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景廉 石兰亭 +3 位作者 卫平生 张虎权 陈启林 李扬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8,共7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性质、基底断裂带分布、盆地巨厚白云岩分布,以及膏盐(特别是钾盐)和大量金属热液矿物,认为盆地曾有地幔流体的强烈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及西缘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的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表明,尽管鄂尔多斯...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性质、基底断裂带分布、盆地巨厚白云岩分布,以及膏盐(特别是钾盐)和大量金属热液矿物,认为盆地曾有地幔流体的强烈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及西缘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的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表明,尽管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没有中地壳低速层,但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中地壳广泛发育低速高导层。地幔流体在银川盆地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发生费托合成生成天然气;而在六盘山盆地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发生费托合成生成石油。中生代晚期发生了强大的构造挤压推覆作用,中生界石油沥青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古生界天然气的碳、氢同位素特征均表明有地幔流体的参与。根据这一模式推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生物礁(白云岩为储集层,膏盐为盖层)是未来寻找大气田的主要靶区;盆地北部伊盟隆起的东胜地区深部中地壳有低速高导层,因此东胜砂岩铀矿下部可能有大油气田。最近,伊盟隆起中元古界钻遇天然气,表明了盆地北部基岩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成藏 地幔流体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费托合成 勘探靶区
下载PDF
基于地壳双层结构假设的大陆强震孕震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雷东宁 樊光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通过对地壳低速高导层和地震震源深度等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在对地震发生前兆、特征及物理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地壳双层孕震模式:地壳存在有两层孕震结构,上层为主孕震层,是地震应力集中积聚和发震后释放应变能的地方... 通过对地壳低速高导层和地震震源深度等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在对地震发生前兆、特征及物理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地壳双层孕震模式:地壳存在有两层孕震结构,上层为主孕震层,是地震应力集中积聚和发震后释放应变能的地方,主要是岩石发生脆性变形层,深度在中上地壳范围内;下层为低速高导层,是诱发和加强上层脆性层岩石变形、应变能积累和破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处于岩石脆—韧性变形的过渡带,强震的发生与本层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度在中下地壳范围内。同时基于该双层孕震假设讨论了强震的孕育环境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双层模式 低速高导层 孕震机制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景廉 石兰亭 +2 位作者 陈启林 张虎权 卫平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29-36,共8页
柴达木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探明三大油气区:西南尕斯库勒一带的第三系油气区,北部冷湖、鱼卡、南八仙一带的侏罗系油气区以及东部三湖地区的第四系天然气区。但未来的油气勘探领域在哪里,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盆地榴辉岩、镁... 柴达木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探明三大油气区:西南尕斯库勒一带的第三系油气区,北部冷湖、鱼卡、南八仙一带的侏罗系油气区以及东部三湖地区的第四系天然气区。但未来的油气勘探领域在哪里,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盆地榴辉岩、镁铁—超镁铁岩的发现和盆地边缘大量金矿的分布,以及盆地中膏盐、白云岩、伊利石、锶矿床等的存在则表明了盆地广泛存在地幔流体活动。地震测深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中地壳广泛发育低速-高导层,这是无机油气的发生器。分析中地壳低速-高导层与深大断裂分布关系,大断裂与不整合面、浅层断裂及储集层的配套关系,对寻找大油气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柴西地区深部花岗岩及其风化壳是未来石油勘探的重点,而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深部则是寻找大气田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地幔流体 无机油气 油气勘探方向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深部热液活动与成岩成矿 被引量:22
4
作者 岳伏生 张景廉 杜乐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通常认为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和黏土矿物转化是埋藏深度加大的结果 ,温度升高是地热梯度的作用。深入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发现 ,黏土矿物的转化是深部富烃、富碱、富金热液碱交代 (K+ 交代 )作用的结果 ,与此伴随的次生石英生... 通常认为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和黏土矿物转化是埋藏深度加大的结果 ,温度升高是地热梯度的作用。深入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发现 ,黏土矿物的转化是深部富烃、富碱、富金热液碱交代 (K+ 交代 )作用的结果 ,与此伴随的次生石英生成是碱交代过程中排硅的结果。许多证据表明济阳坳陷深部热液活动曾十分活跃 ,不仅提供热能 ,还提供重要的源物质 ,对油气藏形成和黏土矿物组合特征都有重大影响。我国东部裂谷盆地和西部克拉通盆地 (如塔里木盆地 )深部热液活动都十分活跃 ,重新认识深部热液活动与沉积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的关系 ,将对油气勘探产生革命性影响。参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伊利石化 深部流体 碱交代作用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无机油气生成模式 被引量:15
5
作者 卫平生 张景廉 +1 位作者 张虎权 石兰亭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07-1513,共7页
松辽盆地中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也称塑性层),中地壳的塑性层与松辽盆地的成因以及盆山耦合系统有关.盆地地幔流体活动有下列表现:(1)高热流、高地温场;(2)深大断裂与火山岩喷溢;(3)碱交代作用(如钠长石化、伊利石化);(4)Mg2+交代作用... 松辽盆地中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也称塑性层),中地壳的塑性层与松辽盆地的成因以及盆山耦合系统有关.盆地地幔流体活动有下列表现:(1)高热流、高地温场;(2)深大断裂与火山岩喷溢;(3)碱交代作用(如钠长石化、伊利石化);(4)Mg2+交代作用(如白云石化)等等.地球化学省与地球化学急变带控制了大油气田的分布并显示了盆地发生的壳—幔相互作用.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不是岩浆岩,而是一充满地幔流体的地质体,它们富含氢、碱金属(K+、Na+)、卤素(F-、Cl-)、碳(甲烷、CO、CO2)、氮、硫等.在中地壳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在Fe、Ni等催化剂的参与下,H2与CO(CO2)可发生费—托合成烃的反应.实验表明:这个反应不仅可生成气态烃还可生成液态烃,并将发生碳同位素分馏作用.松辽盆地的U形运移模型受到质疑.按照石油无机生成的模型,松辽盆地的深部将会有更多的石油与天然气,庆深气田的发现便是一个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地幔流体 费—托合成 石油的无机成因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的成因关系初探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景廉 杜乐天 +1 位作者 张虎权 石兰亭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12,共8页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诸多困惑:大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大地震能否避免?本文根据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深部地壳构造特征表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茂县(1933年)、松潘—平武(1976年)、汶川(2008年)大地震震源深度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诸多困惑:大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大地震能否避免?本文根据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深部地壳构造特征表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茂县(1933年)、松潘—平武(1976年)、汶川(2008年)大地震震源深度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深度大体一致,可能成因上相关。历史上一些大地震如银川地震、海原地震、渭南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等也均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有关,这一切均可能与地球排气作用有关。而通过地震、森林大火、油气资源的一体化勘查,可查明地震可能发生的区域。通过油气的勘查、开发、排放,可有效减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成因 震源 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壳幔韧性剪切带 地球排气作用 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华北地区拆离滑脱带控震作用初探 被引量:7
7
作者 牛树银 侯泉林 +2 位作者 王宝德 孙爱群 李红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华北东部盆岭区以地震多、震级大、损失惨重而著称。以往地震地质研究多注重断裂交汇、拐点、分枝等部位的控震作用。但是 ,华北盆岭区多次大震的烈度并不呈线型展布 ,震源也并非沿陡倾断裂走向分布 ,而是在一定深度上 (近水平 )弥散展... 华北东部盆岭区以地震多、震级大、损失惨重而著称。以往地震地质研究多注重断裂交汇、拐点、分枝等部位的控震作用。但是 ,华北盆岭区多次大震的烈度并不呈线型展布 ,震源也并非沿陡倾断裂走向分布 ,而是在一定深度上 (近水平 )弥散展布 ,故人们开始注意深部滑脱带控震的探讨。笔者依据近十余年华北地幔亚热柱的研究认为 ,华北断陷区之下为一强烈上隆的地幔亚热柱。地幔物质的上隆及上侵作用使上地壳裂解断陷 ,而中地壳在地幔、下地壳的影响下形成相间展布的低速—高导层。在地幔亚热柱热物质流向外拆离的带动下 ,中、下地壳亦由亚热柱顶部向外围拆离滑脱。当中、下地壳拆离到上地壳裂陷盆地边缘受到造山带的阻挡而减慢时 ,两者之间便产生剪切作用 ,导致应力不断积聚并阶段性释放 ,从而造成亚热柱外围地震频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亚热柱 拆离滑脱带 控震作用 地质构造 低速—高导层 华北地区 地震学
下载PDF
海拉尔和塔木察格盆地深部地壳构造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景廉 雷明 +2 位作者 卫平生 曹正林 阎存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459,共6页
海拉尔和塔木察格盆地的油气勘探近来倍受关注,但盆地的"非典型沉积岩"的成因、布达特群原油的来源及成因仍不清楚。从地幔热液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省、盆地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分布的研究表明,作为特殊储集层的非典型沉积岩是... 海拉尔和塔木察格盆地的油气勘探近来倍受关注,但盆地的"非典型沉积岩"的成因、布达特群原油的来源及成因仍不清楚。从地幔热液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省、盆地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分布的研究表明,作为特殊储集层的非典型沉积岩是地幔富碱、碱土金属流体的Na、K、Mg交代作用的产物;而作为太平洋型块体的中蒙块体有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盆地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制约了油气田的分布。因此,海拉尔和塔木察格盆地的油气可能为深部无机成因,根据这一思路,布达特群潜山带可望找到更多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和塔木察格盆地 非典型沉积岩 地幔富碱流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省 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无机油气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天然气成因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志平 张景廉 +1 位作者 方乐华 杜玉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7-542,共6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天然气成因备受争议,焦点是有机成因气还是无机成因气。费托合成烃的反应可以发生如光合作用那样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但未必显示碳同位素的反序分布。热液条件下费托反应在自然界更普遍,但其碳氢同位素的动力学...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天然气成因备受争议,焦点是有机成因气还是无机成因气。费托合成烃的反应可以发生如光合作用那样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但未必显示碳同位素的反序分布。热液条件下费托反应在自然界更普遍,但其碳氢同位素的动力学分馏特征尚不十分清楚,碳同位素组成用于油气物源示踪识别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松辽盆地深部地壳特征表明,中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地幔流体CO2、H2可在此进行费托合成烃的反应,这种超临界的流体的反应可形成烃和烃类化合物。根据这一思路,松辽盆地深部(不仅仅是火山岩,还有花岗岩等基底岩石)有更多的天然气尚待勘探与发现,也可在其他盆地寻找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天然气 无机成因 费托合成反应 碳同位素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地幔流体
下载PDF
“石油无机成因说”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景廉 李相博 刘化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7,共12页
对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进行了评述,其中包括地幔脱气论、中地壳与费-托合成说、板块构造与费-托合成说.沥青、原油、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原油及沥青中高含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原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均揭示了原油无机生成的科学依据,这是中... 对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进行了评述,其中包括地幔脱气论、中地壳与费-托合成说、板块构造与费-托合成说.沥青、原油、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原油及沥青中高含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原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均揭示了原油无机生成的科学依据,这是中国科学家对石油地质学的重大贡献.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并以辽宁义县-北票地区、苏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四川松潘-甘孜褶皱带、柴达木盆地为例讨论了寻找大油气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无机成因 地幔脱气 费-托合成 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Pb—Sr—Nd同位素体系 石油勘探
下载PDF
也谈地壳内第二深度空间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祥龙 张景廉 马新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2-574,共13页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示踪、原油中异常高含量的金属微量元素、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等均表明原油可以由无机反应而生成.二是油气无机成因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油气的分布与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的耦合表明有成因关系,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是油气的发生器,也是初始储层,据此可以对油气田进行预测.柴达木盆地昆北花岗岩油田的发现是一典型案例.三是"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目前第4代采集处理新理论、新方法业已提出.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深部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提到议事日程.总之,"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可能的,是可操作的.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田指日可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第二深度空间 油气无机成因 低速高导层 中地壳 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
下载PDF
共和盆地壳内部分熔融层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与干热岩资源区域性热源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森琦 李旭峰 +9 位作者 宋健 文冬光 李志伟 黎敦朋 程正璞 付雷 张林友 冯庆达 杨涛 牛兆轩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6-1436,共21页
新生代以来,共和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无火山、岩浆活动,印支期隐伏花岗岩体岩浆余热与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等难以构成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的主要热源,而共和盆地又为一高温地热异常盆地.目前已基本探明了共和县恰卜恰与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 新生代以来,共和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无火山、岩浆活动,印支期隐伏花岗岩体岩浆余热与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等难以构成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的主要热源,而共和盆地又为一高温地热异常盆地.目前已基本探明了共和县恰卜恰与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2处,圈定出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16处.区域重力和区域航磁调查、区域天然地震成像、盆地尺度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勘查,以及超高分辨率重力异常、电阻率与Rayleigh波群相速度线性反演结果均表明共和盆地下伏发育有壳内部分熔融层,进而构成地处板内环境、高热流区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的区域性热源.盆地尺度MT勘查结果表明,共和盆地西盆地壳内部分熔融层埋深15~35 km,东西向长约41 km,南北向宽约34 km,厚度2~12 km.综合分析认为,该部分熔融层熔融程度最高可达4%~7%,15 km深处温度约为574℃,主体位于贵南南山推覆体系与共和准推覆体系深部主拆离滑脱推覆界面之下,兴海大型复合推覆体系主拆离滑脱推覆界面之上.挽近地质时期深构相、多层次、近水平展布的韧性拆离滑脱推覆构造界面的连续动态剪切摩擦生热,可能是部分熔融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高导层 部分熔融层 干热岩 热源 共和盆地 构造
原文传递
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朝繁 潘纪顺 +2 位作者 王夫运 田小峰 冯建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7,共7页
为揭示汶川Ms8.0特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广泛收集整理龙门山地区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对龙门山构造带的深部结构与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资料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一地壳厚度陡变带,两侧普遍存在低速高导层,地壳上地幔顶部结构存在... 为揭示汶川Ms8.0特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广泛收集整理龙门山地区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对龙门山构造带的深部结构与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资料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一地壳厚度陡变带,两侧普遍存在低速高导层,地壳上地幔顶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带内逆掩断层发育,低速高导层缺失,表现为高阻基底。西侧川西高原的Pn波速度较低(7.6~7.8krn/s),东侧四川盆地较高(8.0~8.2krn/s),低的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可能意味着川西高原壳幔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热交换过程,中上地壳内的低速高导层有可能成为龙门山L形的滑脱面,为龙门山中上地壳内浅源地震的孕育提供深部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构造带 汶川地震 地球物理探测 深部结构 低速高导层
下载PDF
中国东部含金矽卡岩矿床分布规律与深部地球物理背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聪 赵一鸣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15-420,共6页
在收集整理中国大陆上十几条地学断面、数十条地震剖面、大地电磁剖面、地壳上地幔剪切波资料的基础上,对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岩石圈剪切带是控制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最主要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条... 在收集整理中国大陆上十几条地学断面、数十条地震剖面、大地电磁剖面、地壳上地幔剪切波资料的基础上,对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岩石圈剪切带是控制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最主要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条件。壳内低速高导层因与地幔流体分布有关,同样对含金矽卡岩矿床有控制作用、大( 深) 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控制着与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浆,可以利用这些因素的共同制约作用进一步圈定含金矽卡岩矿床和铜伴生金矽卡岩矿床分布的远景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 矽卡岩矿床 分布规律 深部地球物理 金矿床
下载PDF
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与煤炭成因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虎权 张景廉 +2 位作者 卫平生 陈启林 吴五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石英脉(硅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伊利石化、黄铁矿化,特别是煤矿中广泛分布的玄武岩,均表明了裂谷的拉张构造环境;认为盆地中存在着地幔流体活动。地学断面揭示了盆地的深部地壳有一低速高导...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石英脉(硅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伊利石化、黄铁矿化,特别是煤矿中广泛分布的玄武岩,均表明了裂谷的拉张构造环境;认为盆地中存在着地幔流体活动。地学断面揭示了盆地的深部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富含大量的Na+、K+、Mg2+等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还有大量的烃。这些流体不仅提供了一些金属离子与金属矿物,而且提供了大量的碳元素,这些碳元素构成了煤的主要组成并形成了高变质的无烟煤。结论指出,煤不仅可以由植物而形成,也可以通过深部流体而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成因 碳堆积 地球排气作用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0.025 mol NaCl Solution at 0.25-3.75 GPa and 20-370℃ 被引量:1
16
作者 Zheng Haifei Xie Hongsen +2 位作者 Xu Yousheng Song Maoshuang Guo Jie and Zhang Yueming Earth’s Interior Material Laborato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Guizho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3-281,共9页
The electrical conductance of 0.025 mol NaCl solution was measured at0.25-3.75 GPa and 20-370℃. As shown by the results, the conductance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and there is a liner relation between the reciproc... The electrical conductance of 0.025 mol NaCl solution was measured at0.25-3.75 GPa and 20-370℃. As shown by the results, the conductance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and there is a liner relation between the reciprocal of temperature and the logarithm ofthe conductance but their slopes ar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pressur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conductance and pressure is rather complex and there are some discontinuities: in the range of2.25-3.75 GPa, the conductance increases with the pressure; in the range of 1.25-2.0 GPa, theconductance is not related to the pressure; and at a pressure of 0.75 GPa, the conductance ishigher than that at the pressures nearby. This reflects that the NaCl solution has rather differentproperties of electronic chemistry at various pressures, and probably is an important cause forthe existence of the layers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ance and low velocity in the Earth's crustand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 P NaCl soluti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low-velocity and high-conductance layer
下载PDF
论油气本源共同体——老油区发现新储量的探索思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隆栋 陶士振 +2 位作者 袁学诚 李玉琪 陈伟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克拉玛依油区为实例,提出了油气本源共同体新概念。指出深埋于新疆克拉玛依加依尔山下八大地质现象(巨大推覆体的加依尔山及其犁式断裂系统、玛湖新凹陷、山下古凹陷、中下地壳巨厚的低速高导层及其两侧的壳幔断裂、新疆隆起最高的莫... 以克拉玛依油区为实例,提出了油气本源共同体新概念。指出深埋于新疆克拉玛依加依尔山下八大地质现象(巨大推覆体的加依尔山及其犁式断裂系统、玛湖新凹陷、山下古凹陷、中下地壳巨厚的低速高导层及其两侧的壳幔断裂、新疆隆起最高的莫霍面、深部上地幔软流圈形成隆起幅度达65 km的地幔柱),实际上就是生油—运移—散失—聚集—成藏—成带的隐工程。剖析这些深部构造后发现,裸露于加依尔山边百公里长多种类型丰富而罕见的油气苗和隐伏于地下沿克乌断裂带、玛湖断裂带聚集的油气富集带之油源,并非仅仅来自玛湖新凹陷,而更主要是来自深部三大烃灶(古凹陷内沉积物转化成烃、壳内低速高导层内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幔源油气、地幔柱内由深部地幔流体聚合成烃碱流体),靠深、浅二套断裂系统上下沟通,形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即油气本源共同体。在我国华北、渤海湾、四川等油区都发育油气本源共同体,虽形态各异,但大同小异,提出应改变过去从上往下找油,顾上不顾下的传统做法,改为从下往上找油,上下兼顾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高导层 软流圈 地幔柱 岩石圈蘑菇云(状)构造
下载PDF
Crust-mantle structure feature 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the main tectonic units in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雪 卢造勋 +2 位作者 姜德录 雷清清 石盛昌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2期159-165,共7页
Using recent data of geoscience transa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crust-upper mantle structure feature of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The result shows the crust-mantle structure are o... Using recent data of geoscience transa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crust-upper mantle structure feature of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The result shows the crust-mantle structu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at both sides of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The fault activity and segment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abruptly change zone of the crust-upper mantle structure. There is a clear mirror im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g geomorphic shape and asthenosphere undulate, the former restricts tectonic stability and tectonic style of dif- ferent crustal units. The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ing seismicity of north set and south set in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just correspond to the low-velocity and high conductivity layer of crust-upper mantle. In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the main controlling structure of the mid-strong seismic generally consists of the active fault sectors, whose crust-mantle structure is more complicated in rigidity mass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Tanlu fsult zone crust-upper mantle structure low velocity-high conductivity layer seismicity
下载PDF
0.25—3.75GPa和20—370℃条件下0.025mol NaCl溶液电导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海飞 谢鸿森 +3 位作者 徐有生 宋茂双 郭捷 张月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在0.25—3.75GPa和20—370℃条件下测量了NaCl溶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①电导率随温度增高而增大,且电导率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为线性关系,但不同压力下其斜率不同。②电导率与压力的关系较为复杂,存在着不连续性。即在2.25—3.75GPa压... 在0.25—3.75GPa和20—370℃条件下测量了NaCl溶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①电导率随温度增高而增大,且电导率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为线性关系,但不同压力下其斜率不同。②电导率与压力的关系较为复杂,存在着不连续性。即在2.25—3.75GPa压力范围,电导率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在1.25—2.00GPa压力范围,电导率与压力几乎无关;0.75GPa压力的电导率高于相邻压力的电导率。上述电导率特征反映了不同压力下NaCl溶液具有非常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并可能是造成下地壳存在高导层和上地幔存在地震波低速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电导率 低速高导层 氯化钠溶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