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与现实的参照——徐訏与张爱玲小说情爱世界的比照解读
1
作者 佟金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徐訏与张爱玲的作品都以爱情与婚恋人生为表现母题,从中来透视人性在爱欲情仇中的种种复杂表现。由于两位作家的个性气质和男女两性性别立场的不同,在表现爱情与人性之种种变幻与多样形态时,两位作家的笔下所展现的是带有个人独特的精... 徐訏与张爱玲的作品都以爱情与婚恋人生为表现母题,从中来透视人性在爱欲情仇中的种种复杂表现。由于两位作家的个性气质和男女两性性别立场的不同,在表现爱情与人性之种种变幻与多样形态时,两位作家的笔下所展现的是带有个人独特的精神印记与不同的观察人生眼光,因而呈现出不同样态的情爱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张爱玲 情爱世界 比照解读
下载PDF
完美的组合——韦小宝的爱情世界——韦小宝情感浅析
2
作者 李天昕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33-,35,共2页
金庸先生用他的十五部小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满的武侠世界,除了刀光剑影还有许多令人向往的绮丽的爱情。在诸多坚贞的爱情中有一个是很另类的,也是很精彩的,那便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爱情生活。曾有学者撰文指出韦小宝是没有爱情的,... 金庸先生用他的十五部小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满的武侠世界,除了刀光剑影还有许多令人向往的绮丽的爱情。在诸多坚贞的爱情中有一个是很另类的,也是很精彩的,那便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爱情生活。曾有学者撰文指出韦小宝是没有爱情的,因为他的两个主要生活环境一个是妓院另一个是皇宫,这两处都是世间最不可能有真感情的地方。而且他最终拥有了七位貌美如花的妻子,也成了很多人诟病他感情生活的重要"把柄"。但是我们不应将这七个女子同小宝的看作一种简单欲求,而是男性对于完美情感生活的最大追求。下文就将从这七个女人的不同特质入手,拼接一个韦小宝的完美爱情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小宝 情感 爱情世界
下载PDF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
3
作者 童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25-38,共14页
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作者间插和木心以往对话的片断,探索木心与不同文明中情诗传统的关联,以寻找某些美学规律和特点。木心的情诗属于非主观诗学,其中的“我”并非诗人本人,实为根据情景虚构的各种他者“我”,情欲融汇于灵智;木心的诗艺... 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作者间插和木心以往对话的片断,探索木心与不同文明中情诗传统的关联,以寻找某些美学规律和特点。木心的情诗属于非主观诗学,其中的“我”并非诗人本人,实为根据情景虚构的各种他者“我”,情欲融汇于灵智;木心的诗艺,将口语方言、文言文、典故、翻译有机混合,吸收希伯来、希腊、古波斯的不同风格,采纳如植物学等现代科学的语汇,所以与世界性情诗传统之间有多维度的奇妙关联。更重要的是,这种诗艺是表达广阔深邃的生命观、宇宙观和历史观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的情诗传统 非主观诗学 情欲和灵智 古波斯情诗 希伯来情诗 现代诗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被引量:4
4
作者 苟建明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人物形象 人间无爱 荒凉
下载PDF
四川汶川大地震之人文反思
5
作者 郑晓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中外,数万生命瞬间丧失,无数财产刹那间化为灰烬,国家蒙难,百姓遭殃。我们必须把这次用无数生命鲜血和财富换来的精神资粮,比如生命的脆弱、生命的韧性、生命的勇气、生命的光辉,以及感恩之心、人性之善、亲情与友情...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中外,数万生命瞬间丧失,无数财产刹那间化为灰烬,国家蒙难,百姓遭殃。我们必须把这次用无数生命鲜血和财富换来的精神资粮,比如生命的脆弱、生命的韧性、生命的勇气、生命的光辉,以及感恩之心、人性之善、亲情与友情、大爱与无私、举国一致、感同身受,等等,揭示出来,保存下来,传播出去,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永远记住,内化为我们前行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关系重整 人间大爱 人性之善 人文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