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折分类及其病理形态特点 被引量:50
1
作者 金大地 杨守铭 +2 位作者 于娜沙 陈建庭 史占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胸腰椎骨折病理形态及影像学特点 ,建立新的胸腰椎损伤分类。方法 通过对 5 6 4例胸腰椎骨折的研究和分析 ,根据其损伤机制提出新的胸腰椎骨折分类方法。结果 将胸腰椎骨折分为三大类 ,即 :A类 (屈曲压缩类 ) ,B类 ...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胸腰椎骨折病理形态及影像学特点 ,建立新的胸腰椎损伤分类。方法 通过对 5 6 4例胸腰椎骨折的研究和分析 ,根据其损伤机制提出新的胸腰椎骨折分类方法。结果 将胸腰椎骨折分为三大类 ,即 :A类 (屈曲压缩类 ) ,B类 (垂直压缩类 ) ,C类 (牵张类 ) ;根据具体的病理形态和临床出现的机率将每类骨折分为A、B两型 ,A型为临床常见的损伤 ,B型为临床较少见的损伤 ;根据骨折不稳定性和移位性 ,将每型骨折分为 3个亚型 ,即亚型 1为骨折型 ,亚型 2为半脱位型 ,亚型 3为脱位型。 结论 此新的分类更为系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分类法
原文传递
多裂肌在脊柱突然失平衡时的肌电表现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邦忠 李泽兵 何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544-545,共2页
目的:研究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33.7岁(18~45岁),运用表面电极记录快速上肢前屈、外展、后伸时多裂肌、最长肌、腰髂肋肌及三角肌的肌电信号,对各椎旁肌收缩的潜伏期与三角肌收缩... 目的:研究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33.7岁(18~45岁),运用表面电极记录快速上肢前屈、外展、后伸时多裂肌、最长肌、腰髂肋肌及三角肌的肌电信号,对各椎旁肌收缩的潜伏期与三角肌收缩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多裂肌在上肢3个运动方向中的潜伏期差值犤(-17±11)ms,外展(0±11)ms,后伸(4±16)ms犦与最长肌犤前屈(-2±13)ms,外展(13±14)ms,后伸(22±14)ms犦,腰髂肋肌犤前屈(1±12)ms,外展(12±10)ms,后伸(23±10)ms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反应最快、最先起作用,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 腰椎关节不稳 脊柱突失平衡 电极 肌电表现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丁长伟 李松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造影(MRM)在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神经根受压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观察行MRI检查的52例有单个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的PLID患者,分别用MRI和MRM诊断责任病变椎间盘,评价二者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 目的探讨磁共振脊髓造影(MRM)在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神经根受压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观察行MRI检查的52例有单个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的PLID患者,分别用MRI和MRM诊断责任病变椎间盘,评价二者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结果 MRI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性差(Kappa=0.36),MRM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性好(Kappa=0.85)。以临床定位诊断作为标准,MRM诊断神经根受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2.3%、98.1%、96.0%、96.2%、96.2%,而MRI诊断神经根受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2.7%、79.8%、67.2%、90.2%、80.8%。MRM诊断神经根受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MRI(χ2=26.23,P<0.05);敏感度高于MRI,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结论 MRM在PLID患者责任病变椎间盘的确认和排除上优于MRI,是常规MRI检查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磁共振成像 脊髓造影术
下载PDF
体位复位与球囊扩张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复位效果 被引量:17
4
作者 章恺 王鸥 +1 位作者 荚龙 程黎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与球囊扩张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中复位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KP治疗后壁完整的胸腰椎OVCF 47例患者(57个椎体),所有患者都在全身麻醉下先行体位复位,...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与球囊扩张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中复位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KP治疗后壁完整的胸腰椎OVCF 47例患者(57个椎体),所有患者都在全身麻醉下先行体位复位,比较手术中球囊扩张前、后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bb角. 结果 本组患者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在体位复位前、球囊扩展后、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球囊扩张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17.5°±7.2°)均较术前(22.8°±8.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8.5±0.4)分、(3.4±0.2)分、(3.1±0.3)分,术后及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18,P =0.006). 结论 PKP术中全身麻醉下的体位复位十分重要,而球囊扩张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有部分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骨折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跨伤椎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培玉 黄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跨伤椎经皮与开放内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微创组26例,开放组3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Cobb角、伤椎前缘高... 目的:探讨跨伤椎经皮与开放内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微创组26例,开放组3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VAS评分、ODI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均较术后3 d丢失(P<0.05)。结论:治疗无神经症状的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可取得与开放相似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下地早、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下载PDF
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骨去伪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沉石 管宇 +1 位作者 萧毅 姜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探讨骨去金属伪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腰椎CT平扫且资料完整的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2例。对腰椎金属内固定区进行扫描,常规组和高剂量组的管电压分别为120kVp和140kVp。记录每组患... 目的探讨骨去金属伪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腰椎CT平扫且资料完整的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2例。对腰椎金属内固定区进行扫描,常规组和高剂量组的管电压分别为120kVp和140kVp。记录每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对2组图像均行迭代技术重建,常规组另行骨去金属伪影(O-MAR)技术重建。分别对常规组、常规组O-MAR重建及高剂量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组O-MAR重建、高剂量组与常规组图像的骨结构清晰度、诊断信心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高剂量组椎弓根钉层面图像比较,常规组O-MAR重建的椎管和邻近肌肉的平均CT值标准差(MSD)较高(P均<0.05),邻近肌肉的平均CT值(MCT)较低(P均<0.05)。与常规组无椎弓根钉层面图像比较,高剂量组椎管MSD较低(P<0.05)。与常规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常规组O-MAR重建后低密度伪影容积较低(P均<0.05),高密度伪影容积较高(P均<0.05)。结论O-MAR可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条件下,提高骨结构清晰度,增加诊断信心,明显减少低密度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伪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自动毫安技术对腰椎患者扫描剂量减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濴 葛英辉 +2 位作者 李剑颖 程天明 马千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探讨MSCTZ轴自动毫安(ATCM)调制扫描技术对患者腰椎CT扫描剂量减少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椎间盘介入术前检查及术后复查2组,进行L3-S1相同覆盖范围MSCT检查。术前检查组采用常规固定320mAs(FM组),术后复... 目的探讨MSCTZ轴自动毫安(ATCM)调制扫描技术对患者腰椎CT扫描剂量减少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椎间盘介入术前检查及术后复查2组,进行L3-S1相同覆盖范围MSCT检查。术前检查组采用常规固定320mAs(FM组),术后复查组采用噪声指数为12.0HU的Z轴ATCM技术(ATCM组)。分别选择L3~4、L4—5、L5-S1椎间盘平面作为观察平面,对2种毫安技术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图像噪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M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为(273.4±45.4)mGy·cm,ATCM组为(187.9±66.4)mGy·cm,ATCM组比FM组降低31.3%(t:8.205,P〈0.05);FM组的3个椎间盘平面图像噪声变异分别为(9.8±2.4)、(9.9±2.4)、(11.5±3.2)HU,ATCM组分别为(12.0±0.8)、(11.7±0.6)、(11.7±1.4)HU,ATCM组的图像噪声变异小于FM组(F=23.31,P〈0.05);FM组3个椎间盘平面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0.3)、(4.5±0.2)、(4.5±0.2)分,ATCM组分别为(4.6±0.3)、(4.5±0.2)、(4.5±0.2)分,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05)。结论使用噪声指数为12.0HU的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腰椎 椎间盘移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华峰 王文斌 王永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257-4259,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中的治疗应用,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4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椎间盘镜组及开放手术组,每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研究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中的治疗应用,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4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椎间盘镜组及开放手术组,每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Nakai评分,探讨影响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显示,椎间盘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kei疗效评估对比,椎间盘镜组术后优良率为81.3%,略低于开放手术组84.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疗效因素显示,术前JOA评分、步行距离以及并发症为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较常规开放手术更具有优越性,术前JOA评分、步行距离以及并发症为影响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患者手术时需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腰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中坡 武玉江 +1 位作者 侯市宾 纪江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4150-4151,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4月收治的34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伤椎5枚或6枚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同时行单节段植骨融合。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4月收治的34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伤椎5枚或6枚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同时行单节段植骨融合。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口感染,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现象。所有患者获得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Cobb角由术前的12°-42°(26.5°±7.4°)矫正至0°-16°(5.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8,P〈0.05)。伤椎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20%-50%(70%±12%)恢复至86%-100%(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P〈0.05)。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12%-56%(38%±10%)恢复至0-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P〈0.05)。脊髓神经功能除4例A级无变化,其余均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12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A级4例,C级3例,D级3例,E级24例。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前中后三柱稳定,畸形矫正满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单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初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夏才伟 王生介 +4 位作者 厉晓龙 刘伟峰 刘俊 杨雷 蒋小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L4/L5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6月行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L4/L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其中单侧内固定16例,平均随访22.1个月;双侧内固定24例,平均随访...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L4/L5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6月行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L4/L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其中单侧内固定16例,平均随访22.1个月;双侧内固定24例,平均随访20.8个月。比较2种手术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种手术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单侧固定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优于双侧的患者。结论初期临床结果表明单侧内固定能够提供和双侧内固定同样的疗效,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费用更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伴骨质疏松失败一例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严雪港 姜跃国 +1 位作者 桂剑英 虞维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5,共2页
胸腰椎骨折发生率较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而逐渐被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取代,但该术式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本文报道了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出现退钉... 胸腰椎骨折发生率较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而逐渐被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取代,但该术式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本文报道了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出现退钉现象,提示胸腰椎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禁忌证,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骨折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冯睿 马信龙 +8 位作者 马剑雄 邢丹 王杰 贾浩波 马宝意 朱少文 陈阳 杨阳 虞惊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评价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等中英文...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评价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并同时采用手工检索,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查找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和传统内固定比较的相关文献。按照非RCT的方法学指数(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的相关计算。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患者728例,其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441例,传统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287例。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比较,在手术前后Cobb角、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长期随访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可以更好矫正Cobb角并且长期疗效较好,但传统短节段内固定在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上优于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全脊椎切除治疗原发性、侵袭性和恶性腰椎肿瘤30例报告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建如 魏海峰 +6 位作者 杨兴海 陈华江 王长峰 马俊明 杨诚 袁文 贾连顺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恶性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重建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恶性腰椎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本组30例中,肿瘤病灶涉及WBB分... 目的探讨原发性恶性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重建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恶性腰椎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本组30例中,肿瘤病灶涉及WBB分区3~9区/1~12区和L1~L5椎节。采用后方入路14例,前后联合入路16例。1个椎节切除28例,2个椎节切除1例,3椎节切除1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而行后路或前后路行全椎节切除与重建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给予相应的全身/局部化疗或放疗。结果术后随访1~6年,1例神经症状无改善,其余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48个月局部复发,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术后36个月因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肿瘤的性质、切除方式和术后的相关综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肿瘤的性质、浸润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与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肿瘤 全脊椎切除
下载PDF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腰椎手术的失血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孟宪勇 胡长波 杨新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9-32,37,共5页
目的腰椎手术术中及术后使用氨甲环酸可使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并降低输血率。通过对术前静脉应用组、单纯伤口内应用组、空白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应用氨甲环酸对腰椎手术失血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将初次行腰椎后路三节段以上开放性... 目的腰椎手术术中及术后使用氨甲环酸可使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并降低输血率。通过对术前静脉应用组、单纯伤口内应用组、空白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应用氨甲环酸对腰椎手术失血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将初次行腰椎后路三节段以上开放性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A组术中在切口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B组术前0.5 h静脉滴注氨甲环酸,C组不给予氨甲环酸作为对照。观察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48 h失血量、输血情况、并发症等。结果 3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48 h失血量少于C组(P<0.05);A组和B组人均输血量少于C组(P<0.05),A组人均输血量少于B组(P<0.05);A组和B组输血例数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手术应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失血 手术 氨甲环酸
下载PDF
2010年至2011年新疆地区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家元 崔蕴威 +17 位作者 刘磊 张弢 陈伟 杨宗酉 王海立 殷兵 刘松 刘勃 王国选 徐永能 李富青 张建路 孙然 李彦森 朱燕宾 孙涛 赵海涛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分析2年间新疆地区4所医院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4所医院收治的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节段、OTA分型及Denis分型等数据,总结2年间新疆地区成... 目的 分析2年间新疆地区4所医院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4所医院收治的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节段、OTA分型及Denis分型等数据,总结2年间新疆地区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共收集2 659例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 374例(51.67%),女1 285例(48.33%),男女比为1.07∶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61 ~ 70岁(20 53%);平均年龄为55.9岁.男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50岁,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61 ~70岁,50岁以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骨折根据OTA分型:A型2 298例(86.42%),B型312例(1 1.73%),C型49例(1.84%),男女性高发类型均为A型.骨折根据Denis分型:Ⅰ型1 564例(58.82%),Ⅱ型768例(28.88%),Ⅲ型309例(11.62%),Ⅳ型18例(0.68%),男女性高发类型均为Ⅰ型.胸腰椎骨折高发节段为53.01(25.87%),向头尾两侧呈降低趋势,男、女性分布规律相同. 结论 新疆地区成人胸腰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88.25%,男性多于女性,61 ~70岁患者、OTA-A型骨折、Denis Ⅰ型骨折及53.01节段骨折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原文传递
胸腰段无神经损伤型爆裂骨折治疗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万春虎 王鹏 邵敏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1-432,共2页
目的: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来比较、评估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方法:1999年3月~2002年7月本院收治胸腰段(T11-L2)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A)、保守组(B)共同34例,获随... 目的: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来比较、评估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方法:1999年3月~2002年7月本院收治胸腰段(T11-L2)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A)、保守组(B)共同34例,获随访28例.其中手术组11例,保守组17例,随访比较2年.结果:通过受伤椎体及神经系统观察提示:保守组(B)无良好复位,手术组(A)复位良好,差异显著;保守组(B)后期多出现神经症状,手术组(A)无神经症状出现,有显著差异.结论: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应早期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切吸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车坚 《临床骨科杂志》 1999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 在术前区别可逆性及不可逆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明确经皮穿剌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 适应证,提高APLD 手术优良率。方法 将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ATSLRT) 引入APLD术前检查中,将86 例适合APLD 患者分为应用ATSLRT 前、后两组... 目的 在术前区别可逆性及不可逆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明确经皮穿剌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 适应证,提高APLD 手术优良率。方法 将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ATSLRT) 引入APLD术前检查中,将86 例适合APLD 患者分为应用ATSLRT 前、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应用ATSLRT 前组手术优良率90-6 % ,应用ATSLRT 后组手术优良率100 % 。结论 ATSLRT 能为APLD 术前筛选、预测APLD 术后疗效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位牵引 直腿抬高试验 腰椎椎间盘突出 切吸术
下载PDF
伤椎后1/3切除重建与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勃威 丁真奇 +6 位作者 陈浩 丁罗兵 沙漠 王江泽 郭长勇 叶永贤 刘国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比较伤椎后1/3切除重建与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28例)接受伤椎后... 目的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比较伤椎后1/3切除重建与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28例)接受伤椎后1/3切除闸门式融合器重建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接受伤椎次全切除圆形钛笼重建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ASIA)程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及融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丢失的程度用于评估终板塌陷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置入物断裂等现象。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3、6、9个月的融合率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后凸cobb角及丢失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后1/3切除闸门式融合器重建能够促进伤椎早期融合,并降低终板塌陷的发生率,在改善神经功能、矫正后凸畸形方面与传统伤椎次全切除相当,是提高前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伤椎后1/3切除重建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炎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玉杰 卢世璧 +1 位作者 张伯勋 王继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提高对腰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8例腰椎间隙感染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结果:X线、断层和CT扫描显示椎间隙峡窄、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和硬化。MRI示病变椎体T1呈低信号;GDTP增强扫描呈高信号。E... 目的:提高对腰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8例腰椎间隙感染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结果:X线、断层和CT扫描显示椎间隙峡窄、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和硬化。MRI示病变椎体T1呈低信号;GDTP增强扫描呈高信号。ESR和C-RP均升高。结论:MRI能够清楚的显示病灶,有助于腰椎炎症、肿瘤和退行性改变鉴别。血沉、CRP可作为预示感染和观察疗效的指标。早期大剂量抗菌素素治疗是必要的。经皮核髓摘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炎 脊柱炎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型板棒复合固定系统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8
20
作者 沙漠 丁真奇 +2 位作者 康两期 翟文亮 陈长青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5-779,共5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脊柱板棒复合系统用于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前路单节段融合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8例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10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骨...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脊柱板棒复合系统用于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前路单节段融合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8例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10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骨折部位:T11 3例,T12 10例,L-12例,L23例,其中7例伴有单侧椎弓根骨折,3例伴双侧椎弓根骨折。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B级11例,c级9例,D级8例;行前路单节段减压,钛笼加自体骨移植,新型板棒复合系统固定。术后通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例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6个月(17—33个月)随访,平均手术时间为144min(90~176min),平均失血量为580mL(300—1100mL)。所有患者的VAS、cobb角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例由术前的(8.2±1.5)分、17.4°±4.3°、53%4-16%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7±2.4)分、9.4°±5.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结论新型板棒复合系统在前路单节段融合术中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固定系统,可以用于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减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