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心内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蔡力 罗莹 +3 位作者 郑竹虚 周晓芳 黄启华 陶剑虹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评价心房颤动 (房颤 )伴长 RR间期患者电复律后房室结功能 ,探讨房颤伴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  2 0例房颤伴长 RR间期的患者 ,均在电复律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测定房室结功能。结果 除 1例为一度房室阻滞外 ,其余 1 9例... 目的 评价心房颤动 (房颤 )伴长 RR间期患者电复律后房室结功能 ,探讨房颤伴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  2 0例房颤伴长 RR间期的患者 ,均在电复律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测定房室结功能。结果 除 1例为一度房室阻滞外 ,其余 1 9例房室结功能均正常。结论 房颤伴长 RR间期不应作为临床诊断二度房室阻滞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rr间期 电复律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庞伦祥 梁永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阻滞。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生活记录,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与睡眠相关组(A...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阻滞。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生活记录,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与睡眠相关组(A组)及非睡眠相关组(B组)。结果共106例患者,A组75例(70.8%),B组31例(29.2%)。A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博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25.17±9.57、7.21±0.93、6.79±1.23;B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203.14±39.86、34.79±7.56、27.39±6.13,B组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rr间期 房室阻滞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1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谈剑诚 张天贶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00ms进行分析(房颤除外),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00例动态心电图中161例中长RR间期≥2000ms者,统计导致长间期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为3...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00ms进行分析(房颤除外),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00例动态心电图中161例中长RR间期≥2000ms者,统计导致长间期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为3.22%(161/5000),50岁以上患者占85.22%,病因以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多见;导致长间期的心电图改变从高至低主要为房性早搏未下传27.33%(44/161),二度Ⅰ型房室阻滞14.29%(23/161),二度Ⅱ型窦房阻滞13.66%)22/161),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12.42%(20/161),三度房室阻滞6.83%(11/161)。结论动态心电图是长RR间期有效且安全的检测项目,熟悉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各类心电图改变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rr间期
原文传递
美托洛尔对伴长RR间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晶 董建增 +7 位作者 杜昕 闫倩 宁曼 徐霞 蒋晨曦 康俊萍 刘小慧 马长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在伴长RR间期(RR间期>1.5 s)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持续性房颤伴RR间期>1.5 s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25 mg每日2次,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和清醒状态时有RR间期≥2.5 ...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在伴长RR间期(RR间期>1.5 s)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持续性房颤伴RR间期>1.5 s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25 mg每日2次,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和清醒状态时有RR间期≥2.5 s的患者比率,最长RR间期、平均心室率、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参数[24 h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和频域参数[高频(HF)、低频成分(LF)]。结果除3例自发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应用地高辛,1例失访外,最终入选95例。治疗后,最长RR间期从2 200±540(1 500~3 520)ms延长到2 400±490(1 510~3 560)ms(P<0.001);平均心室率、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均显著降低(79.78±13.31次/分vs 93.67±15.74次/分,151.82±25.08次/分vs 175.64±24.32次/分,40.78±9.79次/分vs 47.04±11.49次/分,P均<0.01);SDNN、RMSSD、HF和LF均显著增加(233.9±40.8 ms vs 209.7±54.2 ms,270.1±74.0 ms vs 240.2±40.8 ms,18 572.2±6 667.4 ms2 vs 13 997.0±5 491.3 ms2,11 373.7±4 486.6 ms2 vs 8 599.4±3 669.3 ms2,P均<0.01);全天有RR间期≥2.5s的患者,治疗前后无差异[36.8%(35/95)vs 28.4%(27/95),P>0.05];清醒状态有RR间期≥2.5 s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多[8.4%(8/95)vs 6.3%(6/95),P>0.05]。无近似晕厥及晕厥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有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伴有长RR间期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口服美托洛尔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持续性心房颤动 rr间期 心室率控制 美托洛尔
下载PDF
RR-Lorenz心电散点图回顾分析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金义 邱妍妍 +2 位作者 陈琼 王庆义 王瑶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RR-Lorenz心电散点图(RR-LP)分析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的优越性。方法: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选择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患者308例,按造成长RR间期的机制不同分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63例(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窦性... 目的:探讨RR-Lorenz心电散点图(RR-LP)分析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的优越性。方法: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选择窦性心律伴长RR间期患者308例,按造成长RR间期的机制不同分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63例(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窦性停搏16例(一过性窦性停搏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二度Ⅱ型窦房阻滞14例(一过性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二度房室阻滞47例(一过性二度房室阻滞组),反复发作的一过性房性早搏未下传28例(一过性房性早搏未下传组),房性早搏72例(房性早搏组),室性早搏68例(室性早搏组)。对30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伴RR间期大于1500 ms的RR-L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组RR-LP显示横、纵轴以1500 ms为原点形成特定的一分布区域图形,B线斜率1(45°)。②反复发生的一过性窦性停搏组、一过性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组、一过性二度房室阻滞组、一过性房性早搏未下传组呈特殊的三分布区域;B线斜率、倾斜角分别为0.51±0.01、(23.04±0.50)°;0.6、27°;0.57±0.21、(25.69±9.59)°;0.50±0.01、(22.59±0.54)°。③早搏显示特殊四分布区域;房性早搏B线斜率0.38±0.12,倾斜角(17.06±5.22)°;室性早搏B线斜率0.07±0.05,倾斜角(3.02±2.39)°。结论:窦性心律伴不同机制形成的长RR间期RR-LP有特定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其在一个平面通过全部RR间期发现局部异常,为动态心电图反复发生短程长RR间期提供了一种辅助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散点图 B线斜率 窦性心律 rr间期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吴蔚 杨希立 +1 位作者 郑玲 高耀铭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0例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30例脑卒中患者长RR间期多见于房颤患者(63%),大于2s以上长RR间期多发生在22:00~7:00(70%),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0例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30例脑卒中患者长RR间期多见于房颤患者(63%),大于2s以上长RR间期多发生在22:00~7:00(70%),20%长RR问期发生于快速心律失常终止后。结论脑卒中患者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长短与基础心律有关,与夜间睡眠相关时,并非为病理性阻滞,临床意义不大,而脑卒中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后的长RR间期值得临床高度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脑卒中 rr间期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意义的正确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有武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76-278,28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分析(持续性房颤除外),探讨如何正确分析各种原因引起长RR间期的方法,从而提高动态心电图对长RR间期的诊断正确性,并分析其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不同原因出现长RR间期不同的特点,分析时分别采用默认... 目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分析(持续性房颤除外),探讨如何正确分析各种原因引起长RR间期的方法,从而提高动态心电图对长RR间期的诊断正确性,并分析其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不同原因出现长RR间期不同的特点,分析时分别采用默认值(≥2000ms)或人工设定值(<2000ms)方法,统计导致长RR间期的各类原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 52例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分析中,引起长RR间期的原因86.3%为器质性心脏病,其它见于老年人或其他原因导致窦性心动过缓者;本组在分析长RR间期过程中69.2%采用的是默认值的方法,30.8%采用了人工设定值的方法。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长RR间期分析过程中,无论是采用默认值或是人工设定值的方法,分析时都应根据不同原因重新认定长RR间期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rr间期
原文传递
15492例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发病率及年龄和性别分布 被引量:7
8
作者 陈为君 张新刚 +1 位作者 宿燕岗 林靖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统计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发病率及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方法回顾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有效记录达20~24 h的患者共15 492例,RR间期≥2 s被定义为长RR间期,患者按性别分组,每10岁分成一个年龄段。结果长RR间期共有1 745例,发生率为11... 目的统计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发病率及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方法回顾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有效记录达20~24 h的患者共15 492例,RR间期≥2 s被定义为长RR间期,患者按性别分组,每10岁分成一个年龄段。结果长RR间期共有1 745例,发生率为11.26%;长RR间期患者的年龄比未发生长RR间期患者的年龄大,男性长RR间期发生率比女性高。在10~29岁中的2个年龄段,长RR间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降低;在30岁以后的年龄段,长RR间期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70岁以上年龄者男、女性的长RR间期的发生率无差异,70岁以下各年龄段均有差异。长RR间期原因中最多见的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扑动期间。结论长RR间期的发生率超过10%,整体男性高于女性,但在70以上老年患者中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动态心电图 rr间期 性别 年龄
原文传递
房颤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热点及新观点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世锋 申继红 +1 位作者 聂连涛 景永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历来存在争议,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目前的诊断热点,并从动态心电图和Lorenz-RR散点图的角度提出诊断的新观点。利用Lorenz-RR散点图的特征性表现,可定性诊断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度房室阻滞 rr间期 Lorenz-rr散点图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冰 马长生 +4 位作者 郭成军 徐霞 裴丽 陈辉 张英川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及射频消融术后的变化,探讨房颤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记录并分析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中RR长间期发生时间及次数,对因永久性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治疗者,观察其...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及射频消融术后的变化,探讨房颤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记录并分析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中RR长间期发生时间及次数,对因永久性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治疗者,观察其转复窦性心律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情况。结果205例患者中203例(99.02%)出现≥1.5s长间期,24:00时至凌晨04:00时出现次数最多,10:00时至12:00时次之。62例接受CPVA术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均伴长RR间期,全部成功终止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术后心电图示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9.7%),未发现Ⅱ度AVB,3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置入永久起搏器。结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常见≥1.5s的RR长间期,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rr长间期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诊疗中的监测价值
11
作者 叶沛 曾桂香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6期139-141,152,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DCG)在心房颤动(AF)患者临床诊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我院确诊的78例AF患者设为AF组,另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设为健康组,两组均给予DCG监测,比较两组DCG监测参数[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DCG)在心房颤动(AF)患者临床诊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我院确诊的78例AF患者设为AF组,另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设为健康组,两组均给予DCG监测,比较两组DCG监测参数[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统计AF组患者白天与夜间的长RR间期发生情况,并观察AF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CG参数与长RR间期发生情况。结果AF组Pd、Pmax值高于健康组,Pmin值低于健康组(P<0.05);AF组治疗后Pd、Pmax值低于治疗前,Pmin值高于治疗前(P<0.05);AF组患者夜间长RR间期发生率、发生次数多于白天,平均心室率小于白天(P<0.05);AF组患者治疗后长RR间期发生率、发生次数多于治疗前,平均心室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DCG在AF临床诊疗中具有确切监测价值,其心电参数可反映疾病的发生与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rr间期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3s患者中植入起搏器的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为君 张新刚 +2 位作者 林靖宇 宿燕岗 陈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DCG)长RR间期≥3s患者中植入起搏器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DCG对长RR间期患者植入起搏器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回顾DCG检查达到有效记录时间且记录中至少发生1次长RR间期≥3 s的患者,统计其中植入起搏器的比例并回顾... 目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DCG)长RR间期≥3s患者中植入起搏器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DCG对长RR间期患者植入起搏器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回顾DCG检查达到有效记录时间且记录中至少发生1次长RR间期≥3 s的患者,统计其中植入起搏器的比例并回顾植入起搏器患者(起搏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起搏器组和长RR间期≥3 s组年龄和性别上的分布、导致最长RR间期的心律失常类别等方面的情况,回顾植入起搏器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 292例DCG长RR间期≥3 s组中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为85例,植入起搏器的比例为29.1%;起搏器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胸闷、头晕或心悸、黑矇等症状,其中27例(31.8%)有晕厥史。两组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无差异〔(70.4±12.9)岁vs(67.3±13.0)岁,49.4%男性vs 57.5%男性,P>0.05〕。起搏器组(n=85)和长RR间期≥3 s组(n=292)中导致最长RR间期的心律失常类别按发生率高低最多见的均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期间(28.2%,44.9%)、窦性停搏(28.2%,26.4%)和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终止后(21.2%,10.6%)。所有患者均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症状好转出院,随访中无死亡等不良事件。结论通过分析长RR间期≥3 s患者中导致最长RR间期的心律失常类别,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可为患者植入起搏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动态心电图 rr间期 起搏器植入
原文传递
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冬 杨新 贾邢倩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状态。结果本研究24 h总心室率为61 877~80 520次。24 h平均心室率为51~59次/min的19例,43~49次/min的8例。>2.0 s的长RR间期6 808次,其中白天1 994次(占29.28%),夜间4 814次(占70.72%)。最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点在白天的11例(占44%),夜间的14例(56%)。结论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发生除基础病变外,其传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长RR间期及最长RR间期发生时间点的分析,也证明了在房颤时房室传导功能降低及丧失的客观存在,应在临床上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室率 心房颤动 rr间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伴长RR间期的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伴长RR间期的心房颤动(AF)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伴长RR间期的AF合并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伴长RR间期的心房颤动(AF)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伴长RR间期的AF合并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长间歇时间、长RR间歇次数、心功能分级、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最长间歇时间短于对照组、长RR间歇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能提高治疗AF合并CHF伴长RR间期效果,缩短长间歇,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胺碘酮 rr间期 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检测长RR间期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新刚 陈为君 +2 位作者 唐颐 林靖宇 宿燕岗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检测长RR间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有效记录20~24 h的患者,统计RR间期≥2 s的例数,分析最长RR间期的程度分布以及引起最长RR间期的心...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检测长RR间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有效记录20~24 h的患者,统计RR间期≥2 s的例数,分析最长RR间期的程度分布以及引起最长RR间期的心律失常类型。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效记录20~24 h的患者15492例,其中RR间期≥2 s 1745例,长RR间期发生率11.26%;发生长RR间期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总人群平均年龄,男性长RR间期发生率高于女性。最长RR间期为2~16.85 s ,其中2~3 s最多见,占83.27%;10 s以上的占0.23%。引起最长RR间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依次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窦性停搏、异位P波未下传心室及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长RR间期简便有效的方法,能及早、及时发现缓慢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rr间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食管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鹏伟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提高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长RR间期发生于夜间或睡眠时,患者无明显症状;3例伴有头晕、一过性黑朦、晕厥的患者均发生在白天活动后。电复律... 目的提高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长RR间期发生于夜间或睡眠时,患者无明显症状;3例伴有头晕、一过性黑朦、晕厥的患者均发生在白天活动后。电复律后食管电生理检查,19例房室结功能正常,1例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机制较复杂,动态心电图和症状结合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侍导阻滞或病态窭库结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rr间期 房室阻滞
原文传递
房颤伴长RR间期与睡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燕萍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动态心电图房颤伴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的为A组38例(65%);与睡眠无关的为B组20例(35%)。并分析房颤伴长RR间期24小时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结...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动态心电图房颤伴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的为A组38例(65%);与睡眠无关的为B组20例(35%)。并分析房颤伴长RR间期24小时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结果 A组长间歇的出现与睡眠相关性高于B组(p<0.05),A组平均心率高于B组(p<0.05),B组逸搏出现的频度明显高于A组(p<0.01),A组患者长间歇时仅有1例头昏和黑朦,B组患者长间歇时有12例出现头晕、黑朦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活动时。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长短、睡眠相关性、24小时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率以及不同的病因,为指导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rr间期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患者长RR间期的病因及动态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颖 王新康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长RR间期的病因及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动态心电图中RR间期>2 s患者1260例,分为<30岁组、30~<50岁组、50~<70岁组、≥70岁组,比较分析4组患者长RR间期形成...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长RR间期的病因及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动态心电图中RR间期>2 s患者1260例,分为<30岁组、30~<50岁组、50~<70岁组、≥70岁组,比较分析4组患者长RR间期形成的病因、动态心电图特点及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30岁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最快心率高于另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70岁组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长RR间期发生在白天为主,安装起搏器高于另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岁组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0次/min持续>1 min高于另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长RR间期的病因、心电图特征及治疗方法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rr间期 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乐燕 时向民 孙李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533-534,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歇(≥1.5秒)、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方法将人选病例分为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进行观察。采用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小时心电图,据患者记录的生活日志,分析长R—...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歇(≥1.5秒)、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方法将人选病例分为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进行观察。采用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小时心电图,据患者记录的生活日志,分析长R—R间歇、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结果睡眠相关组85例患者中发生长R—R间歇1.5~2.0秒,〉2.0秒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5.72±7.90)次/分钟、(7.30±0.99)次/分钟和(6.83±1.25)次/分钟;睡眠无关组35例患者分别为:(203.20±40.84)次/分钟、(35.14±7.59)次/分钟、(27.80±6.19)次/分钟。睡眠无关组明显高于睡眠相关组(P〈0.01),风心病患者R—R间歇〉2.0秒,逸搏及逸搏心律频度明显高于其它病种(P〈0.01)。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多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考虑病理性房室阻滞。风心病持续房颤由于使用洋地黄及β-受体阻滞剂易于出现长间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歇 A-V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慢性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测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海文 李天发 +2 位作者 王军 张光星 张园园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8期53-54,7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s)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后窦房结功能测定情况,了解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有无障碍。方法选择15例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s)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后窦房结功能测定情况,了解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有无障碍。方法选择15例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测量患者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了解有无窦房结功能障碍,术后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有无长R-R间期再发,并对比术前及术后平均心率变化。结果窦房结功能测定结果显示15例患者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且术后Holter均未见长R-R间期情况。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多无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长R—R间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