECEPTOR GENES lymphoid malignancies
下载PDF
伴有14q32异常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世和 秦爽 +5 位作者 王建祥 刘旭平 薄丽津 秘营昌 崔雯 卞寿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69-572,共4页
目的 分析 14q3 2异常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lymphoidmalignances ,LM)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 2 2 5例不同类型的LM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伴 14q3 2异常LM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  15例 ( 6.67% )LM... 目的 分析 14q3 2异常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lymphoidmalignances ,LM)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 2 2 5例不同类型的LM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伴 14q3 2异常LM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  15例 ( 6.67% )LM患者可见 14q3 2异常 ,不同类型的 14q3 2异常的分布与LM的不同类型有关。t( 8;14 ) (q2 4 ;q3 2 )最为常见 ,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 ,其白血病类型呈现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的异质性 ,但仍具有独特的临床、预后特征和附加的染色体异常ins( 1;6) (q11;q2 3q2 7)。t( 11;14 ) (q13 ;q3 2 )仅见于浆细胞白血病 ,1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可见累及MDS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7q -和 2 0q -。结论 特征性 14q3 2异常与附加染色体改变有助于不同类型的LM的诊断和预后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14q32异常 细胞遗传学 附加染色体异常 淋巴瘤
原文传递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继发贫血
9
作者 周文静 金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5-607,共3页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类异源性恶性疾病,具有多种表现和不同生物学活性,且对治疗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贫血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较常见,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效果和长期存活。本文讨论了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继发贫血的鉴别与治疗。
关键词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贫血
原文传递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mature T-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a single-institution study of 225 cases
10
作者 Wen Xue Yan Sheng +7 位作者 Xiangqin Weng Yongmei Zhu Yan Zhao Pengpeng Xu Xiaochun Fei Xiaoyan Chen Li Wang Weili Zhao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68-477,共10页
Mature T-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comprise a group of heterogeneous diseases that vary i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biological behavior,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s. Bone marrow (BM) infiltration is more... Mature T-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comprise a group of heterogeneous diseases that vary i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biological behavior,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s. Bone marrow (BM) infiltration is more commonly present in mature T-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compared with their B-cell counterparts and hence important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this stud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225 patients with mature T-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treated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These included 29 cases of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T-LPD, all with BM infiltration) and 196 cases of T-/natural-killer-cell lymphoma (T/NKCL, 56 with BM infiltration and 140 without BM infiltration). The estimate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rates of T-LPD and T/NKCL were 96.6% and 37.3%, respectively. T-LPD patients were less likely to exhibit poor performance status, advanced disease stage, presence of B symptoms, or abnormal level of serum [^-2 microglobulin. With similar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NKCL patients with BM infiltration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response rates and shorter OS than those without BM infiltration (P = 0.0264 and P 〈 0.0001, respectively).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oor performance status, advanced disease stage, elevated 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 and BM involvement were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s. The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 may b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n predicting disease outcome in T/NKCL. In conclusi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ay be useful in more effectively stratifying patients with mature T-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ure T-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clonal T-cell population bone marrow infiltration prognostic factors
原文传递
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不良反应的监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珍 汤静燕 +2 位作者 薛惠良 潘慈 陈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3-324,共2页
对20例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血Ca、P、PT、KPTT、血糖、血淀粉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眼压的前瞻性观察,发现L-ASP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血Ca、P、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明显降低,1例发生糖尿病,1例治... 对20例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血Ca、P、PT、KPTT、血糖、血淀粉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眼压的前瞻性观察,发现L-ASP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血Ca、P、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明显降低,1例发生糖尿病,1例治疗后眼压有较明显增高。结论:在L-ASP治疗前后,应对血总蛋白、白蛋白、血Ca、P、血糖做常规监测;对临床有出血倾向者,动态监测PT、KPTT;有腹痛者,动态监测血淀粉酶;有条件者进行眼压测定,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成熟淋巴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12
作者 缪袆 范磊 +1 位作者 徐卫 李建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1期12-14,共3页
二代测序技术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于成熟淋巴肿瘤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了多项二代测序技术在淋巴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报道,总结二代... 二代测序技术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于成熟淋巴肿瘤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了多项二代测序技术在淋巴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报道,总结二代测序技术在成熟淋巴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淋巴肿瘤 二代测序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淋巴系统肿瘤发病与EB病毒和IL-10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慈 潘凌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28-531,共4页
淋巴系统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EBV(Epstein-Barr Virus)转染正常B细胞会造成B细胞发生类似肿瘤的永生化,是最可疑的致病因素。EBV的Bcrf1编码框又称为病毒IL-10,和人类IL-10同源,具有和IL-10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IL-10是一种重要... 淋巴系统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EBV(Epstein-Barr Virus)转染正常B细胞会造成B细胞发生类似肿瘤的永生化,是最可疑的致病因素。EBV的Bcrf1编码框又称为病毒IL-10,和人类IL-10同源,具有和IL-10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IL-10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其分泌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淋巴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IL-10启动子区的SNP位点基因型也与IL-10的分泌水平相关。本综述探讨淋巴系统肿瘤,EBV感染以及IL-10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肿瘤 IL-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EB病毒
下载PDF
MicroRNA-182在判断淋巴细胞肿瘤患者糖皮质激素耐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英伟 程诗宇 谢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1-785,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肿瘤患者miR-182表达与糖皮质激素耐药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瘤患者(68例,骨髓标本20例,血浆标本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4例,骨髓标本14例,血浆标本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例,血...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肿瘤患者miR-182表达与糖皮质激素耐药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瘤患者(68例,骨髓标本20例,血浆标本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4例,骨髓标本14例,血浆标本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例,血浆3例),非淋巴系统疾病患者(18例,骨髓8例,血浆10例)miR-182的表达。结果:难治的淋巴细胞肿瘤患者的miR-18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初治患者(P<0.05)。初治淋巴细胞肿瘤患者的miR-182的表达量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患者的miR-182的表达,随糖皮质激素用量增加而增高(P<0.01)。当骨髓淋巴细胞miR-182表达为10.09,诊断淋巴肿瘤细胞糖皮质激素耐药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8.2%;血浆miR-182为1.393,诊断淋巴肿瘤细胞糖皮质耐药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51.3%。结论:发生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淋巴细胞肿瘤的miR-182表达明显上调。miR-182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应用于淋巴细胞肿瘤糖皮质激素耐药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糖皮质激素耐药 microRNA-182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淋系血液肿瘤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
15
作者 焦亚薇 陈舒亭 戴海萍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淋系血液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预后较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的血清阳性率低于健康人群。由于绝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未纳入免疫缺陷人群,淋系血液肿瘤患者接种各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因... 淋系血液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预后较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的血清阳性率低于健康人群。由于绝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未纳入免疫缺陷人群,淋系血液肿瘤患者接种各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因此,医生应在充分考虑患者免疫状态、接受的治疗模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等因素后,决定淋系血液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及接种疫苗的时机、类型和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淋系血液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原文传递
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基因多态性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药物治疗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小莉 刘志辉 +1 位作者 李永强 谢伟敏 《中国肿瘤》 CAS 2016年第6期448-452,共5页
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是细胞内最主要、最灵活的DNA修复方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人类第三代分子遗传标志物,反映了个体表型、疾病易感性以及对药物、环境等影响因素反应的差异。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是... 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是细胞内最主要、最灵活的DNA修复方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人类第三代分子遗传标志物,反映了个体表型、疾病易感性以及对药物、环境等影响因素反应的差异。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涉及到多个遗传易感基因的相互作用。全文就NER基因多态性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药物反应性密切关联的相关基因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基因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与造血系统淋巴类肿瘤疗效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刘希民 屠振华 +1 位作者 任长征 王世华 《实用癌症杂志》 199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造血系统淋巴类肿瘤化疗疗效的关系,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63例造血系统淋巴类肿瘤白细胞GR,其中淋巴瘤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多发性骨髓瘤18例。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造血系统淋巴类肿瘤化疗疗效的关系,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63例造血系统淋巴类肿瘤白细胞GR,其中淋巴瘤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多发性骨髓瘤18例。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R水平与化疗疗效呈正相关(P<0.05),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GR水平与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受体 淋巴瘤 造血系统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腭部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列 刘卫平 +2 位作者 刘一 李俸媛 周志瑜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12-315,共4页
总结分析了14例腭部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中线恶网)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14例(男10例,女4例)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21~30岁年龄段,临床表现为腰部肿胀、渍疡或穿孔,可合并鼻腔、上颌窦及皮肤损害。光镜下以凝... 总结分析了14例腭部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中线恶网)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14例(男10例,女4例)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21~30岁年龄段,临床表现为腰部肿胀、渍疡或穿孔,可合并鼻腔、上颌窦及皮肤损害。光镜下以凝固性坏死、非特异性炎症背景上散布异型淋巴样细胞为特征,其中2例标本在部分高倍视野中出现异型淋巴样细胞似恶性淋巴瘤的增生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4例中10例之异型淋巴样细胞来源于T淋巴细胞,另4例可能由于抗体丢失等原因无法确立来源。作者认为中线恶网本质为恶性淋巴瘤,且大部分为T细胞源性。但其在临床及组织学上与恶性淋巴瘤有一定差别,应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存在。此外,中线恶网在形态学上可以向恶性淋巴瘤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