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盐度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规律 被引量:27
1
作者 查广才 周昌清 +1 位作者 黄建荣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9-494,共6页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最适水温、溶氧、pH及低盐度(2~6)养殖环境的生长特性及规律。实验结果,低盐度养殖健康对虾体长和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1.398mm·d^-1和0.169g·d^-1,对虾前期体长呈线性生长...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最适水温、溶氧、pH及低盐度(2~6)养殖环境的生长特性及规律。实验结果,低盐度养殖健康对虾体长和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1.398mm·d^-1和0.169g·d^-1,对虾前期体长呈线性生长,中后期体重呈加速增长。非线性拟合结果,对虾体长生长为二次曲线,符合Quadratic模型,体重增长为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生长观测值与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9;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典型体长和体重生长模型为L=7.843+2.297t-0.0105t^2和形=16.541+(-0.621—16.541)/(1+e^(t-54.809)/15.456)。低盐度养殖,对虾体长与体重呈立方关系,符合幂指数模型W=aL^b,a值范围4.9~9.0×10^-6,b值范围2.9495~3.0716,相关系数R^2在0.99以上,典型幂指数模型为形:4.9×10^-6L^3.0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盐度 生长率 生长模型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的危害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查广才 周昌清 牛晓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的危害。实验结果铜绿微囊藻在2%-6%。低盐度养殖水体中可大量爆发,形成单一优势种,种群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种群密度和优势度高达5.39×10^7个·L^-1和88...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的危害。实验结果铜绿微囊藻在2%-6%。低盐度养殖水体中可大量爆发,形成单一优势种,种群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种群密度和优势度高达5.39×10^7个·L^-1和88.9%。铜绿微囊藻毒性表现为时间和密度双重效应。对虾养殖期,微囊藻作为优势种持续时间30d以上,平均密度达到1.0×10^7个·L^-1或优势度达到35%,均致养殖对虾发病,并随密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对虾病情加重;平均密度低于4.0×10^6个·L^-1或优势度低于15%,对虾养殖正常,平均密度低于2.0×10^6个·L^-1或优势度低于6%对虾养殖安全。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种,对虾养殖成活率平均为16.6%,体长和体质量平均生长速度为1.21mm/d和0.15g/d,对虾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凡纳滨对虾 低盐度养殖
下载PDF
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查广才 周昌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8,共5页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早晨7:00平均水温29.2~29.6℃,溶解氧平均3.9~4.6mg·L^-1,pH值平均7.7~8.1,下午6:00平均水温31.5~31.6℃,溶解氧平均5.2~5.8mg·L...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早晨7:00平均水温29.2~29.6℃,溶解氧平均3.9~4.6mg·L^-1,pH值平均7.7~8.1,下午6:00平均水温31.5~31.6℃,溶解氧平均5.2~5.8mg·L^-1,pH值平均8.3~8.8,实验期水体平均盐度3~5,水体理化因子组成及变化范围控制在对虾生长最适要求.各围隔养殖水温、溶解氧和pH昼夜差异显著,高温晴好天气水温和pH昼夜差明显加大,台风和强降雨使水温和pH下降.养殖水体化学耗氧量平均10.41~12.64mg·L^-1,透明度平均20cm,二者主要受藻类培养和对虾养殖时间影响.恶劣天气和水体藻相对养殖水体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劣天气 低盐度养殖 水体环境 围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