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4月在广州出现两次暴雨期间低空流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发生前,动量由高空迅速下传,且不断增强,使得强风速不断下传,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及增强,从而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4月在广州出现两次暴雨期间低空流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发生前,动量由高空迅速下传,且不断增强,使得强风速不断下传,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及增强,从而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正涡度环流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当伴随有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水汽条件时,触发了暴雨的产生;(2)低空急流指数I值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每次强降水发生前1~2 h I值都会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I值迅速减小;(3)低层风场垂直切变增强以及出现极值的时间与急流下传及出现极值的时间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对应关系,说明正是由于低空急流的下传、增强,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且局部垂直风切变要比平均垂直风切变大得多。展开更多
利用陕西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FY-2G逐小时卫星相当黑体温度(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资料、闪电定位检测资料、西安CINRAD/CB型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利用陕西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FY-2G逐小时卫星相当黑体温度(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资料、闪电定位检测资料、西安CINRAD/CB型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2016年11月22—23日陕西地区一次罕见的伴随"高架雷暴"暴雪天气过程成因机制。结果表明:500 h Pa高空槽、700 h Pa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为陕西地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700 h Pa西南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850 h Pa低空急流和地面倒槽的偏东气流为暴雪与高架雷暴提供深厚的冷垫。此次伴随暴雪出现的高架雷暴,是典型的"冷区雷暴",700 h Pa以下维持较强的逆温层,700 h Pa以上为湿中性层结,上升气流较强,易引发深厚湿对流;锋面次级环流圈有利于倾斜上升运动的发展;强垂直风切变,对流回波强度为30—50 d Bz,回波顶高为10—12 km,对流层顶高度超过-20~0℃的过冷水层高度,易导致雷电发生。雷电和冰雹出现在低空急流入口区左侧、TBB、水汽通量、θse密集区附近。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4月在广州出现两次暴雨期间低空流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发生前,动量由高空迅速下传,且不断增强,使得强风速不断下传,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及增强,从而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正涡度环流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当伴随有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水汽条件时,触发了暴雨的产生;(2)低空急流指数I值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每次强降水发生前1~2 h I值都会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I值迅速减小;(3)低层风场垂直切变增强以及出现极值的时间与急流下传及出现极值的时间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对应关系,说明正是由于低空急流的下传、增强,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且局部垂直风切变要比平均垂直风切变大得多。
文摘利用陕西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FY-2G逐小时卫星相当黑体温度(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资料、闪电定位检测资料、西安CINRAD/CB型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2016年11月22—23日陕西地区一次罕见的伴随"高架雷暴"暴雪天气过程成因机制。结果表明:500 h Pa高空槽、700 h Pa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为陕西地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700 h Pa西南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850 h Pa低空急流和地面倒槽的偏东气流为暴雪与高架雷暴提供深厚的冷垫。此次伴随暴雪出现的高架雷暴,是典型的"冷区雷暴",700 h Pa以下维持较强的逆温层,700 h Pa以上为湿中性层结,上升气流较强,易引发深厚湿对流;锋面次级环流圈有利于倾斜上升运动的发展;强垂直风切变,对流回波强度为30—50 d Bz,回波顶高为10—12 km,对流层顶高度超过-20~0℃的过冷水层高度,易导致雷电发生。雷电和冰雹出现在低空急流入口区左侧、TBB、水汽通量、θse密集区附近。
文摘为观察荆防方加减联合(light-emitting diodes-low-level light therapy,LED-LLLT)红外-黄光照射治疗风热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FCAD)临床疗效,将83例风热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41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外用皮肤屏障修复剂、LED-LLLT红外-黄光照射,治疗组另给予荆防方加减内服,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瘙痒、灼热、红斑、疼痛、紧绷感程度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血清IFN-γ、IL-4水平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后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75.61%,对照组总有效率54.76%;治疗后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4、8周,两组患者在瘙痒、灼热、疼痛、紧绷感、红斑面积积分均下降(P<0.05);在治疗后2、4、8周,治疗组瘙痒积分均低于同时间对照组积分(P<0.05);在治疗后8周,治疗组红斑面积积分等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周,治疗组(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降低、表皮含水量增加、角质层增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IFN-γ、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防方加减联合LED-LLLT红外-黄光照射治疗风热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