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保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以线性思维为基础,综合抽象思维、移植思维、形象思维等传统思维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是思维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 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以线性思维为基础,综合抽象思维、移植思维、形象思维等传统思维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是思维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的过程。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具有相通、相容和相交的内在一致性。一切创新思维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和基础,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创新思维过程进行论证,对其思维成果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重要的应用领域;逻辑思维是思维主体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对创新思维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成果。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又存在内在的统一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 关系 哲学思考
下载PDF
定格期:解读中西神话的一个逻辑支点
2
作者 林玮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定格期神话指在“轴心期”的大背景下,各民族神话纷纷走向或走进历史,由口头传统首次转换为文字形式,渗淀于民族原典之中,从此相对定格、定型的民族神话。对定格期神话进行论证,有利于揭示民族精神,可以为审视、比较中西民族神话提供一... 定格期神话指在“轴心期”的大背景下,各民族神话纷纷走向或走进历史,由口头传统首次转换为文字形式,渗淀于民族原典之中,从此相对定格、定型的民族神话。对定格期神话进行论证,有利于揭示民族精神,可以为审视、比较中西民族神话提供一个共同的逻辑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格期神话 轴心期 字化 逻辑支点
下载PDF
论名家逻辑观
3
作者 孙中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公孙龙子·名实论》是同《墨经》和《荀子·正名》并列的中国逻辑学三种元典。分析《名实论》的逻辑观,总结《名实论》在中国逻辑史上的理论贡献,比较《名实论》、《墨经》和《荀子·正名》,总结名墨荀三家逻辑观的内在... 《公孙龙子·名实论》是同《墨经》和《荀子·正名》并列的中国逻辑学三种元典。分析《名实论》的逻辑观,总结《名实论》在中国逻辑史上的理论贡献,比较《名实论》、《墨经》和《荀子·正名》,总结名墨荀三家逻辑观的内在关联性和本质一致性,从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视域,概括逻辑学一元多表的客观规律,探索逻辑教学和研究的正确导向,就教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逻辑观 一元多表
下载PDF
超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当代科学论视域下的逻辑
4
作者 臧艳雨 白雪松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当代科学论在反思科学的进程中,重建逻辑的观念:反对实在论观点,又尽力避免走向反实在论的立场,以实践的观点试图超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这种旨趣经过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到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修正与变化,呼应了逻辑学发展中一种重要... 当代科学论在反思科学的进程中,重建逻辑的观念:反对实在论观点,又尽力避免走向反实在论的立场,以实践的观点试图超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这种旨趣经过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到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修正与变化,呼应了逻辑学发展中一种重要的取向:复归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论 逻辑观 论证
下载PDF
素质教育、逻辑观与逻辑现代化
5
作者 杨方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 ,逻辑学也不例外。要建立科学的逻辑教学体系 ,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教材体系体现正确的逻辑观。
关键词 逻辑现代化 逻辑观 素质教育 逻辑学 教学体系 教材体系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和谐哲学与辩证法之比较
6
作者 冯建斌 李敏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1-76,共6页
史伯提出"以他平他谓之和",晏子说"同也,焉得为和",孔子说"和而不同"。和的要素有三:一是差异,二是结合,三是和合。和合即以保存和发展差异为前提的结合。和在本质上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即差异,... 史伯提出"以他平他谓之和",晏子说"同也,焉得为和",孔子说"和而不同"。和的要素有三:一是差异,二是结合,三是和合。和合即以保存和发展差异为前提的结合。和在本质上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即差异,统一即结合;对立统一即和而不同。和谐是对辩证法的贯彻,而不是背离。辩证法的诸原理和要素相互阐发,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对立和统一两个范畴的关系,即是和谐。黑格尔把同一和差异的总和叫作矛盾,孔子把差异的总和叫作"和",是否肯定差异是和谐哲学与斗争哲学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辩证法 和谐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