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层建筑用钢的发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孙邦明 杨才富 张永权 《宽厚板》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近年来 ,我国各大城市高层建筑发展迅猛。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钢结构建筑、急需大量建筑钢材 ,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用钢的发展 ,指出了高强度、高性能、大型化。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钢结构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6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浩 杨汉 曲锦波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7-142,共6页
采用控轧+两相区淬火+回火(TMCP+Q'+T)工艺制备了690 MPa级低屈强比高强度结构钢,重点研究了两相区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中铁素体相体积分数减少,铁素体的形貌由多... 采用控轧+两相区淬火+回火(TMCP+Q'+T)工艺制备了690 MPa级低屈强比高强度结构钢,重点研究了两相区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中铁素体相体积分数减少,铁素体的形貌由多边形转变为针片状且更加细小均匀,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尺寸变大,但实验钢的力学性能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实验钢中针片状的铁素体发生回复再结晶,马氏体发生分解,实验钢的塑性和韧性提高,但强度降低,屈强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强比 两相区淬火 回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高强度低屈强比建筑用钢板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20
3
作者 康健 周晓光 王国栋 《轧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随钢结构建筑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用钢板的强韧度、屈强比、焊接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高强度低屈强比建筑用钢板的特点,化学成分设计和组织控制的要点,以及Q-Q′-T和Super-OLAC& HOP两种生产工艺。
关键词 建筑用钢板 高强度 低屈强比 Q.Q’-T Super-OLAC&HOP
下载PDF
针状铁素体/马氏体高强度低屈强比双相钢的EBSD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丕军 刘相华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具有针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显微组织结构,且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种钢种的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2μm级,属于细晶粒钢;双相组织中的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为27.6%,铁素体相...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具有针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显微组织结构,且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种钢种的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2μm级,属于细晶粒钢;双相组织中的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为27.6%,铁素体相的体积分数为70.9%,且两相晶界取向差的半数为小角度晶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性能和形变能力,屈强比达到了0.674.讨论了晶粒尺寸、相体积分数和晶界取向差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组织 高强度 低屈强比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粒尺寸 相体积分数
下载PDF
高层建筑用钢板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5
作者 唐帅 刘振宇 +1 位作者 王国栋 何元春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11,共7页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用钢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介绍了高层建筑用钢板的性能要求,指出了建筑用钢向高强度、厚规格和高性能方向发展的趋势,重点阐述了低屈强比、窄屈服波动、抗层状撕裂、低屈服点、大线能量...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用钢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介绍了高层建筑用钢板的性能要求,指出了建筑用钢向高强度、厚规格和高性能方向发展的趋势,重点阐述了低屈强比、窄屈服波动、抗层状撕裂、低屈服点、大线能量焊接和耐火等高性能建筑用钢的生产现状、组织机理和工艺路线。同时,概述了国内外钢铁企业高层建筑用钢板的先进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钢 低屈强比 高强度 厚钢板 大线能量焊接 耐火性能
原文传递
影响低碳钢屈强比的显微因素 被引量:17
6
作者 魏恒 郑少波 +1 位作者 王淼 林大为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保证后续加工的成形性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近年来新研发的一些钢种对屈强比也有一定要求。探讨了不仅对强度有要求,而且对屈强比也有规定的主要钢种,分析了多种显微因素对屈强比的影响,归纳了降低屈强比的三类措施。
关键词 低碳钢 显微因素 屈强比
下载PDF
不同工艺对低碳钢钢板力学性能及屈强比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欣 王根矶 +3 位作者 王志勇 郑会平 谌铁强 白学军 《轧钢》 2014年第3期9-12,17,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C-Mn-Nb-V成分体系低碳钢钢板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对比了TMCP控轧控冷,在线、离线淬火,亚温淬火工艺条件下钢板的力学性能及回火处理前后钢板屈强比。采用"TMCP+回火"工艺,钢板屈强比为0.89;采用"... 本文研究了一种C-Mn-Nb-V成分体系低碳钢钢板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对比了TMCP控轧控冷,在线、离线淬火,亚温淬火工艺条件下钢板的力学性能及回火处理前后钢板屈强比。采用"TMCP+回火"工艺,钢板屈强比为0.89;采用"在线、离线淬火+回火"工艺,钢板屈强比升至0.92及以上;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得到了回火马氏体+亚临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钢板屈强比仅为0.7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钢板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且具有较低的屈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力学性能 亚温淬火 屈强比
下载PDF
低屈强比桥梁用钢Q420qE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2
8
作者 白星 钱亚军 +1 位作者 刘吉文 熊祥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109,共4页
采用中低碳+微合金设计,利用TMCP+回火工艺,开发了低屈强比的Q420qE桥梁用钢。利用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手段,研究了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低碳成分条件下轧态均具有良好的屈强比,碳含量越低延伸性能越好,但是轧... 采用中低碳+微合金设计,利用TMCP+回火工艺,开发了低屈强比的Q420qE桥梁用钢。利用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手段,研究了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低碳成分条件下轧态均具有良好的屈强比,碳含量越低延伸性能越好,但是轧态组织中硬相组织如粒状贝氏体和M-A岛的存在不利于冲击性能的提高。回火处理会使轧态组织中第二相粒子析出,M-A岛软化分解,提高屈服强度,屈强比升高,冲击性能改善。低碳去B并添加适量的Cr-Mo成分,采用TMCP+中温回火处理,可使桥板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用钢 Q420qE 低屈强比 TMCP+回火处理 组织与性能
原文传递
回火热处理对低屈强比高强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童明伟 袁泽喜 +1 位作者 张开广 范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阐明了回火热处理对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回火温度对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回火前,试验钢显微组织主要由细小板条状和... 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阐明了回火热处理对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回火温度对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回火前,试验钢显微组织主要由细小板条状和粒状贝氏体组成,还含有少量铁素体及一些M/A岛。随回火温度提升,板条贝氏体逐渐合并长大,板条宽度增加,M/A岛分解,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下降,而屈服强度保持稳定,导致屈强比升高。M/A岛以块状和链条状形态存在,位于板条之间或贝氏体/铁素体边界。较低的回火温度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和低屈强比钢,这主要归功于其细小的板条组织和稳定的M/A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低屈强比 回火热处理 组织与性能
原文传递
强化机制对高强度桥梁钢Q500qE屈强比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武凤娟 杨浩 曲锦波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58,共7页
通过化学成分设计以及TMCP过程控制研究了不同的强化机制对高强度桥梁钢Q500QE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固溶元素Mn、Cr的含量和降低析出强化元素Nb的含量,可有效降低屈强比。晶粒细化有利于强度和韧性的提高,但对屈强比不利。... 通过化学成分设计以及TMCP过程控制研究了不同的强化机制对高强度桥梁钢Q500QE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固溶元素Mn、Cr的含量和降低析出强化元素Nb的含量,可有效降低屈强比。晶粒细化有利于强度和韧性的提高,但对屈强比不利。相比之下,相变强化是实现高强度和低屈强比的最佳途径。热轧后采用分段冷却工艺可获得铁素体+贝氏体的双相组织。通过调整铁素体和贝氏体相的比例和硬度,可有效控制屈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500qE 固溶强化 相变强化 双相组织 低屈强比
原文传递
冷却工艺对低碳钢屈强比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淼 魏恒 +3 位作者 屠挺生 甘青松 郑少波 林大为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2,共6页
采用复合冷却方法进行了低碳钢板的热轧冷却试验。考察了4种冷却工艺(包括一段冷却、后段冷却、两段冷却和前段冷却)对低碳钢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晶粒间取向差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一段冷却相比,后段冷却或两段冷却的屈服应力... 采用复合冷却方法进行了低碳钢板的热轧冷却试验。考察了4种冷却工艺(包括一段冷却、后段冷却、两段冷却和前段冷却)对低碳钢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晶粒间取向差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一段冷却相比,后段冷却或两段冷却的屈服应力和屈强比较低。但两者的影响机制不同。后段冷却的屈强比较低的原因是晶粒尺寸较大,而两段冷却的屈强比较低的原因是小角度晶界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工艺 低碳钢 屈强比 小角度晶界
下载PDF
低屈强比高强度海工钢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星宇 徐振 +4 位作者 王宁 张于顺 王弘江 丁太兴 高宇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低屈强比高强度海工钢研究与应用情况。从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结构、晶粒尺寸与取向、缺陷与强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钢材屈强比的常见因素,系统地总结了多种降低钢材屈强比的一般性工艺手段。介绍了国内外海工钢发展现状,目... 综述了国内外低屈强比高强度海工钢研究与应用情况。从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结构、晶粒尺寸与取向、缺陷与强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钢材屈强比的常见因素,系统地总结了多种降低钢材屈强比的一般性工艺手段。介绍了国内外海工钢发展现状,目前国内690 MPa级别的海工钢屈强比在0.90~0.95,未来将致力于屈强比低于0.85的海工钢的研发,其中,热处理是降低海工钢屈强比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屈强比 高强度 海工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添加微量元素硼对热轧低碳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晓勇 李梦英 +3 位作者 田秀刚 李梦龙 冯慧霄 李波 《轧钢》 2017年第6期66-70,共5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下,添加微量B元素对热轧SPHC带钢力学性能及时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碳铝镇静钢中加入20×10^(-6)的B元素,同时卷取温度提高到700℃,能够在不降低抗拉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热轧带钢屈服强度约20 MPa,... 试验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下,添加微量B元素对热轧SPHC带钢力学性能及时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碳铝镇静钢中加入20×10^(-6)的B元素,同时卷取温度提高到700℃,能够在不降低抗拉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热轧带钢屈服强度约20 MPa,降低屈强比到0.64左右,从而提高低碳钢深冲性能。同时,B元素的添加能够有效降低低碳钢的时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B元素 屈强比 深冲性能 时效
原文传递
低温对桥梁钢材主要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哲 王元清 +1 位作者 石永久 张玉玲 《低温建筑技术》 2003年第5期1-3,共3页
钢材在低温条件下 ,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将随着温度而发生变化。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钢材主要力学性能指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以及作者常用桥梁钢材 (16Mnq、14MnNbq)
关键词 低温 桥梁钢材 屈服强度 极限强度 伸长率
下载PDF
超低间隙TC4钛合金形变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海 魏芬绒 +3 位作者 崔文俊 樊亚军 邵晖 李雷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实验用TC4ELI铸锭,经过开坯、锻造、轧制为18 mm的棒材,轧制变形量为91.6%;轧制后进行淬火,淬火温度为830℃,最后对淬火后材料进行温度为650℃、750℃,时间为1 h、2 h的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淬火后TC4ELI钛合金的抗拉强度最高,达到10... 实验用TC4ELI铸锭,经过开坯、锻造、轧制为18 mm的棒材,轧制变形量为91.6%;轧制后进行淬火,淬火温度为830℃,最后对淬火后材料进行温度为650℃、750℃,时间为1 h、2 h的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淬火后TC4ELI钛合金的抗拉强度最高,达到1064 MPa,此时材料的屈强比只有0.79。XRD结果表明,淬火后β相发生了马氏体转变,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在拉伸过程中,亚稳定的转变组织由于应变引起的转变,使材料均匀伸长率提高,增大了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采用轧制(变形量为91.6%)+淬火(830℃)+650℃×1 h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分别为1017 MPa和0.94,伸长率为17.5%,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超低间隙 形变热处理 屈强比
原文传递
低屈强比590/780MPa建筑用钢DL-T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帅 刘振宇 王国栋 《轧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采用Nb-V-Ti低成本成分设计及两相区直接淬火回火(DL-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开发了低屈强比590/780MPa高强度建筑用钢。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淬火温度在750℃以下时可以得到一定量的铁素体,满足低屈强比双相组织的要求;在600~750℃直接淬火... 采用Nb-V-Ti低成本成分设计及两相区直接淬火回火(DL-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开发了低屈强比590/780MPa高强度建筑用钢。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淬火温度在750℃以下时可以得到一定量的铁素体,满足低屈强比双相组织的要求;在600~750℃直接淬火时,随着直接淬火温度的升高,钢板强度增加,伸长率降低;在600~700℃淬火时屈强比基本保持不变,当淬火温度升高到750℃时,组织中的铁素体和贝氏体共同对屈服强度产生影响,造成屈强比由0.76上升到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钢 两相区直接淬火 低屈强比 组织
下载PDF
弛豫技术在低屈强比钢板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国栋 《轧钢》 2015年第6期75-77,共3页
轧后弛豫技术是实现钢板低屈强比性能的基本控制手段,此控制手段是以实现钢板的双相组织为目的,主要通过控制水冷过程中的开冷温度、终冷温度等参数来实现的。通过钢板中软相组织与硬相组织的结合,得到较低的屈强比,可基本控制在0.87以... 轧后弛豫技术是实现钢板低屈强比性能的基本控制手段,此控制手段是以实现钢板的双相组织为目的,主要通过控制水冷过程中的开冷温度、终冷温度等参数来实现的。通过钢板中软相组织与硬相组织的结合,得到较低的屈强比,可基本控制在0.87以下,实现了低屈强比高建钢、油罐钢、管线钢等一系列钢种的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技术 低屈强比 双相组织 开冷温度 终冷温度
下载PDF
低碳低合金及含铜海洋工程用钢的研究及其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礼清 习小慧 《轧钢》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对深海及极地用海洋工程关键部位用钢强韧性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具有更高强塑性,低屈强比,良好的低温韧性、焊接性以及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优良的钢材是海洋工程用钢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 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对深海及极地用海洋工程关键部位用钢强韧性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具有更高强塑性,低屈强比,良好的低温韧性、焊接性以及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优良的钢材是海洋工程用钢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低碳低合金海洋工程用钢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分析了该类钢种制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铜在低碳高强钢中的作用以及含铜海洋工程用钢的研发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用钢 含铜钢 低温韧性 屈强比 焊接性能 耐蚀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冷却方式下X80M管线钢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绪明 李艳梅 +3 位作者 李中平 周文浩 陈炼 熊祥江 《轧钢》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针对当前开发高强韧性、低屈强比管线钢的需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4种不同冷却方式下X80M管线钢的组织性能演变。结果表明:轧后空冷钢板的屈强比较高,金相组织主要为PF+P,没有明显的亚结构,位错密度低,强度低,均匀伸长率好... 针对当前开发高强韧性、低屈强比管线钢的需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4种不同冷却方式下X80M管线钢的组织性能演变。结果表明:轧后空冷钢板的屈强比较高,金相组织主要为PF+P,没有明显的亚结构,位错密度低,强度低,均匀伸长率好,但落锤性能差;轧后钢板弛豫至Ar3温度以下,水冷前会先析出一部分PF,快速冷却过程中富碳奥氏体在更低温下会发生贝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组织形貌由块状演化为条片状贝氏体,由PF+B的双相组织构成,存在较高密度的位错,具有较好的均匀伸长率与硬化指数,该工艺适合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生产;轧后钢板直接快速冷却至Ms温度以下,钢板强度高韧性好,但均匀伸长率与硬化指数下降,金相组织为典型AF+MA,该工艺适合常规高钢级管线钢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方式 X80M管线钢 低屈强比 组织 均匀伸长率
原文传递
低屈强比高强耐候钢的CCT曲线及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纪坛 孙力 +3 位作者 安会龙 信瑞山 潘进 赵燕青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利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对研制的一种低屈强比高强耐候钢进行了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测定,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钢抗拉强度达575 MPa,屈强比为0.75,冲击性能优良,耐蚀性明显优于Q345B钢;当... 利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对研制的一种低屈强比高强耐候钢进行了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测定,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钢抗拉强度达575 MPa,屈强比为0.75,冲击性能优良,耐蚀性明显优于Q345B钢;当奥氏体化后的试验钢以0.1~100℃/s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时,随冷却速率增加其显微硬度由131 HV0.5增加至218 HV0.5;其中当冷却速率小于1℃/s时,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构成;当冷却速率为1~20℃/s时,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构成;当冷却速率为20~100℃/s时,珠光体消失,其组织主要由铁素体+贝氏体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屈强比 高强耐候钢 CCT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