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状态下支流澎溪河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初探 被引量:31
1
作者 蒋滔 郭劲松 +3 位作者 李哲 方芳 白镭 刘静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63-1470,共8页
水电是具有显著减排效益的清洁能源形式,但水库潜在的温室气体效应近年来备受关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水库清洁能源属性的认识.本研究分别于2010年8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期及12月高水位运行期,对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澎溪河上游温泉... 水电是具有显著减排效益的清洁能源形式,但水库潜在的温室气体效应近年来备受关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水库清洁能源属性的认识.本研究分别于2010年8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期及12月高水位运行期,对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澎溪河上游温泉至下游双江6个沿程断面进行水样的采集及温室气体通量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河流纵向上,表层水体水温、pH逐渐沿程增加,而CO2分压(pCO2)和碱度(TA)则有相反趋势.在低水位的8月,开县以下断面CO2通量为负,且浮游植物可能是控制水体CO2通量及营养盐的关键因素之一.澎溪河回水区CO2通量相对天然河道背景断面(温泉)平均降低了3.26 mmol.(m2.h)-1,而CH4通量却大幅度增加了.在高水位运行的12月,澎溪河各断面均为CO2释放通量,CH4通量相比低水位则明显降低.相比较天然河道的温泉断面,澎溪河回水区在高水位运行状态下CO2与CH4通量分别增加了4.16mmol.(m2.h)-1和0.007 mmol.(m2.h)-1.初步的净通量分析发现,该水域较加拿大实验水库的净通量特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澎溪河 GHG通量 水库运行状态 沿程变化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净化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旭 李文哲 +1 位作者 孙勇 王小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517,共3页
为了考察人工湿地处理含沼液畜禽废水的可行性,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含沼液畜禽废水进行处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1.5 m3.d-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中COD、TP、TN和NH4+-N浊度平均... 为了考察人工湿地处理含沼液畜禽废水的可行性,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含沼液畜禽废水进行处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1.5 m3.d-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中COD、TP、TN和NH4+-N浊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21%、53.80%、55.09%和55.57%.另外,通过对人工湿地沿程的污染物变化试验分析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沿人工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含沼液畜禽废水 净化效果 沿程变化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规律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华亮 易顺华 邓清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577-581,共5页
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观察、室内岩石标本的薄片鉴定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作者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T2b)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性。巴东组地层在秭归、巴东、巫山、奉节等4个地区的总厚度最小约为830m,最大约为1420m,自东... 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观察、室内岩石标本的薄片鉴定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作者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T2b)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性。巴东组地层在秭归、巴东、巫山、奉节等4个地区的总厚度最小约为830m,最大约为1420m,自东而西地层总厚度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红色与灰色是巴东组地层的两大基本色调,红色系列的岩层(第二、四段),多见为碎屑或砂泥质岩类,而灰色系列的岩层(第一、三、五段),多见为碳酸盐岩类。由其发育特征可知,巴东组为典型的易滑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巴东组 发育特征 纵向变化 横向变化
下载PDF
沟谷地不同植被下土壤重金属纵向分异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晓辉 吕宪国 刘惠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66-2770,共5页
研究了长春市君子兰公园孟家河沟谷地纵向剖面不同植被(乔木、灌木、菜地和裸地)下土壤重金属的分异规律.沿沟谷地纵向剖面自上游向下游方向,在距离沟边2m处的谷地坡面上,采集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样方,通过对各样点的土壤表层重... 研究了长春市君子兰公园孟家河沟谷地纵向剖面不同植被(乔木、灌木、菜地和裸地)下土壤重金属的分异规律.沿沟谷地纵向剖面自上游向下游方向,在距离沟边2m处的谷地坡面上,采集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样方,通过对各样点的土壤表层重金属(Zn、Pb、Cu)的全量分析,得出沟谷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重金属的分异特征.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值有明显差异,Zn的变化范围在70.3~290.9mg·kg^-1,Pb在39.8~79.3mg·kg^-1,Cu在20.3~63.4mg·kg^-1,Zn、Pb、Cu全量具有裸地高于菜地土壤、菜地土壤高于乔木土壤、乔木土壤高于灌木土壤的特征.不同植被下土壤重金属实测平均值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的对比表明,沟谷地不同植被下土壤中Zn、Pb、Cu的含量均高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含量有不断富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土壤重金属 纵向分异 沟谷地
下载PDF
两种样地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及变异规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秀标 邱坚 +1 位作者 聂梅凤 孙正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4-67,71,共5页
从样地一和样地二分别选取9年生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木材各3株。沿样木南北取向及树高方向分别对其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壁厚、纤维腔径、纤维长宽比及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值进行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 从样地一和样地二分别选取9年生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木材各3株。沿样木南北取向及树高方向分别对其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壁厚、纤维腔径、纤维长宽比及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值进行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较长且分布范围广,纤维长宽比大,纤维壁腔比小于1,说明西南桦人工林木材适合纸浆造纸;在相同样地内,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双壁厚径向变异规律相似,即髓心处较小,沿髓心向外先逐渐增大,波动后趋于稳定;不同样地条件下,样地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均值小于样地一,而纤维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等均值较样地一大。两样地各纤维形态特征值径向变异、轴向变异规律相差不大。不同样地各纤维形态特征值均值的t检验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纤维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营林措施对人工林木材材性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对西南桦人工林材质改良和定向培育以及其人工林成熟材的使用等具有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西南桦 纤维形态 径向变异 轴向变异
下载PDF
太浦河水体叶绿素a纵向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毛亚 童春富 吴逢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084-7092,共9页
叶绿素a作为重要的水质指标,可直观的描述水体的营养状态。在随水流输送过程中,受沿程环境条件的影响,水体叶绿素a浓度会发生相应改变。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东太湖及太浦河沿线设置了固定采样站点,开展了水体叶绿素a的月际取样调... 叶绿素a作为重要的水质指标,可直观的描述水体的营养状态。在随水流输送过程中,受沿程环境条件的影响,水体叶绿素a浓度会发生相应改变。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东太湖及太浦河沿线设置了固定采样站点,开展了水体叶绿素a的月际取样调研与分析。结果表明:从东太湖至太浦河沿线叶绿素a浓度发生了明显的纵向演变,在东太湖叶绿素a浓度年平均为(15.341±2.329)μg/L,经过多个站点,到达金泽水文站时,浓度为(11.002±1.004)μg/L,整体上呈显著下降态势(P<0.05),但不同站点两两之间的对比特征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月份其纵向演变特征也有所不同。聚类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也表明其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差异性。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叶绿素a浓度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子为水下0.5 m处的光照强度(P<0.01);在2018年10月,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也呈显著相关(P<0.05)。综合现有研究,水体叶绿素a的纵向演变受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需采用系统分析手段,探讨水质、降水、水力停留时间、流速和流量等多种因子对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的综合作用,以期为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叶绿素A 纵向演变 影响因子
下载PDF
4种灌木材微纤丝角及其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47-2748,2752,共3页
[目的]研究灌木材的微纤丝角及其变异性。[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法,分析研究内蒙古地区树龄3 a以上沙柳、柠条、红柳、沙棘的微纤丝角及其变异性,并用碘染色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沙柳、柠条、红柳、沙棘灌木材的平均微纤丝角分别为11.0... [目的]研究灌木材的微纤丝角及其变异性。[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法,分析研究内蒙古地区树龄3 a以上沙柳、柠条、红柳、沙棘的微纤丝角及其变异性,并用碘染色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沙柳、柠条、红柳、沙棘灌木材的平均微纤丝角分别为11.09°、8.08°、7.84°、6.91°,与同龄阔叶树材相比角度偏小。红柳纤丝角的株内径向变异规律为从髓心到树皮逐渐减小,株内纵向变异规律为由根部到梢部逐渐减小,根部、中部、梢部纵向不同部位微纤丝角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灌木材的开发利用及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材 微纤丝角 径向变异 纵向变异
下载PDF
通量管积分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的半球不对称和随经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罗伟华 徐继生 田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8-1087,共10页
本文利用通量管积分方法,对磁南北半球分别沿磁力线积分,研究背景电离层南-北半球不对称以及中性风场和磁偏角随经度的变化对广义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和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量管积分广义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线性... 本文利用通量管积分方法,对磁南北半球分别沿磁力线积分,研究背景电离层南-北半球不对称以及中性风场和磁偏角随经度的变化对广义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和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量管积分广义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存在显著的半球不对称,南北半球不对称的中性风场是导致电离层不规则结构呈南北分布不对称的重要因素;随经度变化的中性风场和磁偏角对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的经度变化有重要影响,它们可能是导致不规则结构出现率经度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管瑞利-泰勒不稳定性 中性风 磁偏角 半球不对称 经度变化
下载PDF
黑木相思木材化学性质株内变异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凡 付宗营 +2 位作者 高鑫 周永东 晏婷婷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研究我国黑木相思木材化学性质的株内变异规律,为其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对广东韶关产28 a黑木相思木材进行化学组成测定,其综纤维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和抽出物(冷水、热水、1%氢氧化钠、苯醇)的含量在株内纵向上的... 研究我国黑木相思木材化学性质的株内变异规律,为其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对广东韶关产28 a黑木相思木材进行化学组成测定,其综纤维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和抽出物(冷水、热水、1%氢氧化钠、苯醇)的含量在株内纵向上的变异规律不明显;相较于边材,心材的综纤维素含量略低,酸不溶木质素含量略高,抽出物含量更高,pH值更低。实际加工利用中需考虑其心材和边材比例对原料化学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相思 化学性质 纵向变异 心材 边材
下载PDF
Variability of the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during Minimum and Maximum Phases of Solar Cycles 20 and 21: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American and African Equatorial Regions
10
作者 Kaboré M’Bi Diabaté Abidina Ouattara Frédéric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2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The present work i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foF2 variabilities for two equatorial regions (Ouagadougou: la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 The present work i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foF2 variabilities for two equatorial regions (Ouagadougou: la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2</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font-family:Verdana;">&#176;</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2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N;long.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font-family:Verdana;">&#17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 di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43</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font-family:Verdana;">&#17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 Afric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Huancayo: La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2</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font-family:Verdana;">&#17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ong.</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75</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font-family:Verdana;">&#17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2'W</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 America) during solar cycles 20 and 21 minima and maxima phases under geomagnetic extreme conditions (quiet and disturb). Profiles from these two stations are very similar for all the seasons over the solar cycles. However, measured data from Huancayo stat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Ouagadougou station during winter with a reverse phenomenon for summer.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F2 longitudinal variation Seasonal variation
下载PDF
黑木相思木材物理性质株内变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凡 付宗营 +2 位作者 高鑫 周永东 江京辉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6,共7页
研究我国黑木相思木材主要物理性质的株内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黑木相思木材各项物理性质在树干南北向差异不显著,径向差异均明显大于纵向差异,株内变异主要是径向差异引起。生材含水率自心材区到边材区递减,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则基... 研究我国黑木相思木材主要物理性质的株内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黑木相思木材各项物理性质在树干南北向差异不显著,径向差异均明显大于纵向差异,株内变异主要是径向差异引起。生材含水率自心材区到边材区递减,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则基本相反。木材干缩和湿胀率自心材向边材递增;而差异干缩在外部心材处最大。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的径向变化趋势与吸湿滞后系数相反。实际生产应考虑黑木相思木材物理性质株内径向差异,制定科学合理干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相思 物理性质 径向变异 纵向变异
下载PDF
Variability of the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for Equatorial Regions during Solar Cycle’s Minima and Maxima at Ouagadougou and Manila Stations 被引量:2
12
作者 Kaboré M’Bi Zerbo Jean Louis +1 位作者 Zoundi Christian Ouattara Frédér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9年第10期833-844,共12页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foF2 variabilities for two equatorial regions (Ouagadougou: Lat. 12.4°N;Long. 358.5°E, Dip. 1.43°S;and Manila: Lat. 14°36'15.12''N;Long. 120°58'5...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foF2 variabilities for two equatorial regions (Ouagadougou: Lat. 12.4°N;Long. 358.5°E, Dip. 1.43°S;and Manila: Lat. 14°36'15.12''N;Long. 120°58'55.92''E;Dip. 0.6°S) during solar cycles 20 and 21 minima and maxima phases. Many previous works have argued on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foF2 for different solar events conditions for latitudinal position. But there are few investigations for Africa equatorial region longitudinal variation. The present paper’s goal is to outline possible similarity in foF2 behavior between variation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process lead to some observed phenomenon in Asia-Africa equatorial sector. The F-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data observed from the two equatorial ionosonde stations have been used for the present comparativ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seasonal variations over the time intervals 1976-1996. During day-time measured data from Manila stat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Ouagadougou station. That may lie in that Manila is closer to equatorial ionization crest region. During solar minimum phase, the longitudinal variation of foF2 shows two crossing points (11:00 UT and 22:00 UT) between the foF2 profiles form the two stations for all seasons regardless of the solar cycle. However during intense solar activity condition, the number of crossing-point between measured data from Manila and Ouagadougou stations varies by seasons and solar cycle. This phenomenon may be due to the compilations of severe activities (storms, coronal mass ejection, heliosheet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solar maximum 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longitudinal variation Seasonal Solar Cycle
下载PDF
顶部电离层离子密度经度结构的特征及其随季节、太阳活动和倾角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亚楠 徐继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43-1852,共10页
本文利用DMSP卫星测量数据和傅里叶分解和重构方法,研究了地磁平静期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Ni)经度结构的多重波数特征及波数4的年变化、逐年变化、地方时差异和随倾角的变化.傅里叶分解和重构的结果表明,顶部电离层平均Ni的经度结构中... 本文利用DMSP卫星测量数据和傅里叶分解和重构方法,研究了地磁平静期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Ni)经度结构的多重波数特征及波数4的年变化、逐年变化、地方时差异和随倾角的变化.傅里叶分解和重构的结果表明,顶部电离层平均Ni的经度结构中同时含有以波数1至波数4为主的多重分量,不同波数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对波数4分量的分析表明,波数4的幅度在春秋季最强,北半球夏季高于冬季;随太阳活动水平增强,波数4分量的幅度增高,至太阳活动高年幅度达到最高,此后随太阳活动水平降低而减小,与F10.7呈正相关;春秋季和北半球夏季波数4分量在傍晚最强,晚上和上午次之,黎明最弱,从09LT到21LT,波数4的相位依次滞后,暗示向东移动.分析还发现,日落期间波数4幅度依赖倾角,春秋季随倾角的变化呈双峰结构,两个极大出现在倾角±18°附近,暗示赤道等离子体喷泉效应对顶部电离层经度结构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部电离层 离子密度 经度变化 多重波数 傅里叶分解
下载PDF
竹环中维管束分布密度和纤维鞘组织比量纵向变异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静 黄汉霄 +2 位作者 石俊利 何莹 王汉坤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2期7-11,共5页
以毛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毛竹竹环中维管束分布密度和纤维鞘组织比量纵向变异。通过微细砂纸抛光结合高清扫描的方式获得竹环横切面,采用Image-Pro Plus等图像处理软件采集竹环横切面尺寸及维管束数量、纤维鞘面积等数据,计算竹环中维... 以毛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毛竹竹环中维管束分布密度和纤维鞘组织比量纵向变异。通过微细砂纸抛光结合高清扫描的方式获得竹环横切面,采用Image-Pro Plus等图像处理软件采集竹环横切面尺寸及维管束数量、纤维鞘面积等数据,计算竹环中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纤维鞘组织比量。结果表明:以微细砂纸抛光结合高清扫描的方式获得的竹环横切面用于维管束数量、面积计算,准确、可行;同一株毛竹,上部竹节间维管束的分布密度和纤维鞘的组织比量大于下部;在同一节间内,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纤维鞘的组织比量也随竹环的位置升高而略有增加。毛竹竹环中维管束分布密度和纤维鞘组织比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维管束分布密度 纤维鞘组织比量 高度变异
下载PDF
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的经度变化
15
作者 阎凤婵 任志鹏 +2 位作者 万卫星 刘立波 龙智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利用DMSP F13卫星1996—2005年共1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地磁中低纬地区黄昏时段(18:00LT)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经度变化的季节、地磁纬度和太阳活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的经度变化在低纬地区与中纬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特征.不同经度结构的季... 利用DMSP F13卫星1996—2005年共1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地磁中低纬地区黄昏时段(18:00LT)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经度变化的季节、地磁纬度和太阳活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的经度变化在低纬地区与中纬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特征.不同经度结构的季节变化均以年变化为主,但纬度分布具有明显差异.一波结构主要集中在中纬地区,且南半球明显强于北半球;二波结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非常明显;三波结构和四波结构均为低纬地区明显强于中纬地区.通过分析不同波结构对总经度变化的贡献发现,一波结构在南半球中纬地区贡献最大,二波结构在12月前后的15°N附近贡献较大,三波结构和四波结构仅在低纬地区有较强贡献.在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不同波结构的贡献率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度变化 季节变化 顶部电离层
下载PDF
中纬热层大气质量密度经向结构差异研究
16
作者 王慧 张科灯 万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73-3579,共7页
本文利用CHAMP卫星以及全球电离层-热层模型(GITM)来研究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中纬热层大气质量密度(ρ)的经度结构变化.结果如下:(1)ρ存在明显的经度单波结构(单峰和单谷),且南北半球反相,波峰和波谷随着地方时增加... 本文利用CHAMP卫星以及全球电离层-热层模型(GITM)来研究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中纬热层大气质量密度(ρ)的经度结构变化.结果如下:(1)ρ存在明显的经度单波结构(单峰和单谷),且南北半球反相,波峰和波谷随着地方时增加而向东移动;(2)模拟表明离子拖曳效应在ρ结构差异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亚地区电子密度经度差异性较弱,不足以影响ρ经度分布,导致该地区ρ经度差异不明显;(3)在磁中纬地区,太阳天顶角的经度差异可达20°~30°,太阳光加热的经度不均匀性是导致ρ经度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层大气密度 离子拖曳 太阳天顶角 经度变化
下载PDF
哈尔滨市3种阔叶树树干钠镁钙铝纵向变化特征
17
作者 于辉 高禾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7期38-40,44,共4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内生长的黄波罗、蒙古栎和白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阔叶树树干不同高度Na、Mg、Ca、Al元素纵向变化特征,探讨3树种对以上元素的运移速率。结果表明,在1958年前和1959—1962年间,除了Mg元素,黄波罗树...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内生长的黄波罗、蒙古栎和白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阔叶树树干不同高度Na、Mg、Ca、Al元素纵向变化特征,探讨3树种对以上元素的运移速率。结果表明,在1958年前和1959—1962年间,除了Mg元素,黄波罗树干其他3种元素纵向格局为根茎含量大于胸径。3树种在1963—2007年间各时间段,以上元素纵向变化呈现出在胸径或1/2树高为最低的凹形曲线,或为最高值的凸形曲线,或纵向变化较为平缓等多种形式。同一时期,各树种树干Al纵向变幅最高;其他树种其余3种元素纵向变幅较低且值相当。树干中4种元素纵向运移速率由易到难排序分别为:黄波罗Mg>Ca>Na>Al;蒙古栎Ca>Na>Al>Mg;白桦Mg>Al>Ca>Na。蒙古栎对Na、黄波罗和白桦对Mg、蒙古栎和白桦对Al、Ca元素的迁移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罗 蒙古栎 白桦 营养元素 纵向变化 元素迁移率
下载PDF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赤道电集流中太阴潮汐的经度变化统计学研究
18
作者 郑志超 王慧 +4 位作者 张科灯 何杨帆 高洁 孙璐媛 仲云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82-3892,共11页
本文利用地磁台站和卫星磁场数据,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SSW)期间赤道电集流(Equatorial Electrojet,EEJ)中太阴半日潮汐的经度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SW期间秘鲁和印度扇区的EEJ中太阴半日潮汐明... 本文利用地磁台站和卫星磁场数据,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SSW)期间赤道电集流(Equatorial Electrojet,EEJ)中太阴半日潮汐的经度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SW期间秘鲁和印度扇区的EEJ中太阴半日潮汐明显增强,且存在显著的经度差异.秘鲁扇区的EEJ中太阴半日潮汐达到峰值的时间要早于印度扇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峰值时间的经度差异与太阳活动和准两年振荡相位有关.此外,SSW期间秘鲁扇区EEJ的太阴半日潮汐峰值强度比印度扇区高.对比不同经度带背景磁场的强度与太阴半日潮汐的峰值幅度的关系,可以看出SSW期间EEJ太阴半日潮汐峰值幅度的经度差异与背景磁场强度有关,但也存在其他物理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电集流 太阴潮汐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经度变化
下载PDF
五大连池药泉山火山矿泥矿质元素纵向变化特征研究
19
作者 王希英 吴婧 +2 位作者 曾颖 方振兴 谢振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1年第1期74-75,共2页
五大连池火山矿泥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五大连池药泉山火山矿泥矿质元素纵向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药泉山火山矿泥中SiO2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到55.89%,MnO平均含量最少,为0.06%;... 五大连池火山矿泥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五大连池药泉山火山矿泥矿质元素纵向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药泉山火山矿泥中SiO2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到55.89%,MnO平均含量最少,为0.06%;矿泥中SiO2、TiO2、Al2O3、Fe2O3、MnO、MgO、CaO、K2O、Na2O等随着矿泥层加深,其含量呈增加趋势,总体在K2、K3层含量达到最高,随着矿泥层结束其含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 药泉山火山矿泥 矿质元素 纵向变化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ionospheric longitudinal harmonic components and upper atmospheric tides 被引量:5
20
作者 MU WenFeng WAN WeiXing +1 位作者 REN ZhiPeng XIONG JianG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35期4037-4045,共9页
There is strong correlation among the ionospheric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of wavenumber-3(WN3),wavenumber-4(WN4),and eastward-propagating diurnal tides with zonal wave numbers s = 2 and 3(DE2 and DE3) in the upper atm... There is strong correlation among the ionospheric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of wavenumber-3(WN3),wavenumber-4(WN4),and eastward-propagating diurnal tides with zonal wave numbers s = 2 and 3(DE2 and DE3) in the upper atmosphere.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derived from the Global Ionospheric Maps of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is used to deduce the latitudinally total electron content(ITEC) in the low-latitude ionosphere,and TIDE/TIMED observations are employed to obtain zonal and meridian winds of the mesopause and lower thermosphere.Through Fourier transformation,various ionospheric longitudinal harmonic components and tidal patterns are derived from the ionospheric and upper-atmospheric observations,and we compare the annual/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ionospheric harmonic components WN3 and WN4 with those in atmospheric tides(DE2 and DE3).It is found that the annu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WN3 and WN4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DE2 and DE3 zonal wind components respectively,while they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the meridian components.We then decompose the harmonic components into "tidal patterns",finding that the "DE2" and "DE3" patterns are the main parts of WN3 and WN4 respectively.Their annu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atmospheric tidal patterns(DE2 and DE3).Complex corre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onospheric "DE2" in WN3 and the atmospheric tidal DE2 zonal wind component is quite strong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while that between the ionospheric "DE3" in WN4 and the atmospheric tidal DE3 zonal wind component is much stronger at low latitudes.At the same time,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eridian wind component is very weak.Above all,the atmospheric tidal DE2 and DE3 patterns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ionospheric WN3 and WN4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潮汐 电离层 成分 谐波 上层 低纬度地区 喷气推进实验室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