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 被引量:9
1
作者 梁嘉陵 黄艳胜 +3 位作者 王非 王文杰 张成军 聂江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66,共4页
本项研究是在对寒温带低山丘陵地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态因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 本项研究是在对寒温带低山丘陵地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态因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益和经济收益.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果园条件.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会量.有利于果树和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改良;果农复合生态经营可分为果树生长初期、果初期、结果盛期三个阶段;适于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的最佳模式是在果树行间间作瓜类、豆类和蔬菜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农复合经营 低山丘陵区 间作 果树 农作物
下载PDF
西南典型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与整治规划分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焦欢 周启刚 +2 位作者 李辉 国洪磊 马培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4-209,共6页
农村居民点作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居民点适宜程度的高低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农村居民点变化数据、DEM数据以及相关规划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对... 农村居民点作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居民点适宜程度的高低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农村居民点变化数据、DEM数据以及相关规划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对石柱县居民点适宜进行评价,再结合评价结果和相关规划进行石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县农村居民点适宜程度总体较好,不同空间分布上适宜度差异性明显,在经济发展状况好地势平坦区域适宜度较高;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整治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势起伏大的区域亟需重点整治,经济发展较为平缓的区域主要以内部改造为主,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需依据其各自的环境因素通过城镇化改造和重点区域重点整治的方式共同作用;西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巨大。该研究对实现典型山地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 整治规划 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亚热带红壤区典型景观单元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玲 肖和艾 +2 位作者 苏以荣 黄道友 吴金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目的】在亚热带典型景观尺度上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广西肯福和湖南盘塘作为亚热带红壤低山与红壤丘陵典型景观单元,对两个景观单元进行密集采样(0~20cm)分析。【结果】红壤低山和... 【目的】在亚热带典型景观尺度上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广西肯福和湖南盘塘作为亚热带红壤低山与红壤丘陵典型景观单元,对两个景观单元进行密集采样(0~20cm)分析。【结果】红壤低山和红壤丘陵景观单元土壤D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9.2±75.8)mg·kg-1和(90.0±35.4)mg·kg-1,其中低含量样本均以稻田土壤为主,其平均值分别为(46.7±14.9)mg·kg-1和(68.0±23.1)mg·kg-1。高含量样本以旱地、果园和林地土壤为主,红壤低山景观单元旱地、果园和林地土壤DOC含量分别比稻田土壤高271%、278%和315%,红壤丘陵景观单元比稻田土壤高37%、69%和77%。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的比值(DOC/TOC)显示,两个景观单元稻田土壤DOC/TOC值(0.24%和0.44%)亦明显低于其它利用方式土壤(0.90%~1.50%)。【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DOC含量,同一景观单元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的稻田土壤DOC含量明显低于旱作土壤(如旱地和果园),林地开垦为旱地或果园后土壤DOC含量降低。同时土壤DOC含量存在区域差异,位于亚热带南部的红壤低山景观单元土壤DOC的含量明显高于北部的红壤丘陵景观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红壤低山 景观单元 土地利用 土壤溶解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月峰 姚云峰 +2 位作者 秦富仓 祁伟 王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3-10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旨在为低山丘陵区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2012-07-09,在内蒙古赤峰市低山丘陵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敖汉旗黄花甸子小...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旨在为低山丘陵区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2012-07-09,在内蒙古赤峰市低山丘陵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敖汉旗黄花甸子小流域山杏(Prunus sibirica)林、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林、小叶杨(Populussimonii)林、白榆(Ulmus pumila)林、天然草地、油松×山杏(Pinus tableulaeformis×P.sibirica)混交林、天然次生灌木林及农业用地8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pH值进行了测定,并对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山杏林、柠条林、小叶杨林、白榆林、天然草地、油松×山杏混交林、天然次生灌木林及农业用地0~10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差异明显,分别为7.72,5.23,7.40,6.11,3.14,10.26,17.51和5.33g/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钾及有效磷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70,0.66,0.63,0.57及0.55。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联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为:全氮>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钾>有效磷;建立的土壤有机碳(Y)与全氮(X2)、pH值(X5)最优回归方程为:Y=-6.269 8+19.383 2 X2-0.010 2 X5,R2=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理化指标 内蒙古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补偿的低丘岗地改造与景观生态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学斌 刘成武 陈锐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低丘岗地改造是对景观单元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以湖北省红安县盐店河村为例,在完成生态调查和景观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景观设计方案,并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稳定性评价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测算,对两个景观生态设... 低丘岗地改造是对景观单元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以湖北省红安县盐店河村为例,在完成生态调查和景观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景观设计方案,并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稳定性评价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测算,对两个景观生态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增加耕地为目标的土地整理设计思路制定的方案,虽然采用了各种农田水利和护坡工程措施,但由于加大了对荒草地的开发,进一步减少了景观组分,降低了景观生态的稳定性,由原来的0.546下降为0.340,而生态服务价值为109.85万元/a,略有提高;以生态补偿为目标制定的方案,引进了新的景观组分,坡旱地改造为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因而景观生态稳定性得到较大提升,达到0.66,生态服务价值也得到较大提高,达到139.65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设计 低丘岗地改造 盐店河村
下载PDF
赣南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果业开发——南方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的赣南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兴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49-151,共3页
研究了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问题.以江西赣南为例,介绍了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以及生态和经济同步发展的猪-沼-果模式.
关键词 南方低山丘陵 生态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 猪-沼-果模式
下载PDF
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开发的评价方法与利用策略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杉 陈前虎 +1 位作者 梁影君 姚宏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8,共8页
研究目的:探索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思路与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指数评价法、GIS和土地整理工程计算法则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低丘缓坡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体... 研究目的:探索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思路与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指数评价法、GIS和土地整理工程计算法则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低丘缓坡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宏观层面建立用地选择评价基准模型和用地可建评价修正模型,确定低丘缓坡开发的用地评价分区;微观层面采用工程精算的方法,精确修正边界,控制时序容量,把握建设细节。研究结论:必须将用地选择评价和用地可建评价相结合,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才能实现基于生态安全、工程经济与社会和谐价值目标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低丘缓坡 土地评价 开化县
下载PDF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吕杰 袁希平 甘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5期225-229,共5页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的矛盾不断加剧,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坝区优质耕地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妥善处理好城镇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遏制城镇建设在坝区无序扩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针对云南特殊自然地...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的矛盾不断加剧,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坝区优质耕地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妥善处理好城镇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遏制城镇建设在坝区无序扩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针对云南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下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实际情况,采用AHP-SWOT方法,对宜良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旨在为有关部门进行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对云南省山地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用地难矛盾的有效途径,必须提高全社会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2)开发低丘缓坡土地之前必须进行生态效益论证,分析开发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避免由于开发造成的生态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模型 AHP分析法 低丘缓坡 战略分析
下载PDF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晓平 何昌明 +1 位作者 胡紫红 聂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综合适宜性 临川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兰州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丽梅 刘军 尤小燕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7期87-90,共4页
以兰州市作为研究区,利用2012~2014年度不同数据源、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兰州市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开发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辅以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数据等相关资料,从低丘缓坡开发占用地类、建设施工、与未利用地规划吻合情况3个方... 以兰州市作为研究区,利用2012~2014年度不同数据源、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兰州市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开发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辅以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数据等相关资料,从低丘缓坡开发占用地类、建设施工、与未利用地规划吻合情况3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分析,从而实现了土地利用开发的多尺度、多层次立体监测,为有效实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 遥感 动态监测
下载PDF
统筹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磊 张洪 +1 位作者 包广静 张静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4,158,共5页
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的划分,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厘清各地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城市经济圈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城... 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的划分,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厘清各地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城市经济圈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城镇经济带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社会经济限制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生态经济制约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4个一级和九个二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并根据不同类型区低丘缓坡土地禀赋与社会经济情况,具体阐述了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 土地利用 类型区 聚类分析 云南省
下载PDF
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人工林昆虫资源的研究(Ⅱ)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桂林 庞虹 +2 位作者 周昌清 温瑞贞 陈海东 《昆虫天敌》 CSCD 2005年第3期97-106,共10页
本文根据2001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四种人工林的昆虫种类,共计14目161科488种,本文记载3目77科272种。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退化生态系统 昆虫 资源
下载PDF
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海岛型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杉 董越 华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886,895,共9页
针对海岛生态结构单一脆弱,低丘缓坡是海岛最主要的土地资源的特征,以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为例,提出适用于海岛型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层次分析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进行数理统计和... 针对海岛生态结构单一脆弱,低丘缓坡是海岛最主要的土地资源的特征,以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为例,提出适用于海岛型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层次分析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进行数理统计和空间测度研究,从宏观视角分析资源总量与分布,提出生态、状态、形态的三态适宜性分析;从微观视角分析水土安全格局,调查分析岙间地规划管理单元的坡地、土壤、水文.结果表明,低丘缓坡土地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宏微观2个层面的分析,得到海岛型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并基于用地适宜性分布,从宏观与微观上分别编制规划管理指引,以保证海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准确性、生态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 海岛 用地适宜性 宏观总量 微观水土格局
下载PDF
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的时空配置研究——以湖北省应城市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晗 聂鑫 张安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9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应城市低丘岗地改造的规划中,引入时空配置的概念,通过低丘岗地改造中影响因子的选取及赋值,对各个片区的耕地数量及质量的增加潜力,生产条件、生态条件的改善因素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各个条件的影响,... 在应城市低丘岗地改造的规划中,引入时空配置的概念,通过低丘岗地改造中影响因子的选取及赋值,对各个片区的耕地数量及质量的增加潜力,生产条件、生态条件的改善因素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各个条件的影响,得出应城市低丘岗地改造的时空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岗地 时空配置 层次分析法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一帆 程燕芳 沈俊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228-230,304,共4页
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 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川区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区面积为0,适宜区为5 035.74 hm^2,基本适宜区71 274.57 hm^2,不适宜区有14 754.07 hm^2。评价结果可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综合开发未利用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 未利用地 建设适宜性 东川区
下载PDF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影响下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分析——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鄢大彬 李惠敏 +2 位作者 陈芳 郑杰炳 田小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2-297,共6页
以重庆市江津区的低丘缓坡土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潜力,采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评价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江津区低丘缓坡地的理论潜力面积为137 652.55hm^2,可实现潜力面积为3... 以重庆市江津区的低丘缓坡土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潜力,采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评价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江津区低丘缓坡地的理论潜力面积为137 652.55hm^2,可实现潜力面积为31 428.37hm^2,宜农、宜建和宜林面积分别占低丘缓坡地的74.19%,11.27%和14.53%。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原有的生态服务价值。其中,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生态服务系统工程中贡献最大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可以增加617.88万元/a,生态服务价值发生了正向变化。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既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提升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土地 生态服务价值 开发利用 耕地 林地 建设用地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宜春市袁州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策略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权丽君 赖水牯 吕添贵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52-155,共4页
低丘缓坡开发不仅是缓解耕地资源保护压力的内在需求,也是破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利... 低丘缓坡开发不仅是缓解耕地资源保护压力的内在需求,也是破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策略:(1)加强开发内在机理研究,实现生态保护首位制;(2)强化规划编制衔接,理顺内在产权关系;(3)打破行政管理分割,建立有效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低丘缓坡 SWOT分析 策略
下载PDF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磊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年第6期66-70,共5页
本文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厘清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通过AHP方法对SWOT分析的各项因素进行权重测算,研究表明:(1)在综合开发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策略的... 本文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厘清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通过AHP方法对SWOT分析的各项因素进行权重测算,研究表明:(1)在综合开发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策略的侧重是有所区别的,初中期以SO策略为主导,中后期更应重视SO和WT策略,到了开发末期战略的侧重点应转向ST和WT策略;(2)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涉及生态问题、城镇布局问题、土地建设成本与供地率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制定差异化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政策,避免低丘缓坡的盲目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 土地利用 战略 SWOT 云南省
下载PDF
低丘缓坡地区小型崩塌的DDA方法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明 廖维 +1 位作者 郭双 甯尤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6年第2期84-88,共5页
小型崩塌是低丘缓坡地区,特别是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中常见的一类地质灾害。本论文采用DDA方法对小型崩塌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模拟中通过增加重力的方法使得坡体逐渐破坏失稳;针对不同的岩土体类型进行不同的单元(块体)划分,并根据需... 小型崩塌是低丘缓坡地区,特别是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中常见的一类地质灾害。本论文采用DDA方法对小型崩塌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模拟中通过增加重力的方法使得坡体逐渐破坏失稳;针对不同的岩土体类型进行不同的单元(块体)划分,并根据需要考虑岩土体的开裂形式破坏。研究对某真实坡体的小型崩塌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和分析。研究表明DDA方法是模拟小型崩塌破坏的有效方法,可以在该类问题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低丘缓坡 数值模拟 DDA方法
原文传递
江西清江种草养畜试验站天然草坡类型及野生植物资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克贤 陈哲忠 周省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6期174-188,共15页
本文在实地考察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西清江种草养畜试验站的自然植被资源特点,尤其是草本植物资源及饲用价值,作了综合的分类描述和评价,可供野生试验的优选、驯化培育和天然草坡的改良及合理利用参考。
关键词 低丘岗地 红壤 天然草坡 野生牧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