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nishment Mechanism with Self-Adjusting Rules in Spatial Voluntary Public Goods Games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中伟 许照锦 张连众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649-654,共6页
The phenomena of cooperation in animal and human society are ubiquitous, but the selfish outcome that no player contributes to the public good will lead to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The recent research s... The phenomena of cooperation in animal and human society are ubiquitous, but the selfish outcome that no player contributes to the public good will lead to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The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high punishment can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punishment mechanism into spatial voluntary public goods games with every individual only knowing his own payoff in each round. Using the self-adjusting rules, we find that the different cost for punishment can lead to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voluntary public goods games. Especially, when the cost for punishment is decreased, a higher contribution region will appear in the case of low r value. It means even for the low r value, individuals can form the contributing groups in large quantities to produce a more efficient outcome than that in moderate r value. In addition, we also find the players' memory can have effects on the average outcome of the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GOODS GAMES loner equilibrium PUNISHMENT
原文传递
“盛装的画像”——《孤独者》与鲁迅小说的镜像动力
2
作者 丁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8-50,109,共14页
《孤独者》延续了自《狂人日记》起便贯穿在鲁迅小说中的“暴露家族制度”这层意旨,具体表现作为现代主体的魏连殳如何面对传统这一难题。周氏家族与绍兴地方大家族的联姻,使鲁迅将家族人物及内外姻亲作为小说的重要素材,为研究者提供... 《孤独者》延续了自《狂人日记》起便贯穿在鲁迅小说中的“暴露家族制度”这层意旨,具体表现作为现代主体的魏连殳如何面对传统这一难题。周氏家族与绍兴地方大家族的联姻,使鲁迅将家族人物及内外姻亲作为小说的重要素材,为研究者提供了从家族史视角把握鲁迅小说生成历程的线索。《孤独者》中“盛装的画像”,整合了鲁迅祖母孙月仙家族的相关信息。魏连殳与画像的对视,不仅隐喻了现代主体与传统之间的融和与叛逆,也显现“观者—镜像”这一总体结构在鲁迅文学世界的核心位置。在《孤独者》中,鲁迅表现了运用原型人物这一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技法上的灵活多样:包含对原型人物的关系、所经历的事件、贯联人物经历、置身氛围的种种挪用。《孤独者》具有“样本”特质,展现了可供持续开掘的丰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孤独者》 原型人物 镜像
下载PDF
Footprint on the Sand: An Analysis of the State of Nature in Robinson Crusoe
3
作者 朱炎昌 《海外英语》 2018年第8期183-184,共2页
Thomas Hobbes(1588-1679)put forward"state of nature",a term of political theory which had completely changed the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Deeply influenced by this concept, Daniel Defoe(1660-1731) showe... Thomas Hobbes(1588-1679)put forward"state of nature",a term of political theory which had completely changed the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Deeply influenced by this concept, Daniel Defoe(1660-1731) showed us an island of the state of nature in his Robinson Crusoe. A print of man's foot on the sand, which evoked Robinson's fear, had become a symbol of the state of nature for Robinson's life on the island, and finally brought him a"state of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inson Crusoe footprint on the sand loner’s fear state of nature state of war
下载PDF
求真的难度——读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护士万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志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6期135-137,共3页
在《护士万红》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一个关于"信念"这一古老而常新的文学话题究竟如何被重述。作者严歌苓在对一个寻常人生故事的体悟里,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反复叠加和剥离,而后聚焦于人类精神永恒的某种信念,并由此展开了... 在《护士万红》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一个关于"信念"这一古老而常新的文学话题究竟如何被重述。作者严歌苓在对一个寻常人生故事的体悟里,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反复叠加和剥离,而后聚焦于人类精神永恒的某种信念,并由此展开了对个体生命价值,求真的难度等问题的反思和追问。正因其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孤独者与大众"的关系的重新揭示,对求真的难度的思考以及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的运用,成为这期《收获》杂志的重要收获,也成为2015年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求真 安静 对抗
下载PDF
《伊库斯》和《麦田守望者》的男主人公形象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彦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9-41,共3页
艾伦和霍尔顿分别是《伊库斯》和《麦田守望者》的男主人公。他们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与文化持强烈否定态度的反叛者,是自我放逐、坚守"生活在别处"的孤独者,也是拒绝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同流合污的遗世独立者。他们境遇相似不... 艾伦和霍尔顿分别是《伊库斯》和《麦田守望者》的男主人公。他们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与文化持强烈否定态度的反叛者,是自我放逐、坚守"生活在别处"的孤独者,也是拒绝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同流合污的遗世独立者。他们境遇相似不是偶然,而是二战后英国美国社会必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 霍尔顿 商业文明 反叛者 孤独者
下载PDF
反讽与成长——论鲁迅《孤独者》 被引量:1
6
作者 顾甦泳 《写作》 2022年第2期6-14,共9页
鲁迅的《孤独者》与《彷徨》中多篇小说共享着第一人称叙事的文本特征,但在相似的形式构造中,《孤独者》更多地呈现出方向感的获得,并最终暗示了挣脱“彷徨”的可能。在小说内部,这一过程具体落实为反讽的生成和消隐,借由魏连殳对叙述... 鲁迅的《孤独者》与《彷徨》中多篇小说共享着第一人称叙事的文本特征,但在相似的形式构造中,《孤独者》更多地呈现出方向感的获得,并最终暗示了挣脱“彷徨”的可能。在小说内部,这一过程具体落实为反讽的生成和消隐,借由魏连殳对叙述权力的让渡和“我”的识别,两者得以挣脱平行互辩的结构性关系,进而获得了审视、叙述和告别“旧我”的可能。同时,这一过程又和同时期写作的《野草》诸篇对“内部之生活”从“拓进”到“远离”的过程呼应,最终指向真实历史境遇中作家主体的成长带来的对固有文本结构和诗学机制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孤独者》 反讽 成长
下载PDF
论鲁迅《孤独者》死亡叙事的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慧影 杨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在小说《孤独者》中,鲁迅对死亡极尽笔墨地刻意渲染,其用意直指人类普遍的精神困惑。鲁迅通过对死亡本身的叙述,探讨了生存与死亡这一人类困惑并永远困惑的哲学命题,而鲁迅又将这一命题转化为对生存意义的探寻。这也是处于精神困境中的... 在小说《孤独者》中,鲁迅对死亡极尽笔墨地刻意渲染,其用意直指人类普遍的精神困惑。鲁迅通过对死亡本身的叙述,探讨了生存与死亡这一人类困惑并永远困惑的哲学命题,而鲁迅又将这一命题转化为对生存意义的探寻。这也是处于精神困境中的鲁迅对自我处境的挣扎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孤独者》 死亡叙事
下载PDF
“半窗寒烛,冷落荒斋”——解读卡夫卡与蒲松龄 被引量:1
8
作者 许佳俊 李志峰 《阴山学刊》 2020年第2期58-63,93,共7页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其创作中的种种变形意象阐释了人的生存如一只红脚鼹鼠般孤独,只能局限在它的狭隘而又黑暗的地洞中;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谓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高峰,其笔下的人鬼狐妖有孤苦,亦有悲愤。二人...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其创作中的种种变形意象阐释了人的生存如一只红脚鼹鼠般孤独,只能局限在它的狭隘而又黑暗的地洞中;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谓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高峰,其笔下的人鬼狐妖有孤苦,亦有悲愤。二人在自我的“冷落荒斋”借著书立说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苦闷,展示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热切关怀。作为个体,他们是踽踽独行的孤独者;放大到集体,它们是浮生社会的殉难者;“半窗寒烛”,他们都是力透纸背,企图超越极限的艺术家。透过卡夫卡与蒲松龄的小说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亦真亦假的虚悬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蒲松龄 孤独者 殉难者 艺术家
下载PDF
“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从《孤独者》看“兄弟失和”对鲁迅的影响
9
作者 王宗凡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 2009年第1期50-55,共6页
鲁迅写作《孤独者》的深层原因,是“兄弟失和”造成的刻骨铭心的创伤。“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这是兄弟失和带给鲁迅的巨大创痛,也是鲁迅对这巨大创痛的形象概括。鲁迅通过魏连殳把自己的矛盾表达出来,既是一种自省自剖。也是对自... 鲁迅写作《孤独者》的深层原因,是“兄弟失和”造成的刻骨铭心的创伤。“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这是兄弟失和带给鲁迅的巨大创痛,也是鲁迅对这巨大创痛的形象概括。鲁迅通过魏连殳把自己的矛盾表达出来,既是一种自省自剖。也是对自己内心承担的矛盾与紧张的缓解和摆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兄弟失和 孤独者 心理创伤
下载PDF
Being A Loner Reduces Immunity and Heart Health
10
作者 Shaoni Bhattacharya 滕晓燕 《当代外语研究》 2005年第6期24-25,共2页
孤独寂寞的情绪或许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但是过度的寂寞情绪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其免疫反应,影响其心脏健康。拥有狭小的社交圈子或者极少参与社交活动的人尤其会有这种情感反应。专家指出治疗人们的孤独感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行,... 孤独寂寞的情绪或许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但是过度的寂寞情绪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其免疫反应,影响其心脏健康。拥有狭小的社交圈子或者极少参与社交活动的人尤其会有这种情感反应。专家指出治疗人们的孤独感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行,但是与社会或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会对心理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ng A loner Reduces Immunity and Heart Health
原文传递
无家可归的孤独者——从“家庭”角度解读《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的浮士德形象
11
作者 李蓓蓓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戏剧代表作之一。通过文本细读,浮士德与家庭之间“爱而不得”的复杂关系,即原生家庭的缺失、向魔鬼索妻的失败、对怀孕的凡豪特公爵夫人一家的欣羡、试图与海伦建...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戏剧代表作之一。通过文本细读,浮士德与家庭之间“爱而不得”的复杂关系,即原生家庭的缺失、向魔鬼索妻的失败、对怀孕的凡豪特公爵夫人一家的欣羡、试图与海伦建立虚幻色彩的家庭,揭示出浮士德是一位无家可归的悲苦孤独者。无家可归的浮士德形象愈发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怜悯,也愈发加深了该剧的悲剧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浮士德 无家可归 孤独者
下载PDF
理想的韧性与硬度——评弋舟短篇小说《出警》
12
作者 熊玫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70后作家弋舟之短篇小说《出警》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品讲述了老郭、"我"、小吕三代基层民警出警工作中的遭际。在警民互动的过程中,有关人的理想及价值的问题显露出来。老一辈民警老郭的理想是以仁者之心融化于日常工作之中,... 70后作家弋舟之短篇小说《出警》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品讲述了老郭、"我"、小吕三代基层民警出警工作中的遭际。在警民互动的过程中,有关人的理想及价值的问题显露出来。老一辈民警老郭的理想是以仁者之心融化于日常工作之中,显示了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本位的人道实践。叙事者"我"秉持美善品格,尽管已洞悉理想最终的碎片化去向,但仍倾注心力保护他者理想的守正。老校长与老奎对于理想的错位性理解最终走向目标的反面,步入价值失范的无奈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警》 理想 仁者 英雄 孤独者
下载PDF
“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由《红房间》谈墨白小说
13
作者 黄轶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1-34,共4页
文本的形式经营和内在精神诉求在以苦思者出现,以叛逆者前行的墨白小说探索中是一致的,通过对早期小说《红房间》的分析,认为墨白小说文本在四个方面即对心灵域地的寂寞探访、情绪化的两套笔墨、以"民间立场"抚摩历史与现实... 文本的形式经营和内在精神诉求在以苦思者出现,以叛逆者前行的墨白小说探索中是一致的,通过对早期小说《红房间》的分析,认为墨白小说文本在四个方面即对心灵域地的寂寞探访、情绪化的两套笔墨、以"民间立场"抚摩历史与现实、小说世界的域定性与神秘性显示了作家的艺术独特性,特别是"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将是墨白小说文本的"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白 《红房间》 颍河镇 孤独者
下载PDF
“兄弟失和”的伤痛及其治疗——兼论《孤独者》《伤逝》《弟兄》中与之相关联的隐秘心理
14
作者 卢晓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8-42,46,共6页
"兄弟失和"可谓是鲁迅人生经历中最为伤痛的一次情感事件。然而为什么"兄弟失和"给鲁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以及鲁迅又是如何治疗这一伤痛的?这成了众多读者心中的一个谜。对鲁迅这一时期显在的生活和隐秘的思想... "兄弟失和"可谓是鲁迅人生经历中最为伤痛的一次情感事件。然而为什么"兄弟失和"给鲁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以及鲁迅又是如何治疗这一伤痛的?这成了众多读者心中的一个谜。对鲁迅这一时期显在的生活和隐秘的思想进行并置分析,解析这一时期鲁迅思想变化的过程,从生活、情感本原上探究"兄弟失和"给鲁迅带来的伤痛,特别是以1923年后半年到1925年底鲁迅的创作来探究鲁迅如何经过漫长的精神治疗而最终得以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失和”伤痛 治疗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下载PDF
自我救赎与绝境反抗——散文集《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解读
15
作者 金生翠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0-33,共4页
杨光祖的散文集《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是一部自我灵魂在暗夜的救赎与绝境反抗的自述,有意义的是杨光祖把这一严肃深奥的主题化解于自我强烈的生命体验中,并付之于灵活新颖的散文形式,从而让其文有了深厚的现实土壤。本文试从三个方... 杨光祖的散文集《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是一部自我灵魂在暗夜的救赎与绝境反抗的自述,有意义的是杨光祖把这一严肃深奥的主题化解于自我强烈的生命体验中,并付之于灵活新颖的散文形式,从而让其文有了深厚的现实土壤。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解读作者的这一主题,并从中挖掘其文在当下文学创作中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自我救赎 绝境反抗
下载PDF
孤独者的怀乡之旅——读王性初《行星的自白》
16
作者 计红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移居美国、经验断裂的王性初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前失落、迷茫、徘徊、漂泊,于是在"怀乡"的咏叹中企望寻找"家"的精神依托,由怀"地理"之乡到怀"文化"之乡,再到怀"精神"之乡,层层推... 移居美国、经验断裂的王性初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前失落、迷茫、徘徊、漂泊,于是在"怀乡"的咏叹中企望寻找"家"的精神依托,由怀"地理"之乡到怀"文化"之乡,再到怀"精神"之乡,层层推进,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孤独者丰富而又复杂的怀乡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的自白》 孤独者 怀乡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舆论引导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远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8-102,共5页
媒介融合时代的舆论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很难辨别真假,表达的观点也缺乏理性,容易使人迷失方向。由此,当代大学生已经沦为"网络孤独者"。匿名评论助长了一... 媒介融合时代的舆论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很难辨别真假,表达的观点也缺乏理性,容易使人迷失方向。由此,当代大学生已经沦为"网络孤独者"。匿名评论助长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失去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也对学生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高校树立正面的网络舆论"意见领袖",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创造更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媒介融合时代高校舆论引导的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舆论 意见领袖 网络孤独者
下载PDF
《产品设计快速表现技法》课程的微课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楚玉 姚日再 《设计》 2017年第15期72-73,共2页
根据《产品设计快速表现技法》课程的微课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课前准备资源与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中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课后的课程考核,探索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的微课程教学。
关键词 微课 任务单 色粉 课堂教学方式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意象与意蕴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国栋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鲁迅的小说创作始于对民族生存危机的清醒认知,而这种危机感最深刻集中地沉淀在他关于死亡的叙事之中,并由此展现了死亡施、受双方的复杂形态与关系,反思了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非人性,更反思了启蒙者置身其中的宿命式痛苦及其身份与作用,... 鲁迅的小说创作始于对民族生存危机的清醒认知,而这种危机感最深刻集中地沉淀在他关于死亡的叙事之中,并由此展现了死亡施、受双方的复杂形态与关系,反思了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非人性,更反思了启蒙者置身其中的宿命式痛苦及其身份与作用,从而彰显出死亡叙事的丰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死亡叙事 狂人意象 看客意象 孤独者意象
下载PDF
异域独行者——Loner
20
作者 陆震 《大众软件》 2011年第14期104-107,共4页
Loner,韩国人口中的“戴逸桑苏”,最早进入我们的视线是在2010年中国国内诸多《星际争霸Ⅱ》邀请赛上。在几届比赛中.他以人族新秀的身份接连战胜PJ,legend.F91、Backham等星际巨星,一举成名。
关键词 《异域独行者--loner 《星际争霸Ⅱ》 网络游戏 开发 游戏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