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4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stinal endotoxemia as a pathogenetic mechanism in liver failure 被引量:170
1
作者 De-Wu Han,Institute of Hepatology,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Shanxi Province,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6期961-965,共5页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such as hepatitis virus, ethanol, drugs and hepatotoxicants, etc.)through their respective special pathogenesis is referred to as 'primary liver injury' (PLI...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such as hepatitis virus, ethanol, drugs and hepatotoxicants, etc.)through their respective special pathogenesis is referred to as 'primary liver injury' (PLI). Liver injury resultedfrom endotoxin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nd the activation of Kupffer cells by LPS while 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 occurred dur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epatitis is named the 'secondary liver injury' (SLI).The latter which has lost their own specificities of primary pathogenic factors is ascribed to IETM. The 'secondary liver injury' is of important action and impact on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hepatitis. More severe IETM commonly results in excess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with serious hepatic necrosis,further severe hepatitis and even induces acute liver failure.The milder IETM successively precipitates a cascade,including repeated and persistent hepatocytic impairment accompanied by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hepatic fibrosis, cirrhosis and hepatocarcinoma. Generally, the milder IETM ends with chronic hepatic failure. If PLI caused by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through their independent specific mechanismis regarded as 'the first hit' on liver, then SLI mediated by different chemical mediators from KCs activated by IETM in the course of hepatitis is 'the second hit' on liver. Thus, fusing and overlapping of the primary and scondary liver injuries determine and influe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illness and outcome of the patient with hepatitis. For this reason, the viewpoint of 'SLI' induced by the 'second hit' on liver inflicted by IFTM suggests that medical professional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both 'PLI'and 'SLI' caused by IETM. That is, try to adjust the function of KSs and eliminate endotoxemia of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发病机制 小肠内毒素血症 lps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防护机制探讨 被引量:62
2
作者 黄翠萍 杨和平 张珍祥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ALI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参麦注射液 lps 诱导 防护机制 观察 复制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0对急性肺损伤炎症/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3
3
作者 李洪霞 张进川 +1 位作者 赵亚力 郝好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8-341,i00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介质/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向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10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损伤组、LPS加IL-10组,每组18只,各组又分为2、6和24h3个亚...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介质/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向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10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损伤组、LPS加IL-10组,每组18只,各组又分为2、6和24h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按各时间点观察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系数、BALF总蛋白水平及肺病理,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炎症介质/抗炎介质的表达。结果1LPS损伤组大鼠PaO2呈进行性降低;肺系数、BALF总蛋白水平及BALF中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加,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病理示肺内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伴出血、透明膜形成。LPS加IL-10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损伤组减轻。2LPS损伤组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于2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于2h显著升高,6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IL-1受体拮抗剂(IL1ra)mRNA表达6h开始升高,且为峰值,24h仍高于对照组。LPS加IL10组肺组织TNF-αmRNA、IL-1βmRNA表达受抑,而IL-1ramRNA表达不受影响。结论1ALI早期TNFαmRNA、IL1β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ramRNA表达滞后,提示在无外来干预情况下,ALI早期存在炎症介质/抗炎介质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介质 急性肺损伤 白细胞介素-10 mRNA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IL-1受体拮抗剂 IL-1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介质 中性粒细胞 ΑMRNA IL-1β 动脉血氧分压 BALF lps 细胞总数 蛋白水平
下载PDF
LPS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4
作者 杨一新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145,共5页
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对LPS的识别与信号转导是机体自身防御反应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导致内毒素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重要机制。LPS可通过LPS-LBP-sCD14三联复合物作用于TLR4并激活M... 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对LPS的识别与信号转导是机体自身防御反应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导致内毒素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重要机制。LPS可通过LPS-LBP-sCD14三联复合物作用于TLR4并激活MyD88,活化的MyD88可聚集并结合IRAK1和IRAK2,然后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进一步激活MAPK和NF-κB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MAPK和NF-κB信号转导通路是LPS所导致的细胞反应与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6和IL-8等产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MAPK信号转导 NF-κB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LPS、TNF的变化及与MODS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4
5
作者 关永东 徐辉 +2 位作者 李小利 徐立 薛志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 (LPS)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 46例中重度AOPP患者血浆LPS和TNF水平...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 (LPS)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 46例中重度AOPP患者血浆LPS和TNF水平的变化 ,比较MODS组、非MODS组及正常对照组LPS及TNF的变化。结果  46例患者血浆LPS及TNF水平均明显升高 ,较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 ,且血浆高水平持续较长时间 ,MODS组升高的峰值较非MODS组更显著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中重度AOPP的早期即可有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内毒素可能是导致炎性介质产生和释放的重要机制 ,是有机磷中毒机制的重要组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lps TNF MODS
原文传递
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主体类型研究——基于LPS项目课堂录像资料 被引量:59
6
作者 曹一鸣 贺晨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1,共4页
课堂互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主体类型有: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师班互动、交叉互动.借助LPS项目的资料及方法展开录像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师班互动是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主体主要类型:师组互动缺乏;所... 课堂互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主体类型有: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师班互动、交叉互动.借助LPS项目的资料及方法展开录像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师班互动是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主体主要类型:师组互动缺乏;所有师生互动均由教师发起;师班互动与师个互动交错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互动 数学课堂 互动行为主体 lps 录像分析法
下载PDF
赤芍治疗热毒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谢文光 马晓昌 +6 位作者 邵宁生 丁勤学 赵馨 刘农乐 魏钰书 王会信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研究赤芍对大鼠热毒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DE)分析正常组、内毒素组〔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静脉注射〕、赤芍组(灌胃给药)、LPS(静脉注射)+赤芍(灌胃给药... 目的研究赤芍对大鼠热毒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DE)分析正常组、内毒素组〔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静脉注射〕、赤芍组(灌胃给药)、LPS(静脉注射)+赤芍(灌胃给药)组之间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结果(1)LPS致热毒血瘀证大鼠的血清在2DE胶上13个蛋白点(xPr)出现非常明显的含量变化,与正常组比较,LPS组的xPr16、xPr19的点容量值均显著降低,xPr1、xPr2、xPr3、xPr4、xPr6、xPr7、xPr8、xPr9、xPr11、xPr12、xPr23的点容量值均显著增高。(2)LPS+赤芍组与LPS组比较,LPS引起增高的xPr1、xPr2、xPr3、xPr4、xPr9的点容量值均显著降低,LPS引起降低的xPr16的点容量值显著增高,但xPr16的点容量值仍显著低于正常组,xPr1、xPr4、xPr9的点容量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LPS+赤芍组的xPr2、xPr3两个蛋白点已被明显调节到正常状态;赤芍组除xPr2、xPr4外,在xPr1,xPr3,xPr9,xPr16点均表现对LPS显著的交互作用。(3)对xPr19,赤芍和LPS两因素显著的交互作用有协同性。(4)赤芍组xPr13、xPr14的点容量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xPr15、xPr17的点容量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这4个蛋白点LPS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通过调节xPr1、xPr2、xPr3、xPr4、xPr9、xPr16蛋白点,可能是赤芍治疗热毒血瘀证的疗效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质组 热毒血瘀证 赤芍 治疗 步研究 静脉注射 灌胃给药 交互作用 lps 正常组 双向电泳 表达差异 含量变化 正常状态 分子基础 量值 白点 脂多糖 内毒素 2DE 增高 协同性 显著性 大鼠 调节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肝细胞凋亡在暴发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44
8
作者 臧国庆 周霞秋 +6 位作者 俞红 谢青 王斌 赵国明 郭清 向月琴 廖丹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TNF α)诱导肝细胞凋亡在暴发性肝衰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TNF α于D 氨基半乳糖 (D galac tosamine,GalN)致敏的BALB/c小鼠 ,造成暴...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TNF α)诱导肝细胞凋亡在暴发性肝衰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TNF α于D 氨基半乳糖 (D galac tosamine,GalN)致敏的BALB/c小鼠 ,造成暴发性肝衰竭模型 ,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原位末端标记 (insiteendlabeling ,ISEL)技术、电镜及抽提肝组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Ladder观察肝细胞凋亡 ,同时探索肝细胞凋亡和肝细胞坏死间的关系。结果 GalN/LPS和GalN/TNF α组小鼠均发生肝细胞凋亡、坏死 ,最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3.5h~ 6h肝细胞以凋亡为主 ,6h以后则以坏死为主 ,直到小鼠死亡时肝细胞凋亡仍持续存在。预先使用抗TNF α抗体可阻断GalN/LP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坏死和小鼠死亡。结论 TNF α是内毒素血症中造成肝细胞凋亡的终末介质 ,肝细胞凋亡存在于整个病程中 ,而坏死则在病程后期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肝细胞 暴发性肝衰竭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黄芩白术对LPS诱导流产小鼠的保胎作用及子宫内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钟秀会 周占祥 +2 位作者 孙秉贵 邓泽沛 刘济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0-435,共6页
为了研究THl细胞因子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在流产发生机制中的意义 ,探讨中药黄苓白术的安胎作用及机理 ,本试验用细菌脂多糖 (LPS)尾静脉注射 (每鼠 0 1μg) ,诱导昆明小鼠流产 ,ELISA方法测定子宫匀浆中TNF -α的含量。发现LPS诱... 为了研究THl细胞因子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在流产发生机制中的意义 ,探讨中药黄苓白术的安胎作用及机理 ,本试验用细菌脂多糖 (LPS)尾静脉注射 (每鼠 0 1μg) ,诱导昆明小鼠流产 ,ELISA方法测定子宫匀浆中TNF -α的含量。发现LPS诱导流产的小鼠 ,子宫内TNF -α显著升高。预先口服保胎中药黄芩白术 ,则显著抑制LPS的作用 ,使母鼠胚胎吸收率降低 ,子宫内TNF -α含量也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 ,LPS诱导流产与子宫内TNF -α升高有关。保胎中药黄芩白术有抑制母体子宫与胎儿界面THl细胞因子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生殖免疫 流产 细菌脂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苦参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0
作者 智信 陈晓 苏佳灿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23-127,共5页
苦参碱(Matrine)是从苦参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已报道苦参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等。目前研究表明,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解热、镇痛、抗惊厥、稳定神经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负性频率和正性肌力的作用,... 苦参碱(Matrine)是从苦参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已报道苦参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等。目前研究表明,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解热、镇痛、抗惊厥、稳定神经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负性频率和正性肌力的作用,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心肌损伤的功能;对消化系统能够起到抗肝损伤、抗纤维化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具有抗肿瘤、抗肝癌的效果。本文就苦参碱近年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抗炎 NF-ΚB lps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及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晓红 齐云 +3 位作者 蔡润兰 李蒙 王翔岩 彭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观察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株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NO释放量;采用硝普钠释放N... 目的观察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株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NO释放量;采用硝普钠释放NO法测定NO自由基含量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iNOS mRNA表达改变。结果芦荟大黄素在0.69~2.50mg·L-1剂量范围内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释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芦荟大黄素在0.63~5.00mg·L-1剂量范围内可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NOS mRNA含量;而此范围内芦荟大黄素无直接清除NO自由基作用,不影响iNOS活性。结论芦荟大黄素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此作用并非通过捕捉NO或抑制iNOS活性来实现,而是通过抑制iNOS mRNA表达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芦荟大黄素 脂多糖 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 一氧化氮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中药抗炎作用与细胞因子 被引量:40
12
作者 邢杰 王淑芬 翁福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1-473,共3页
抗炎中药有抗炎、改善血液循环及免疫调解功能 ,这与抑制炎性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对炎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有双向调解作用 ;显著抑制由内毒素 (脂多糖 ,L PS)诱导或未经 L PS诱导的人巨噬细胞 (MΦ)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具有稳定... 抗炎中药有抗炎、改善血液循环及免疫调解功能 ,这与抑制炎性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对炎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有双向调解作用 ;显著抑制由内毒素 (脂多糖 ,L PS)诱导或未经 L PS诱导的人巨噬细胞 (MΦ)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具有稳定溶酶体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TNF)释放的作用 ;尚可通过影响内钙离子浓度 ,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合成达到抗炎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细胞因子 抗炎作用 炎细胞 lps 钙离子
下载PDF
冬虫夏草和中国拟青霉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曾宪可 唐玉 袁盛榕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 (CS)和中国拟青霉 (CN80 2 )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BCG +LPS造模 ,当日ig给予CS ,CN80 2 ,每天 1次 ,连续 10d。 10d后 ,检测其血清ALT和AST活性及肝脾重量指数 ,并用硫代巴比...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 (CS)和中国拟青霉 (CN80 2 )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BCG +LPS造模 ,当日ig给予CS ,CN80 2 ,每天 1次 ,连续 10d。 10d后 ,检测其血清ALT和AST活性及肝脾重量指数 ,并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与肝组织中LPO含量 ,用L92 9细胞为靶细胞检测血清中TNFα的活性。结果 CS ,CN80 2 (1.0g·kg-1·d-1,10d)抑制小鼠血清ALT ,AST活性 ,降低其血清与肝组织中LPO含量 ,并减轻其增大的肝、脾重量指数 ,降低血清中的TNF水平。结论 CS ,CN80 2预防性给药对B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中国拟青霉 免疫性肝损伤 卡介苗 脂多糖 小鼠
下载PDF
槲皮素对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6
14
作者 任改艳 张步有 黄剑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95-1799,共5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Griess法检测NO释放,RT-PCR法检测TNF-α、IL-6、IL-1β、iNOS、COX-2、MCP-1、TLR2、TLR4、MyD88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COX-2...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Griess法检测NO释放,RT-PCR法检测TNF-α、IL-6、IL-1β、iNOS、COX-2、MCP-1、TLR2、TLR4、MyD88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COX-2、TLR4、IκBα、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0~50μmol/L)槲皮素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与LPS组比较,槲皮素组(25、50μmol/L)显著抑制NO释放(P<0.05);槲皮素组(5、15、25μmol/L)显著降低TNF-α、IL-6、IL-1β、iNOS、COX-2、MCP-1、TLR4、MyD88 mRNA表达和iNOS、COX-2蛋白表达(P<0.05,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槲皮素组(25μmol/L)显著下调TLR4、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显著上调IκBα蛋白表达(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lps RAW264.7细胞 炎症
下载PDF
血淀粉酶、胰脂肪酶、PCT、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5
15
作者 张剑 魏殿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5期778-7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淀粉酶(AMY)、胰脂肪酶(LPS)、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15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76例和重症急... 目的探讨血淀粉酶(AMY)、胰脂肪酶(LPS)、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15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7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74例,75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AMY、LPS、PCT和CRP水平的差异,并且检测不同时间点的CRP及PCT表达水平。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ROC曲线检测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AMY、LPS:MAP组、SAP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AP组与MAP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T:MAP组、SAP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MAP组与SAP组两组PCT水平均在入院第1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MAP组与同期SAP组相比较,PC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MAP组、SAP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MAP组与SAP组两组CRP水平均在入院第4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MAP组与同期SAP组相比较,C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Y、LPS、PCT和CRP联合检测时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四个指标单独使用时的AUC。结论血清AMY、LPS、PCT和CRP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淀粉酶 胰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竹节参总皂苷通过NF-κB通路对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代艳文 袁丁 +3 位作者 万静枝 张长城 刘朝奇 王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76-2080,共5页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竹节参总皂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一氧化氮(NO)试剂盒法检测竹节参总皂苷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竹节参总皂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一氧化氮(NO)试剂盒法检测竹节参总皂苷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1β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竹节参总皂苷的安全用药范围为≤80 mg·L-1;与LPS模型组相比,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0.1,1,10,40 mg·L-1)均能显著降低LPS刺激下RAW264.7细胞NO,TNF-α和IL-1β分泌;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10,40 mg·L-1)均能抑制iNOS,TNF-α,IL-1βmRNA表达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了竹节参总皂苷对LPS致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总皂苷 小鼠巨噬细胞系 脂多糖 抗炎
原文传递
白术内酯Ⅰ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嫦鹤 耿庆光 王雨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09-1813,共5页
目的:研究白术内酯Ⅰ对卡介苗(BCG)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联苯双酯组和白术内酯Ⅰ低、中、高剂量组(60,120,240mg.kg-1),每组1... 目的:研究白术内酯Ⅰ对卡介苗(BCG)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联苯双酯组和白术内酯Ⅰ低、中、高剂量组(60,120,240mg.kg-1),每组12只。BCG联合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比较各组小鼠的肝脏、脾脏系数,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匀浆液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以及血浆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HE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白术内酯Ⅰ与联苯双酯均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增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P<0.05),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分级,减轻BCG联合LPS所致肝损伤的炎症反应;对免疫性肝损伤中肝匀浆MDA产生和GSH-px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白术内酯I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NO,iNOS,TNF-α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或过强表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Ⅰ 卡介苗 脂多糖 免疫性肝损伤
原文传递
乌索酸与齐墩果酸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0
18
作者 熊筱娟 陈武 +2 位作者 肖小华 徐丽英 崔江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40-543,共4页
为了研究乌索酸的保肝作用及其特色 ,分别建立四氯化碳 (CCl4)、D -氨基半乳糖胺 (D -GalN)、卡介苗加脂多糖 (BCG -LPS)及异硫氰酸 - 1 -萘酯 (ANIT)诱导小鼠肝脏损伤模型 ,以测定血清谷丙氨酸转换酶 (ALT)、谷草氨基酸转换酶 (AST)、... 为了研究乌索酸的保肝作用及其特色 ,分别建立四氯化碳 (CCl4)、D -氨基半乳糖胺 (D -GalN)、卡介苗加脂多糖 (BCG -LPS)及异硫氰酸 - 1 -萘酯 (ANIT)诱导小鼠肝脏损伤模型 ,以测定血清谷丙氨酸转换酶 (ALT)、谷草氨基酸转换酶 (AST)、总胆红素 (TB)和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为指标 ,观察乌索酸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与抗肝炎药物齐墩果酸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30mg/kg乌索酸均能显著降低CCl4、D -GalN、BCG -LPS、ANIT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肝MDA值 ,而 30mg/kg齐墩果酸对CCl4、BCG -LPS肝损伤小鼠降ALT效果不及乌索酸 ;30mg/kg乌索酸能非常显著地降低ANIT致肝损伤小鼠血清TBLL含量 ,而 30mg/kg齐墩果酸与联苯双酯降血清TB作用不明显 .提示 :乌索酸具有明显的降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索酸 齐墩果酸 小鼠 肝损伤 保护作用 BCG lps 丙氨酸 降低 CCL4
下载PDF
知母皂苷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1
19
作者 刘卓 金英 +2 位作者 刘婉珠 闫恩志 齐志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62-1366,共5页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SAaB)是否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炎症反应有改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损伤组、LPS+SAaB(20、40mg·kg-1)组。对照组和LPS损伤组大鼠灌胃给予0.2%的二甲基亚砜,SAaB组大鼠灌胃给予SAa...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SAaB)是否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炎症反应有改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损伤组、LPS+SAaB(20、40mg·kg-1)组。对照组和LPS损伤组大鼠灌胃给予0.2%的二甲基亚砜,SAaB组大鼠灌胃给予SAaB。连续给药7d后,左侧脑室内单次注射LPS30μg/只大鼠,注射量为5μl,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脑室注射后d2进行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6d,训练期间继续给药。水迷宫实验结束后,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改变;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别与integrinαM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L-1β表达部位;Westernblot检测海马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 SAaB(40mg·kg-1·d-1)能明显改善LPS所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表现在明显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大鼠在原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损伤较LPS组明显减轻,对抗LPS引起的IL-1β及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显示IL-1β主要在小胶质细胞表达,少量在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SAaB能改善LPS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抑制其海马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 脂多糖 海马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水迷宫
下载PDF
三七皂苷R1对LPS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9
20
作者 吴颖 孙冰 +5 位作者 肖静 孙桂波 吕圭源 李明 陈素红 孙晓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对内毒素诱导的C57BL/6J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抗心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预防性给予三七皂苷R1 3 d后,注射LPS(10 mg.kg-1,ip)建立急性内毒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超声心...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对内毒素诱导的C57BL/6J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抗心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预防性给予三七皂苷R1 3 d后,注射LPS(10 mg.kg-1,ip)建立急性内毒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超声心动测定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等指标,观察小鼠心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心室肌中ED-1+和CD11b+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κBα和NF-κB p65的表达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和VCAM-1、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显示,与模型组(LPS组)相比三七皂苷R1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小鼠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的情况;免疫组化可观察到R1有效抑制了ED-1+和CD11b+细胞的侵入;Western blot法显示R1对IκBα的降解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由此产生的NF-κB的活化也具有抑制作用;ELISA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R1明显降低了组织中TNF-α、IL-1β的浓度,抑制心肌组织中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论三七皂苷R1对LPS引起的心肌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改善由此导致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lps 心肌损伤 抗炎 CD11B NF-κB TNF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