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 被引量:112
1
作者 马军 周琳 李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65-167,共3页
构建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低碳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是低碳政策制定的重要事实依据。首先,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以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社会支撑和环境支撑5个指标全面反映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情况;然后,根据... 构建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低碳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是低碳政策制定的重要事实依据。首先,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以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社会支撑和环境支撑5个指标全面反映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情况;然后,根据德尔菲法综合确定指标层的各指标权重,用线性加权法得出低碳经济综合值的大小;接着以东部沿海6省市为样本对象,具体评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碳含量。除了上海处于中碳经济的环境中,其它5省的经济发展碳含量都非常高,处于高碳经济的环境中。最后给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指标 东部沿海地区 低碳评价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56
2
作者 何可 李凡略 +1 位作者 张俊飚 李学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1,共9页
为了解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升该地区农业整体竞争力,本研究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高效、生活保障共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熵值法、泰尔指数探讨了长江经济带2003-2017年农业... 为了解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升该地区农业整体竞争力,本研究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高效、生活保障共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熵值法、泰尔指数探讨了长江经济带2003-2017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渐入佳境,尤其是环境友好、质量高效和生活保障水平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资源节约水平提升不足的困境。从区域差异来看,各省(市)之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缩小速度呈放缓态势。本研究认为应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注重因地制宜,补齐各省农业绿色发展短板;强化创新驱动,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科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兴农 低碳农业 脱贫攻坚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基于指标体系的低碳试点城市评价 被引量:51
3
作者 丁丁 蔡蒙 +1 位作者 付琳 杨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0,共10页
我国已开展了两批低碳试点省区和试点城市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地区,进行自下而上的低碳发展探索。科学、综合、权威、系统的指标体系有利于定量衡量城市的低碳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特点,有助于有针对性地... 我国已开展了两批低碳试点省区和试点城市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地区,进行自下而上的低碳发展探索。科学、综合、权威、系统的指标体系有利于定量衡量城市的低碳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特点,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实现途径。目前国内外主要机构和智库建立了诸多涉及到城市低碳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尚没有能够直接用来科学权威、全面客观地对低碳试点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及相应数据。本文依据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原则,建立起一套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共选择10个指标,以分析城市低碳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城市特点和低碳发展目标。本研究以36个低碳试点城市为例,基于经济和碳排放的核心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36个低碳试点城市划分为领先型、发展型、后发型和探索型四类,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低碳试点城市进行分类评估,并基于指标体系,分析了四类城市的特点、发展趋势,分别提出四类城市未来低碳发展的需求,从而提出差异化的低碳发展模式与发展途径。最后,研究提出全国分区域实现低碳发展的路线图。研究可为提出全国性的低碳发展政策指导、深化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和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指标体系 低碳试点 低碳发展 排放峰值
下载PDF
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 被引量:42
4
作者 刘竹 耿涌 +2 位作者 薛冰 董会娟 韩昊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4,共6页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针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至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本研究表明,"脱钩"评价模式可以避免基于污染物总量的评价模式中忽略经济发展因素而产生的片面性,可以表征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的城市低碳建设水平,为目前的"低碳城市"评价方法提供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脱钩”模式 指标体系 定量化评价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南京、上海动态对比为例 被引量:32
5
作者 谈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84,96,共5页
制订合理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指导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有重要作用。根据低碳城市含义,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南京、上海近十年的城市低碳水平动态发展状况作对比,针对各自特征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中国低碳城市热思考:现状、问题及趋势 被引量:31
6
作者 苏美蓉 陈彬 +3 位作者 陈晨 杨志峰 梁辰 王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5,共8页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低碳城市建设热潮。但在这股热潮背后,还有许多尚不明晰的问题需要理性思考。围绕低碳城市相关议题,开展了如下5方面工作:①解读低碳城市概念,指出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要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并实现经济发...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低碳城市建设热潮。但在这股热潮背后,还有许多尚不明晰的问题需要理性思考。围绕低碳城市相关议题,开展了如下5方面工作:①解读低碳城市概念,指出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要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并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目标的共赢;②概括低碳城市评价指标,指出针对指标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③从城市规划、低碳政策、生态产业、可持续能源、绿色交通等方面总结了保定、上海、吉林、杭州等城市的低碳建设途径;④分析城市低碳发展现状水平评价结果,指出低碳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⑤最终在分析低碳城市建设尚存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今后需深化认识的几个问题,如不能因低碳而放弃其它城市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低碳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各领域专家通力协作,需从系统规划、阶段性方案实施、实施后评估与修订等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评价指标 建设途径
下载PDF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少露 吴仁海 阮文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9-204,共6页
要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的应用,在评价中将循环经济指标纳... 要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的应用,在评价中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入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指标,组成融合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的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佛山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规划目标的设置是否对佛山"十一五"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分析规划末期的阶段目标和理想目标的贴近程度和差距,并从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构建循环型城市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规划环评 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下载PDF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袁晓玲 雷厉 仲云云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1,91,共7页
以我国29个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为评价对象,从低碳排放和发展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际间及三大区域间差异显著。东... 以我国29个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为评价对象,从低碳排放和发展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际间及三大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分别表现为相对低碳、中碳和相对高碳的经济发展特征。中西部地区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降低碳的排放,以提升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指标 低碳排放 低碳评价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石龙宇 孙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461-5472,共12页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低碳城市理念和内涵,构建了由6类(碳排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低碳城市理念和内涵,构建了由6类(碳排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并结合中国35个城市2010—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参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及趋势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参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城市名单无明显变化,且深圳市在2010年和2015年均为低碳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与2010年相比,杭州市、银川市、郑州市、石家庄市和昆明市的城市低碳发展指数相对持平,而成都市、长沙市、合肥市和大连市有所下降。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较低可能是由于城市碳排放、经济、社会、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等方面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不够造成的。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指标体系 全球变化 评估方法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县域规划建设低碳评价方法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赫 胡佳慧 +1 位作者 王睿 叶青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6期23-30,共8页
在"双碳"目标和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县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治理手段,然而现阶段我国县域缺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低碳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碳源/汇—空间驱动因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在"双碳"目标和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县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治理手段,然而现阶段我国县域缺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低碳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碳源/汇—空间驱动因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联机制,以我国1903个县级城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SPSS 25.0的数理统计方法展开研究,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程性评价体系,并以武安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关键低碳指标体系和相应规划策略。研究表明:一、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于动态发展的全国广大县级城市具有高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评价体系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系统性衔接,可以有效识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的控碳薄弱环节,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低碳评价体系、完善双碳目标下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县域层面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评价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县域 规划实施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城市酒店业的碳排放核算及低碳指标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杨 胡元超 +3 位作者 施亚岚 张千湖 张红梅 崔胜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3-1200,共8页
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之一,酒店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并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本文建立了生命周期的酒店业碳排放核算框架和低碳指标,并以宁波市为案例城市,对其3种类型的酒店进行碳排放... 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之一,酒店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并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本文建立了生命周期的酒店业碳排放核算框架和低碳指标,并以宁波市为案例城市,对其3种类型的酒店进行碳排放核算和低碳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是酒店业最大的碳排放源,占93.5%~94.1%;各类酒店的碳排放量在2013—2015年间有约8.2%~9.2%的减少;从低碳指标看,五星级酒店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最小,单位出租间天数和单位旅客的碳排放最大,而四星级酒店的单位营业额碳排放最小.优化区域电力碳排放水平和酒店的软硬件设施是减少酒店碳排放的有效措施,碳标签是有效的酒店业低碳管理的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业 碳排放 低碳指标 低碳评价
原文传递
低碳交通运输的综合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欧阳斌 张跃军 郭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13,共7页
从综合交通运输视角,提出交通运输业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增加值及人均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3个指标考察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对中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6—2010年中国单位交通运... 从综合交通运输视角,提出交通运输业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增加值及人均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3个指标考察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对中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6—2010年中国单位交通运输增加值、单位换算周转量的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总体上都呈现下降态势;但人均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持续走高,反映出中国机动化需求不断提升,机动化进程不断加速。另外,无论是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交通运输增加值,还是人均交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发展在区域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交通运输 综合评价指标 人均交通运输碳排放
下载PDF
钢铁企业低碳技术评价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庄 许友静 +3 位作者 易文杰 黄懿 刘兴旺 李翔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8-1546,共9页
钢铁行业作为最大的工业CO_(2)排放源之一,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而低碳技术在其中起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低碳技术的基础上,先梳理并形成初步的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清单,然后通过参考相关技术评价文献、... 钢铁行业作为最大的工业CO_(2)排放源之一,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而低碳技术在其中起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低碳技术的基础上,先梳理并形成初步的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清单,然后通过参考相关技术评价文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经过实地调研及Delphi法咨询专家意见构建钢铁企业低碳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评价了湖南省钢铁企业已应用的13项低碳技术,从多角度揭示了低碳技术选择的优先排序,为钢铁企业低碳技术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若只评价碳减排效果,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利用技术、废钢循环利用技术、富含一氧化碳的气态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加热炉黑体强化辐射节能技术得分较高;若只评价技术投资成本、成熟度和普适性,得分较高的是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从综合评价来看,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废钢循环利用技术得分较高,分别为83.129、82.982分,智能化炼钢技术、富含一氧化碳的气态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得分较低,分别为74.040、72.991分,处于中等水平的技术属于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 低碳技术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省会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鲍超 罗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7-503,共7页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低碳城市内涵、建设经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由低碳能源、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低碳技术5个准则层和19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会城市2010年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分析了存在问...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低碳城市内涵、建设经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由低碳能源、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低碳技术5个准则层和19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会城市2010年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分析了存在问题与发展优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综合评估 指标体系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宇朦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7期23-27,共5页
运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1年陕西省地级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陕西省各地级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基于陕北、关中和陕南视角探索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陕西省低碳... 运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1年陕西省地级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陕西省各地级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基于陕北、关中和陕南视角探索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其中覆盖广度的促进效应尤为显著,并在剔除省会城市和滞后一期后基准回归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作用存在异质性和时滞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关中地区的异质性影响远大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数字普惠金融 低碳经济 指标体系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稀土产业低碳效率指标设计与决策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吉玉 刘高常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文章在介绍稀土产业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利益相关者和利益格局.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低碳效率指标,参照WBCSD的生态效率评价准则,结合稀土产业低碳化特点,从投入、产出、排放、规制4个方面设计指标.然后,利用群体一致性和灰色关联... 文章在介绍稀土产业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利益相关者和利益格局.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低碳效率指标,参照WBCSD的生态效率评价准则,结合稀土产业低碳化特点,从投入、产出、排放、规制4个方面设计指标.然后,利用群体一致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犹豫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对稀土产业低碳效率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在4个利益集团对赣州市稀土产业低碳效率满意度测评中,地方政府满意度最高,企业次之,消费者和子孙后代满意度较低,中央政府满意度最低.提供的决策模型具有计算快捷、结果直观、可靠性较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产业 低碳经济 指标体系 多属性决策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敏 李慧蓬 +3 位作者 常潇 祗会强 韩肖清 白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新型电力系统低碳电网的构建对于全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电网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新型电力系统低碳电网全生命周期的分析,首先构建经济性、可... 【目的】新型电力系统低碳电网的构建对于全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电网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新型电力系统低碳电网全生命周期的分析,首先构建经济性、可靠性、低碳性3个一级指标,然后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筛选出9个二级指标对低碳电网进行评估,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低碳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体系中各指标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利用电网的大量统计数据,建立不同新能源占比的典型场景并进行仿真,得出不同场景的低碳指标评价结果,证明本文所建立的低碳电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网 全生命周期 指标体系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下载PDF
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问题与相关措施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艳伟 王超 +1 位作者 张江 张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当前,全球正面临越加严重的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传统外延性增长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随着中国政府提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发展理念,低碳城市将作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当前一定历史... 当前,全球正面临越加严重的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传统外延性增长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随着中国政府提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发展理念,低碳城市将作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当前一定历史阶段影响着世界不同国家的未来发展。本文首先对"低碳城市"的概念深入剖析,了解其深刻内涵,并通过对影响低碳城市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详细分析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探究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在促进"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区域 指标体系 交通体系 紧凑型城市
下载PDF
基于低碳评价指标的武汉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70-175,共6页
低碳城市建设是近几年热议的话题,国内外许多城市均开展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文章从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入手,论述武汉建设低碳城市拥有的基础,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武汉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江苏省低碳竞争力评价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东祥 陈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92,100,共6页
如何评价区域的低碳竞争力水平,是制定低碳政策的重要先决条件。构建了包括低碳经济竞争力、低碳环境竞争力和低碳社会竞争力3个方面的江苏省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和熵理论建立了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该省200... 如何评价区域的低碳竞争力水平,是制定低碳政策的重要先决条件。构建了包括低碳经济竞争力、低碳环境竞争力和低碳社会竞争力3个方面的江苏省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和熵理论建立了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该省2002—2010年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江苏省的低碳竞争力总体波动不大,需要构建区域低碳发展模式以提高其竞争力水平。最后,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理论,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治理、低碳社会和碳汇6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低碳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竞争力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低碳发展模式 江苏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