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秀勤 舒玲霞 +1 位作者 施章时 伍亮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 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部战区空军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和对照组... 目的 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部战区空军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切口长度[(6.13±0.94)cm比(15.82±1.54)cm]、术中出血量[(56.14±10.35)ml比(118.33±12.74)ml]、手术时间[(135.32±30.64)min比(173.62±15.36)min]有显著差异,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13.64±2.31)个比(13.78±2.26)个,P=0.231]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1.86±0.58)d比(3.72±1.34)d]、住院时间[(5.27±1.18)d比(7.36±2.47)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86±0.35)d比(2.83±0.44)d]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 <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组1例局部复发(2.5%),远处转移到肝2例(5%),无死亡患者;对照组局部复发1例(2.5%),无远处转移和死亡患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老年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直肠癌 腹腔镜 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乙状结肠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聂继跃 郭天棋 +1 位作者 王桂荣 王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根据术中发现卵巢肿瘤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固定,进行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根据术中发现卵巢肿瘤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固定,进行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观察手术病灶残留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9例(82.8%)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病灶<1 cm,平均手术时间375 min(185~510 min),估计手术平均出血量650 mL(200~2 100 mL)。1例术中损伤右侧输尿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7例(20%),术后病率5例(14.3%),肠梗阻2例(5.7%)和吻合口瘘1例(2.9%)。结论:作为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部分,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整块切除 直肠切除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3
作者 时依 宋国磊 姜从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5期172-176,共5页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均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均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对照组术后予以Kegel训练,研究组术后在此基础上予以生物反馈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指标、排便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阈值、直肠便意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高于对照组,直肠静息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时程、MUAP波幅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应用于LAR术后患者,可促进肛门直肠解剖结构恢复,改善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改善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Kegel 训练 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直肠功能
下载PDF
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1-786,共6页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cm和<5 cm三组,比较各组行保护性造口的比例及感染情况,以及行保护性造口与未行保护性造口患者的感染率。结果2017—2021年该院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器官腔隙感染率为4.79%(51/1064)。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引流时间>10 d、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手术持续时间>3 h为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同时行保护性造口是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术后感染率最低,为2.76%;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感染率最高,为9.52%;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比例最高,为72.05%。对于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并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对于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后感染率降低幅度也很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行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肿瘤距肛门距离<5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器官腔隙感染 保护性造口 影响
下载PDF
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低位直肠癌行保留左结肠血管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立雄 李凌 +1 位作者 周宝华 郭银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查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左结肠血管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确诊为新辅助放疗后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的方式,随机选取30例保留左结肠血管... 目的探查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左结肠血管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确诊为新辅助放疗后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的方式,随机选取30例保留左结肠血管为观察组,30例不保留左结肠血管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疗效、吻合口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收集病例具有同质性,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吻合口出血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左结肠血管根治术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 保留左结肠 肠系膜下动脉 低位直肠前切除 吻合口瘘 鞘内分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玲利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0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肛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3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肛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3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出血量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术后3天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术后3天研究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术后半年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对机体的肛肠功能影响较小,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 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肛肠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柴芪疏肝调脾方联合生物反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胃肠、肛门功能指标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妮 贺屹巍 +4 位作者 陈燕京 万俊华 彭红 付珊珊 张默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观察柴芪疏肝调脾方联合生物反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胃肠、肛门功能指标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 目的观察柴芪疏肝调脾方联合生物反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胃肠、肛门功能指标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基础上联合柴芪疏肝调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肛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和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较治疗前下降,而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肠道菌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B/E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均较前升高,直肠静息压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与对照组的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累计LARS发生率为40.00%,低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芪疏肝调脾方联合生物反馈可促进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稳定肠道菌群,预防LARS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芪疏肝调脾方 生物反馈 直肠癌 低位保肛术 肛门功能 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
下载PDF
直肠癌常见微创术式及ICD编码分析
8
作者 许萍 张宝珍 江丽凤 《现代医院》 2023年第10期1535-1537,共3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腹腔镜为主的直肠癌微创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拓展出一些新的微创术式,如经肛门内镜微创切除术(TEM)、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腹腔镜为主的直肠癌微创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拓展出一些新的微创术式,如经肛门内镜微创切除术(TEM)、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等。原有的手术操作代码国家临床版2.0手术编码已经不能精准表达这些新术式,2020年发布的手术操作代码国家临床版3.0在手术分类相应亚目下拓展了直肠癌新微创术式的手术编码。通过学习各种直肠癌微创术式的手术方法和技术特点,了解临床手术名称填写与编码之间的差异,结合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版的手术分类规则,梳理总结临床常用的几种直肠癌微创根治术ICD编码,为手术操作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微创术式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taTME术 ICD-9-CM3编码
下载PDF
生物反馈疗法在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宋国磊 郭涵 +2 位作者 时依 刘牧林 姜从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BFT)在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符合LARS诊断标准的165例病人资料,根据LARS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BFT组86例和对照组79例。BFT组自出院后第3周起规律行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BFT)在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符合LARS诊断标准的165例病人资料,根据LARS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BFT组86例和对照组79例。BFT组自出院后第3周起规律行2个疗程BFT,对照病人术后常规对症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LARS量表评分变化。结果:入组时和第一疗程结束后,2组病人LARS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结束后,2组病人评分均较入组时降低(P<0.05),且BFT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二疗程结束后2周,2组评分均较入组时和第一、二疗程结束后降低(P<0.05),且BF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BFT较常规治疗能更快地降低病人术后LARS量表评分,加快LARS病人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 生物反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