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淬火低碳贝氏体钢的回火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立军 武会宾 +1 位作者 余伟 蔡庆伍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9,44,共5页
利用SEM,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Fe-Mn-Mo-Nb-Ti系低碳贝氏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80℃回火后钢板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805MPa,屈服强度719MPa,延伸率25.8%,-20℃冲击功106J。随回火温度的升... 利用SEM,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Fe-Mn-Mo-Nb-Ti系低碳贝氏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80℃回火后钢板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805MPa,屈服强度719MPa,延伸率25.8%,-20℃冲击功106J。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贝氏体回复作用逐渐加强,位错通过运动、合并、重组,使得某些板条之间的小角度晶界逐渐消失,相邻板条合并,组织粗化。620℃回火后板条贝氏体边界模糊不清,位错呈现网状形态,同时发现析出(Nb,Ti)(C,N)复合相,平均尺寸10~20nm。回火后力学性能变化趋势的非单调性,归因于回火过程贝氏体中位错亚结构的回复软化与碳的脱溶及析出第二相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温度 低碳贝氏体 直接淬火
下载PDF
E690海洋平台钢在两相区温度加热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志强 张杰 +1 位作者 武会宾 包燕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13-116,120,共5页
将60mm厚控轧控冷态的E690海洋平台钢板分别进行730、760、790、820、850、880、910℃的淬火处理,使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淬火后钢板的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730℃加热保温,奥氏体首先在粒状贝氏体晶界处形核,细小奥氏体成独... 将60mm厚控轧控冷态的E690海洋平台钢板分别进行730、760、790、820、850、880、910℃的淬火处理,使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淬火后钢板的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730℃加热保温,奥氏体首先在粒状贝氏体晶界处形核,细小奥氏体成独立的岛状沿晶界分布;760℃进行保温,奥氏体在沿晶界生长过程中发生合并;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到790℃,奥氏体不仅在原粒状贝氏体晶界成网状分布,晶内也开始有细小奥氏体生成;820℃及以上温度保温,奥氏体晶粒尺寸在1~3μm。未奥氏体化的粒状贝氏体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回复和再结晶,晶内的M/A岛不断的分解并逐渐扩散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低碳贝氏体 热处理
下载PDF
不同终冷温度对工程机械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斌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8-729,共2页
以超低碳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实验分析了不同终冷温度对该材料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屈强比的影响,并观察了不同终冷温度试样的显微组织。结合文献理论分析了终冷温度对钢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讨论了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实... 以超低碳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实验分析了不同终冷温度对该材料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屈强比的影响,并观察了不同终冷温度试样的显微组织。结合文献理论分析了终冷温度对钢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讨论了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实验钢伸长率随终冷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终冷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终冷温度 贝氏体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E550海洋工程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杰 蔡庆伍 +2 位作者 武会宾 周洪宝 蒋金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79,共4页
对控轧控冷态60 mm厚的E550海洋工程用钢分别进行860、890、930℃的奥氏体化淬火,650℃的回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热处理后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质处理钢板的屈服强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不... 对控轧控冷态60 mm厚的E550海洋工程用钢分别进行860、890、930℃的奥氏体化淬火,650℃的回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热处理后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质处理钢板的屈服强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而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860℃淬火后的组织细小均匀,晶内有大量小角度晶界存在,冲击吸收能量在188~335 J之间;890℃淬火,晶粒尺寸有所增加,且晶粒间多以大角度晶界为多;930℃淬火,由于温度较高,相邻奥氏体晶粒间出现相互吞并生长现象,冲击吸收能量很不稳定,最低仅为20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用钢 低碳贝氏体 热处理 晶界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控轧控冷
原文传递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的工艺与组织细化 被引量:112
5
作者 尚成嘉 王学敏 +2 位作者 杨善武 贺信莱 武会宾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19-1024,共6页
在超低碳贝氏体钢中,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可得到细化的中温转变组织。组织类型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及少量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与一般控轧空冷和调质处理组织比较,除细化外,所得贝氏体类型及形貌均有所不同,通过这... 在超低碳贝氏体钢中,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可得到细化的中温转变组织。组织类型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及少量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与一般控轧空冷和调质处理组织比较,除细化外,所得贝氏体类型及形貌均有所不同,通过这种工艺细化的低碳贝氏体钢板其强度比控轧后空冷或轧后再加热-淬火(调质处理)钢有明显提高.在采用RPC工艺时,轧后弛豫时间长短对最终组织细化程度和形貌也有明显影响,从而造成性能有所差别.终轧后弛豫阶段形成并被应变诱导析出物钉扎的位错胞状组织或亚晶结构是细化相变组织、阻碍贝氏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冷却过程中,在贝氏体相变前形成的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分割了压扁的原奥氏体晶粒,同样限制了贝氏体板条束的长度和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晶粒细化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
下载PDF
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类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0
6
作者 尚成嘉 杨善武 +3 位作者 王学敏 侯华兴 于功利 王文仲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1,共5页
低碳贝氏体钢受控冷工艺的影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组织, 在较慢速冷却时,在奥氏体中先形成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会被包裹在铁素体之中,形成粒状贝氏体团。工业轧制试验表明,不同控制冷却工艺可得到两类组织,一类出现黑珠组织(富碳马氏体... 低碳贝氏体钢受控冷工艺的影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组织, 在较慢速冷却时,在奥氏体中先形成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会被包裹在铁素体之中,形成粒状贝氏体团。工业轧制试验表明,不同控制冷却工艺可得到两类组织,一类出现黑珠组织(富碳马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冲击韧性低。另外一类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强度高,冲击韧性好,但伸长率不足。通过回火处理,存在黑珠组织钢的冲击韧性能得到提高,超细化板条贝氏体组织钢的伸长率也能得到改善,但后者屈服强度会比前者高100 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力学性能 M/A组元 组织类型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贝氏体组织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2
7
作者 于庆波 孙莹 +1 位作者 倪宏昕 张凯锋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84-288,共5页
低碳贝氏体钢是高强度、高韧性、多用途的新型钢种,它的出现是社会需求和现代冶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低碳贝氏体钢已经在工程机械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实际生产中得到的低碳贝氏体钢并不是由单一贝氏体组织组成,往往是多种显微... 低碳贝氏体钢是高强度、高韧性、多用途的新型钢种,它的出现是社会需求和现代冶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低碳贝氏体钢已经在工程机械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实际生产中得到的低碳贝氏体钢并不是由单一贝氏体组织组成,往往是多种显微组织并存,因此并不能直接体现钢的力学性能与贝氏体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这一情况,以低碳Mn-B-Cr-Mo-Nb钢为研究对象,在国内某钢铁公司进行控轧控冷试验。通过对终冷温度的控制,分别得到由全部粒状贝氏体,全部板条贝氏体以及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组成的3种不同类型的低碳贝氏体钢。经过对这3种不同类型的贝氏体钢进行拉伸和冲击试验后发现:在化学成分相同的条件下,粒状贝氏体钢的强度最低,韧塑性最好;板条贝氏体钢板的强度最高,韧塑性最差;由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组成的钢,其强度、韧塑性居中。由此可知,终冷温度对热轧钢板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通过对中温转变组织的控制,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低碳贝氏体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条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 M/A岛 低碳贝氏体钢
下载PDF
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47
8
作者 陈忠伟 张玉柱 杨林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4-86,96,共4页
综述了低碳贝氏体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低碳贝氏体钢性能优良且成本低廉。并结合低碳贝氏体钢的市场需求和邯钢品种钢的研发方向,展望了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前景,提出低碳贝氏体钢产品品种的开发及其控轧控冷工艺的研制是其研究方向。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贝氏体组织 控轧控冷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Mn系低碳贝氏体钢的低温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高古辉 张寒 白秉哲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Mn系低碳贝氏体钢(LCMB)组织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LCMB钢的轧态组织以贝氏体板条为主,经460℃回火2 h后,部分贝氏体板条开始粗化,经600℃回火2 h后,出现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并观察到少量铁素体再结...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Mn系低碳贝氏体钢(LCMB)组织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LCMB钢的轧态组织以贝氏体板条为主,经460℃回火2 h后,部分贝氏体板条开始粗化,经600℃回火2 h后,出现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并观察到少量铁素体再结晶现象.对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LCMB钢板经460℃回火2 h后达到最佳的强韧性配合,屈服强度保持在725 MPa,-40℃Charpy冲击功A_(KV)为146 J.冲击断口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形貌,韧脆转变温度由轧态的-18℃降低至-48℃.EBSD和TEM分析表明,低温韧性的改善是由于在同火过程中贝氏体板条的同复引起的大角度晶界比例增加及有效晶粒尺寸降低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回火组织 低温冲击韧性 回复组织 组织细化
原文传递
Si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明星 康沫狂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A006-A010,共5页
Si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使低碳贝氏体钢中粒状贝氏体相对量、M—A岛体积分数、残余奥氏体量及其稳定性增加,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在v_t=156℃/min冷速下,Si为1.62%时,钢的强韧性出现极大值;v_t=7.9和0.9℃/min时,Si>1.99%后,大量共... Si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使低碳贝氏体钢中粒状贝氏体相对量、M—A岛体积分数、残余奥氏体量及其稳定性增加,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在v_t=156℃/min冷速下,Si为1.62%时,钢的强韧性出现极大值;v_t=7.9和0.9℃/min时,Si>1.99%后,大量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降低了钢的强度和韧性,Si为1.99%时,强韧性最高,最佳Si含量为1.62—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型 强韧性 低碳钢
下载PDF
回火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11
作者 武会宾 尚成嘉 +3 位作者 赵运堂 杨善武 王学敏 贺信莱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5,82,共5页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钢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回火前RPC和RQ 2种工艺得到的钢板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状...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钢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回火前RPC和RQ 2种工艺得到的钢板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RPC工艺得到的钢板经500~700 ℃回火1 h后,组织变化不明显,随温度升高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RPC工艺得到的高强韧性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RPC技术 超细化组织 回火
下载PDF
低碳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中不同亚区的组织特征与韧性 被引量:37
12
作者 兰亮云 邱春林 +3 位作者 赵德文 李灿明 高秀华 杜林秀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46-1054,共9页
根据焊接热影响区中不同亚区的热循环特征对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实验.采用示波器载荷冲击试验机检测焊接热模拟试样的冲击韧性,结合OM,SEM,TEM以及EBSD技术对模拟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了不同亚区的显微组织特征与冲击韧性之间... 根据焊接热影响区中不同亚区的热循环特征对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实验.采用示波器载荷冲击试验机检测焊接热模拟试样的冲击韧性,结合OM,SEM,TEM以及EBSD技术对模拟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了不同亚区的显微组织特征与冲击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冷却时间t_(8/5)=30 s时,各亚区的裂纹形核功相差并不太大,其值在40—70J之间.细晶区(FGHAZ)具有良好的止裂能力,裂纹扩展功高达122 J;而部分相变区(ICHAZ)和粗晶区(CGHAZ)的裂纹扩展功较小,分别为51.8和17 J.随t_(8/5)的延长,各亚区的裂纹形核功和扩展功均下降,其中CGHAZ的裂纹形核功和FGHAZ的裂纹扩展功的下降最为显著.不同冷却速率下,M-A组元尺寸和形态的变化是影响裂纹形核功的重要因素.对于裂纹扩展功来说,高冷却速率下,具有高密度大角晶界的FGHAZ具有良好的抗裂纹迅速扩展的能力,但当冷却速率降低,由于原始奥氏体晶粒长大而使裂纹扩展功下降.ICHAZ有效晶粒尺寸不均匀,并随冷却速率的降低,晶粒尺寸明显增大,裂纹扩展功下降.而在CGHAZ中原始奥氏体晶粒显著粗化,大角晶界密度的下降导致裂纹扩展功降低;随冷却速率的降低,原始奥氏体晶粒内的取向变得更为单一,裂纹扩展功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焊接热影响区 冲击吸收功 M-A组元 大角晶界
原文传递
高性能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细化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4
13
作者 贺信莱 尚成嘉 +2 位作者 杨善武 王学敏 郭晖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0,共10页
综述了新一代高性能(屈服强度500~700MPa级)贝氏体钢系列组织控制与形成超细组织的物理冶金原理及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系统论述了Mn-Mo-Nb-B低碳微合金钢的组织特性、形成温度区间,阐明了中温转变组织超细化的基本理论思路及弛豫... 综述了新一代高性能(屈服强度500~700MPa级)贝氏体钢系列组织控制与形成超细组织的物理冶金原理及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系统论述了Mn-Mo-Nb-B低碳微合金钢的组织特性、形成温度区间,阐明了中温转变组织超细化的基本理论思路及弛豫一析出一控制相变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组织控制与超细化技术在提高低碳微合金钢性能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 组织超细化 中温转变
下载PDF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工艺和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聂燚 董文龙 +3 位作者 赵运堂 尚成嘉 侯华兴 贺信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3-738,共6页
通过对Mn-Cu-Nb-B系列低碳贝氏体钢的等温转变及连续冷却转变组织的研究,发现该系列微合金钢在500~700℃可发生多种类型中温组织转变.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对最终组织类型和性能有很大影响,终冷温度控制在630℃,可得到准多边形铁素... 通过对Mn-Cu-Nb-B系列低碳贝氏体钢的等温转变及连续冷却转变组织的研究,发现该系列微合金钢在500~700℃可发生多种类型中温组织转变.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对最终组织类型和性能有很大影响,终冷温度控制在630℃,可得到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细小M/A组元的混合组织,该类型组织屈服强度可达到600MPa,且具有较好的塑性和低温冲击性能.在了解低碳贝氏体钢组织转变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冷却制度控制中温转变组织类型能优化低碳贝氏体钢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转变组织 控制冷却 低碳贝氏体 准多边形铁素体
下载PDF
碳含量和组织类型对低合金钢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少坡 郭佳 +1 位作者 杨善武 贺信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0,34,共6页
研究了不同碳含量和显微组织的低合金钢的耐腐蚀性能和腐蚀行为,并与商业耐候钢09CuPCrNi进行了相应的比较.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轧后水冷钢的主体组织为板条状贝氏体,轧后空冷钢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小岛和少量渗碳... 研究了不同碳含量和显微组织的低合金钢的耐腐蚀性能和腐蚀行为,并与商业耐候钢09CuPCrNi进行了相应的比较.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轧后水冷钢的主体组织为板条状贝氏体,轧后空冷钢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小岛和少量渗碳体(珠光体)的混合物.用干湿循环加速腐蚀实验对耐蚀性测定结果表明:低碳钢(0.03%C)和轧后水冷的较高碳含量钢(0.1%C)的耐蚀性均明显优于09CuPCrNi;低碳含量钢的组织类型对其耐蚀性影响不大;较高碳含量情况下,单相贝氏体钢的耐蚀性优于由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等构成的复相组织钢;轧后水冷时,不同碳含量的钢耐蚀性差别不大;轧后空冷时,低碳含量钢的耐蚀性优于较高碳含量钢.用扫描电镜对锈层进行观察,可以看出耐蚀性较好的样品在腐蚀后期形成了致密的内锈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碳含量 组织类型 耐蚀性 周浸
原文传递
690MPa级海洋平台用钢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9
16
作者 吴辉 赵燕青 +1 位作者 李闯 王学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5,共6页
根据测出的CCT曲线制定了690 MPa级海洋平台用钢的轧制工艺,研究了试验钢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前后组织对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u在650℃的时效行为及其时效硬化规律。结果表明,650℃回火1 h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达到780 MPa以上,伸长率达到18.5... 根据测出的CCT曲线制定了690 MPa级海洋平台用钢的轧制工艺,研究了试验钢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前后组织对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u在650℃的时效行为及其时效硬化规律。结果表明,650℃回火1 h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达到780 MPa以上,伸长率达到18.5%,-60℃冲击功达到81 J;由于ε-Cu的析出在45 min时效时出现硬度峰,大量Cu相在位错线、板条界及铁素体内析出,尺寸在40~50 nm,有强烈沉淀强化作用,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沉淀强化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CCT曲线 时效处理 回火 ε-Cu析出
原文传递
我国桥梁钢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磊 高彩茹 +3 位作者 王彦锋 杜林秀 赵德文 刘相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对我国桥梁钢的发展现状以及日本和美国桥梁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国内外桥梁钢存在的差距,最后指出我国桥梁钢的发展方向是低碳贝氏体钢和耐候钢。
关键词 桥梁钢 低碳贝氏体钢 耐候钢
下载PDF
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颜慧成 曹慧泉 +3 位作者 罗登 李广敏 夏政海 刘家琪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8,共4页
以C-Mn钢和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成分为基础成分,通过调整微合金元素含量,实验室条件下熔炼浇注钢锭,并采用TMCP技术轧制钢板,研究了微合金元素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 以C-Mn钢和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成分为基础成分,通过调整微合金元素含量,实验室条件下熔炼浇注钢锭,并采用TMCP技术轧制钢板,研究了微合金元素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晶粒变细,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韧性均增加;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提高,韧性的变化与是否进行回火处理有关;硼有利于形成板条贝氏体组织,硼含量增加能提高强度,但有损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微合金元素 组织
原文传递
新型低碳贝氏体钢在含氯离子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表观力学性能的变化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树涛 杨善武 +2 位作者 高克玮 沈晓安 贺信莱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6-1124,共9页
利用周浸加速腐蚀实验与力学性能实验对比研究了新型低碳贝氏体钢、超低碳铁素体钢以及09CuPCrNi钢这3种钢在含氯离子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与拉伸性能的变化.与超低碳铁素体钢和09CuPCrNi钢相比,新型低碳贝氏体钢不仅力学性能提高了,而且... 利用周浸加速腐蚀实验与力学性能实验对比研究了新型低碳贝氏体钢、超低碳铁素体钢以及09CuPCrNi钢这3种钢在含氯离子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与拉伸性能的变化.与超低碳铁素体钢和09CuPCrNi钢相比,新型低碳贝氏体钢不仅力学性能提高了,而且耐腐蚀性能亦得到改善,其腐蚀速率明显低于其余2种对比钢,并且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其优势更加明显.3种钢的锈层具有相近的相组成,但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的腐蚀产物颗粒最细小且锈层最致密,同时在接近钢基体的锈层处Cr和Cu的富集程度最明显且Cl的含量最低.新型低碳贝氏体钢锈层阻碍氯离子透过能力高于其余2种对比钢锈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含氯离子的环境 耐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鲁修宇 刘静 +3 位作者 贾涓 定治明 程吉浩 邓照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利用金相、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一种低碳Mn-Mo-Ni-Cu-Cr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回火后组织变化明显,M/A组元弱化,贝氏体板条出现粗化与合并;板条间界呈锯齿状,原有析出相长大且有细小析出... 利用金相、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一种低碳Mn-Mo-Ni-Cu-Cr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回火后组织变化明显,M/A组元弱化,贝氏体板条出现粗化与合并;板条间界呈锯齿状,原有析出相长大且有细小析出相进一步析出,未被析出相钉扎的位错发生运动并消失;随着回火温度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增大,抗拉强度和韧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回火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