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 被引量:330
1
作者 杨耀武 张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42,共17页
本文在探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的现实与理论逻辑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形成测度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讨论由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拓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本文在探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的现实与理论逻辑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形成测度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讨论由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拓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选取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基础经济指标,本文测度了1993—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状况并分阶段对经济发展质量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处于逐步提升状态,但各阶段的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经济增速变化与经济发展质量变迁并不具有趋同性。在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阶段的2013—2018年,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最为快速。从各方面指标贡献看,经济效率与稳定性及经济成果分配指标的贡献率随阶段变化波动较大;人力资本及其分布的贡献率,呈倒U型曲线特征;而自然资源与环境贡献率,则呈U型曲线特征;社会相关指标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贡献量2013—2018年较前几个阶段有所增大。本研究具有两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稳步推进,但潜在的挑战依然较多,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付出努力;二是要加快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转型,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知识阶层崛起,形成有利于广义人力资本形成的消费与创新效率补偿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 综合评价体系 治理机制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 被引量:236
2
作者 陈一明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91,共11页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通过有效发挥二者的多样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不断提升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效益,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增强"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有实...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通过有效发挥二者的多样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不断提升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效益,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增强"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有实践和本文研究证明,二者融合发展能通过科技创新的技术协同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中的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出,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中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融合发展程度不深、范围不广、方式不全、支撑不足等问题,故亟待构建和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多方协同投入机制、科学评价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的机制创新,进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 融合发展 逻辑框架 机制创新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5
3
作者 李本庆 岳宏志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7,共13页
实现农业高质量是有效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数字经济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从创新发展、结构升级、协同共享三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深度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基于2011... 实现农业高质量是有效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数字经济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从创新发展、结构升级、协同共享三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深度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向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但在分维度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数字经济对结构升级维度和协同共享维度促进作用明显,对创新发展维度促进作用相对较弱;(2)从区域异质性角度看,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较大,西部地区次之,而对中部地区促进作用较小;(3)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门槛值,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当超过这个门槛值,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中的内生秩序:演进逻辑、运行机制与制度嵌入 被引量:63
4
作者 许源源 左代华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8,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内生秩序先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行政渗透、人民公社时期的双重挤压、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获新生以及后税费时期的转型生长四个阶段。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社会改造运动以及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利益分化的组织形态、契约...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内生秩序先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行政渗透、人民公社时期的双重挤压、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获新生以及后税费时期的转型生长四个阶段。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社会改造运动以及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利益分化的组织形态、契约主导的市场秩序、组织化的社会关联正在重塑内生秩序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透过"制度-过程-能力"的三维分析框架,可见村庄场域中内生秩序的逻辑演进路线。在权威主体自觉性的制度安排、利益主体策略性的调适行动以及人际能量场赋予的行动能力的运行机制下,制度嵌入与内生秩序达致适配能够降低制度的嵌入成本,避免乡村治理的内卷化,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秩序 演进逻辑 运行机制 制度嵌入
原文传递
中小学教师负担:减与增的辩证法 被引量:63
5
作者 张家军 闫君子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9-159,共11页
中小学教师减负,减轻的主要是非教育教学类负担。中小学教师负担与纷繁多样的工作角色、错综复杂的工作任务、无限延长的工作时间和隐而无形的身心压力密切相关。中小学教师之所以负担过重,主要缘于三重场域共同作用引发教师负担持续生... 中小学教师减负,减轻的主要是非教育教学类负担。中小学教师负担与纷繁多样的工作角色、错综复杂的工作任务、无限延长的工作时间和隐而无形的身心压力密切相关。中小学教师之所以负担过重,主要缘于三重场域共同作用引发教师负担持续生成,教师教学自主权弱化导致其支配工作相对乏力,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导致其应对能力不强,教师减负未成合力致使其工作体验消极负面。以回归教书育人本职工作为立足点,中小学教师减负应树立理性教师负担观,厘清不同场域内的教师角色;明晰教师负担权责边界,分类分层化解教师非教育教学类负担;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效能,储备多样资本提升专业能力;关注教师身心体验,多方联动构建教师减负长效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负担 逻辑表征 逻辑机理 减负理路
原文传递
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机制设计 被引量:62
6
作者 高鸣 姚志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101,共16页
提高种粮农民收益是现阶段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结合政策梳理与实践归纳,本文剖析了长期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重要内涵和内在理论逻辑,严格讨论了种粮农民收益和农民收入的辩证关系,总结出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核心... 提高种粮农民收益是现阶段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结合政策梳理与实践归纳,本文剖析了长期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重要内涵和内在理论逻辑,严格讨论了种粮农民收益和农民收入的辩证关系,总结出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核心要义。研究得出,保障农民收益的政策主要是依据经济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动态调整的,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国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制度设计是政策变迁的必然结果,也蕴含了固有的经济逻辑、制度依据和社会道义。保障种粮农民收益首先需要破除收益和收入的“等同论”、确立“包含论”与划清“外延论”。从长远来看,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关键问题是对发展阶段与成果共享、长期目标与短期效益、政府管控与市场改革、自然环境与生产经营、地权分配与公平效率之间的平衡协调。为此,本文建议未来在设计与完善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长效机制时,首先应该实施稳定长效的惠农政策,其次要提高种粮农民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再次要“有能力、有底气、有方式”从容应对市场风险,最后是要严格保护种粮农民的耕地资源与实现“善耕者有良田、成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农民收益 政策演进 理论逻辑 关键问题 机制设计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53
7
作者 彭泽平 邹南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共5页
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高校劳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既是培养服务国家建设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改革与实施教育强国战略... 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高校劳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既是培养服务国家建设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改革与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还是培养高校学生劳动素养、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开展,必须深入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精准把握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充分体现高等教育阶段的育人要求;系统规划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体系,规范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模式创新,优化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的内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劳动教育 价值意蕴 逻辑机理 实践方略
下载PDF
技术赋能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与运行机制——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44
8
作者 胡卫卫 申文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61-67,75,共8页
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不仅解构了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单向性,还消解了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认为:技术增信的价值共识、技术赋权的主体共建、... 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不仅解构了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单向性,还消解了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认为:技术增信的价值共识、技术赋权的主体共建、技术赋能的行动共治和技术互惠的成果共享形塑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应以“治理效能”提升为导向,从主体共建、动力激活、资源整合、共生平衡和规则约束等方面探究乡村数字治理的运行机制,以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数字乡村建设 实践逻辑 运行机制
下载PDF
制度逻辑、合法性机制与社会企业成长 被引量:39
9
作者 刘振 崔连广 +2 位作者 杨俊 李志刚 宫一洧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5-575,共11页
以制度逻辑为理论基础首先提出研究框架,进而通过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针对社会企业的成长机制问题展开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企业在市场逻辑、公益逻辑、理性选择逻辑的共同影响下,通过获取市场、联盟以及关系合法性,以实现经济层... 以制度逻辑为理论基础首先提出研究框架,进而通过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针对社会企业的成长机制问题展开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企业在市场逻辑、公益逻辑、理性选择逻辑的共同影响下,通过获取市场、联盟以及关系合法性,以实现经济层面与社会层面的成长。同时,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由于受到不同组合的制度逻辑的影响,其成长的合法性途径有所不同,成长程度亦有所差异。在单案例分析、跨案例比较进一步解构相关构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企业成长的整合性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逻辑 合法性机制 社会企业 成长框架
下载PDF
疫情防控中基层应急社会动员的逻辑、机制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38
10
作者 徐明 郭磊 任韬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51,106,共13页
基层应急社会动员是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社会治理调档切换至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社会动员体系和机制建设是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重大疫情防控的内在要求。基于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新冠肺... 基层应急社会动员是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社会治理调档切换至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社会动员体系和机制建设是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重大疫情防控的内在要求。基于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场景,对基层应急社会动员的现实逻辑进行阐释与解读,对其工作机制与运作模式进行探索与梳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应急动员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完善优化策略,以期为基层应急社会动员的深入研究以及指导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防控 基层应急动员 逻辑 机制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38
11
作者 刘琼莲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159,共13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公共领域、私人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逐渐融合的基础上被提出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超越民主的历史适应性和领域适应性基础上,通过克服多元治理主体主观愿望与行为的冲...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公共领域、私人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逐渐融合的基础上被提出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超越民主的历史适应性和领域适应性基础上,通过克服多元治理主体主观愿望与行为的冲突,不断创新改革,强化为共同体增光添彩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实现社会治理领域的实质民主。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与五个认同原则,铸牢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逻辑、结构逻辑、历史逻辑、道德逻辑与实践逻辑。在实践应用中,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要以“五治”融合创新为抓手,推进“政治”引领、“德治”运行、“法治”保障、“自治”服务和“智治”创新的一体化发展。要不断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制度,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共同分享、多方共赢、合作共建中形成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更好地实现人的共生共在,达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共同体 生成逻辑 运行机制
下载PDF
应急组织合作的结构逻辑及运行机制——以2008年汶川地震应对为例 被引量:37
12
作者 孔静静 韩传峰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101,141-142,共14页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度日趋加大,组织合作成为应急响应的主要模式。本文构建应急组织合作的研究框架,包括命令传递、信息沟通和资源流动等三维度,以及二元、三元和高序结构等多层次。基于2008年汶川地震应急组织间关系数据和社会...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度日趋加大,组织合作成为应急响应的主要模式。本文构建应急组织合作的研究框架,包括命令传递、信息沟通和资源流动等三维度,以及二元、三元和高序结构等多层次。基于2008年汶川地震应急组织间关系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应急组织体系的命令传递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资源流动网络,及其交互作用中的组织间关系。研究得出,应急组织合作的命令传递网络具有典型的集权特征;信息沟通网络中,应急组织间交互、传递或循环等关系突出;资源流动网络中,应急组织间关系比较均衡,且不同级别的组织间关系较多;信息与资源交互流动的高序局部结构较少,分布式决策或行动特征不显著。依此分析指出应急组织严格按照直线式命令链传递命令,同级应急组织间信息沟通频繁并呈网络化,资源流动依赖于不同级别应急组织间命令传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组织合作 结构逻辑 运行机制 组织间关系 指数随机图模型
原文传递
开放科学视角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逻辑、契约治理与社会福利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学文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2,共6页
开放科学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该理论将产业和学术部门视为两种不同的制度组织,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新制度选择逻辑。开放科学视角下的产学研... 开放科学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该理论将产业和学术部门视为两种不同的制度组织,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新制度选择逻辑。开放科学视角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理是企业纳税给政府,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并资助大学的公共研究,大学在发现优先权和学术声誉的报酬体制下向企业开放知识,企业积极地吸收公共科学知识、并实现产业化。这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社会契约是开放科学制度选择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产学研协同创新 制度逻辑 契约治理 社会福利
原文传递
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理论逻辑与内在机理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肖亮 王家玮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8,共14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眼畅通双循环,构建了“四功能打造、六化转型、五体系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模型,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实现更高水平生产与消费循环、更高质量城市与农村循环、更高层次内外贸市场循环、更加协调跨区域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导、结构牵引、要素优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出发,阐述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内在机理及关键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现代流通体系 理论逻辑 内在机理
下载PDF
论立德树人的实践逻辑与推进机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铭凯 靳玉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3,共7页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落实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立德树人实践的理论追问,要以认识论的澄清确认根本旨趣,回答立德树人"为了谁";以价值论的引领达成价值认同,回答立德树人"是什么";以方法论的...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落实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立德树人实践的理论追问,要以认识论的澄清确认根本旨趣,回答立德树人"为了谁";以价值论的引领达成价值认同,回答立德树人"是什么";以方法论的协同践行知行合一,回答立德树人"怎么办",据此明晰立德树人实践的理论根基。立德树人是复杂的系统实践,需以整体的、联系的、协同的思维方式统筹谋划,其实践遵循教育主导、文化助推、制度保障和生活渗透的"四位一体"逻辑体系。因由此,推进立德树人实践,有必要深入探究并发挥好五大机制的作用,即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衔接机制、家校深度合作的互渗机制、文化生态系统优化的辅助机制、理念引领与行动跟进的整合机制和测评体系牵引的反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实践 理论根基 实践逻辑 推进机制
下载PDF
国家治理场域中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谱系、建构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31
16
作者 范逢春 张天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2,共9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已成为政治话语体系与学术话语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作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这个社会”这一问题的中国方案,社会治理共同体必然会成为彰显“中国之治”制度优越性的现实图景。从理论的历史谱系来看,当前中国... 社会治理共同体已成为政治话语体系与学术话语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作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这个社会”这一问题的中国方案,社会治理共同体必然会成为彰显“中国之治”制度优越性的现实图景。从理论的历史谱系来看,当前中国场域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之根是中国传统共同体思想,理论之本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之用是西方共同体思想。国家治理场域中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遵循了组织化、失组织化到再组织化的历史逻辑,秉承了从综合治理、协作治理到共同治理的现实逻辑,彰显了社会自治、社会法治与社会德治的未来逻辑。国家治理场域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需要通过“认识论”升华来重塑社会治理结构,需要通过“方法论”升华来重造社会治理过程,需要通过“价值论”升华来重置社会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共同体 理论谱系 建构逻辑 实现机制
原文传递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星星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5,共9页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是以读者为中心,从服务端和产业端展开,将效能作为评价标准,以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而在具体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中,必须立足于其自身的资源禀赋,找准“融合点”,形成馆藏资...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是以读者为中心,从服务端和产业端展开,将效能作为评价标准,以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而在具体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中,必须立足于其自身的资源禀赋,找准“融合点”,形成馆藏资源、公共服务、规划设计和产业发展四种文旅融合模式。同时,还必须创新政府、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协同机制,构建宏观上的政府指引机制,微观上的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以及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以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文旅融合 内在逻辑 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数字化赋能第三次分配:应用逻辑、议题界定与优化机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吴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6-155,共10页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而数字化技术是推动第三次分配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动力。在创新方式上,数字化技术在供需两端赋能,供给端影响第三次分配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第三次分配工具向智能化转变;需求端聚焦于分配正义的实现,...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而数字化技术是推动第三次分配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动力。在创新方式上,数字化技术在供需两端赋能,供给端影响第三次分配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第三次分配工具向智能化转变;需求端聚焦于分配正义的实现,使分配载体场景化和互动化,同时催生出新的第三次分配数字化模式出现。数字化赋能第三次分配主要体现于主体赋能、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三个维度,其实践领域涵盖数字化慈善捐赠、数字化志愿服务、数字化民间互助、数字化社会企业和数字化文化艺术公益。针对数字化赋能第三次分配存在的“数字鸿沟”“伦理困境”“数据垄断”等瓶颈障碍,未来我们需要构建数字化赋能第三次分配的主体协同机制,加强监督保障机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第三次分配 应用逻辑 优化机制
下载PDF
产业集群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聪群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8-392,429,共6页
产业集群治理是基于网络结构的共同治理,关系、互动与协同构成了产业集群治理的三维逻辑。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主要有社会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社会机制是产业集群的自我调节机制,包括信任、声誉、宏观文化和联合制裁,激励约束机制是产业... 产业集群治理是基于网络结构的共同治理,关系、互动与协同构成了产业集群治理的三维逻辑。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主要有社会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社会机制是产业集群的自我调节机制,包括信任、声誉、宏观文化和联合制裁,激励约束机制是产业集群治理的微观机制,是以集群剩余为核心的制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治理 治理逻辑 治理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及其响应性能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洪兴 彭家寅 +2 位作者 王加银 侯健 张宇卓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8-590,共13页
给出了基于三Ⅰ算法和α-三Ⅰ算法的几种典型模糊系统的插值表达式.指出,基于三Ⅰ算法和α-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对于某些蕴涵算子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而对于不少蕴涵算子只具有阶跃输出能力,而不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此外,证明了基于三... 给出了基于三Ⅰ算法和α-三Ⅰ算法的几种典型模糊系统的插值表达式.指出,基于三Ⅰ算法和α-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对于某些蕴涵算子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而对于不少蕴涵算子只具有阶跃输出能力,而不具有函数逼近的泛性.此外,证明了基于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模糊逻辑系统中推理与聚合的次序交换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模糊推理 模糊控制 插值函数 泛逼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