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轧板表面纵向条纹缺陷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晓波 钟莉莉 +2 位作者 刘跃华 阎东宇 刘威 《鞍钢技术》 CAS 2010年第6期53-55,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纵向条纹缺陷进行了检验分析,结合生产工艺排查,认为纵向条纹是由于冷轧板表面粗糙度不均,造成乳化液轻度残留引起的亮度差异。热轧来料原始粗糙度、冷轧辊粗糙度、冷轧轧制速度是影响纵向条纹缺陷的主要原... 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纵向条纹缺陷进行了检验分析,结合生产工艺排查,认为纵向条纹是由于冷轧板表面粗糙度不均,造成乳化液轻度残留引起的亮度差异。热轧来料原始粗糙度、冷轧辊粗糙度、冷轧轧制速度是影响纵向条纹缺陷的主要原因。生产中根据不同钢种、不同冷轧板表面状态来设定平整工艺,对已形成的纵向条纹缺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板 纵向条纹 粗糙度 平整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含植物水流运动及阻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美蓉 夏军强 +1 位作者 张晓雷 麻妍妍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4,共8页
含植物水流运动规律是研究黄河下游滩区防洪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水槽试验,测量不同水深、比降、含沙量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研究了黄河下游滩区代表性植物作用下的水流动力特性及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在非淹没情况下,纵向流速... 含植物水流运动规律是研究黄河下游滩区防洪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水槽试验,测量不同水深、比降、含沙量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研究了黄河下游滩区代表性植物作用下的水流动力特性及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在非淹没情况下,纵向流速随相对水深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淹没情况下,纵向流速沿垂向呈三区“S”形分布特性;相对紊动强度的沿垂线分布特点与纵向流速基本一致,但含沙量越大,水流纵向紊动强度越小。在相同比降条件下,植被糙率随佛汝德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佛汝德数一定时,植被糙率与比降成正比;相同比降条件下的植被糙率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流速 相对紊动强度 植被阻力 黄河下游滩区
下载PDF
高速铣削P20模具钢复杂曲面粗糙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清园 赵军 +1 位作者 李月恩 韩式国 《工具技术》 2009年第12期23-26,共4页
应用硬质合金球头铣刀对P20(3Cr2Mo)模具钢进行了高速铣削精加工试验,研究了加工参数(包括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径向进给量)对曲面粗糙度的影响情况,分析了不同加工路径下粗糙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速条件下,主轴转速对加工... 应用硬质合金球头铣刀对P20(3Cr2Mo)模具钢进行了高速铣削精加工试验,研究了加工参数(包括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径向进给量)对曲面粗糙度的影响情况,分析了不同加工路径下粗糙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速条件下,主轴转速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明显;每齿进给量和径向进给量对纵向和横向粗糙度的影响呈线性增加关系;为得到较小的粗糙度值,走刀路径应选择被加工曲面曲率半径变化大的方向为进给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高速铣削 粗糙度 走刀路径
下载PDF
Dynamic release process of pollutants during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aquatic system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红伟 王道增 程鹏达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4年第11期1411-1420,共10页
Pollutants release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in water column, especially during re-suspension and transport events. The present research focuses on pollutant dynamic release fr... Pollutants release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in water column, especially during re-suspension and transport events. The present research focuses on pollutant dynamic release from re-suspended sediment, especiall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sediment erosion experiments on a series of uniform flow are conducted in a circulate flume. Reactive tracer (phosphorus) is used as the contaminant in fine-grained sediments to identify the release characteristic length and tim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condition near-bed depends on the sediment surface roughness. The region with high turbulent intensities corresponds to a high concentration sediment layer. In addition, the SSC decreases with the distance, water depth, and particle grain size. The sediment in a smaller grain size takes much more time to reach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Total phosphorus (TP) concentration changes along the water depth as SSC in the initial re-suspension stage, appearing in two obvious concentration regimes: the upper low-concentration layer and the high-concentration near-bottom layer. This layered phenomenon remains for about 3 hours until SSC distri- bution tends to be uniform. Longitudinal desor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ong-way transport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water colu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pollutant turbulence surface roughness grain size vertical distribution longitudinal desorption
下载PDF
刨刀加热对纵向刨切厚单板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平祥 王宝金 +2 位作者 李伟光 郭晓磊 丁建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8,共4页
利用热油加热和温控系统自动加热刨刀,进行厚单板纵向刨切的研究。通过可控红外热成像仪实时监测刀体温度,测量了刨刀加热和非加热刨切的单板背面裂隙度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证明:通过热油加热刨刀,可使木材切削层产生瞬间蒸汽压,达到软... 利用热油加热和温控系统自动加热刨刀,进行厚单板纵向刨切的研究。通过可控红外热成像仪实时监测刀体温度,测量了刨刀加热和非加热刨切的单板背面裂隙度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证明:通过热油加热刨刀,可使木材切削层产生瞬间蒸汽压,达到软化木材和增加刃口边木材的塑性,瞬时加热切削木材;与未加热刨切相比,加热刨切得到的单板背面裂隙度可降低20%以上,表面粗糙度降低1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 刨刀加热 纵向刨切 背面裂隙度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单板纵向刨切过程中声发射特性的研究
6
作者 王宝金 李伟光 +2 位作者 郭晓磊 丁建文 曹平祥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0年第7期21-24,共4页
研究了纵向刨切单板时切削厚度、刀刃倾角对单板背面裂隙度和粗糙度以及声发射振铃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刨切厚度的增加,单板背面裂隙度和粗糙度以及声发射振铃计数都明显增加;随着刀刃倾角的增加(45°~70°),单板背面裂... 研究了纵向刨切单板时切削厚度、刀刃倾角对单板背面裂隙度和粗糙度以及声发射振铃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刨切厚度的增加,单板背面裂隙度和粗糙度以及声发射振铃计数都明显增加;随着刀刃倾角的增加(45°~70°),单板背面裂隙度和粗糙度小幅增加,但声发射振铃计数明显增加;声发射振铃计数与单板背面裂隙度和粗糙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刨切 背面裂隙度 粗糙度 声发射
下载PDF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在线预测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国发 王龙山 丁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磨削加工领域。针对BP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以及全局搜索能力弱等缺陷,采用遗传算法训练 BP神经网络,设计了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建立了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的进化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磨削加工领域。针对BP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以及全局搜索能力弱等缺陷,采用遗传算法训练 BP神经网络,设计了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建立了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的进化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进化计算的 BP神经网络可以克服单纯使用 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预测精度较高,对提高外圆纵向磨削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线监测磨削参数,所提供的预测方法可以实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在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纵向磨削 进化神经网络 表面粗糙度 在线预测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系统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吉东 王龙山 +2 位作者 李国发 张秀芝 王家忠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07-2412,共6页
为解决磨削加工中影响因素多,难以实现自动化加工的困难,对磨削系统的表面粗糙度预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目前常用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等式约束,把原来求解... 为解决磨削加工中影响因素多,难以实现自动化加工的困难,对磨削系统的表面粗糙度预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目前常用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等式约束,把原来求解一个二次规划问题转化成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方法简单且有效。比较实验显示,该方法响应时间快、测量精度高,测量精度误差比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小4%,比进化神经网络(BP+GA)预测方法小1.3%,所提供的预测方法可以实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在线预测。将其应用于外圆纵向磨削智能系统中,实时计算预测值与给定粗糙度的差值,引导磨削专家系统修正磨削参数,实现智能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纵向磨削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6061-T6铝合金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郑建新 罗傲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3-737,共5页
基于纵-扭复合振动超声加工和超声深滚加工提出了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工艺。采用普通深滚与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2种加工方法对供应态6061-T6铝合金轴件进行表面强化处理,研究深滚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纵... 基于纵-扭复合振动超声加工和超声深滚加工提出了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工艺。采用普通深滚与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2种加工方法对供应态6061-T6铝合金轴件进行表面强化处理,研究深滚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纵-扭复合振动后,超声深滚工艺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与普通深滚不同,且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超声深滚所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值要小于普通深滚,最高降低约50%,而表面显微硬度和硬化率则有大幅提高,硬化率最高约为普通深滚的3倍,经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处理后的表面更光滑,从而证明了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工艺能更有效地实现6061-T6铝合金的强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深滚 纵-扭复合振动 表面强化 表面粗糙度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纵扭超声磨削ZrO_(2)陶瓷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文举 薛进学 +3 位作者 隆志力 杨宇辉 赵恒 胡广豪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8-1064,共7页
ZrO_(2)陶瓷作为典型硬脆材料,采用普通的磨削方法难以获得良好表面质量,而超声振动磨削可显著改善其加工效果。本文将纵扭超声振动应用于磨削加工,运用单因素法,设计普通磨削(OG)及纵扭超声磨削(LTUG)对比试验,以加工后材料表面粗糙度R... ZrO_(2)陶瓷作为典型硬脆材料,采用普通的磨削方法难以获得良好表面质量,而超声振动磨削可显著改善其加工效果。本文将纵扭超声振动应用于磨削加工,运用单因素法,设计普通磨削(OG)及纵扭超声磨削(LTUG)对比试验,以加工后材料表面粗糙度R_(a)值和微观形貌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并得到各工艺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LTUG表面R_(a)值始终低于OG,且磨削表面平整,磨痕形貌更加均匀、顺畅;相比于OG,随超声能量增大,LTUG表面R_(a)值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同时均随磨削深度加深先减小后增大,随主轴转速提高均逐渐降低;另外,OG表面R_(a)值随进给速度提升先增大后减小,而LTUG为持续增大并逐渐趋向O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_(2)陶瓷 纵扭超声磨削(LTUG) 表面粗糙度 微观形貌 工艺参数
下载PDF
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雅丽 吴豪琼 刘传绍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2,共4页
采用正交-响应曲面法对6061-T651铝合金进行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和普通深滚加工对比试验,研究各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小于普通深滚加... 采用正交-响应曲面法对6061-T651铝合金进行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和普通深滚加工对比试验,研究各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小于普通深滚加工;表面粗糙度值随着静压力、转速的增大先减后增,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先增后减再增;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显著,静压力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小。基于试验结果采用二次回归构建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工艺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扭复合振动 超声深滚 工艺参数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木材纵横向切削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峰 朱典想 +1 位作者 陈治国 刘艳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2,共3页
研究了木材纵横向切削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结果表明,切削方向与纤维方向之间的夹角,对切削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影响显著;当夹角为0°时声发射最强,90°时声发射最小;声发射强度随木材表面粗糙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通过获得的试... 研究了木材纵横向切削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结果表明,切削方向与纤维方向之间的夹角,对切削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影响显著;当夹角为0°时声发射最强,90°时声发射最小;声发射强度随木材表面粗糙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通过获得的试验数据,可进一步完善切削理论,指导木制品生产,监控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声发射 纵横向切削 粗糙度
下载PDF
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工艺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建新 侯雅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636-2640,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Q235钢端面进行了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探索了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构建了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经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显著...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Q235钢端面进行了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探索了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构建了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经纵-扭复合振动超声深滚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显著减小,而显微硬度有大幅提高;表面粗糙度值随静压力增大先增后减,随进给量的增大而急剧增大,而随滚压速度的增大变化不明显,且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显著;显微硬度随静压力的增大而提高,随进给量和滚压速度的增大有微小波动,且静压力对显微硬度的影响最显著;基于t-检验与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发现,进给量与静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而静压力与滚压速度的交互作用对显微硬度的影响最大。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和预测模型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两者的结果接近,表明预测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深滚 纵-扭复合振动 表面粗糙度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微织构刀具超声铣削航空铝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军 陈小静 赵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6-363,共8页
目的为了提高7075航空铝合金的使用性能,将微织构刀具和纵扭复合超声铣削复合,形成一种微织构刀具超声复合铣削工艺。方法通过微织构刀具铣削和微织构纵扭复合超声铣削两种加工方法,对7075-T6航空铝合金进行切削试验,分析主轴转速、每... 目的为了提高7075航空铝合金的使用性能,将微织构刀具和纵扭复合超声铣削复合,形成一种微织构刀具超声复合铣削工艺。方法通过微织构刀具铣削和微织构纵扭复合超声铣削两种加工方法,对7075-T6航空铝合金进行切削试验,分析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以及铣削深度对工件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和表面织构形貌的影响。结果在切削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微织构纵扭复合超声铣削工艺所获工件表面粗糙度数值相较于微织构刀具铣削工艺加工工件降低了4.7%~13.2%,显微硬度增加了1.13%~2.35%,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变为压应力,最大数值稳定在–10.84 MPa,加工工件表面形成了较为统一、规整的"鱼鳞网纹"织构形貌。其中,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数值与主轴转速成负相关关系,而与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成正相关。加工工件表面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则是随着主轴转速和每齿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而铣削深度对加工工件的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相比微织构刀具铣削,微织构纵扭复合超声铣削能有效地改善加工工件表面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刀具 纵扭复合超声铣削 表面粗糙度 显微硬度 残余应力
下载PDF
密集纵向翅片排布形式对套管换热单元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明飞 饶睦敏 +3 位作者 曾畅 吴舸 白万栋 陈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94-3800,共7页
为提高热管换热器的性能和紧凑度,设计并采用金属增材制造获得了直翅片型(DPHE-1)和周期排列翅片型(DPHE-2)两类密集纵向翅片套管换热单元。通过剖切及几何检测,总结了制造偏差分布特点,显示其内部结构完整。通过光学检测,显示出倾斜翅... 为提高热管换热器的性能和紧凑度,设计并采用金属增材制造获得了直翅片型(DPHE-1)和周期排列翅片型(DPHE-2)两类密集纵向翅片套管换热单元。通过剖切及几何检测,总结了制造偏差分布特点,显示其内部结构完整。通过光学检测,显示出倾斜翅片两侧的粗糙度分布不均。采用稳态传热实验方法对4种密集纵向翅片套管换热单元进行了传热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换热面积的增大和流动掺混作用的增强,在雷诺数Re=2000~15000工况范围内,纵向周期排列翅片(DPHE-2)的平均传热努塞尔数是纵向直翅片(DPHE-1)的1.3~1.4倍,DPHE-2平均阻力系数是DPHE-1的12.6~28.6倍。对比综合传热性能,直翅片型中的长翅片结构,即长翅片(DPHE-1-B)具有相对最优的强化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密集纵向翅片 换热单元 粗糙度 传热特性
原文传递
GCr15轴套纵扭超声磨削表面形貌预测及试验研究
16
作者 楚帅震 牛赢 +1 位作者 王壮飞 焦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4-305,339,共13页
目的构建纵扭超声磨削(LTUG)表面形貌预测模型,分析工艺条件和参数对表面粗糙度Ra值的影响,揭示GCr15轴套LTUG内圆表面形成机理。方法基于弹性变形对LTUG单颗磨粒运动轨迹的影响,根据切削厚度概率密度函数和相邻磨粒轨迹重叠效应,建立... 目的构建纵扭超声磨削(LTUG)表面形貌预测模型,分析工艺条件和参数对表面粗糙度Ra值的影响,揭示GCr15轴套LTUG内圆表面形成机理。方法基于弹性变形对LTUG单颗磨粒运动轨迹的影响,根据切削厚度概率密度函数和相邻磨粒轨迹重叠效应,建立了多磨粒超声振动作用下的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模型,利用表面残余材料高度公式建立了GCr15轴套内圆磨削形貌预测模型,以LTUG和普通磨削(OG)方式对GCr15轴套内圆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验证表面形貌模型的准确性,观察并分析LTUG和OG作用后的GCr15轴套内圆表面形貌,最后利用所建立的表面形貌模型,研究磨削参数和超声振幅对表面Ra值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基于所建立的表面形貌模型计算而得的表面Ra值与试验结果间的误差在13.2%以内,与OG相比,LTUG作用下的表面沟槽磨痕更均匀;LTUG作用下的表面轮廓呈现规律的周期性波动,且随振幅的增大,表面轮廓顶峰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LTUG作用下的表面Ra值均低于OG,表面Ra值的降低幅度最大达到20%,随振动幅值的增大,表面Ra值逐渐减小,当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表面Ra值呈现增大趋势。结论建立的LTUG形貌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LTUG可明显降低表面Ra值,与OG相比,在相同时间内,LTUG作用下的磨粒运动轨迹长度更长,且LTUG区域的弹性变形对磨粒运动轨迹和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套 弹性变形 纵扭超声磨削 表面形貌模型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纵扭式超声振动车削不锈钢和钛合金研究
17
作者 郑华强 徐英帅 +2 位作者 张杰 王蓉艳 裴远俊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420马氏体不锈钢与Ti-6Al-4V钛合金是标准的难加工材料,车削时不易获得良好的切削质量,为此在C616普通车床上设计并安装了纵扭超声振动车削系统来提高其车削加工效果。介绍所设计的加工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两种难加工材料进行了有无超声... 420马氏体不锈钢与Ti-6Al-4V钛合金是标准的难加工材料,车削时不易获得良好的切削质量,为此在C616普通车床上设计并安装了纵扭超声振动车削系统来提高其车削加工效果。介绍所设计的加工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两种难加工材料进行了有无超声振动的切削实验。结果证明:纵扭超声车削相比普通车削,能有效减少表面粗糙度,改变切削速度时表面粗糙度平均可降低约21.42%,改变切削深度时表面粗糙度平均可降低约15.61%,改变进给量时表面粗糙度平均可降低约21.01%;而且可以降低刀具磨损和取得更好的表面形貌和切屑形态,进而使纵扭式超声振动车削的切削质量优于普通车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扭超声振动车削 表面粗糙度 刀具磨损 表面形貌 切屑形态
下载PDF
外圆纵向磨削工艺对18CrNiMo7-6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浩阳 郜伟 +2 位作者 张银霞 王子乐 王栋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06,共7页
为了探究工件转速nw、磨削深度ap和纵向进给速度v_(f)等磨削工艺参数对18CrNiMo7–6钢表面粗糙度和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用端面外圆磨床开展其单因素外圆纵向磨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w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当nw为120... 为了探究工件转速nw、磨削深度ap和纵向进给速度v_(f)等磨削工艺参数对18CrNiMo7–6钢表面粗糙度和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用端面外圆磨床开展其单因素外圆纵向磨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w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当nw为120 r/min时,R_(a)达到最小值,此时工件表面的残余压应力最大;当nw大于120 r/min时,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出现起伏。随着ap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v_(f)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当v_(f)为210 mm/min时,R_(a)值最小;且随v_(f)的增大,工件表面残余压应力逐渐减小,并最终转变为逐渐增大的残余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纵向磨削 磨削工艺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18CrNiMo7–6钢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晓菊 吴晓强 张春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134,共4页
表面粗糙度是评价磨削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表面粗糙度预测是实现表面粗糙度在线控制的前提。针对现有神经网络方法在预测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在... 表面粗糙度是评价磨削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表面粗糙度预测是实现表面粗糙度在线控制的前提。针对现有神经网络方法在预测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在分析了影响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应用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纵向磨削 表面粗糙度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回归机
下载PDF
工程陶瓷纵扭复合超声振动螺旋磨削制孔表面质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佳杰 魏昕 +1 位作者 杨宇辉 汪永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6-810,共5页
针对工程陶瓷传统磨削制孔存在表面质量较差等问题,对超声振动辅助加工及螺旋加工的工艺优势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纵扭复合超声振动螺旋磨削制孔的加工方法。利用超声加工机床和白光干涉仪及马尔表面轮廓仪,对纵扭复合超声加工、纵向... 针对工程陶瓷传统磨削制孔存在表面质量较差等问题,对超声振动辅助加工及螺旋加工的工艺优势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纵扭复合超声振动螺旋磨削制孔的加工方法。利用超声加工机床和白光干涉仪及马尔表面轮廓仪,对纵扭复合超声加工、纵向超声加工和普通磨削加工对孔表面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究了施加纵扭复合超声振动后超声振幅、螺距、主轴转速、螺旋进给速度对加工孔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纵向超声加工和普通加工,纵扭复合超声加工有利于提高制孔表面质量;纵扭超声螺旋磨削加工超声振幅、螺距对孔底和孔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势相似,主轴转速及螺旋进给速度对两者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势总体上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扭超声振动 螺旋磨削 孔加工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