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中凹陷北部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沉积数值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魏洪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8,共6页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北部东二下亚段发育湖底扇沉积,但其形成机制以及时空展布规律尚不明确。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湖底扇模拟期次进行划分,并制作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和可容纳空间变化模型,同时评估物源供应和搬运方式,获取相应的地质参数,...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北部东二下亚段发育湖底扇沉积,但其形成机制以及时空展布规律尚不明确。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湖底扇模拟期次进行划分,并制作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和可容纳空间变化模型,同时评估物源供应和搬运方式,获取相应的地质参数,对湖底扇的形成过程及时空展布进行了精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湖底扇主要发育在湖泛体系域内,受先期不稳定三角洲、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以及沉积坡折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具有双物源、多期次及规模大的特点。以沉积模拟的结果为基础,结合宏观地震相以及地震属性分析,进行平面沉积相编图,为湖底扇储层精细描述和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湖平面变化 沉积数值模拟 湖泛体系域 储层描述 东二下亚段 辽中凹陷
下载PDF
渤中凹陷东二下亚段湖底扇分布特征及富砂性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睿 黄晓波 +2 位作者 汪晶 于喜通 刘艺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6,共7页
湖底扇是渤海海域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沉积类型。针对渤中凹陷湖底扇发育特征不明、富砂性不清的问题,基于已钻井、三维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类比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层序划分、地震相识别,结合辽东湾地区已钻富砂湖底扇统计类比,... 湖底扇是渤海海域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沉积类型。针对渤中凹陷湖底扇发育特征不明、富砂性不清的问题,基于已钻井、三维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类比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层序划分、地震相识别,结合辽东湾地区已钻富砂湖底扇统计类比,建立湖底扇富砂综合评价指数,明确渤中凹陷东二下亚段湖底扇特征及富砂性。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湖底扇主要发育在东二下亚段高位域及低位域,呈环带状分布。湖平面变化决定湖底扇发育类型及数量,古坡折控制湖底扇发育位置,可容纳空间决定湖底扇发育形态及规模。统计分析表明,物源区相对距离、地震反射构型、平面宽长比及最大厚度与面积比等参数与湖底扇富砂性呈明显线性关系。依据上述参数建立湖底扇富砂综合评价指数,预测渤中18-A构造区(1)、(2)号湖底扇为下一步最有利的岩性勘探目标。创新建立的湖底扇富砂综合评价指数,对渤海海域湖底扇岩性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指数 富砂性预测 湖底扇 东二下亚段 渤中凹陷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北段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3
作者 金小燕 王清斌 +2 位作者 黄晓波 赵国祥 于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4期35-37,41,共4页
辽西低凸起北段JZ20构造区东二下亚段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颗粒分选中等,孔隙发育,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其中内扇、中扇多为优质储层,表现为单一水道、辫状水道的特征,自然伽马(GR)曲线表现为微齿化箱形和齿化状钟形,地... 辽西低凸起北段JZ20构造区东二下亚段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颗粒分选中等,孔隙发育,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其中内扇、中扇多为优质储层,表现为单一水道、辫状水道的特征,自然伽马(GR)曲线表现为微齿化箱形和齿化状钟形,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切反射和叠瓦状反射特征;湖底扇受物源和触发机制等多因素制约,物源来自古辽河水系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受强烈的正断层活动、斜坡坡度与湖浪扰动等影响,原始沉积物沿着斜坡向下滑塌,在深湖-半深湖中形成扇形沉积体;辽西低凸起北段湖底扇紧邻辽中富生烃凹陷、储盖组合好、运移通畅,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东二下亚段 湖底扇 沉积特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斜坡BZ3-8区块东营组东二下高分辨率井震层序及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众 朱红涛 +2 位作者 周心怀 杨香华 刘浩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7,共7页
渤海海域凹陷由于资料的限制,其沉积相研究多为宏观的区域性研究,制约了储层的精细解释。基于最新采集的高精度地震三维资料,结合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理论方法,开展渤中凹陷西斜坡BZ3-8区块东营组重点目的层,东二下层... 渤海海域凹陷由于资料的限制,其沉积相研究多为宏观的区域性研究,制约了储层的精细解释。基于最新采集的高精度地震三维资料,结合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理论方法,开展渤中凹陷西斜坡BZ3-8区块东营组重点目的层,东二下层序高分辨率井震层序分析及其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北两侧具有不同的物源体系和沉积相模式。低水位体系域(L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时期,研究区北部物源均形成扇形、朵形的地震多属性及振幅切片异常,对应于扇三角洲沉积;南部物源均形成NE向展布的条带状地震多属性及振幅切片异常,对应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海进体系域(TST)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导致扇体不发育,仅在研究区北部局部发育小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东二下层序LST(富砂)-TST(富泥)-HST(富砂)的岩相演化规律,充分反映了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层序格架中的地层岩相组合分布规律,对储层和烃源岩的预测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层序分析 地震沉积学 BZ3-8区块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Z油田东二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振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2期30-34,共5页
采用Q型聚类的方法对辽西凹陷Z油田5口井的重矿物含量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岩心、录井、测井、测试等资料对目标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东西两支物源,其中东侧物源来自中央凸起,而... 采用Q型聚类的方法对辽西凹陷Z油田5口井的重矿物含量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岩心、录井、测井、测试等资料对目标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东西两支物源,其中东侧物源来自中央凸起,而西侧物源来自燕山隆起;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将东二下亚段四个油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砂体主要位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和下降半旋回中–晚期;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间湾;研究区处于两个沉积体系的边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早期以东侧物源为主,中–晚期逐渐过渡为以西侧物源为主,两个沉积体系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Z油田后期的调整井挖潜提供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凹陷 东二下亚段 物源方向 层序格架 沉积演化模式
下载PDF
渤中凹陷东南缘东二下亚段扇体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晓军 吴克强 +4 位作者 张锦伟 廖计华 白海强 刘子玉 唐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7,共10页
在全球异重流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异重流与经典浊流(鲍马序列)的鉴别标志是逆—正粒序组合、牵引流的沉积构造和水道化。前人基于大量钻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在埕北低凸起东缘东三段识别出上述3个异重流鉴别标志,指出该层段发育异重流。... 在全球异重流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异重流与经典浊流(鲍马序列)的鉴别标志是逆—正粒序组合、牵引流的沉积构造和水道化。前人基于大量钻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在埕北低凸起东缘东三段识别出上述3个异重流鉴别标志,指出该层段发育异重流。本研究区与埕北低凸起东缘东三段具相似的构造位置,本文从古气候、古物源、古地貌、沉积构造及水道化特征等5方面开展类比,两者具相似性:①东营组气候偏湿热有利源区风化剥蚀;②物源面积与扇体面积的比值均为1∶2左右;③具相似坡度和三级阶梯式斜坡结构;④测井曲线呈逆—正粒序组合、岩心中见牵引流的沙纹层理;⑤地震剖面上,扇体具复合水道的外形,底部侵蚀下切,内部见多期水道相互叠置和水道内侧向加积,水道复合体呈“弯曲水道”的平面特征;综合认为,渤中凹陷东南缘东二下亚段扇体是异重流成因,提出了由近端复合水道和远端分支水道组成的沉积新模式。该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扇体研究提供更合理的成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异重流 东二下亚段 东南缘 渤中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