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更换耗能连接力学机理及变形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谢鲁齐 吴京 +1 位作者 章锦洋 刘晨昱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6-195,共10页
提出一种安装于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部位的可更换耗能连接组件,可以诱导结构的损伤集中在连接区域,保证结构主要构件在强震下处于弹性状态,增强结构的可修复性。利用MTS力学试验机开展3个组件的试验分析,研究组件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 提出一种安装于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部位的可更换耗能连接组件,可以诱导结构的损伤集中在连接区域,保证结构主要构件在强震下处于弹性状态,增强结构的可修复性。利用MTS力学试验机开展3个组件的试验分析,研究组件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和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可更换耗能连接组件的滞回性能稳定,展现出了优良的延性和低周疲劳性能。基于ABAQUS开展的组件参数化分析主要针对核心耗能部件的厚度及核心耗能部件与约束部件之间的间隙。结果表明:增加核心耗能部件的厚度会减轻结构的高阶屈曲波数,优化构件长度方向的应变分布均匀性;核心耗能部件与约束部件之间的间隙也会影响核心耗能部件的应变分布。该文分析结果表明,该可更换耗能连接可以应用于对结构延性和可恢复性要求比较高的高震区框架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可更换耗能连接 装配式混凝土 低周疲劳性能
下载PDF
基于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谢鲁齐 吴京 +1 位作者 章锦洋 刘晨昱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为提高结构的震后修复效率和修复后工作性能,提出一种带有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将可更换耗能连接作为梁端抗弯部件和阻尼器,销轴体系作为梁端抗剪部件,进行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力学特性、抗震能力和... 为提高结构的震后修复效率和修复后工作性能,提出一种带有可更换耗能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将可更换耗能连接作为梁端抗弯部件和阻尼器,销轴体系作为梁端抗剪部件,进行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力学特性、抗震能力和修复后性能.结果表明,试件在加载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耗能能力和高延性性能,塑性变形集中在耗能连接的核心钢板内,卸载后混凝土裂缝均可闭合.发生较大转角位移时,试件可保持稳定的承载能力,其失效模式为核心钢板中部的疲劳断裂.更换核心钢板后试件的弹性刚度、滞回性能和延性等与初始工况一致,混凝土部件仍保持弹性,表明节点的震后修复性能良好.所提出的节点构造可应用于高烈度区域,使结构在强震后快速恢复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可更换耗能连接组件 震后修复性能 低周疲劳能力 滞回性能
下载PDF
金属材料疲劳性能预测统一模型探索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哲峰 刘睿 +2 位作者 张振军 田艳中 张鹏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93-1704,共12页
金属材料的疲劳可分为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通常分别以应力幅与应变幅作为损伤参量;疲劳性能评价标准在高周与低周疲劳交界处的断层导致抗疲劳材料设计与选择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纯Cu及Cu-Al系列合金高周、低周(含超低周)疲劳性能与微观... 金属材料的疲劳可分为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通常分别以应力幅与应变幅作为损伤参量;疲劳性能评价标准在高周与低周疲劳交界处的断层导致抗疲劳材料设计与选择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纯Cu及Cu-Al系列合金高周、低周(含超低周)疲劳性能与微观损伤机制的系统研究,提出了统一高周与低周性能的三维疲劳性能预测模型,并由其关键参数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能量的疲劳性能统一评价标准。该模型建立在应力幅-应变幅-疲劳寿命三维坐标系下,可通过投影的方式获得循环应力-应变(CSS)曲线、应力-寿命(S-N)曲线与应变-寿命(EN)曲线,模型函数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Basquin公式、Coffin-Manson公式与滞回能模型形式,从而在经典理论基础上为疲劳性能评价与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高周疲劳 低周疲劳 疲劳损伤参量 疲劳性能预测
原文传递
30CrNiMo8钢的低周疲劳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长海 姜民政 +1 位作者 唐立强 朱瑞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0,共2页
试验研究了 30CrNiMo8钢材料的常规机械性能和断裂性能及低周疲劳特性 ,并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给出了 30CrNiMo8钢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和寿命应变关系。首次介绍了该钢材抗疲劳。
关键词 30CrNiMo8钢 低周疲劳试验 机械性能 断裂性
下载PDF
制粉方式对FGH97合金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谭建均 杨金龙 +1 位作者 龙安平 郭建政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0,共9页
等离子旋转电极粉(P粉)和氩气雾化粉(A粉)经过相同的制备工艺得到两种合金坯料(P合金和A合金)。对两种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制粉方式对FGH97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而相较于P合金, A合... 等离子旋转电极粉(P粉)和氩气雾化粉(A粉)经过相同的制备工艺得到两种合金坯料(P合金和A合金)。对两种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制粉方式对FGH97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而相较于P合金, A合金的晶粒尺寸更细,γ′相析出更均匀,基本不存在残余枝晶,晶界碳化物呈点状断续分布; A合金的强度略高,塑性显著优于P合金;与此同时,两种低周疲劳裂纹源均以熔渣型夹杂物为主,但A合金的夹杂物尺寸明显更小; A合金低周疲劳裂纹萌生抗力远高于P合金,前者低周疲劳寿命远超过150000周次,远优于后者(<70000周次);且A合金的疲劳性能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FGH97 制粉方式 粉末特性 显微组织 低周疲劳性能
原文传递
TC17/Ti60异种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群兵 张阔 +5 位作者 于佳恩 李帆 吕泉霖 行海波 孙康 张建勋 《钛工业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采用激光焊接技术焊接TC17/Ti60异种钛合金,对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拉伸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C17/Ti60合金焊接接头母材、焊缝、热影响区之间的微观组织存在较大差异;TC17钛合金母材为α+β双相... 采用激光焊接技术焊接TC17/Ti60异种钛合金,对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拉伸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C17/Ti60合金焊接接头母材、焊缝、热影响区之间的微观组织存在较大差异;TC17钛合金母材为α+β双相组织,β相内存在较多次生α'相;Ti60合金母材组织以等轴α相为主,β相主要分布在等轴α晶粒周围;焊缝微观组织为针状次生α'相;随着距焊缝距离的减小,TC17钛合金热影响区α'相逐渐消失、α相逐渐转变为β相,Ti60合金热影响区β相逐渐消失、α相逐渐转变为针状次生α'相;TC17/Ti60合金焊接接头拉伸断裂位置在TC17钛合金热影响区;由于焊接接头的焊缝下部存在较多气孔缺陷,低周疲劳断裂位置则位于焊缝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钛合金 激光焊 气孔 微观组织 低周疲劳性能
下载PDF
连续油管用低碳微合金钢控轧控冷显微组织与疲劳性能
7
作者 黄志国 李艳艳 蒋波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为满足连续油管用低碳微合金钢强韧性要求的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特征,通过设计控轧控冷生产工艺制备了5.3 mm厚的连续油管用热轧板材。通过低周疲劳试验分析了热轧板材的低周疲劳性能,并对低周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同时分析了热... 为满足连续油管用低碳微合金钢强韧性要求的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特征,通过设计控轧控冷生产工艺制备了5.3 mm厚的连续油管用热轧板材。通过低周疲劳试验分析了热轧板材的低周疲劳性能,并对低周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同时分析了热轧板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终轧温度810℃、冷却速度为52℃/s、卷取温度为450℃生产的低碳微合金钢的疲劳寿命为3784周。低周疲劳断口的瞬断区形貌以韧窝为主,断裂方式属于韧性断裂。拟合得出的低周疲劳应变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公式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用于预测不同应变幅条件下的疲劳寿命。试验钢力学性能满足要求,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与M/A岛,其中铁素体体积分数约为74%,且主要以针状铁素体形式存在,使得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低碳微合金钢 控轧控冷 低周疲劳性能 疲劳断口
原文传递
铸造十字形截面屈曲约束支撑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立行 吴京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7,共8页
采用铸造工艺直接加工十字形截面核心的屈曲约束支撑(BRB,Buckling-Restrained Brace),避免在核心部件上直接施焊,可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类试件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累积塑性变形、拉压不对称性... 采用铸造工艺直接加工十字形截面核心的屈曲约束支撑(BRB,Buckling-Restrained Brace),避免在核心部件上直接施焊,可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类试件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累积塑性变形、拉压不对称性、等效刚度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型的屈曲约束支撑可以避免焊接残余应力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支撑试验滞回曲线饱满,具有稳定的受力特性,累积塑性变形基本达到200,且拉压不对称系数小于1.3,满足美国AISC钢结构规范的要求。由于铸造用钢有材料上的缺陷,导致试件没有获得较好的低周疲劳性能,但是对低周疲劳性能要求不高的承载型BRB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屈曲约束支撑 低周往复荷载 累积塑性变形 低周疲劳性能
下载PDF
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的人工时效及其低周疲劳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方振邦 王若民 +4 位作者 李宸宇 缪春辉 滕越 陈国宏 汤文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8,共8页
针对某国产61.5%IACS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开展了150~200℃人工时效及5000次应力循环低周疲劳试验,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及断口分析探讨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评价其服役可靠性。结果表明:该铝合金导线线股时效经历了欠时效、峰时效及... 针对某国产61.5%IACS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开展了150~200℃人工时效及5000次应力循环低周疲劳试验,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及断口分析探讨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评价其服役可靠性。结果表明:该铝合金导线线股时效经历了欠时效、峰时效及过时效3个阶段。在欠时效和峰时效阶段,线股的强度有所提升,而在过时效阶段,其强度下降,但总体上塑性变化不明显。时效铝合金导线线股在低周疲劳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循环硬化效应,其总应变范围随着应力循环次数增大而降低,2000次应力循环后趋于稳定。第二相析出长大是影响时效铝合金导线线股热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即便如此,人工时效及低周疲劳后,线股仍具有90%以上的强度保持率,韧窝聚集型断口特征不变,服役可靠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 人工时效 低周疲劳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低周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澄岩 兰亮 +3 位作者 辛如意 蒋露露 高双 何博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0,共12页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可用于大型、复杂高性能钛合金结构件的制备,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增材制造Ti-6Al-4V合金构件的强度已经能够超过锻件,但它仍存在内部孔隙、熔合不良、粗大的柱状晶及残余拉应力等问题...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可用于大型、复杂高性能钛合金结构件的制备,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增材制造Ti-6Al-4V合金构件的强度已经能够超过锻件,但它仍存在内部孔隙、熔合不良、粗大的柱状晶及残余拉应力等问题,使其在疲劳性能上与锻件具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介绍直接能量沉积、选区激光熔化和电子束选区熔化3种代表性增材制造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简述了3种工艺制备Ti-6Al-4V合金构件的微观组织、静态力学性能及低周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打印方向、缺陷、显微组织和表面处理对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增材制造Ti-6Al-4V合金构件低周疲劳性能、拉伸性能与微观组织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提高构件低周疲劳性能的方法和推动其广泛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钛合金 低周疲劳性能 微观组织 疲劳失效
下载PDF
高周疲劳损伤下Q345等边角钢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正良 俞登科 +1 位作者 范文亮 张春涛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输电线路中Q345等边角钢构件在不同的初始高周疲劳损伤下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对1组无初始损伤构件和3组带不同初始疲劳损伤Q345等边单角钢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得到了各组试件的承载力、刚度退化及滞回耗能等... 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输电线路中Q345等边角钢构件在不同的初始高周疲劳损伤下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对1组无初始损伤构件和3组带不同初始疲劳损伤Q345等边单角钢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得到了各组试件的承载力、刚度退化及滞回耗能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当初始高周疲劳振动从0次最终增加至4.0×104次时,试件承载力降低了36.1%,刚度降低了75.4%,累积耗能系数降低了57.4%,并最终导致构件累积损伤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边角钢 Q345钢 低周反复荷载 疲劳损伤 受力性能
原文传递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低周疲劳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姚亮亮 张显程 +2 位作者 刘峰 涂善东 马聪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9,64,共6页
对国产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总应变控制的高温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其疲劳性能,分析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低周疲劳性能,与进口Inconel 718镍基合金的相近,但在较低的总应变范围下比Inconel 718合金的疲劳寿... 对国产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总应变控制的高温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其疲劳性能,分析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低周疲劳性能,与进口Inconel 718镍基合金的相近,但在较低的总应变范围下比Inconel 718合金的疲劳寿命要低;该合金在不同总应变范围下都表现出明显的循环软化行为;合金试样的疲劳断口呈多裂纹源性,疲劳源数量随总应变范围的降低和疲劳寿命的延长而减少;疲劳裂纹都萌生于表面,穿晶扩展到一定径向深度时,会出现沿晶扩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低周疲劳性能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 循环软化 裂纹扩展
下载PDF
厚板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沿板厚方向低周疲劳性能不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韦锋 刘金合 CHEN Daolun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6,共10页
对2219-T62铝合金母材和搅拌摩擦焊(FSW)接头沿板厚方向分层切片分别进行了低周疲劳实验研究,探讨了热力耦合作用不均匀性和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低周疲劳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外加总应变幅0.1%和0.2%时,低周疲劳循环应力幅和塑... 对2219-T62铝合金母材和搅拌摩擦焊(FSW)接头沿板厚方向分层切片分别进行了低周疲劳实验研究,探讨了热力耦合作用不均匀性和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低周疲劳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外加总应变幅0.1%和0.2%时,低周疲劳循环应力幅和塑性应变幅曲线呈水平分布,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且具有单一性,裂纹扩展区有明显的疲劳辉纹;在高应变幅0.4%,0.6%和0.8%时,应力幅升高,塑性应变幅降低,发生循环硬化,且随着应变幅的增加,疲劳循环应变硬化程度逐渐升高,裂纹萌生具有多源性,以韧窝断裂特征为主.母材疲劳寿命高于FSW接头;与接头中部和底部切片相比,上部疲劳寿命较低.随转速的升高,疲劳寿命降低,焊速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接 厚板铝合金 低周疲劳性能 循环变形 断裂机理
原文传递
摩擦型与软钢屈服型耗能器的性能与减振效果的试验比较 被引量:62
14
作者 欧进萍 吴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3-87,共15页
本文通过两类四种百余个耗能器(其中摩擦类型的两种,普遍摩擦型和Pall摩擦型;软钢屈服类型的两种:X钢板和三角钢板屈服型)的静力反复加载和低周疲劳试验,进一步了解这些耗能器的滞回特性和疲劳性能。其次,通过分别安装上述四种耗能器的... 本文通过两类四种百余个耗能器(其中摩擦类型的两种,普遍摩擦型和Pall摩擦型;软钢屈服类型的两种:X钢板和三角钢板屈服型)的静力反复加载和低周疲劳试验,进一步了解这些耗能器的滞回特性和疲劳性能。其次,通过分别安装上述四种耗能器的单层剪切型钢框架模型在输入地震动分别为ElCentro、Taft和天津记录等五十余种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较全面地揭示了这些耗能器的减振效果。最后,在试验的基础上较好地建立了上述四种耗能器的恢复力计算模型和参数确定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分析这些耗能器对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减振效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器 地震反应 软钢屈服耗前器 框架模型
下载PDF
SAPH440汽车薄板高低周疲劳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兰天 杨凤鹏 李博林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9-564,共6页
本文通过设计防屈曲装置,对2.3mm厚度汽车薄板SAPH440在室温下进行了单轴拉伸、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等一系列试验.给出该材料静态力学参数,低周疲劳曲线(E-N曲线)、高周疲劳曲线(S-N曲线)以及相关疲劳性能参数.分别得到了在应力比R=0.1和... 本文通过设计防屈曲装置,对2.3mm厚度汽车薄板SAPH440在室温下进行了单轴拉伸、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等一系列试验.给出该材料静态力学参数,低周疲劳曲线(E-N曲线)、高周疲劳曲线(S-N曲线)以及相关疲劳性能参数.分别得到了在应力比R=0.1和R=-1状态下的疲劳寿命公式.通过考察低周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发现材料在试验控制的循环应变幅范围内发生了循环软化,具有明显Masing特性.此外,通过对疲劳断口形貌分析,初步给出了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440 薄板材料 高低周疲劳 应变控制 疲劳性能
下载PDF
630MPa超高强钢筋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传智 缪长青 +1 位作者 李爱群 乔燕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202,共9页
630 MPa超高强钢筋已应用于实际工程,而目前针对国产630 MPa超高强钢筋的低周疲劳性能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以我国国产630 MPa超高强钢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静力拉伸试验,得到其静拉力学性能参数。通过恒应变幅加载低周疲劳试验,得... 630 MPa超高强钢筋已应用于实际工程,而目前针对国产630 MPa超高强钢筋的低周疲劳性能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以我国国产630 MPa超高强钢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静力拉伸试验,得到其静拉力学性能参数。通过恒应变幅加载低周疲劳试验,得到疲劳寿命、循环响应特征及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等指标,研究了630 MPa超高强钢筋的疲劳性能,进行了低周疲劳特性评价。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630 MPa超高强钢筋疲劳性能参数,建立了其疲劳寿命预测公式。采用OpenSees软件进行了630 MPa超高强钢筋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利用得到的超高强钢筋疲劳性能参数可以较精确地进行630 MPa超高强钢筋低周疲劳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0 MPa超高强钢筋 疲劳参数 低周疲劳试验 数值模拟 疲劳性能
原文传递
高温对核电工程材料低循环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力勋 罗海峰 孙亚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9,共5页
对核电工程材料 (钛合金 T42 NG与 T2 2 5 NG和主螺栓材料 18Cr2 Ni WA)开展了室温与 35 0℃高温下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获得了各材料单调 R- O本构模型和 M- C寿命估算模型。基于这些模型 ,研究了材料的循环强化与软化规律 ,研究... 对核电工程材料 (钛合金 T42 NG与 T2 2 5 NG和主螺栓材料 18Cr2 Ni WA)开展了室温与 35 0℃高温下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获得了各材料单调 R- O本构模型和 M- C寿命估算模型。基于这些模型 ,研究了材料的循环强化与软化规律 ,研究了温度系数λσ,λΔσ和λNf对钛合金静强度、循环强度和低周疲劳规律的影响效应 ;根据温度对寿命的影响系数 λNf与应变幅 Δε/ 2呈线性规律的重要发现 ,提出了考虑温度效应的用于高温低周疲劳寿命估算的 λ- M- C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疲劳 疲劳性能 寿命估算方法 钛合金 核电工程材料 温度 低循环行为
下载PDF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低周疲劳研究进展:影响因素、变形机理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迈 张辉 +6 位作者 赵云松 刘培元 郭媛媛 王海文 崔丽丽 杨功 姚志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74-4184,共11页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之中。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是发动机中工作环境最为恶劣、结构最为复杂的零件之一,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合金承受着严重的应力...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之中。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是发动机中工作环境最为恶劣、结构最为复杂的零件之一,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合金承受着严重的应力、应变循环损伤,裂纹往往在合金中的薄弱区域形成并扩展,使合金以低周疲劳的模式失效,严重影响了合金的服役寿命,因此对合金低周疲劳性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影响镍基铸造高温合金低周疲劳性能的表面缺陷、内部组织及缺陷、晶体取向和低周疲劳试验条件等四方面因素,从位错运动方式和形态变化特点出发,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镍基铸造合金的变形机制,最后总结了合金低周疲劳寿命预测的应力应变准则、能量准则、损伤累积准则及临界面和临界距离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 低周疲劳 疲劳性能 疲劳变形 疲劳寿命
原文传递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低周弯曲疲劳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金花 方芳 +2 位作者 杨格 吴利伟 孙宝忠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7-802,共6页
为了深入理解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3DOWC)疲劳性能,改进材料抗疲劳设计,结合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试样经纱方向准静态三点弯曲及60%应力水平下的三点弯曲疲劳实验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全尺寸三维实体模型,研究了三维正交机织复合... 为了深入理解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3DOWC)疲劳性能,改进材料抗疲劳设计,结合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试样经纱方向准静态三点弯曲及60%应力水平下的三点弯曲疲劳实验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全尺寸三维实体模型,研究了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在低周循环载荷下的弯曲疲劳性能,经分析得到循环加载下模型应力分布情况和疲劳损伤形态。结果表明:经纱为材料最重要的承载部件,中间加载区域为材料应力集中区,损伤主要位于应力集中区的Z纱通道处的经纱上,随着循环增加,逐渐在中心加载区域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三角形损伤区域,该研究在复合材料设计与优化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 低周弯曲疲劳 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疲劳损伤
原文传递
高强度材料402钢的低周疲劳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晓天 黄小平 +1 位作者 耿峰 石德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5-77,共3页
对高强度材料 40 2钢进行了低周疲劳性能实验 ,通过应变为 0 .2 5 %到 1 % ,1 0级别 40根有效试样恒应变控制实验 ,给出了 40 2钢的应变疲劳曲线图和应变疲劳特性参数 ,为对 40 2钢建造的船舶结构进行疲劳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
关键词 402钢 低周疲劳 特性参数 船舶 疲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