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院校人才忠诚度管理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闫晓萍 《辽宁高职学报》 2005年第6期144-145,149,共3页
目前,一些高校,尤其是基础薄弱高校,人才的忠诚度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高校对人才的忠诚度,就要使人才与高校的目标一致,让人才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注重沟通,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提高... 目前,一些高校,尤其是基础薄弱高校,人才的忠诚度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高校对人才的忠诚度,就要使人才与高校的目标一致,让人才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注重沟通,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人才忠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人才 忠诚度 管理
下载PDF
“道义”与“事功”之辩:论《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与明清易代前后忠臣观的改变
2
作者 张思静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44-153,191,共11页
明清鼎革之变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易代之痛刺激清初学界对明代覆亡原因进行深刻反思,由此触及甚至动摇此前儒家社会习以为常的伦理体系和价值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面向即对忠臣的要求从崇尚道义到质问事功。《喻世明言》的... 明清鼎革之变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易代之痛刺激清初学界对明代覆亡原因进行深刻反思,由此触及甚至动摇此前儒家社会习以为常的伦理体系和价值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面向即对忠臣的要求从崇尚道义到质问事功。《喻世明言》的压轴之作《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塑造了沈炼这一晚明社会忠臣之典范,但在其后三百年间学界对“道义”与“事功”的不断辩议之下重新审读这个角色,我们却能发现沈炼故事中诸多的似是而非之处,从而使其文本更具复杂性和思想史的观照价值。该作品存在未曾为其明末作者所习察的叙事断裂,这一无意识的断裂已经指向清初直至抗战前后学界有关“道义”与“事功”的诸多辩论。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道义”与“事功”之辩指向纯粹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功利之间的平衡问题,在儒家与后儒家社会都有其普适性的讨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义 事功 忠臣观 通俗小说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Loyalist Tattoos and Tattooed Generals in the Song Dynasty
3
作者 Elad Alyago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6年第2期247-278,共32页
According to Yue Fei's biography, when the legendary general was slandered and interrogated for treason, he tore the shirt off his body, exposing four characters tattooed on his back: "Exhaust one's loyalty in ser... According to Yue Fei's biography, when the legendary general was slandered and interrogated for treason, he tore the shirt off his body, exposing four characters tattooed on his back: "Exhaust one's loyalty in service of the state." This study looks at two components of the Yue Fei story--patriotic tattoos, and tattooed generals--and examines their meaning in the broader stretch of Song dynasty history. Yue Eei was not the Song dynasty's only tattooed general who came to a tragic end. The Northern Song's Di Qing was a tattooed soldier whose military merit allowed him to rise to the highest levels of power in the empire. Di Qing's story makes it clear that tattooed generals were objects of suspicion and ridicule at court due to their military tattoos, a trait that linked them to the criminals and lower class men that manned the Song armies. Though military tattoos sometimes had a loyalist ring to them, they were carried out on a mass scale, and were a characteristic of coercion rather than fervent loyalism. This study shows that underneath the nationalist historical narrative of the Song dynasty, of which Yue Eel is a famous example, there lies a different story of social conflict within the Song state. Rather than a story of Chinese fighting non-Chinese and of traitorous and cowardly officials struggling with loyal patriots, this study offers a narrative of a social conflict between high-born clear-skinned officials and low-born tattooed military 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 dynasty tattoos Yue Fei Di Qing MILITARY loyalism NATIONALISM social mobility The Water Margin/Shuihu zhuan
原文传递
The Qing, the Manchus, and Footbinding: Sources and Assumptions under Scrutiny
4
作者 John R. Shepherd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6年第2期279-322,共44页
Two sets of assumptions surrounding the Manchus and footbinding have crept into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Qing period. A first set of assumptions claims that the Manchus attempted to ban footbinding among civilian Han... Two sets of assumptions surrounding the Manchus and footbinding have crept into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Qing period. A first set of assumptions claims that the Manchus attempted to ban footbinding among civilian Han on repeated occasions after the conquest but failed due to women's resistance. Moreover, Qing attempts to ban footbinding made binding into a politically charged ethnic marker that embodied for Han anti-Manchu and anti-Qing sentiments and caused the bans to backfire and footbinding to spread further. A second set of assumptions claims that the overwhelming cultural allure and popularity of footbinding proved irresistible to banner women, who, thwarted by banner regulations forbidding the practice, covertly imitated footbinding by wearing platform shoes that hid natural feet and created an illusion of smallness. This paper scrutinizes the evidence put forward by Qing historians for the first of these two sets of assumptions. The claims are found to be unsubstantiated and evidence is offered that contradicts them. I argue that the weight of evidence shows that there was no prohibition on footbinding imposed in 1645 or at any time during the Manchu conquest, and that a 1664 proposal to ban footbinding was withdrawn before it could be implemented, for reasons misunderstood by historians offootbinding. Therefore there could have been no "resistance" by Han women or men to a ban on footbinding, and claims that footbinding became a politically charged ethnic marker of anti-Qing sentimen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re groundless. With regard to the second set of assumptions, I provide evidence in a separate paper to be published elsewhere that banner women had distinctive roles and fashions un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 of footbinding, and that in Beijing and the Northeast Manchu styles were emulated by Han, not vice ve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tbinding QING Manchus KANGXI Ming loyalism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木雕门窗的艺术表现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晖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我国传统木雕门窗艺术历经千百年的锤炼,绽放神奇的光彩,透过其多姿多彩的身影,可以看出正是儒家文化在左右它的形式和题材。在木雕门窗图案中, 从孝道、忍让、忠义、读书及第以及福、禄、寿等诸多方面,形象的表述了儒家思想关于治国、... 我国传统木雕门窗艺术历经千百年的锤炼,绽放神奇的光彩,透过其多姿多彩的身影,可以看出正是儒家文化在左右它的形式和题材。在木雕门窗图案中, 从孝道、忍让、忠义、读书及第以及福、禄、寿等诸多方面,形象的表述了儒家思想关于治国、齐家、修身的基本理念,构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门窗 儒家思想 孝道、忍让、忠义
下载PDF
论梁山的忠义与招安——《水浒传》的思想倾向新探(二) 被引量:2
6
作者 雷会生 李克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49-57,共9页
所谓"忠",按照荀子的界定,只有"逆命而利君"即能够不尊从君的错误意见,却有利于君的根本利益才是忠的,而不是"唯君命是从"。所谓"义",是根据其同音字"仪"与"宜"来定义的。... 所谓"忠",按照荀子的界定,只有"逆命而利君"即能够不尊从君的错误意见,却有利于君的根本利益才是忠的,而不是"唯君命是从"。所谓"义",是根据其同音字"仪"与"宜"来定义的。"仪"(礼)是其根本。"宜"则是其行为表现的是否得当的评价。因此,"义"一方面是要求个人严格按"礼"的规定来行事,另一方面则是对一切违反"礼"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水浒传》中对义的概念的使用,就是严格按照这一定义。宋江接受招安一方面是历史的真实与无奈;一方面表现出作者的思想矛盾,儒家的"王道梦"在宋江身上半途而废,作者改变不了历史,但作者体察到了"王道梦"实现的艰难。《水浒传》运用春秋笔法批评宋徽宗因无道、失道造成天下大乱,因谋杀忠义而最终亡国,其意义乃在于借此向他所生活的明代社会——一个比北宋更为黑暗的,更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更加严酷的重用奸佞,诛杀忠义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宋江 忠义 招安 宋徽宗 王道 春秋笔法
下载PDF
《水浒传》传播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佘大平 《鄂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方腊的《水浒传》几近绝迹300余年。1949年以后,金圣叹被骂作是“封建反动文人”而遭批判,“金本”《水浒传》停止出版,而将几近绝迹达300余年的《水浒传》“挖掘”出来,大量出版发行。一生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晚年读了这种《水浒传》后批评它是“反面教材;”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这种《水浒传》为底本拍摄电视剧,宋江成了令人憎恶的人物;新编的《中国文学史》“补写”了这种《水浒传》几近空白300余年的“文学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今仍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忠义思想 金圣叹 传播 文学史
下载PDF
功名与忠义——浅析人物形象宋江的矛盾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岳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宋江很复杂很矛盾,主要表现在他的忠义上,这与他的功名意识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宋江 忠义 功名意识
下载PDF
何为遗民——宋元以降夷夏视阈下的易代士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洪丽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159,共9页
中外学者都注意到近世以来易代士人的特殊与重要,也早就暗示了"遗民"定义本质上存在的模糊问题。在文史学者一致努力下,遗民研究成果丰硕,遗民行为的复杂、与时俱进以及背后不易察觉的文化、思想因素也得到关注。显然,易代之... 中外学者都注意到近世以来易代士人的特殊与重要,也早就暗示了"遗民"定义本质上存在的模糊问题。在文史学者一致努力下,遗民研究成果丰硕,遗民行为的复杂、与时俱进以及背后不易察觉的文化、思想因素也得到关注。显然,易代之际的士人,呈现于外的往往是政治选择,并非其生活与精神上的束缚。相较于明清之际的研究发展,宋元明易代士人的研究取径,明显聚焦于华夷、忠君、道统观下的政治抉择与学术焦虑,并乐于采用"遗民"分类的研究方法,以探讨士人出处动向的种种意义。剖析孙克宽、牟复礼、谢慧贤和戴仁柱等学者影响广泛的成果,能够发现这样的取径与方法早已面临严重局限与发展困境,故应驻足反思,走出"何为遗民"的框架,再次推进易代士人研究的新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易代之际 忠义 夷夏
下载PDF
《三国演义》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赫延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明清之际,中国古典小说大量传入朝鲜,恰逢此时朝鲜爆发了两场战争,人们开始崇拜关羽,这样关羽和三国的故事开始在朝鲜各阶层广泛传播。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 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明清之际,中国古典小说大量传入朝鲜,恰逢此时朝鲜爆发了两场战争,人们开始崇拜关羽,这样关羽和三国的故事开始在朝鲜各阶层广泛传播。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其思想和写作方法逐渐被朝鲜人民所接纳继承,朝鲜文人士子模仿《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根据本国的历史人物创作了《壬辰录》等历史战争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中国 朝鲜 忠义思想
下载PDF
关公文化释疑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利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关公为何直到清代才被追加"仁"字?关公为何被奉为财神?关公何以成为三教共神?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关公文化,而且可以加深对关公精神的理解。与清代以前的民间学者以"仁志"称赞关公不同,... 关公为何直到清代才被追加"仁"字?关公为何被奉为财神?关公何以成为三教共神?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关公文化,而且可以加深对关公精神的理解。与清代以前的民间学者以"仁志"称赞关公不同,清朝以"仁"追封关公,凸显关公佑国护民的"仁功"。如果基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道、《易经》"利者,义之和"的义利关系以及儒家"仁义"的内涵来解读关公的"忠义",从而解释关公与财神的关联,那么不仅可以看到关公精神与中国文化核心精神的关联,而且可以发现关公精神的现代价值。通过对三教共神的解读,不仅可以看到关公文化现象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实际效用的特征,而且可以提供建构现代社会价值系统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 忠义 三教共神
下载PDF
《忠义水浒传》的价值导向与表现艺术(下)
12
作者 梁归智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8,共8页
从《忠义水浒传》的价值导向、艺术奥秘及后世对小说的不同评价看,"忠义"就是小说的主题,"菊花诗"与"黄姓人"等具有独特的艺术奥秘,这是"水浒学"研究的全新视角。
关键词 《忠义水浒传》 浪子 菊花诗 黄姓人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忠义水浒传》的价值导向与表现艺术(上)
13
作者 梁归智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31-43,共13页
小说的主要价值导向往往和小说的第一主角密切联系。《忠义水浒传》的主要价值导向,从小说对第一主角宋江的行为、思想及细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是"忠义"。而为传达"忠义"价值观,小说巧妙地运用了出场与结局的呼应、&... 小说的主要价值导向往往和小说的第一主角密切联系。《忠义水浒传》的主要价值导向,从小说对第一主角宋江的行为、思想及细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是"忠义"。而为传达"忠义"价值观,小说巧妙地运用了出场与结局的呼应、"菊花诗"与黄姓人及"王"与"龙"的隐喻,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忠义 价值导向 艺术手段
下载PDF
缘何是经典和史诗?——《水浒传》对于忠义伦理的横议
14
作者 宋铮 《菏泽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孟子认为,"横议"是"处士"不受伦理道德约束的言说。但在金圣叹这里,横议却被提升为"文学何以存在"的命题,是文学通向经史的品格与方式。横议论认为,文人著书是对天子著经、圣人著史的呼应和补充。文学由... 孟子认为,"横议"是"处士"不受伦理道德约束的言说。但在金圣叹这里,横议却被提升为"文学何以存在"的命题,是文学通向经史的品格与方式。横议论认为,文人著书是对天子著经、圣人著史的呼应和补充。文学由于能够横议经史而获得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文学应当发挥横议经史的作用,达到破道与破治的效果。忠义是《水浒传》的核心伦理信条,也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柱。但是,忠义本身不仅存在伦理冲突的问题,而且还难以摆脱被异化的轨迹。《水浒传》告诉我们,一方面,忠义已经从形而上的理念被幻化为彼岸的宗教;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又不断推出"正史忠义传",赋予其伦理历史的正当性。从而给宋江等人造成"思与史"的多重思想禁锢。《水浒传》以悲剧手法实现横议封建忠义伦理的目的,在精神实质和精神历程的意义上表达了对于民众生命存在的关怀,完成了再造经典和史诗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忠义伦理 横议
下载PDF
明遗民与清初满汉文化的整合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定芳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在清初社会的重建过程中,满汉两种异质文化经历了从冲突到调融再到整合的演绎,与之相谐应,明遗民对清廷的态度也发生了从抗争到徘徊分化再到合流的转捩。满、汉文化与明遗民呈显一种双向互动关系,遗民现象因满、汉文化的紧张而凸显,亦... 在清初社会的重建过程中,满汉两种异质文化经历了从冲突到调融再到整合的演绎,与之相谐应,明遗民对清廷的态度也发生了从抗争到徘徊分化再到合流的转捩。满、汉文化与明遗民呈显一种双向互动关系,遗民现象因满、汉文化的紧张而凸显,亦因满、汉文化的调融而淡化。透过这种互动关系来探赜清初历史,将会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文化 明朝 清朝 文化冲突 遗民 历史考证
原文传递
宋代国家对忠义的褒恤及其意义——基于《宋史·忠义传》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廷林 《史志学刊》 2019年第4期30-39,共10页
“忠义”是传统社会重要道德观念之一,宋代则是其演变的关键阶段。国家褒恤忠义对促进忠义观念传播、渗透与转化为行动具有促进作用。《宋史·忠义传》是收录宋代忠臣烈士最为集中的史料。通过对《宋史·忠义传》统计分析可知,... “忠义”是传统社会重要道德观念之一,宋代则是其演变的关键阶段。国家褒恤忠义对促进忠义观念传播、渗透与转化为行动具有促进作用。《宋史·忠义传》是收录宋代忠臣烈士最为集中的史料。通过对《宋史·忠义传》统计分析可知,宋代国家对忠义人士的褒恤规格一般依据官本位等级制原则,同时根据忠义事迹影响、现实政局需要予以变通;赠官赐谥、封妻(母)荫子、赐银绢田宅、建庙立祠、其他(辍朝、刻石)等褒恤忠义措施多样,集物质与精神奖励于一体。宋代国家对褒恤忠臣烈士的重视,既体现出国家管理制度的完善,也对长期处于外患与内忧的赵宋王朝有积极的政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义 褒恤 《宋史·忠义传》
下载PDF
略论孔子君子人格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君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论述孔子思想理念中所要构建的君子人格体系,分析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及内在联系,提出培育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现形式、以"忠孝"为基本要求、以"信义智勇"为补充的君子人格,并阐明培养君... 论述孔子思想理念中所要构建的君子人格体系,分析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及内在联系,提出培育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现形式、以"忠孝"为基本要求、以"信义智勇"为补充的君子人格,并阐明培养君子人格的历史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君子 忠孝 智勇
下载PDF
中希“民族英雄忠义主义”历史文化内涵比较研究——以《三国演义》和《希腊神话》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雷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7-41,共5页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群以儒家哲学为行为标准的三国英雄,如蜀国"仁义忠勇"的英雄——诸葛亮、关羽等。《希腊神话》描绘了以崇尚美、智慧、竞争和个人自由为主流哲学价值观的古希腊英雄诸神,如以宙斯为首的十二主神。分别以...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群以儒家哲学为行为标准的三国英雄,如蜀国"仁义忠勇"的英雄——诸葛亮、关羽等。《希腊神话》描绘了以崇尚美、智慧、竞争和个人自由为主流哲学价值观的古希腊英雄诸神,如以宙斯为首的十二主神。分别以《三国演义》和《希腊神话》中的忠义主义民族英雄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为例,主要从哲学角度比较分析中希"民族英雄忠义主义"所蕴含的相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希腊神话》 民族英雄忠义主义 历史文化内涵 异同
下载PDF
沁水境内梁兴太行忠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同旭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靖康之变北宋亡国后,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社,在泽州、阳城、沁水、垣曲、翼城等太行山地区,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斗争。太行忠义的意义不限于配合岳飞抗击金兵,他可能与梁山好汉有关,他的前身可能是梁山好汉。因此,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可分... 靖康之变北宋亡国后,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社,在泽州、阳城、沁水、垣曲、翼城等太行山地区,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斗争。太行忠义的意义不限于配合岳飞抗击金兵,他可能与梁山好汉有关,他的前身可能是梁山好汉。因此,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可分二个阶段:北宋末年,他们已经据险筑砦聚义太行山,反抗北宋暴政;北宋灭亡后,他们改换旗号,才转而抗击金兵,呼应岳飞收复中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兴 太行忠义 沁水丹坪砦 梁山好汉
下载PDF
《清史稿·忠义传》史源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翠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4-70 122,共8页
系统爬梳有关清代忠义人物的资料,可以探明,《清史稿·忠义传》以《清国史》与《辛亥殉难记》为主要参考资料,对《国朝耆献类征》、前三部《碑传集》、《辛亥殉节录》等文献也采用较多,同时还参考了《浙江忠义录》、光绪《湖南通志... 系统爬梳有关清代忠义人物的资料,可以探明,《清史稿·忠义传》以《清国史》与《辛亥殉难记》为主要参考资料,对《国朝耆献类征》、前三部《碑传集》、《辛亥殉节录》等文献也采用较多,同时还参考了《浙江忠义录》、光绪《湖南通志》、《庚子京师褒恤录》、《昭忠录》、《忠义纪闻录》,以及部分单篇传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忠义传》 史源 《清国史》 《辛亥殉难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