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MIKE BASIN实现流域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 被引量:34
1
作者 顾世祥 李远华 +1 位作者 何大明 崔远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1期5-10,28,共7页
三次供需平衡是现代水资源配置理论的核心,在系列年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利用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具MIKE BASIN,建立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各个水平年流域水资源系统网络模型,及包括径流、蒸发、需水及水源工程调度特征的数据管... 三次供需平衡是现代水资源配置理论的核心,在系列年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利用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具MIKE BASIN,建立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各个水平年流域水资源系统网络模型,及包括径流、蒸发、需水及水源工程调度特征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模拟运算得到各种情景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利用云南省境内元江-红河流域的1956-2000年系列径流、需水,结合节水挖潜、污水处理回用及水源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得到2000年、2010年、2020年、2030年4个水平年的三次平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模拟 元江-红河流域 MIKE BASIN 纵向岭谷
下载PDF
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在纵向岭谷区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0
2
作者 顾世祥 李远华 +1 位作者 何大明 崔远来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7,共7页
利用纵向岭谷区内58个典型站点1971-2000年逐月气象资料,以及昆明、元江、大理、景洪、保山等5个站点建站至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从逐日、月及年的不同时间尺度,以Penman Montieth方程计算结果为标准,分析修正Penman法、Priestley Taylor... 利用纵向岭谷区内58个典型站点1971-2000年逐月气象资料,以及昆明、元江、大理、景洪、保山等5个站点建站至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从逐日、月及年的不同时间尺度,以Penman Montieth方程计算结果为标准,分析修正Penman法、Priestley Taylor、Hargreaves等不同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适用性。在月和年时段上,修正Penman法较标准值偏小1%-19%,3-10月份平均误差小于6%,各流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水文频率年Priestley Taylor和Hargreaves公式计算的逐日ET0,都不同程度地比标准值小,昆明、保山、大理等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Priestley Taylor公式计算结果更接近于标准值,平均误差11%-16%左右;景洪等湿润地区Hargreaves公式与标准值误差最小,为15%左右;但接近干旱区的元江则2种方法的结果都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误差大于25%;各月ET0的变异系数是Priestley Taylor大于Hargreaves公式,且绝大多数月份小于0.20;不同天气类型时Priestley Taylor计算精度变化大,晴和多云天气情况下的误差小于16.3%,阴雨天则误差比Hargreaves公式大,后者的计算精度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较稳定;误差在年内的分布是7-8月最小,年初和年末最大,变化趋势与修正Penman法的对比结果相同。各种方法的ET0计算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需水量 计算方法 对比 Penman Montieth方程 纵向岭谷
下载PDF
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吴绍洪 戴尔阜 何大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40,共10页
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是我国西南与东南亚极为重要的生态走廊,生态变化直接影响我国跨境生态安全及资源保障。该区南北方向"通道"和东西方向"阻隔"作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环流、南北走向山脉对季风的阻挡作用和人... 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是我国西南与东南亚极为重要的生态走廊,生态变化直接影响我国跨境生态安全及资源保障。该区南北方向"通道"和东西方向"阻隔"作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环流、南北走向山脉对季风的阻挡作用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其生态效应主要表现为植被分布的三维地带性规律;干旱河谷发育,生态脆弱;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格局复杂。"通道-阻隔"作用的形成因素和生态效应亦作用到社会经济活动上。研究表明该区跨境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及主驱动力:纵向岭谷区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效应;纵向岭谷区的跨境生态安全及调控。为了适应该区跨境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有一个生态-经济综合区划作为研究基础。本文以生态地理地域系统为基础,引入社会经济指标,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经济分区,共划分为三个温度带,7个自然地带,19个自然区和55个经济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通道-阻隔”作用 生态效应 跨境生态安全 生态-经济综合区划
下载PDF
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近百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万诚 万云霞 肖子牛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2-809,共8页
对纵向岭谷地区近百年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第一种主要分布型式呈现出一致偏多(或偏少)的特征。由于受地形阻隔、通道及地形抬升影响,岭谷地区年和夏季降水量以元江-红河... 对纵向岭谷地区近百年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第一种主要分布型式呈现出一致偏多(或偏少)的特征。由于受地形阻隔、通道及地形抬升影响,岭谷地区年和夏季降水量以元江-红河流域为界,东部降水量空间分布减小,西部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增加,其中心在澜沧江、怒江流域摆动,具有经向分布特征;冬季岭谷地区雨量具有纬向分布特征。近百年的降水量变化,年际变化最显著,周期变化主要集中在3.5年以下的高频振荡时域内,其次是年代际变化,最后是气候态的变化,但冬季的气候态变化并不明显;年降水分布第二模态的气候态变化是3个不同时段中最明显的,其次是夏季降水分布的第二种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通道-阻隔 降水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地表格局的生态效应及其区域分异 被引量:23
5
作者 潘韬 吴绍洪 +2 位作者 何大明 戴尔阜 刘玉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6,共14页
中国西南纵向高耸山岭与深切河谷并列排布的特殊地表格局对该区自然环境与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效应明显。利用纵向岭谷区1:5万DEM数据、建站以来至2010的气象观测数据、水文观测资料、MOD13与MOD17的NDVI与NPP产品以及1:100万植被类型数... 中国西南纵向高耸山岭与深切河谷并列排布的特殊地表格局对该区自然环境与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效应明显。利用纵向岭谷区1:5万DEM数据、建站以来至2010的气象观测数据、水文观测资料、MOD13与MOD17的NDVI与NPP产品以及1:100万植被类型数据等,选取地表大气水汽含量、降水量、干湿指数、地表径流等水分指标,平均气温、年积温等温度指标以及太阳总辐射等热量指标,基于ANUSPLIN样条函数、GIS空间分析、小波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区水热格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揭示地表格局对生态地理要素区域分异的效应。结果表明:受地表格局的影响,纵向岭谷区的水分、温度与热量都表现出明显的沿纬线方向间断式差异和经线方向连续式延伸的分布特征,纵向山系与河谷对地表主要自然物质和能量输送具有南北向通道作用和扩散效应以及东西向阻隔作用和屏障效应;特殊地表格局对植被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植被景观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小波方差分析反映了环境因子以及NDVI、NPP的空间各向异性,而小波一致性分析揭示了NDVI与NPP空间分布的控制因子,及其控制程度的定量关系。纵向岭谷特殊地表格局是该区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地带性规律与以"通道—阻隔"作用为主要特征的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纵向岭谷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特殊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纵向岭谷区 “通道—阻隔”作用 生态地理区域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电站建设对澜沧江—湄公河泥沙年内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傅开道 何大明 +2 位作者 陈武 叶长青 李运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共8页
采用澜沧江漫湾电站上游旧州站和下游允景洪、清盛站1987~2003年逐月悬移质泥沙含量实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三站年内泥沙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将上述参数与澜沧江上游干流漫湾与大朝山电站建设的响应进行关... 采用澜沧江漫湾电站上游旧州站和下游允景洪、清盛站1987~2003年逐月悬移质泥沙含量实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三站年内泥沙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将上述参数与澜沧江上游干流漫湾与大朝山电站建设的响应进行关联研究,分析电站建设进程对河道输沙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与区域气候变化(降水)趋势一致,研究时段内不均匀性系数呈上升趋势,维持天然河道输沙特性;允景洪和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系数对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不一致,允景洪站泥沙含量不均匀系数先减小后急剧增加,而清盛站呈微弱减小态势。(2)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及集中期基本无变化;允景洪与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变化较大,泥沙集中期在在电站施工的高峰期(1987~1992年、1997~2003年)后延,且不同步,允景洪在漫湾施工期后延5~6天,而清盛则后延将近半个月,而在大朝山施工期,允景洪的后延响应却明显于清盛。(3)旧州站相对、绝对泥沙变幅逐时段递增,允景洪站年内最大与最小月泥沙含量的相对、绝对变化幅度均减小,清盛站泥沙含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却先增后减,绝对变化幅度则一直减小。三站泥沙年内极值变幅以及电站建设前后的响应差异,说明三站泥沙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明显不同。这些关于泥沙含量年内分配特征规律的发现,为研究澜沧江干流电站建设对上下游泥沙变化以及跨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含量年内分配 梯级水电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 纵向岭谷区
下载PDF
Effects of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terrain on the eco-geographical pattern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3
7
作者 PAN Tao WU Shaohong +2 位作者 HE Daming DAI Erfu LIU Yuji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2年第5期825-842,共18页
China's southwestern special terrain pattern as parallel arrangement between lon- gitudinal towering mountains and deep valley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geog... China's southwestern special terrain pattern as parallel arrangement between lon- gitudinal towering mountains and deep valley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geographical pattern in this region. The 1:50,00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ata of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LRG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station establishment to 2010,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products of MOD13 and MOD17 as well as 1:1,000,000 vegetation type data were used. Moisture in- dices including surface atmospheric vapor content, precipitation, aridity/humidity index, sur- face runoff, and temperature indices including average temperature,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total solar radiation were selected. Based on ANUSPLIN spline function, GIS spatial analysis, wavelet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control factors of hydrothermal patter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this region were analyz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terrain pattern o~ regional dif- ferentiation of eco-geographical e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fluenced by terrain pattern moisture, temperature and heat in LRGR have shown significant distribution cllaracteristics as intermittent weft differences and continuous warp extension. Longitudinal mountains and valleys not only have a north-south corridor function and diffusion effect on the transfer of major surface materials and energy, but also have east-west barrier function and blocking effect. Special topographic pattern has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vegetation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spatiat pattern of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hich is the main-control factor on vegetation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system. Wavelet variance analysis reflects the spatial anisotrop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NDVI and NPP, while wavelet consistency analysis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China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lrgr "corridor-barrier" effect eco-geographical regi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原文传递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明庆忠 史正涛 董铭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126,共8页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关系到金沙江—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西南纵向岭谷地理环境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故近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通过综合考察、地貌和沉积物等的综合分析认为:长江第一弯是...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关系到金沙江—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西南纵向岭谷地理环境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故近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通过综合考察、地貌和沉积物等的综合分析认为:长江第一弯是在金沙江水系未曾溯源连通至三江口段之前的古金沙江与古冲江河、水洛河的汇流口。长江在三江口袭夺了水洛河,导致水洛河倒流,古金沙江与三江口下的长江贯通,才形成真正的金沙江—长江水系。根据玉龙山强烈隆起时间、周边层状地貌发育年代、中国水系大局形成等进行推断,长江第一弯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以来,说明昆黄运动为本区构造地貌—水系发育的重大转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袭夺 河流汇流口 成因及形成时代 长江第一弯 西南纵向岭谷区
下载PDF
The varia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the Region 被引量:13
9
作者 HE DaMing LI ShaoJuan ZHANG YiP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2期59-73,共15页
这份报纸基于记录在 36 个气象学的车站在 1960 ~ 2001 期间观察了的每日的降雨在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检验降水的地区性的差别。在不同空间、时间的规模的降水的地区性的差别被分析,在完成在 LRGR 的特殊走廊障碍功能下面。结果显... 这份报纸基于记录在 36 个气象学的车站在 1960 ~ 2001 期间观察了的每日的降雨在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检验降水的地区性的差别。在不同空间、时间的规模的降水的地区性的差别被分析,在完成在 LRGR 的特殊走廊障碍功能下面。结果显示很靠近的连接在地区性的差别和走廊障碍功能之间存在:在北 LRGR 的大多数区域(> 26 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差异性 纵向岭谷区 地域性 走廊
原文传递
纵向岭谷区怒江流域生态变化之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冯彦 何大明 甘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8-545,共8页
利用纵向岭谷区怒江流域主要县市农业发展统计资料、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干流道街坝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和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等,采用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SPSS)等方法综合分析了近40a间流域及上下游的生态变化,并揭示... 利用纵向岭谷区怒江流域主要县市农业发展统计资料、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干流道街坝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和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等,采用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SPSS)等方法综合分析了近40a间流域及上下游的生态变化,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国家和云南省林业和农业等相关政策是影响流域及上下游生态变化的主驱动力,它们控制着流域内森林资源、土地利用以及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2)人口增长是影响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第二驱动力,其影响力表现为上游大于下游;(3)1968~2000年间由河道输沙量来看,流域内水土流失呈增长趋势,1999~2004年间从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和侵蚀量上看,水土流失状况呈减少趋势;(4)流域水土流失加剧与自然因素、人为活动有密切相关关系;在影响程度上,自然要素的控制力大于人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生态变化 驱动力 纵向岭谷区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12
11
作者 潘韬 吴绍洪 +2 位作者 戴尔阜 赵东升 尹云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91-3098,共8页
基于中国1∶100万植被类型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纵向岭谷区主要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理想粒度是2000m;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格局... 基于中国1∶100万植被类型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纵向岭谷区主要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理想粒度是2000m;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表现为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分异的"通道-阻隔"空间格局;植被景观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好,环境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异格局是影响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在空间格局上变化的主要因素.纵向岭谷特殊地形的"通道-阻隔"作用对该区的水热空间分布进行了再分配,是该区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特殊空间格局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植被景观多样性 格局 “通道-阻隔”作用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its time lag effect on climatic factors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被引量:12
12
作者 BAO YaJing SONG GuoBao +5 位作者 LI ZhengHai GAO JiXi LU HaiYan WANG HaiMei CHENG Yan XU T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2期42-49,共8页
这篇文章包括温度和降水分析 NDVI 和二个气象学的数据的关联,并且探查回答植被的敏感到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空间模式。由构造 NDVIr 索引,在在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的植被盖子和陆地使用之间的关系被揭示。结论如下:(1 ) 时间落后那... 这篇文章包括温度和降水分析 NDVI 和二个气象学的数据的关联,并且探查回答植被的敏感到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空间模式。由构造 NDVIr 索引,在在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的植被盖子和陆地使用之间的关系被揭示。结论如下:(1 ) 时间落后那植被回答到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效果被证明。不同区域有相应于最大的关联系数的不同延期时间。根据降水和温度联合的反应时间,也就是,三种温度降水形式被定义在一样的时间的降水和温度,在温度以前的降水和在降水以前的温度。(2 ) 敏感的空间分发,哪个对温度的植被回答,被几个高、低的散布关联中心描绘。与温度,二个感觉迟钝的区域和二条敏感的带不同被形成介绍植被的反应给降水。(3 ) NDVIr 被构造,它能完美地在 LRGR 反映在气象学的因素和陆地使用状况之间的相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空间差异性 气候 植被
原文传递
纵向岭谷区“通道-阻隔”作用下气温和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通过对纵向岭谷区1960-2000年气象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纵向岭谷对气温和降雨量的通道阻隔作用。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准南北走向的山岭对西南气流具有较强的阻隔效应,导致西侧区域出现大面积的多雨区域(年降雨量在1 500-2 000 mm左... 通过对纵向岭谷区1960-2000年气象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纵向岭谷对气温和降雨量的通道阻隔作用。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准南北走向的山岭对西南气流具有较强的阻隔效应,导致西侧区域出现大面积的多雨区域(年降雨量在1 500-2 000 mm左右);纵向岭谷区的河谷地带呈现显著的通道效应,表现在南、中部,河谷区域从南向北,呈现暖舌和湿舌分布;而在北部,河谷区域从北向南出现冷舌和少雨区域;因此纵向河谷的通道效应在热力作用上表现为,南部有利于暖空气向北输送,而北部有利于冷空气向南输送;在水湿效应上,南部同样呈现水汽输送通道作用,有利于水汽向北输送;但在北部则由于高大山脉背风坡的雨影或焚风效应,导致河谷区域降雨呈现减少趋势。另外,纵向岭谷对于降雨量分布格局变化的作用较强于气温;雨季,纵向岭谷山间河谷对水汽的“通道”效应明显,造成的年降雨量差值可>200 mm;干季,纵向岭谷对冷空气的屏障“阻隔”效应明显,引起的气温差值最大可达3℃;年平均而言,纵向岭谷对年降雨的“阻隔”作用最为显著,年降雨量差值可>1 0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 通道-阻隔效应 气温 降雨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0-305,共6页
通过建立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适应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研究表明: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适应... 通过建立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适应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研究表明: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总体状况一般,生态环境适应性好和较好的类型区面积仅占了纵向岭谷区总面积的40.37%,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相对较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活动向有利于生态恢复方向发展的地区;适应性较差和差的类型区面积占了全区总面积的59.63%,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植被破坏严重、相对贫困的地区。因此对该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提高对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外界干扰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适应性 纵向岭谷区
下载PDF
Climatic control of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long elevation gradients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被引量:9
15
作者 LIU Yang ZHANG YiPing +2 位作者 HE DaMing CAO Min ZHU 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2期50-58,共9页
在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在种类丰富探索举起坡度并且评估气候的变量和区域怎么可以解释种类丰富的模式, 5 座山被选择。根据举起,山,种类丰富,区域的价值和气候的变量的维的坡度在每 100 m 地区被计算。在沿着举起坡度的种子工厂... 在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在种类丰富探索举起坡度并且评估气候的变量和区域怎么可以解释种类丰富的模式, 5 座山被选择。根据举起,山,种类丰富,区域的价值和气候的变量的维的坡度在每 100 m 地区被计算。在沿着举起坡度的种子工厂种类丰富和气候的变量和区域之间的关系被分析。结果显示出那:(1 ) 种类丰富的 Elevational 模式不是制服并且能被划分在到二种类型。种类丰富的价值在低地是更高的然后与在热带山增加举起 monotonically 减少。种类丰富在副热带的山在举起坡度的更低的一半向高价值与偏爱有单峰的模式。(2 ) 种类密度的模式在沿着举起坡度的种类丰富与那一样。(3 ) 在气候变量之中,实际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AET ) 与种类丰富作为水精力平衡的大小有强壮的关系。在种类丰富的衰落在副热带的山的低地由于更高的温度和更少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倾斜度 气候 植物 物种
原文传递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ediment trapping efficiencies of the reservoirs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Lancang River 被引量:9
16
作者 FU KaiDao HE Da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2期134-140,共7页
存储的水和水库套住的沉积在下游的水路环境上导致物理、化学、生态的效果。关于水库沉积的量的研究是钥匙估计它的环境影响。在位于 Manwan 水库的 upstream 和 downstream 的计量车站在 39 年获得的沉积负担数据被用来估计 Manwan 水... 存储的水和水库套住的沉积在下游的水路环境上导致物理、化学、生态的效果。关于水库沉积的量的研究是钥匙估计它的环境影响。在位于 Manwan 水库的 upstream 和 downstream 的计量车站在 39 年获得的沉积负担数据被用来估计 Manwan 水坝的套住的效率(TE ) 。TE 价值当时与用修改 Brune 和 Siyam 模型的估计相比。结果显示那:(1 ) 计量数据估计的 Manwan 水坝的 TE 是 60.48% ,并且两个都, TE 值由修改 Brune 计算了, Siyam 模型是 60.03% 。近似 TE 价值显示修改 Brune 和 Siyam 模型能被用来在 Lancang 河的主流作为 Manwan 水库与类似的存储能力预报另外的水库的 TE;(2 ) Gongguoqiao, Dachaoshan 和 Jinghong 水坝的 TE 价值是大约 30.23% , 66.05% 和 63.50% 由修改 Brune 模型估计了,并且 38.81% , 63.97% 和 62.30% 由修改 Siyam 当模特儿。在论文采用的结果和方法论能也被用来在西南的中国在另外的河盆估计 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方法 澜沧江 水库 沉积物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barrier function and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vegetation in southern LRGR 被引量:7
17
作者 HAO Chengyuan DAI Erfu +3 位作者 WU Shaohong ZHOU Changhai WANG Hao PAN T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B11期143-153,共11页
关键词 lrgr 障碍函数 EVI 生态效应 时空异质性
原文传递
Vapor corridor phenomenon and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PP in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被引量:6
18
作者 ZHOU Changhai WU Shaohong +2 位作者 DAI Erfu HAO Chengyuan PAN T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B11期97-107,共11页
关键词 NPP 人工神经网络 '走廊'效应 生态学效应
原文传递
Spatial variability of irrigation fact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rridor-barrier” functions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被引量:6
19
作者 GU ShiXiang HE DaMing +2 位作者 CUI YuanLai XIE XianHong LI Yuan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2期33-41,共9页
在纵的范围峡区域( LRGR )和包围区域从 1971~2000 在 58 个气象学的车站基于每月气象学的数据,包括每年的 et 0 的六个因素,最大的每月的 et 0 (5月),最小的每月的 et 0 (12月),稻灌溉限额和全部的农业灌溉限额(到6月的从4月... 在纵的范围峡区域( LRGR )和包围区域从 1971~2000 在 58 个气象学的车站基于每月气象学的数据,包括每年的 et 0 的六个因素,最大的每月的 et 0 (5月),最小的每月的 et 0 (12月),稻灌溉限额和全部的农业灌溉限额(到6月的从4月的每年、主要的灌溉时期)被选择用一条 geostatistical 途径检验他们的空间可变性。结果显示 Morans 的系数我,描述空间自相关的紧张,比在另外的方向在纵的方向是更大的;六个参数的空间可变性被结构的因素财务主要为 60.2%87.9% 引起;et 0 的最大的可变性(每年,在 5 月和 12 月) 出现在西北东南和东北西南方向。由于夏天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大气的环流,和大陆人在冬季,最小的分数维的尺寸和 et 0 的最大的空间可变性的温暖干燥的电流(每年,在 5 月和 12 月) 发生在西南东北和东南西北方向。稻和全部的农业灌溉要求的最高的可变性由于纵的河的走廊功能引起的蒸汽和精力散开发生在南方北方方向。最小的空间自相关在东方西方方向,它证明农业灌溉要求的六个参数被走廊障碍功能在 LRGR 和它的包围区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可变性 灌溉 影响因素 纵向岭谷区
原文传递
Transboundary eco-security and its regulation system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被引量:4
20
作者 HE DaMing LIU Jiang HU JinMing FEN Yan GAN S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2期1-9,共9页
这份报纸讨论了 transboundary eco 安全问题,他们的分发模式,特征和驱动力,和在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的规定系统。除了沙灰尘暴风雨,主要 transboundary eco 安全问题能在 LRGR 沿着中国的陆上的边阶区域被发现。直接驱动力包括... 这份报纸讨论了 transboundary eco 安全问题,他们的分发模式,特征和驱动力,和在纵的范围峡区域(LRGR ) 的规定系统。除了沙灰尘暴风雨,主要 transboundary eco 安全问题能在 LRGR 沿着中国的陆上的边阶区域被发现。直接驱动力包括了串联水力发出的电力水坝,高速公路和国际航行开发的构造,斜坡陆地耕作和矿物质探索。Transboundary eco 安全问题沿着国际水路在陆上的区域,和下游的国家影响附近的区域。在邻国的生态的变化在 LRGR 在国内方面上有效果,例如种类侵略。综合措施应该被考虑,包括边阶 eco 保护工程和 transboundary 自然保护区的构造,生态的阀值安装,种类侵略控制,监视平台的 eco 安全的建立,组成生态的赔偿机制和法律(规则) 并且机构,和能力大楼。在 LRGR 处理 transboundary 问题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国际性地形成参与合作机制,为 transboundary eco 安全建立资金,实现生态的赔偿策略,并且开发信息交换站台和警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纵向岭谷区 分配模式 生态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