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WO_4:Eu^(3+)红色荧光粉的水热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晓旭 吕树臣 +3 位作者 曲秀荣 孟庆裕 张丽丽 桑士晶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1-856,共6页
采用水热法,通过变化水热反应时间制备出不同的BaWO4∶Eu3+样品,利用XRD和SEM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了基质晶体生长取向对BaWO4中Eu3+离子特征发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WO4∶Eu3+样品在395 nm近紫外光或464 nm蓝光激... 采用水热法,通过变化水热反应时间制备出不同的BaWO4∶Eu3+样品,利用XRD和SEM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了基质晶体生长取向对BaWO4中Eu3+离子特征发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WO4∶Eu3+样品在395 nm近紫外光或464 nm蓝光激发下发射578,592,612 nm的红光,其中612 nm(5D0→7F2)发射强度明显高于592 nm(5D0→7F1)。在水热温度160℃的情况下,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相,不同的水热反应时间将影响晶体在各晶向的生长速度,进而影响晶体的对称性和发光性能。水热时间为10 h时的发射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BaWO4:Eu3+ 纳米荧光粉体 发光
下载PDF
Synthesis of ordered mesoporous γ-Al_2O_3:Eu^(3+) with high luminous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被引量:2
2
作者 余彩霞 阳区 +1 位作者 沙磊 刘应亮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732-736,共5页
An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one-step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synthesizing new effective red luminous materials through ordered mesoporous γ-alumina assembling with Eu3+. Employing P123 as a structure-directing age... An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one-step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synthesizing new effective red luminous materials through ordered mesoporous γ-alumina assembling with Eu3+. Employing P123 as a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 and hydrochloric acid, citric acid as pH adjustor, ordered mesoporous γ-alumina was fabricated by simple sol-gel method. The por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as-synthesized γ-aluminas had narrow pore-size distribution (5–7 nm), large surface area (246 m2/g) an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750–1000 oC). The luminous property of materials was characterized by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a. The γ-Al2O3:Eu3+ materials had efficient luminescence, and the emission strength was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Eu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ered mesoporous γ-alumina sol-gel method ONE-STEP luminescene chromatic purity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溶胶-凝胶法制备KZnLa(PO_4)_2:Ce,Tb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元 张剑锋 董丽敏 《化学工程师》 CAS 2009年第10期8-10,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KZnLa(PO4)2:Ce,Tb,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研究,利用XRD、SEM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进行研究,用荧光光度计对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研究不同浓度的激活剂和敏化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荧...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KZnLa(PO4)2:Ce,Tb,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研究,利用XRD、SEM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进行研究,用荧光光度计对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研究不同浓度的激活剂和敏化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粒径约200nm,为单斜向磷酸盐结构;改变La3+,Ce3+,Tb3+浓度,将对相对荧光强度产生影响,且(KZn)0.3La0.45PO4∶0.2Tb,0.05Ce时,相对荧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nLa(PO4)2∶Ce TB 溶胶-凝胶法 荧光性能
下载PDF
Ce_2O_3掺杂SrO-MgO-SiO_2微晶玻璃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峰 吴成龙 +3 位作者 刘庭伟 谢峻林 张文涛 刘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共4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以黄长石为主晶相的Ce离子激活发光微晶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微晶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3+掺杂SrO-MgO-SiO2微晶玻璃,激发光谱激发峰位在475nm处,发射光谱发射峰位在7...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以黄长石为主晶相的Ce离子激活发光微晶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微晶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3+掺杂SrO-MgO-SiO2微晶玻璃,激发光谱激发峰位在475nm处,发射光谱发射峰位在715nm处,Ce3+离子的发光属于5d-4f跃迁。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不会改变Ce3+掺杂SrO-MgO-SiO2微晶玻璃荧光光谱的峰位,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荧光光谱强度呈现增强的趋势。掺杂Ce3+离子浓度的增加能增强荧光光谱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稀土 发光
原文传递
高性能量子点材料的表面修饰研究与应用进展
5
作者 李芳芳 张悦伟 +3 位作者 叶辉 周少华 李明 洪樟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共4页
近年来,量子点材料以其独特的光学、物理化学特性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兴趣和研究。其中,生物与医学领域应用的高性能量子点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提高量子点发光性能和生物应用性能的各种表面修饰技术,并在... 近年来,量子点材料以其独特的光学、物理化学特性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兴趣和研究。其中,生物与医学领域应用的高性能量子点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提高量子点发光性能和生物应用性能的各种表面修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量子点材料在光电子器件、生物与医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其在相关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和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发光 表面修饰 电子器件 生物与医学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在光电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关春秀 张爱清 陈栋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光电材料领域中研究进展情况 .论述了聚乙炔、聚苯胺、聚噻吩、聚对苯乙烯撑 (PPV)及其衍生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所具有的优良性能 ,介绍了导电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发光材料在实际...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光电材料领域中研究进展情况 .论述了聚乙炔、聚苯胺、聚噻吩、聚对苯乙烯撑 (PPV)及其衍生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所具有的优良性能 ,介绍了导电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发光材料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材料 导电高分子 研究进展 非线性光学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 聚乙炔 聚苯胺
下载PDF
白光LED用BaWO_4∶Eu^(3+)荧光粉的制备与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于海辉 赵明月 +1 位作者 曲连军 孔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前驱体WO_(3!)·0.34H2O,以此前驱体分别采用水热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Ba WO_4∶Eu^(3+)荧光粉,并对此荧光粉的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粉Ba WO_4∶Eu^(3+)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具有相... 采用水热法合成前驱体WO_(3!)·0.34H2O,以此前驱体分别采用水热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Ba WO_4∶Eu^(3+)荧光粉,并对此荧光粉的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粉Ba WO_4∶Eu^(3+)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具有相同的光谱性质;荧光粉Ba WO_4∶Eu^(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都是Eu^(3+)的f→f的特征峰,激发光谱的峰位分别为416 nm、464 nm、535 nm,且464 nm吸收最强;发射光谱的峰位分别为578 nm、592 nm、612 nm、703 nm,且612 nm的发射最强;由浓度实验得知其猝灭浓度为20at%。此荧光粉可与蓝光LED相匹配的红色荧光粉,可掺杂在传统白光LED(蓝光LED+黄色荧光粉YAG:Ce)中增加红光发射,弥补其显色性低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红色荧光粉 BaWO4∶Eu^3+ 水热法 光谱性能
下载PDF
掺钡白钨矿型CaWO_4:Ba^(2+)荧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涵 黄志良 刘羽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78-80,83,共4页
以氯化钙、氯化钡和硝酸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纯CaWO4、BaWO4粉体,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CaWO4:Ba2+(CaxBa1-xWO4)粉体,研究了钡离子的掺杂量对CaWO4:Ba2+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FT-IR对样品的晶体尺寸进行表征,以及PL... 以氯化钙、氯化钡和硝酸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纯CaWO4、BaWO4粉体,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CaWO4:Ba2+(CaxBa1-xWO4)粉体,研究了钡离子的掺杂量对CaWO4:Ba2+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FT-IR对样品的晶体尺寸进行表征,以及PL分析了样品的发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钨酸盐中的晶胞参数随Ba2+的掺杂量增加而增大,且晶体结构中WO42-四面体构型发生畸变;钨酸钙的在370 cm-1、430 cm-1附近有明显发光,当钡离子掺入量较低时,CaWO4:Ba2+的发光强度增加,但当钡离子掺入量增加时,发光强度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钡离子 掺杂 发光性能
下载PDF
Mn^2+掺杂NaScF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夏冬林 郭锦华 周逸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65-2169,2176,共6页
采用三氟乙酸盐高温热分解法,以稀土氧化物(RE_2O_3,RE=Sc,Yb,Er)、三氟乙酸(CF3COOH)、一氧化锰(Mn O)和氢氧化钠(Na OH)为原料,以油胺和十八烯为混合溶剂,制备Mn^(2+)掺杂NaScF_4:18%Yb^(3+)/2%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了Mn^(2+)... 采用三氟乙酸盐高温热分解法,以稀土氧化物(RE_2O_3,RE=Sc,Yb,Er)、三氟乙酸(CF3COOH)、一氧化锰(Mn O)和氢氧化钠(Na OH)为原料,以油胺和十八烯为混合溶剂,制备Mn^(2+)掺杂NaScF_4:18%Yb^(3+)/2%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了Mn^(2+)掺杂浓度对NaScF_4:18%Yb^(3+)/2%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n^(2+)掺杂浓度在0~5mol%范围内,所制得的产物为纯六方相NaScF_4:Yb^(3+),Er^(3+)晶体。当Mn^(2+)掺杂浓度增大到10~30mol%时,样品的晶相结构并未改变,但衍射峰的强度有所降低,所制得产物的形貌由球状转变为片状。当Mn^(2+)掺杂浓度在0~20mol%范围内,所制得的产物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共产生3个发射峰,中心波长分别位于525 nm,555 nm和660 nm。当Mn^(2+)掺杂浓度达到30mol%时,所制备产物的绿光发射峰几乎全部转变为波长为650~670 nm的红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aScF4∶Yb^3+ Er^3+ Mn^2+掺杂 纳米晶 发光性能
下载PDF
用燃烧法和沉淀法制备橙红色Sr_5(PO_4)_3X:Eu^(3+),Na^+(X=F,Cl)荧光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继兰 王卓 +1 位作者 刘慧 刘瑞利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3-917,共5页
分别采用沉淀法和以尿素为燃烧剂的燃烧法制备一系列可被近紫外光(393 nm)激发的橙红色Sr5(PO4)3X:xEu3+,xNa+(X=F,Cl)荧光粉。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Fourier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六方晶系Sr5(PO4)3X(X=F,Cl)。荧光光谱测试结... 分别采用沉淀法和以尿素为燃烧剂的燃烧法制备一系列可被近紫外光(393 nm)激发的橙红色Sr5(PO4)3X:xEu3+,xNa+(X=F,Cl)荧光粉。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Fourier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六方晶系Sr5(PO4)3X(X=F,Cl)。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证明:燃烧法合成样品的发光性能优于沉淀法的,并且Eu3+、Na+的共掺量变化没有改变基质发射光谱的分布,只是影响其发光强度,在Sr5(PO4)3F和Sr5(PO4)3Cl中Eu3+、Na+的最佳共掺量分别为x=0.20、x=0.15。尿素用量对发光强度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在Sr5(PO4)3F:0.20Eu3+,0.20Na+荧光粉中,当摩尔比n(尿素):n(Sr2+)=2:1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磷酸盐 发光材料 橙红色荧光粉 燃烧法
原文传递
气流混合对生长GaN∶Si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春兰 李鹏 +6 位作者 王立 熊传兵 彭学新 辛勇 姚冬敏 李述体 江风益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三种不同型号的反应管中生长了GaN∶Si膜。通过对样品的光电及结晶性能的分析 ,研究了气流混合时间不同对GaN∶Si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的Ⅲ、Ⅴ族气流混合对提高GaN∶Si膜的光电及结晶性能很重要... 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三种不同型号的反应管中生长了GaN∶Si膜。通过对样品的光电及结晶性能的分析 ,研究了气流混合时间不同对GaN∶Si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的Ⅲ、Ⅴ族气流混合对提高GaN∶Si膜的光电及结晶性能很重要。Ⅲ、Ⅴ族气流混合太早 ,气流混合时间长 ,GaN∶Si膜的黄带与带边发射强度之比较大 ,X射线双晶衍射半高宽较宽 ;Ⅲ、Ⅴ族气流混合太晚 ,尽管可减少预反应 ,但气流混合不均匀 ,致使GaN∶Si膜的发光性能及结晶性能变差。使用Ⅲ、Ⅴ族气流混合适中的反应管B生长 ,获得了光电及结晶性能良好的GaN∶Si单晶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Si 金属有机气相沉积技术 气流混合 氮化镓 薄膜 外延生长 光电性能 结晶性能
原文传递
P27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玲 申政磊 +4 位作者 尹列芬 张维 佟力 杨曼 梁虹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物P2 7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中的表达 ,探讨P2 7在AL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 (SP)法检测AL患者 4 3例及对照组 10例P2 7的表达 ,并用蛋白印...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物P2 7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中的表达 ,探讨P2 7在AL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 (SP)法检测AL患者 4 3例及对照组 10例P2 7的表达 ,并用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 [DAB(3,3’二氨基联苯胺 )显色与化学发光显示 ]法检测其中 11例AL患者及 10例对照P2 7的表达。结果 :SP法显示 4 3例AL患者P2 7阳性表达率 (18.6 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80 % ) (P <0 .0 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阳性表达率 (2 2 .73%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 (14 .2 9% )均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5 )。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未缓解组P2 7阳性表达率较缓解组患者低 ,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印迹法也同样提示AL患者P2 7呈低表达。结论 :P2 7在AL患者中有异常低表达 ,但未显示与缓解相关性。P2 7在AL中是否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免疫细胞化学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三苯胺衍生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爱文 《广州化工》 CAS 2010年第12期33-36,共4页
目前,三苯胺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个是长碳链三苯胺衍生物,另一个是三苯胺香豆素。此外,由于三苯胺衍生物具有高纯度,高效率,高亮度和足够的热稳定性,导致三苯胺的红光材料研究非常活跃,同时,绿光和蓝光的三苯胺衍生... 目前,三苯胺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个是长碳链三苯胺衍生物,另一个是三苯胺香豆素。此外,由于三苯胺衍生物具有高纯度,高效率,高亮度和足够的热稳定性,导致三苯胺的红光材料研究非常活跃,同时,绿光和蓝光的三苯胺衍生物材料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笔者展望,三苯胺衍生物的研究将促进有机电致发光的全彩显示,其未来也将引起更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衍生物 三苯胺香豆素 发光材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荧光素钠在切伦科夫能量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耘 屈亚威 +3 位作者 宋天明 张晓军 白净 刘海峰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医用造影剂荧光素钠作为18 F-FDG的切伦科夫光子能量转移(CRET)媒介的应用价值和适宜应用方案.方法 将不同浓度(0.05、0.10、0.20、1.00、2.00、4.00和8.00 mmol/L)的荧光素钠溶液混合1.85 MBq 18F-FDG进行CLI,观察CRET效... 目的 分析医用造影剂荧光素钠作为18 F-FDG的切伦科夫光子能量转移(CRET)媒介的应用价值和适宜应用方案.方法 将不同浓度(0.05、0.10、0.20、1.00、2.00、4.00和8.00 mmol/L)的荧光素钠溶液混合1.85 MBq 18F-FDG进行CLI,观察CRET效应.勾画ROI,定量分析光学信号强度,研究荧光素钠浓度对CRET效应的影响,并确定产生最佳信号增强效果的浓度.将此浓度和对照浓度的荧光素钠溶液混合1.85~ 11.10 MBq 18F-FDG进行CLI,勾画ROI并进行直线拟合分析,研究该最佳浓度的适用范围和核素剂量对CRET效应的影响.将荷瘤裸鼠注射18F-FDG后进行CLI,之后注射荧光素钠溶液再次成像,对比前后图像信号强度,观察CRET效应对活体CLI的改善效果.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荧光素钠混合18F-FDG能有效产生CRET效应.1.00 mmol/L荧光素钠溶液在1.85~ 11.10 MBq 18F-FDG范围内能达到最佳光学信号增强效果,为单独18F-FDG的3.7倍.肿瘤模型实验表明荧光素钠和18F-FDG在生物组织内亦能有效产生CRET,增强信号强度.结论 荧光素钠混合18 F-FDG所产生的CRET效应能提高切伦科夫辐射的光学信号强度,有效缩短曝光时间,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伦科夫光学成像 能量转移 荧光素
原文传递
Gd_2O_2S:Yb^(3+),Ho^(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兵 张希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1-104,109,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2O_2S:Yb^(3+),Ho^(3+)上转换发光材料,并研究了激活剂Ho^(3+)和敏化剂Yb^(3+)之间配比、烧结的温度和烧结时间对上转换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离子配比、烧结时间与烧结温度,用XRD、SEM、荧光光谱...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2O_2S:Yb^(3+),Ho^(3+)上转换发光材料,并研究了激活剂Ho^(3+)和敏化剂Yb^(3+)之间配比、烧结的温度和烧结时间对上转换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离子配比、烧结时间与烧结温度,用XRD、SEM、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快进快出的制备工艺,得到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尺寸约为4μm,粒度均一,具有明显的六方晶形。Gd_2O_2S:Yb^(3+),Ho^(3+)在Ho^(3+)/Yb^(3+)摩尔掺杂比为0.5:18,1150℃条件下烧结2h时,发光最强。该粉体在980nm红外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绿光,光谱峰值位于544nm和548nm两个发射峰,对应于Ho^(3+)离子的~5F_4,~5S_2→~5I_8跃迁。在1064nm红外光照射下,光谱峰值位于548nm处的主峰,对应于Ho^(3+)离子的~5S_2→~5I_8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材料 硫氧化钆 高温固相法
下载PDF
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缩邻香草醛镱配合物的合成及近红外发光性能研究
16
作者 司为丹 朱文萍 +3 位作者 杨智博 陈楚婷 王广州 栾芳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933-936,共4页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双Schiff碱配体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缩邻香草醛,再与Yb(ClO4)3·9H2O以溶剂扩散法合成稀土配合物。分别对双Schiff碱配体及镱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及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双Schiff碱配体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缩邻香草醛,再与Yb(ClO4)3·9H2O以溶剂扩散法合成稀土配合物。分别对双Schiff碱配体及镱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及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缩邻香草醛配体及镱配合物,镱配合物的固态近红外发光性能良好。此合成方法简便可行,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缩邻香草醛 镱配合物 合成 近红外发光
下载PDF
多孔硅的形成及可见光发射
17
作者 田敬民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多孔硅是晶体硅片在氢氟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在硅衬底上形成多孔态的硅材料。本文介绍了多孔硅的形成和结构形貌,对其光学性质和发光机制进行了扼要讨论,并介绍了当前多孔硅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关键词 多孔硅 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硅薄膜
下载PDF
4,6-二乙酰基-2,5-二甲基间苯二酚铕配合物的原位合成与发光特性(英文)
18
作者 林原斌 王晓英 谭壬海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9,74,共6页
4,6-二乙酰基-2,5-二甲基间苯二酚铕配合物和协同配体(1,10-邻二氮杂菲、2,2’-联吡啶或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通过两步凝胶反应实现了原位合成.在二氧化硅凝胶中配合物的形成可以通过电致发光光谱来证明.含有原... 4,6-二乙酰基-2,5-二甲基间苯二酚铕配合物和协同配体(1,10-邻二氮杂菲、2,2’-联吡啶或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通过两步凝胶反应实现了原位合成.在二氧化硅凝胶中配合物的形成可以通过电致发光光谱来证明.含有原位合成的这种铕配合物的二氧化硅凝胶显示出有铕离子发射谱带特性.结果表明有两种方法可以加强铕离子(Ⅲ)的放射强度:(i)在二氧化硅基体中合成这种复合物;(ii)合成的铕配合物中应含有能有效转移能量到Eu(III)的协同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二乙酰基-2 5-二甲基间苯二酚 原位合成 铕复合物 发光
下载PDF
高氯酸镝、六氟磷酸镝二苯亚砜及高氯酸镝苯丁基砜配合物的发光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文先 刘英平 +2 位作者 孙元洪 连锡山 张东凤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合成了高氯酸镝二苯亚砜Dy(DPSO)6(ClO4)3、六氟磷酸镝二苯亚砜Dy(DPSO)7(PF6)3、高氯酸镝苯丁基亚砜Dy(PBSO)6(ClO4)3三个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摩尔电导及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 合成了高氯酸镝二苯亚砜Dy(DPSO)6(ClO4)3、六氟磷酸镝二苯亚砜Dy(DPSO)7(PF6)3、高氯酸镝苯丁基亚砜Dy(PBSO)6(ClO4)3三个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摩尔电导及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光谱实验结果计算了配体的S1及Dy3+的第一激发态及基态能级.通过对三个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知:Dy(DPSO)6(ClO4)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4F92→6H152谱带强度高达1066cd.表明DPSO配体受激发后可将能量有效地传递给Dy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镝 六氟磷酸镝 亚砜 配合物 发光性能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tomoparasitic nematodes <i>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i>and <i>Steinernema carpocapsae</i>
20
作者 Rinu Kooliyottil Devang Upadhyay +2 位作者 Floyd Inman III Sivanadane Mandjiny Len Holmes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3年第4期326-333,共8页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and 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re microscopic entomoparasitic nematodes (EPNs) that are attractive, organic alternatives for controlling a wide range of crop insect pests. EPNs evolved with...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and 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re microscopic entomoparasitic nematodes (EPNs) that are attractive, organic alternatives for controlling a wide range of crop insect pests. EPNs evolved with parasitic adaptations that enable them to “feast” upon insect hosts. The infective juvenile, a non-feeding, developmentally arrested nematode stage, is destined to seek out insect hosts and initiates parasitism. After an insect host is located, EPNs enter the insect body through natural openings or by cuticle penetration. Upon access to the insect hemolymph, bacterial symbionts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for H. bacteriophora and Xenorhabdus nematophila for S. carpocapsae) are regurgitated from the nematode gut and rapidly proliferate. During population growth, bacterial symbionts secrete numerous toxins and degradative enzymes that exterminate and bioconvert the host insect. During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EPNs obtain their nutrition by feeding upon both the bioconverted host and proliferated symbiont. Throughout the EPN life cycl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re seen. In general, EPNs are analogous to each other by the fact that their life cycle consists of five stages of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reproduction is much more complex and varies between genera and species. In other words, infective juveniles of S. carpocapsae are destined to become males and females, whereas H. bacteriophora develop into hermaphrodites that produce subsequent generations of males and females. Other differences include insect host range,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specificity of bacterial phase variants, etc. This review attempts to compare EPNs, their bacterial counterparts and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for further enhancement of mass producing EPNs in liquid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omoparasitic Nematodes (EPNs)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Steinernema Carpocapsae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XENORHABDUS Nematophila SYMBIOSIS Mass Prod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